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350章 谁挖了我家祖坟!

陆文燕腹中怀的到底是儿子还是闺女这个问题。

最终的结果如同陆文燕所说的。

严绍庭迎头就受到了来自老严头和严世蕃的暴击。

严世蕃恶狠狠的威胁起了严绍庭,现在要是再敢和儿媳妇争论半句,就将他这条狗腿打断。

当下,老严家重点保护对象就是已经有了身孕的陆文燕。

老同志严嵩当即表示赞同,并且当场对着管事们发话,就是孙媳妇将严家屋顶拆了,也不必管。

还要立马用最快的速度重新盖好,留着给孙媳妇下次拆。

最后。

老严头还罕见头一次对严绍庭发了火。

总结之后,老严头就一句话。

不管自家孙媳妇怀的是男娃还是女娃,都是老严家的血脉,是老严家的子孙。

最后的最后。

就是老严头和严世蕃同时下令。

此后一年,禁止严绍庭再进陆文燕的屋里过夜,就算是白天也必须要有芸娘带着人伺候在陆文燕身边,防止严绍庭不规矩。

忽然间。

严绍庭就成了老严家地位最低的那个人。

就连家门口的看门狗地位都不如。

本来他还想着,自己被禁止再去大妹子屋里过夜,按着规矩,老严头和严世蕃也该准允自己有几个通房的丫鬟或者给自己纳妾。

但没成想。

这二位,竟然说为了保证他们唯一认可的孙媳妇在怀孕期间心情好,竟然禁止自己在外过夜。

更不许自己在家中弄通房丫鬟。

嘭!

“汪汪汪!”

“嗷……”

“汪汪!”

书院门口。

看门的大黄狗和小白狗,退出去远远的,龇牙咧嘴冲着向它们扔石头打扰了它们亲热的严绍庭不断的叫着。

严绍庭却是恶狠狠的瞪了回去。

“再看!今晚小爷炖狗肉锅!”

“呜呜呜……”

大黄和小白呜咽了一声,然后狗眼猛翻,冲着严绍庭投来一个鄙夷的狗眼神,狗夫妻两对视一眼,摇着尾巴消失在这个现如今讨狗嫌的人类视线里。

一旁的胡宗宪和徐渭对视了一眼,两人脸上皆是露出笑意。

胡宗宪呵呵的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只小木匣子递到了严绍庭手上:“我家夫人听闻严府少夫人有了身孕,特意将她当初嫁来我家时,陪嫁的一只护身玉取了出来,叫我定要送来。”

严绍庭立马打开木匣子。

只见匣子里正卧着一只古朴且色泽内敛的护身玉。

一看这护身玉就知道定然是胡宗宪夫人家祖传的。

严绍庭当即开口:“这等贵重之物,晚辈夫妻二人如何能收?还请大司马快快收回。”

胡宗宪瞪了一眼:“难道润物你要叫我回家后,被夫人问责,让我老夫老妻生出矛盾?”

这便是玩笑话了。

只见胡宗宪果然又说:“只是老妻近来身子不适,便未曾过来,等年后身子好一些,再亲自过来,瞧瞧少夫人,陪着说说话。这护身玉,老妻也说了,虽是她家传的,但我家与严家也是世袭的关系,阁老乃是老夫的先生,老夫能入京任职亦是润物辛劳,这区区一块玉,比之两家交情算不得什么。”

见胡宗宪如此说,严绍庭这才勉为其难的收下。

拱手道:“胡夫人厚爱内子,只愿今日李先生入城为胡夫人请脉,一切无恙。”

依着胡宗宪今日所说的。

这是胡家要和严家做那通家之好的关系。

既然如此。

这区区一块祖传的护身玉,当真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而更为重要的是,胡宗宪会借着陆大妹子怀有身孕这件事,让两家的关系更进一步,这也代表在朝堂政治格局上,胡家以及徽州胡氏算是彻彻底底站在了严家同一阵线上。

他抬头看向书院前人来人往的广场。

随着昌平不断的建设,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京师周边最火热的游玩地。

每日都会有京城以及顺天府,乃至于天南海北的旅人前来游玩。

这也为昌平的小生意,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收益。

只是书院外三丈地,依旧是属于禁区。

这也就让严绍庭他们的对话,不会被外人听了去。

严绍庭当即说道:“听说福建那边剿倭的战事,推进的还算不错,江西兵也正从南安府、赣州府进入广东,协助平倭。”

