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70章 今天本官只讲两个字:规矩!(求订阅)

严府门前。

严虎满脸的歉意。

而那些喊话的秀才生员们,却是满脸涨红。

不等严虎再开口。

便已经有找不到座位的举人看向那些抢占座位的秀才生员。

那举人沉着脸。

“圣人子弟,都忘了规矩了吗!”

有一个举人开口。

便会有更多的举人出声。

“诸位同学,都不要急,今日我等来严府,本就是为了要事,莫要在这座位上争辩。”

“还请诸位让一让,好让在场举人功名的人坐下。”

“都让一让吧。”

一时间,严府门前的举人们七嘴八舌的喊了起来。

那些抢占座位的秀才生员,脸上愈发涨红。

可是面对有举人功名身份的前辈们,也只能是红着脸让开座位退到后面。

而站在府门前的严虎,心中却已经大笑了起来。

果然啊。

自家少爷神机妙算,连这事都能未卜先知。

原本一直站在府门台阶一旁的徐时行和王锡爵两人,默默的注视着现场的一切。

见到属于南直隶的位置空了出来。

徐时行拉了一把王锡爵。

“王兄,咱们去坐吧。”

王锡爵眉头微皱,左右还是深深的看了严府门前那把空着的椅子,以及后面那扇大开的门户。

随后,这才跟着徐时行,在属于南直隶的位置找了个空位坐下。

严府内宅。

严绍庭正在由家中侍女伺候着,穿赤罗衣、着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戴三梁冠,腰缠银带钑花带,配药玉,悬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绶。

徐渭在一旁等候着。

陆绎则是不知所踪。

此刻严绍庭正在更换的这一套装扮,乃是文武百官之朝服。

只有在大典大节的时候才会使用。

属于官员服饰里,最繁琐也是最庄严的一套了。

等到一切都穿戴好之后。

徐渭则是上前说道:“果然如侍读所言,外面的闹声停了。”

严绍庭则是处之泰然,轻轻的挥动着自己过去并没有穿过几次的这套朝服。

他面带笑容,显得很是轻松,丝毫没有被满城学子逼门声讨的紧迫感。

“不过是先声夺人而已。”

“加之分化,先削他们的势头。”

徐渭脸上露出笑容:“侍读妙手,如此一来,外面的学子们,便算是落入侍读的局中了。”

严绍庭默默一笑,站在铜镜前打量着自己。

随后才转过身,看向两人。

“走吧。”

“让我们去会一会这些国朝才学们。”

……

“什么?”

“那帮学子们都坐下了?”

文渊阁里,徐阶失声询问了一句,然后连忙回头看向一直坐在内阁班房头把交椅上的严嵩。

徐阶的脸上立即露出笑容:“看来是没什么大事了,严阁老也可以放下心了。”

严嵩看向前来禀报消息的人,挥了挥手。

那人赶忙躬身退下。

京中学子围堵声讨严家,这可是触了严阁老的霉头。

阁老真要是发火,谁都得要吃不了兜着走。

等人走了之后。

严嵩方才低下双眼,在内阁几人脸上扫过。

袁炜依旧是在琢磨着他的青词。

高拱倒是坐的板正,只是脸上却看不出什么。

唯有徐阶,原本紧绷满是担忧之色的脸上,如今似乎是因为听到学子们不再闹事,而露出笑容。

严嵩缓缓开口道:“既然不是闹事,学子们去什么地方,便不受律法管束。如今军需差事上的官缺,两淮运司可能会空出来的位子,还是要诸位先在这文渊阁议定,再呈奏西苑圣前,这才是头等要紧的事情。”

徐阶张张嘴,好像是要说些什么。

但高拱却是抢先道:“阁老所言极是,军需和两淮的官缺,得要先议定了。”

等到高拱开了口。

袁炜这才抬起头道:“高阁老说的对,严阁老、徐阁老,咱们还是先将军需和两淮的事情敲定吧。”

有了高拱和袁炜的开口附和。

徐阶只能将本要说出的话重新憋回肚子里,转口道:“军需和两淮的官缺,吏部那边倒是有些意见,老夫便先将吏部的意思说一说……”

……

西苑。

万寿宫。

内殿道台之上。

嘉靖身着道袍,脸色红润,面带笑容的侧卧着。

吕芳和黄锦两人躬身立在一旁。

嘉靖说道:“学子们都去严府门前了?”

黄锦躬身回道:“都去了,不过严府在外面摆满了桌案,还提前备好了茶水瓜果,如今都坐下了。”

嘉靖笑着问道:“都坐下了?”

黄锦却是忽的一笑。

吕芳投来疑惑的目光。

黄锦开口解释道:“回主子爷的话,也没有全都坐下。”

“哦?”

嘉靖面露狐疑。

黄锦面带笑容的说道:“是举人们都坐下了,严家说门口地小,摆不开更多的桌案,只能让秀才生员们都在后面站着了。”

哈哈哈哈哈!

道台上,嘉靖发出一阵大笑声。

“去!”

“再探!”

