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66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求订阅)

自万寿宫离开后。

徐阶便沉着脸,始终都在紧锁眉头深思。

高拱则是慢悠悠的,几个人一并回了文渊阁班房。

不多时,高拱瞧着沉默寡欲的班房,便丢下一句要去户部走一趟,将今日圣前定下的几桩事都给安排好。

便准备离去。

不过等他刚走出文渊阁班房。

徐阶便从后面跟了过来。

高拱淡淡的看了一眼出来的徐阶,嘴角一笑,开口问道:“徐阁老这是要去何处?”

徐阶拱拱手:“两淮出了事,两淮转运司定是有问题的,还是要去吏部先交代好了,免得到时候厂卫抓了人后,两淮运司差事停下来。”

解释了一句后。

徐阶看向高拱:“一起出宫?”

高拱点点头,而后便双手兜在袖中,老神在在的走在前面。

他身材高大,若不是这一身大红袍,换上武将甲胄,也不会让人觉得别扭。

徐阶则是在后面深深的看了一眼高拱的后背,而后方才提起脚步跟了上去。

两人自文渊阁出来后,穿过左顺门,走出午门后。

徐阶这才语重心长的呼喊着:“肃卿。”

高拱微微侧身,目光斜觎,面露疑惑:“徐阁老?”

徐阶心中整理了下措辞后,开口道:“你我在朝为官多年,又在内阁同事经年。虽然朝政之上,你我时常也有不同见解,但都是为了能让朝局稳定。

老夫如今愈发上了年纪,若是有些奏议见解,肃卿觉得有所不妥,还是要与老夫指出来的,你我……一同勉力为国。”

徐阶目光转动,脸上带着几分真诚。

这些时日称病在家,徐阶除了悟出自己在朝最大的根本,除了有朝野上下无数同仁的支持,最大的就是来自于西苑的认同。

这也是他今日在万寿宫中,哪怕是被严绍庭喊出党争二字,也毫不在意,反而是一番长论,只说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圣明。

效果很明显。

徐阶觉得自己重新把握住了皇帝的心思。

暂时稳定住了圣心。

那么剩下的就是内阁。

如今张居正不在京中,内阁又多了一个墙头草袁炜,时常与严家打配合。

自己还是要缓和一下近来与高肃卿的关系。

高拱面上露出笑容:“徐阁老言重,如徐阁老所言,伱我一同在朝为官,自然是要一同勉力,为国效力。”

徐阶点点头:“说起来,严润物如今也在户部当差,肃卿可要多多提点,万可不敢再言祖宗成法的事情。”

不等高拱开口。

徐阶便伸出手,继续说道:“老夫并未是不知变动的死板之人,也知祖宗成法虽是社稷根本,但时局不同,总有不合之处。只是即便要改,也该是思虑周全,须得各处都详尽推敲,万全之后才能再言,肃卿以为呢?”

这一点对于高拱来说,并没有触碰到自己的为官理念。

自己如今想的就是办事,而在办事之前便是整顿吏治。

吏治一事,向来都不会和什么祖宗成法扯上关系。

高拱回道:“徐阁老谋国之论,社稷首在于稳,而后才能眼变新。”

见到高拱也认同这一点,徐阶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些许的笑容。

但是很快。

高拱又说道:“只不过人在其位,便思其职。徐阁老身居内阁,自然是着眼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天下各道府县,都是在徐阁老肩上。

而严绍庭他,虽然如今身兼数事,但终究都是操之于一隅,如何能看得清我大明九州万方,两京一十三省亿兆黎庶?”

想让自己出头当枪?

高拱心中冷笑。

这事自己可不会干。

徐阶笑笑,转口道:“肃卿是知理的。说起来,如今两淮生变,陛下交代有司处置两淮,停办灶丁徭役,对百姓而言确实是桩好事。但提高工本,不知户部可有钱粮拿来支付这一笔账?”

灶丁停办徭役,不过是件无关紧要的事情罢了。

对于徐阶而言,停了徭役也要。

如此两淮的灶丁们,反倒是能完完全全待在盐场产盐,如此两淮出盐量自然会增加。

但是提高灶丁产盐工本,这件事真要是做了,灶丁们也自然不会冒着夹带出售私盐的罪名,而是会选择将产出的食盐都尽数交付给运司官府。

这……

很不好!

但此时在高拱面前。

徐阶表现出的,却是为了户部和国库着想,担忧朝廷能不能有钱粮办好这件事。

高拱脸色沉了下来:“陛下交代的事情,便是难办,总也是要办的。既然停办徭役、提高工本、整顿吏治,三桩事都要办,自然是先将徭役和吏治的事情先办了。

“灶丁能停了徭役,先让其喘口气。再将两淮盐政上上下下都整顿一番,想来这么多年下来,查他们总是能抄出些钱粮,先紧着两淮提高工本的事去用。

等明年朝廷填补了亏空,这一处要支用的钱粮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高拱当然不知道徐阶的心思。

只当对方确实是在担心提高两淮灶丁产盐工本,朝廷和户部能不能拿出这笔钱粮来。

他便按照自己的设想,如实回答。

但徐阶听完之后,却是心生凝重。

他看了眼已经想好对策的高拱,心思流转。

看来这件事情,还得要从别处落手才行,不能指望上高拱了。

徐阶笑着点头道:“既然肃卿心中已经有了成算,那便是好事,好好好……”