胡宗宪在听闻严家有喜,便立马抽出时间,舍下兵部那繁忙的事务,趁着休沐前来昌平,就不单单是纯粹为了前来贺喜一件事。

果然。

在听到严绍庭主动提及东南平倭的事情,胡宗宪立马收敛脸上的笑容。

他点头道:“福建山峦比之浙江更多了两分,虽然如今战事顺利,但恐怕要比浙江耗费的时间更多。不过所幸,广西那边当下也出了一支狼兵,进驻广东廉州府,随时能策应进入高州府和雷州府。”

徐渭在一旁听着,当即笑着说道:“如此说来,我朝兵马就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福建、广东两省的倭寇形成合围之势了,平定倭患真的就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五年平倭。

这是胡宗宪的政治任务。

也是当下已经开海的大明,最需要完成的事情。

胡宗宪说:“平定东南倭患,我朝东南沿海诸省就算是彻底安宁了,加之当下朝廷开海,各处通商口岸市舶司也就能更为有力的与海外诸国往来通商,朝廷自能从中获利巨多。只不过……”

说到此处,胡宗宪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担忧。

严绍庭心中一动,知晓当下胡宗宪定然是遇到难事了。

只见胡宗宪又说:“只是陆上倭寇可除,但海上倭寇及海盗,却一直难以清剿,另有南直隶并山东两省,倭寇也时时袭扰,战事虽然还算顺利,但当下想要啃下这最后一块骨头,恐怕还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

徐渭皱眉道:“南京龙江造船厂以及广州府、泉州府的造船厂,如今都在加紧赶造战船,只等朝廷水师拿到新船,届时就能出海搜捕海上倭寇及海盗了。”

胡宗宪却是摇了摇头。

他转头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当即会意,开口问道:“大司马可是还有什么想说的?若是晚辈能对此有所助力,定然会全力以赴。”

胡宗宪面露笑容,点头道:“说起来,其实是老夫想要上疏皇上,请准朝廷水师能在南洋沿海地区,屯驻兵马。”

殖民海外屯军!

严绍庭眉头一挑。

没成想老胡竟然要上奏请准这等事情。

胡宗宪当即解释了起来:“东南沿海陆上倭寇清除只需时日,但这些倭寇却如疮藓,眼看我朝无法获利,必然会南下海外。

“当下朝廷虽然能派出水师战船沿途护卫商船,可随着我朝开海的消息传至泰西诸国,往后恐怕海上商船必将日益增多,而我朝出海商船也会一日更比一日多,到时候水师不可能全数都派去护卫商船。

“如此情形,那些逃向海外的倭寇及海盗,必然会去往更远的海路上伺机洗劫往来商船。这等情形,必然会影响我朝开海与诸国通商。

老夫思来想去,唯有在海路沿途海岸要地,屯驻兵马,驻扎水师战船,时时出海清剿海上倭寇及海盗,时常捣毁海寇在海上岛屿老巢,才能确保我朝对外海路太平!”

这是在解释,他为何准备上疏的原因。

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大明对外通商的海路能够太平,不被驱赶下海的倭寇和海盗们袭扰。而胡宗宪又小声道:“自从老夫任职兵部,执掌东南五省平倭之事,加之润物提请得到皇上准允开海,东南商贾们便时常请人拜访老夫,希望朝廷能考虑到这事……”

严绍庭皱眉深思。

但心中却是生出笑意。

这就是为了利益,大明朝的这些士绅商贾们,就能从固守中原王道,转为对外开海拓展。

如同胡宗宪所说。

若是朝廷光清剿东南倭寇,而没有自己推动老道长准允的嘉靖开海,这些士绅商贾恐怕还不会找到胡宗宪希望能推动这件事成形。

而一切。

都是为了利益。

因为有了开海这件利益存在,所以这些士绅商贾可以放弃原来的所谓中原地大物博,而联合起来希望胡宗宪这位兵部尚书能上疏,让大明的兵马走出去。

让大明走上对外殖民的路子?