黄锦立马躬身领命,一溜烟的就出了万寿宫,往西苑外不远处的严府巷过去。

而在严府巷。

那些就座的举人们,已经开始喝着茶吃着严家准备好的瓜果,开始等着严绍庭的出面。

站在后面的秀才生员们,也没有真的被冷落了。

严家的仆役们,也备好了大海碗大茶壶,一人一碗茶水再配上一把炒豆子,总还是要的。

严家可是一视同仁。

只是因为地方实在太小,人太多,所以不能每个人都有的坐。

严虎站在府门前,看着那些端着茶碗往嘴里送炒豆子的秀才生员们,心中生出无数的腹诽暗骂。

府门前,唯有如徐时行、王锡爵等寥寥几人,是在不时的打量着洞开的严府大门。

而在严府大门后。

严绍庭踏着官步,四平八稳的走着。

徐渭则是跟在身后。

两人已经到了府门后的照壁下,严绍庭却是停下了脚步。

徐渭脸上露出疑惑。

严绍庭则是笑着说道:“再等等。”

一言之后,他便微微颔首,低下眼睑,似是在养神。

徐渭看了一眼,脸上露出笑容,也不急忙,就陪着等在这照壁后。

严绍庭则是默默的思考着当下的局面。

今天事情的核心,就是老道长突然弄得这出事,让自己担任明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

外面那些学子之所有发出声讨,无非因为一件事。

他们会觉得有失体面。

所谓的自己年轻,自己未经科举,自己是严党中人。

都不重要。

仅仅因为体面二字。

为何这些年,老严头担任春闱会试阅卷官数次,不曾有学子闹事声讨呢?

因为老严头哪怕是人们嘴里的严党,是奸臣。

但老严头是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啊。

所以。

不失体面。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

严绍庭抬起头睁开双眼,看向前方。

“文清先生,我们出去吧。”

徐渭点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

终于是在数目瞩目之下,跨过严府门槛,到了府门前。

“诸位才学!”

“我家少爷出来了!”

随着严虎的一声大喊。

原本还在评足论道严家茶水和瓜果滋味的举子、秀才们,纷纷安静下来。

在场有很多人,是从来就没有见过严绍庭的。

此刻,如此年轻的严绍庭,终于是站在他们面前。

无疑是让在场的学子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严府门下,那个年轻的不像话的人,就是已经在朝中肩负重任的严绍庭?

伴随着无数人的疑惑。

严绍庭缓缓踱步,坐在那把早已放置在府门下的椅子前。

他兜起朝服那宽大的双袖,双手合实,朝着面前这一众学子们扫了一圈。

而后。

徐渭上前。

在万众瞩目之下,徐渭轻咳一声。

“诸位,这便是我大明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兼办顺天府昌平灾后事、南直隶苏松两府及浙江道增产丝绸行销海外事、国朝军需差事,参事两淮盐政、裕王府世子侍读,陛下授文散阶正五品奉政大夫、文勋正五品修正庶尹,严绍庭。”

徐渭一字一句,措辞激昂,将严绍庭在朝所任官职、所办之事一一说出。

随后。

在学子们疑惑的目光下。

徐渭又道:“奉诏,严侍读亦是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春闱会试考官。”

几乎是所有的学子,都面露狐疑。

不知道严家这是闹得哪一出。

然而下一秒。

徐渭便是话锋一转,言辞多了几分犀利:“国朝有制,朝廷明文,功名学子见官不拜,然遇有司官长需执礼!若违,则提告有司衙门并学子本道府提学官责问,言行重之,可黜退为民!”

这是早已商量好的事情。

严绍庭站在椅子前,目光在府前扫视一圈。

今日先所其声,让这些学子自进到严府巷后,便被府前的布置打断气势,然后再借桌案位子,分化这些学子。

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的驯服这些所谓要声讨自己的学子。

严绍庭冷眼看着眼前,有徐渭要求行礼的学子们,面色平静。

即便这些人要来声讨自己。

那也得按照规矩,先给自己行礼。

既然是要来声讨,声张公道,那自己今天就好好的和这帮学子们讲一讲规矩!

严府门前,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正当这时,远处巷口有严家的仆役,转身看向府门处,大喊了起来。

“顺天府吕府尹到。”

“北直隶于提学到。”

随着严家仆役的通报。

严虎则已经是立马带人,从严府大门后面搬出来两把椅子,放在门前一旁。

这椅子显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在无数学子的注视下。

顺天府府尹吕时中、北直隶提学官于业穿过人群,到了严府门前,在与严绍庭相互见礼之后,便处之泰然的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顺天府是管着京师地界一应事务。

而北直隶提学官更是主官整个京畿地区教育的。

至于掌管整个大明朝的国子监祭酒,如今是高拱在担着,严绍庭请不动。

而在吕时中和于业二人坐定之后。

严府门前的学子们,终于才想起徐渭所说的国朝学子见官不拜,却需行礼的制度。

即便大多数人心中不愿。

可顺天府府尹和北直隶提学官都在场。

他们也无能为力。

众学子纷纷起身,双手合实。

唯恐被严家挑出毛病,一丝不苟规规矩矩的执学生礼。

“学生见过严侍读。”

“见过吕府尹、于提学。”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