表面上赞许了一番后。

徐阶便闭上了嘴,默默的考虑着诸事。

见徐阶不说话了,高拱便继续兜着手,往宫外走去。

至大明门外。

两人向东边转去,过户部、太医院、钦天监。

高拱先入鸿胪寺对面西边的户部。

于是便剩下徐阶一人,过了户部,才进了吏部衙门。

等两人各自到了户部、吏部后。

没多久,通政使司便已经将旨意送到各处。

此时的吏部衙门里。

因为徐阶前不久被革除吏部尚书一职,导致现在的吏部尚书一直空悬。

部中事情都是由两位侍郎操办。

徐阶进了衙门。

身为吏部左右侍郎的郭朴、李春芳两人,自然是联袂而来,等着这位老上司、内阁次辅的训话。

郭朴是河南人,与徐阶并不算深交,反倒是因为中了进士后在翰林院入直西苑,为皇帝撰写青词,而与如今的内阁辅臣袁炜私下关系亲近。

但出身扬州,又常年拜学于王大宗师门下,作为大宗师徒孙的李春芳,却是一直推戴徐阶。

反过来。

徐阶亦是因此,对李春芳颇为器重。

“阁老。”

“徐阁老!”

郭朴、李春芳两人进了吏部尚书公廨,拱手做礼。

徐阶面露笑容:“都免礼。子实、质夫快坐。”

子实是李春芳的字。

郭朴则是字质夫。

两人落座。

郭朴坐的稳实,而李春芳则只落下半个屁股。

徐阶看向两人,收敛笑容:“今日西苑奏议,想来你们也都听到消息了?”

郭朴拱手:“回徐阁老的话,只听说了一些。”

李春芳却是说道:“虽然听得不多,但那严绍庭竟然敢在圣前妄议祖宗成法,当真是胆大包天,也不怕坏了我朝纲常!

幸亏有阁老在,言辞驳斥,不然今天恐怕就不是两淮生变,而是要两淮大乱了。”

这位吏部侍郎,满脸的推崇。

一脸的,大明朝不能没有徐阁老。

郭朴则是坐直身子,眼观鼻、鼻观心。

徐阶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起来也不过都是为了国朝而已。如今两淮生变,鄢懋卿即将被召回京师述职,但陛下业已派了厂卫前往扬州,要捉拿有关盐商。

朝廷这次也要整顿两淮运司吏治,你们在吏部要提前交代各处,整理出些人选来,以便两淮运司整顿吏治之下,官职空缺。”

郭朴拱手颔首:“遵命,请阁老放心,文选司等处会尽快挑出可用于两淮运司的人选,以备使用。”

这番话,说的是公事公办。

李春芳则是瞥了眼同在吏部当差的郭朴,而后看向徐阶。

“阁老放心,两淮运司上的事情,就算现在生出乱子,有阁老在朝中,便不会真的起什么大乱子。”

奉承完之后。

李春芳又说道:“虽然如今阁老不在吏部,但总是比我们经验老道,也是在内阁兼着吏部的差事,两淮运司上的官缺人选,还是要阁老多多指点,我等才好不让此事出了什么纰漏。”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两淮运司随后出来的官缺,如何安排官员赴任,这人选自然是以徐阶的意思为主。

安排谁,不安排谁。

由徐阁老做主。

正当徐阶要开口的时候。

外头却有吏部的胥吏敲门走了进来。

“禀阁老、郭侍郎、李侍郎,西苑降旨,定下了明岁会试春闱阅卷官人选。”

说罢。

胥吏便将通政使司抄录送来的名单,递到了徐阶面前。

李春芳伸头看了一眼,随后笑着说道:“这么快又要到春闱了,说起来嘉靖二十六年,卑职会试春闱的时候,阁老也正是在吏部当差。”

这自然是在扯关系。

只不过徐阶那一年并不是春闱会试的阅卷官,要等到嘉靖三十二年才开始参与春闱会试阅卷官。

李春芳在攀扯着关系。

徐阶却是轻咦了一声。

李春芳一愣,不解的看向徐阶。

而郭朴则是皱眉询问道:“阁老,可是有什么问题?”

徐阶眉头皱紧,脸色有些古怪,抬头看向两人。

明年的春闱会试,今天竟然是下旨定下阅卷官的人选,但主考官的人选却并未下来。

徐阶心中一时生出无尽猜想。

李春芳则是站起身,走到了桌案前,探头看向通政使司抄录送过来的名单。

只是看了一眼,李春芳便是脸色大变。

“怎么只有阅卷官人选?”

坐在椅子上不曾动的郭朴,亦是目光一闪。

正在这时。

外面又有吏部小吏敲门走了进来。

“阁老,二位侍郎,又有西苑的旨意。”

“陛下钦定明岁嘉靖四十一年春闱会试考官。”

同样是通政使司抄录送来的抄本,送到了徐阶面前。

李春芳当即抬头看向徐阶。

徐阶则是眉宇凝重,低头看向放置在面前的抄本。

他放下阅卷官人选抄本,缓缓打开明年春闱会试考官人选抄本。

只是一眼。

徐阶整张脸都黑了下来。

不顾有李春芳、郭朴二人在场,徐阶已经万分诧异的喊了出来。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