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326章 胥吏衙役的狂欢

当帝国的大人物们,醉心于巅峰权力之争的时候。

那些为数最多,平日也最不起眼的官府胥吏们,却在保持着一如既往并将精益求精的潜规则继承延续下去。

顺天府,顺义县。

居京师东北侧,相去六十里地。

作为京畿之地,顺天府治下诸县的存在感,其实向来都很低。

不论官吏,都长期保持着低调,充当小透明。

毕竟京畿之地不同于旁的地方官府,无事就是最大的事情。

但是最近。

顺义县的事情却有些多。

上面的顺天府大手一挥,要征辟本县三分之一户出丁徭役,参与修建昌平至通州的运河,好将原本的小河沟扩挖成能走一千料官船的运河。

开挖运河。

诸事繁杂。

尤其是牵扯到本县三分之一户的大事情。

好在顺天府这一次格外开恩,虽然依旧没有工钱,但能到运河上服役的百姓,口粮不需照常自备,而由顺天府衙派人专办发放。

只是听说隔壁昌平治安司那边,会给本司治下参与开挖运河的百姓发往工钱。

但顺义的人过去询问,昌平百姓便含含糊糊,说东说西,任谁也问不出个仔细。

而顺义的百姓们,虽然不愿徭役,可这一次顺天府格外开恩,反倒是又成了人人争抢要做的事情。

顺义县衙,也因为这件事最近显得格外忙碌。

如同天下间其他官府衙门一样。

顺义县衙,也是有着一套主官、佐贰官、六房胥吏、三班衙役的配置。

近来。

虽然因开挖运河一事而愈发繁忙,但顺义县衙的胥吏衙役们,却是个个满面红光。

开挖运河对他们而言无关紧要,就算是做工,也是那些黔首百姓们去的。

而且就算这一次的口粮是顺天府的人督办,但他们这些顺义县的人,却依旧能通过此事得利丰盛。

尤其是县衙吏房、户房、工房的胥吏们,更是陷入到狂欢之中。

吏房亦如朝廷吏部,专管一县人员任用之事。而户房则掌管本县钱粮赋税收支用存四事,至于工房则维缮本县官属仓储路桥杂事。

这一次顺义出丁徭役,也是三房最为繁忙。

三房的门槛,最近更是都快要被那络绎不绝的人群给踩垮了。

这一日。

已经过午时辰。

三名身穿皂衣的人方才满脸酒气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回到县衙。

三人进了县衙,便直奔户房公廨而去。

这三人分别是顺义县吏房书手张麒,户房算手吴壮,工房作手孙兆东。

进了公廨。

户房算手吴壮便是打了个洪亮的酒嗝,随后从兜里取出一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

“白庙村那边的三十二份上工银,七份下工银,一份三钱,咱们三人一人拿五份,余下的十九份照例孝敬主簿和典史。”

张麒和孙兆东对视了一眼,两人点点头,算是认同了这个已经分配方案。

于是吴壮便将这三十二份上工银、七份下工银全都取出,一一分配好。

自己面前一垛,吴壮、孙兆东面前各一垛。

余下的均分好后,另用两张红纸小心翼翼的包好,这是要给主簿王强,典史王正飞的。

至于知县老爷和县丞二老爷?

又不是顺义县人,都是朝廷这两年派来的流官。

不是一伙人。

张麒和孙兆东见吴壮将银子都分好,赶忙将自己面前的银子装进自己鼓鼓囊囊的钱袋子里,然后掂掂钱袋子,一脸的满足。

吴壮则是眯着眼说道:“晚上还有石桥村的人要来,到时候照例一份三钱银子,同去?”

张麒和孙兆东两人顿时满脸笑容,连连点头。

“同去!同去!”

而所谓上工银三钱,其实就是那些为了能在运河上出力混到饭吃的百姓们,为了这个资格需要给吴壮三人的孝敬银子。

至于下工银,那自然就是不愿意去运河上服役的百姓,需要出的银子。

不论去不去开挖运河,这五钱银子都是必须出的。

不然你想去的就不让你去,你不想去偏要让伱去。

工房的孙兆东为自己倒了一杯茶,狼吞虎咽的喝进肚子里,一抹嘴巴。

随后便恶狠狠的瞪眼道:“小营镇那边有些难头,不少人暗地里串通,不愿交这笔上工下工银。”

吏房张麒当即眉头一凝:“那就明白告诉他们,不交银子也无妨。衙门最近缺人,今年本县伞夫、轿夫、钟夫、鼓夫这些事,就从他们小营镇佥役,那些个不听话的就轮着佥役。”

户房吴壮更是手掌重重拍在桌子上,瞪着眼道:“佥役去仵作那边的太平间看尸!”

