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353章 老张又要倒霉了

昌平治安司公廨内。

严绍庭目光闪烁,看向徐渭。

徐渭皱眉沉吟,亦是点了点头:“确实难办!”

瞧着两位主管如此说,反倒是跪在地上的肖俊鹏面露不解。

他当即抬起头,双手重重抱拳。

“启禀宾客,司丞。”

“既然如今这南麓禅院与白莲教有染,何不直接大兵压境,将这南麓禅院尽数铲除!”

“我昌平治安司民壮队,人人望战求功,如今正是个大好的机会,可让弟兄们拿下这等剿灭白莲教叛匪窝巢的大功!”

肖俊鹏跪在地上,却是掷地有声的呼喊着。

他脸上的神色,尽是唯恐严绍庭和徐渭不愿出兵的模样。

这一下,却反倒是让严绍庭和徐渭两人愣住,不禁对视一眼。

肖俊鹏却是吞咽着口中的唾沫,眼巴巴的看着两人。

他之所以提议要出动民壮队清剿南麓禅院,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

他那不成器的表弟在南麓禅院的事情,如今也算是暴露了出来。虽然那蠢表弟已经逃走不知去向,但自己若是不有所表示的话,恐怕这件事就会成为自己日后的把柄。

只有将整座南麓禅院剿灭!

自己才能证明清白。

严绍庭却是沉眉坐了下来,顺带着看了一眼徐渭。

徐渭挥手背到身后,侧身看向跪在地上的肖俊鹏。

“肖书吏,你方才可是说这南麓禅院的主持佛椿,乃是顺天府都纲?”

肖俊鹏立马点头:“对啊,那佛椿正是顺天府都纲。”

徐渭回头看了眼严绍庭。

严绍庭默默点头。

大明自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有鉴于元末种种乱象,定下了诸般规定。

而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僧侣的规定。

国初便开始推行度牒管理制度,从洪武十七年开始,朝廷更是新增规定,凡天下持有度牒的僧道,每过三年都需要经过一次考核,凡是没有通过考核的僧道都需要被收回度牒,剔除僧道身份。

虽然如同朝廷的其他政策一样,有关于僧道管理的制度很快就成为了部分人谋利的存在。

从景泰年间开始,只要僧道捐纳五石粮食,就能直接获得朝廷和官府颁发的度牒。

随后官府更是干脆将这当成了开源之法。

但凡是遇到灾患,就干脆签发一张张空白的度牒出去,用这些空白度牒换取粮食。

不过这自然是另一桩事情了。

现在要说的是,天下僧道制度推行的时候,朝廷也同样建立起了一套专门的用于官吏天下僧道的机构。

如这佛门之事,朝廷从礼部开始便专门设有僧录司,总管天下佛门事务,同时僧录司也在天下两京一十三省及府县设有分支。

府有僧纲司。

州有僧正司。

县有僧会司。

按照后世的经验来说,僧道各级机构便属于是条管机构,而地方府县则属于块管机构。

这是两条线。

当寺庙里的僧人取得度牒之后,就会进入条管机构管辖范畴,而地方官府便无可奈何。

更不要说当下这个南麓禅院的佛椿和尚还是顺天府僧纲司的都纲。

这都纲,便是管理整个顺天府佛门僧侣的最高者,负责的是一府的佛门僧务。

虽然朝廷同样也有规定,都纲的职权范围乃是:若犯奸盗非为,但与军民相涉,在京申礼部酌审,在外即听有司断理。

从当下南麓禅院和东官庄的事情来看。

这件事最低的处理机构,也得是顺天府。

而若是往上,就得由礼部直接处理了。

不论怎么说,和昌平治安司都扯不上关系。

肖俊鹏还没有想明白这里面的关系,见严绍庭和徐渭这两位主官一直不开口说话。

他心中那叫一个焦急啊。

别自己因为那不成器的表弟,将自己的大好前途给弄没了。

肖俊鹏当即双手拍着胸脯说道:“还请宾客和司丞放心,只要给属下人手,属下今日天黑前,就能将整座南麓禅院铲平!”

严绍庭却是不由的摇起头来,叹息道:“肖书吏,你可知朝廷还有个说法,叫擅权行事?”

肖俊鹏愣了一下。

他知道擅权行事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和南麓禅院以及东官庄又有何干系。

严绍庭只得继续说:“那南麓禅院主持佛椿和尚,乃是顺天府僧纲司都纲,南麓禅院的事情就只能由顺天府或是礼部处置,至于我昌平治安司……”

没这个权力。

肖俊鹏却是急道:“可是宾客,那南麓禅院与白莲教勾结,还私设祭坛,这等大逆之事,咱们治安司难道也没权处置?”

严绍庭眯着眼点了点头:“凡涉白莲教,昌平治安司自然有权处置,可肖书吏现在能证实那南麓禅院和白莲教的关系吗?”