虽然历史证明殖民,并非可以万年长存的政策。

但对外走出去,却同样证明乃是让国家强盛起来的不可或缺的法子。

只是短暂的思考后。

严绍庭便当即说道:“让朝廷兵马出海屯驻要地,恐怕会让朝中生出反对之声吧。”

一旁。

徐渭低着头,嘴角微微一笑。

他可是知道,其实自家宾客是最为赞同让大明的兵马出海的。

但显然,此刻如此说,就是希望胡宗宪能将底牌亮出来。

果然。

胡宗宪当即便说道:“虽有反对,但届时必然也会有更多人赞同此事。毕竟这是我朝与泰西诸国往来通商贸易,除了涉及地方海商的利益,更与我朝税课密切相关,朝中官员自是分得清。”

这就说明,胡宗宪已经和出身东南沿海的官员们,取得联系并且已经配合起来了。

他们要推动大明兵马出海驻扎要地这件事。

而现在。

胡宗宪则是希望严家一系,能在朝中为这件事一同发声。

徐渭当即说道:“宾客,近来户部那边也有不少官员在说,自从朝廷开海,东南七处市舶司所收的税银比之过去可谓是每日都在成倍增长,为此他们还主动提请希望能扩大税兵衙门的数量。”

如今主管开海之后通商征税的事情,就是由税兵衙门掌握的,徐文璧则是总督此事。

虽然朝廷还未曾有过明旨。

但地方上和朝中官员,都已经开始以总督称呼徐文璧。

其实。

严绍庭自然是清楚这件事情。

毕竟,征税的事情虽然是徐文璧在办,但各处市舶司的税课账目,却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收多少税,什么时候税,找谁收,可都是自己定规矩的。

随着徐渭开口说话后。

严绍庭这才开口道:“既然如此,届时大司马上疏奏请廷议时,我自当会为此出声。”

得到了严绍庭准确的答复。

胡宗宪当即面露笑容:“如此,今日回城我便准备此事,待今年朝廷封衙前朝中会议,便提出此事。”

严绍庭点点头。

“大司马放心,彼时户部这边也是要将今岁开海后的各项账目,呈奏皇上和朝廷知晓。”

这就是要拿具体数据,为胡宗宪提供理论支持的意思。

胡宗宪面上笑容更盛。

两人又是一阵讨论。

除了要继续让军需这边为东南平倭一事提供军械之外,就是水师那边继续加快建造新船的事情。

等中午胡宗宪留在书院用过饭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开,返回京师。

严绍庭自然也为这件事情,开始忙活了起来。

临近年关,虽说朝廷的各项事情,都会渐渐停下来,但朝廷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总结却需要操办起来了。

这一年大明朝的各项业绩,也需要让皇帝和朝廷掌握情况。

而在朝中开始为了年终会议开始忙碌,民间百姓们准备着年关过节东西的时候。

顺天府怀柔县。

这个距离京师不过百里,坐落在昌平东边的小县,亦是处于年关的气氛之中。

但在怀柔县和昌平交界处的大杨山南麓,有一南麓禅院,在这年关之际,却是嘈杂不已。

禅院外。

这几日人群密集。

这些人都是来自附近东官庄的。

而这东官庄说是庄子,但其中人丁却有不下四千人,近千户。

庄子里有南北长街,街东属怀柔县,街西属于昌平。

这也是昌平唯一没有投入治理的地区。

盖是因为,此地如其名,庄子上皆为一姓人家,历史可以追溯至前唐、前宋。

庄子上的人都姓杨。

在前唐便出了好些进士,世代为官,在前宋更是出过一位宰辅人物。

正是因此。

这东官庄才会在大明,被一分为二。

其目的自不必说。

就是为了能削弱其影响力。

然而最近。

东官庄的百姓却都围在了这南麓禅院外。

今日一如既往的,庄子上的百姓们早早的就围在了禅院周围。

一名身穿皂服的男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禅门下,护寺僧人手持长棍,面色紧张。

而那东官庄的杨家男子,却是面不改色,甚至在看向僧门下的人后,脸上淡淡一笑。

旋即。

男子重重跪在地上。

“不肖子孙愧对列祖列宗!”

“究竟是谁人,竟然挖了我家祖坟!”

“杨某不才,定要为列祖列宗讨回公道!”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