所谓佥役。

就是地方官府为了维系本衙治下安定,而签发行文征辟百姓为官府做事。

说白了。

就是让百姓自备干粮的为官府白做事。

而这佥役又有高低好坏区分。

自备干粮去给县老爷打伞、抬轿,又或者是早晚敲钟,夜间打更,那自然是难有油水可言。

而像县衙里的皂班、快班、捕班的衙役,就能多得油水。

诸如能与张麒、吴壮、孙兆东三人相熟的衙役,就能通过他们开出一张没有盖官印的白头牌票。

然后这些衙役就能拿着这白头牌票下到乡里,专去那些不懂律令刑名的百姓讹诈勒索,往往在下面转一圈就能有十几二十两的银子到手。

民间也因此有言:一张票,乃一快手几年生活也。

正是说这些衙役在衙门里上下勾结,弄到一张白头牌票就能一次剥削敲诈到能潇洒好几年的银子。

而也正因如此。

最近顺义县不光是百姓们为了去开挖运河或是不去挖运河,让这帮胥吏大赚特赚。

而那些有眼界的人。

也是各方走动,就为了能进到衙门里做那三班衙役。

所为的就是能借此时局,多捞银子。

这时。

吏房的张麒也从袖中取出了几张纸。

每张纸上都记着一个人名。

在吴壮和孙兆东两人注视下。

张麒笑着说道:“这几人都托人使了银子,要进咱们衙门做事。你们看看,可有相熟的,若是相熟且认识,能信得过这银子就收下,弄进衙门里来,有银子一同赚。”

吴壮和孙兆东两人也不见外,取了那叠记着名字的纸便一一看了过去。

吴壮低着头,眼里瞧着名字,嘴里则是问道:“都愿出多少银子?”

张麒笑着道:“最高的几个愿出十两银,最低的也都是出了五两银子。”

吴壮便将面前记着名字的纸,推回到张麒买年前。

“出十两和出五两的不要,余下的都弄进来便是。”

张麒微微一笑:“我也正是这个想法。”

孙兆东侧目看了过来:“那就这么办?”

张麒点点头:“就这么办。”

吴壮却是轻咳了一声。

“当下风口浪尖的,衙门里进人的事情,这一次给王主簿和王典史,分七成,咱们三人分余下的三成。”

这就是风险共担,大头在上的意思。

另外两人也不多想,都是做了多年的手段,当即便点头应下。

但工房的孙兆东,却是有些迟疑,小声道:“二老爷是今年才来的,倒不用担心。但大老爷可是去年初就来了的,最近行事还是要小心些好,莫不然给告到上面去,咱们一个个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告到上面?”

吏房的张麒冷笑了一声:“也不瞧瞧他这个大老爷现在都在干什么。”

这话一出。

吴壮顿时笑了起来。

看着孙兆东投来的眼神里满是疑惑。吴壮笑着说道:“从去年开始,咱们这位大老爷就整日都在城东头赵小娘子屋里头厮混,哪有功夫管这些?”

“他敢管吗!”

张麒冷喝一声,眼里带着杀气。

吴壮和孙兆东两人顿时目光一缩,屋中安静了下来。

张麒收敛了一下神色,笑着抱拳道:“咱们顺义县,还得看两位大爷的意思办事!”

他们嘴里的大老爷,其实就是顺义县的知县。

二老爷则是县丞。

至于说张麒最后说的两位大爷,就是皆出身顺义本县的同为王姓本家的主簿王强、典史王正飞。

一县吏治。

便是如此运转。

这些不入流的胥吏衙役们,维系着一县的并不公平却存在千年的运转模式,不论朝廷如何,他们皆能如鱼得水的混得风生水起。

而在朝堂之上。

却能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而掀起惊涛骇浪,牵连到无数人。

内阁次辅徐阁老的奏疏。

终于是在朝廷里传开。

徐阶谏言文渊阁应当再进一人的事情,已经成了当下朝廷里最关注的事情。

按照徐阶所说,当下朝廷正在同时操办好几件大事,事情繁杂而又牵连众多,可当下朝廷却是因此显露出行政混乱的现象。

所以。

内阁理当再进一人,好让朝廷的局面能够稳定下来。

毕竟原本皇帝在年前传召张居正回京,也是为了让他能回内阁担起朝廷当下的诸多事情。

但谁知道当初张居正人还没有回京,变法革新的奏疏就进了北京城。

然后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结果。

张居正从内阁被开革出去,只留了一个东阁大学士的头衔,降任顺天知府。

内阁少了一个人,那再进一个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少官面上,徐阶的谏言是为国为民,尽显内阁辅臣的职责所在。

但是私底下。

一个新的内阁辅臣的产生,必将会让朝廷格局产生一次新的重大变化。

人人都在猜测,这个新的内阁辅臣究竟会是谁人。

而皇帝召集内阁及六部五寺三法司官员入宫廷议的旨意,也在这时候传出。

早早的。

万寿宫中就亮起了灯火。

嘉靖显得神清气爽,在吕芳、黄锦的伺候下穿上道袍。

道袍是新做的。

如今宫里头宽裕了起来,虽然皇帝依旧不穿衮冕,但给皇帝的道袍却总是多准备了一些新的。

用过早膳,嘉靖看向外面。

天边已经放亮。

而嘉靖则坐在了道台上,开始做着早课,等待着他的臣子们到来。

早课完毕之后。

吕芳照例送来茶水给皇帝润口。

喝了茶。

嘉靖目光幽幽看向了吕芳:“朝廷啊,说到底还是用人……”

吕芳躬身颔首。

皇帝的话,从来都不能光听表面。

嘉靖则是摆了摆手。

半响后。

他才低声幽幽道:“朕便遂了他这个愿。”

说完。

嘉靖哼哼了两声。

而在西安门外。

一辆马车,早早的进入到了戍卫宫城的官兵视线里。

马车上明晃晃的挂着严家的旗号。

官兵们也立马行动了起来,将宫门外的路障搬开,并打开宫门。

但马车却一反常态的停在了宫门下。

官兵们面露疑惑。

严绍庭则是先从马车里走了出来,站在旁边等着老严头走出来后,便伸手撑住对方,接下马车。

严嵩双手扣着腰带,抬头看向前方的西安门。

他笑着说道:“今日咱们爷俩走去万寿宫。”

严绍庭面带笑容,欣然点头:“这西苑里太液池雾气蔼蔼,草木成林,倒是漫步好地方。”

爷孙两就这么在众多官兵注视下,穿过西安门走进了西苑内。

进了西苑内部。

两人漫步在青石板路上。

严嵩倒是真的就欣赏起西苑内的精致。

或许是因为过去一直关注的都是朝政,严嵩少有观览西苑景色的时候。

如今看过去。

竟然别的分外养眼。

他侧目看向一旁眉头微皱的严绍庭,面露笑容:“怎么了?这西苑美景,还不够你看的?”

瞧着大孙子的模样,不禁让严嵩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

第一次走进这片西苑,往后每一次走进这西苑,也都是如大孙子一样,无有观景的心思,想的全都是江山社稷。

严绍庭回头笑着道:“只是想不明白徐阁老究竟是意在何人。”

严嵩摇着头:“既然想不出,那就不要去想。”

严绍庭却是停顿了一下,而后说:“虽然知道这一次不论徐阁老推举何人,皇上都会同意,但还是想知道究竟会是何人增补进入内阁。”

严嵩不由眯起双眼。

“当真想知道?”

严绍庭点点头。

这可是一位新的内阁大臣的出现啊,自己怎么可能不想知道。

不过很快。

他就眉头紧锁的看向老严头。

严嵩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笑声,惊的周围林间还没醒来的林鸟,一阵扑棱棱叽叽喳喳乱骂的飞上天际。

笑声逐渐平复下来。

严嵩这才开口道:“若是爷爷猜的没错,礼部尚书严讷会是徐阁老所推之人。”

“严讷?”

严绍庭面露疑惑,但很快也就明白了过来。

如今算来算去。

其实也就这个礼部尚书严讷,最有资格升任内阁大臣。

严绍庭当即说道:“那就这么容易让严讷入阁?”

严嵩背起双手,当下时辰还早,他便愈发闲情逸致的踱着步子往万寿宫方向走过去。

半响后。

严嵩才开口放声。

“会有人出手的。”

“咱爷俩……今天看热闹便是。”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