虽然自己确实可以拿着这一条,下令民壮队将那劳什子南麓禅院给荡平。

但没有实证。

到时候说不得就是个隐患。

朝廷里的人届时就可以说自己擅权行事,狂妄用兵。

肖俊鹏心中还是有些不愿。

他张张嘴,还想要请求治安司出兵。

但徐渭却是伸出手拦下了他:“这件事也不光是我昌平治安司的事情,那东官庄的一半还是属怀柔县管,他怀柔县上头也有顺天府,咱们昌平先顾好自家事便是。”

说罢。

徐渭不忘看了严绍庭一眼。

两人对视一眼。

皆从对方的眼底看到了一丝期待的笑意。

只留下肖俊鹏傻着眼。

周云逸则在这个时候拱手上前道:“先生,只是肖书吏今日说他表弟当初在那南麓禅院待过,而那禅院似是与白莲教有染,这件事情治安司既然已经知晓,是不是应当上报给朝廷?”

这是规矩。

尤其是大家都知道大明是怎么起家的。

朝廷这些年对白莲教这些存在,一直都是强力打压,务求清剿干净。

甚至有时候,是抱着宁可杀错也不放过的态度。

非是朝廷和官府贪功,实在是这些存在太会蛊惑人心,诓骗那些无知百姓。

严绍庭当即点头:“这件事就由你和肖书吏负责,将事情整理出来,赶在年关前送去顺天府衙。”

见严绍庭还是对白莲教的事上了心并做出安排,肖俊鹏也算是稍稍心安了一些。

就在他领命要出去整理文书送给顺天府的时候。

严绍庭却是举起手,眉头皱紧。众人不由看向了他。

在众人注视下。

严绍庭缓缓开口道:“白莲教之事不可不防,且不论肖书吏那表弟所说是否属实,在这京畿之地竟然能有白莲教的传闻,可见其近来势头不小。从年初宣府、大同两镇便时常进奏,边关情形颇为不好,若是叫这帮邪祟与关外勾结,里应外合,恐怕会危及京师安危。”

徐渭当即点头:“这些个邪祟之人不事生产,贯会蛊惑鱼肉剥削百姓,趁机在各地制造动乱,最是可恶,如宾客所言,不可不防!”

严绍庭当即站起身:“传话给民壮队和小雀儿!”

徐渭三人立马浑身一震,拱手听命。

严绍庭沉声开口:“叫了弟兄们加紧操练,尤其是年关将至,年前年后绝不可掉以轻心。各处巡防队务必做好交接,不可给贼子有钻空子的机会!”

“是!”

周云逸和肖俊鹏两人领了命,便立马转身出了公堂,去安排各项事情。

而徐渭则是留在了公堂上。

“宾客是准备将这件事推给顺天府?”

说着话,徐渭的脸上带着一抹怪笑。

严绍庭却是板着脸:“这本就该是顺天府管辖的事情,职责所在,分内之事,我昌平治安司岂能僭越规制?”

徐渭笑着上前一步,从一旁提起茶壶为严绍庭倒了一杯茶。

他低声笑着说:“这件事情毕竟可能真的和白莲教有关,若当真如此,我们不涉及这件事也算是稳妥之举。至于说顺天府,反正……”

“反正张居正他现在是虱子多了不怕咬!”

严绍庭轻嘬茶水,笑眯眯的念叨了一句。

徐渭顿时一笑。

“学生方才还颇为担心,宾客会听了肖俊鹏的话,下令出兵清剿南麓禅院。”

严绍庭只是眯着眼摇了摇头。

虽然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但这件事当下光有肖俊鹏说的那些传闻之中的事情,还不算明了,治安司实在不易这么早插手其中。

尤其是这件事还涉及到朝廷僧道事务上。

更可能和白莲教这等邪祟有关。

自己就更不能轻易插手了。

虽然大明当下有很多问题,但有些问题自己现在根本就不能碰。

反倒是让张居正这个顺天府尹去处理当下这件事情,最是合适不过。

就是不知道张居正能不能借着这件事情做文章。

但从当下来看……

“张府尹恐怕是要倒霉了。”

徐渭趁着为严绍庭续茶的功夫,小声的说了一句。

严绍庭当即抬头,两人又对视了一眼。

两人默默一笑。

反正张居正底子厚,加之皮糙肉厚,再多的倒霉事也无妨。

徐渭这时候却是眉头微皱。

严绍庭捏着茶杯,瞄了一眼这个徐文长。

“文长先生似乎是心里有事?”

徐渭眼神一闪,看向严绍庭,面露犹豫。

半响后。

他才开口道:“只是宾客方才下令,要叫民壮队加紧操练,警惕防备,似乎并不是因为南麓禅院或与白莲教有染之事?”

严绍庭眉头一动。

他看向徐文长,面露笑容。

在对方的注视下,严绍庭点了点头。

“虽然白莲教乃是朝廷历来心腹大患,但这些人不过宵小邪祟而已,朝廷只要闻讯便能卫所出兵,立即镇压,这些年也未曾成势。”

见严绍庭如此说,徐渭也是点了点头。

虽然从大明立国以来,白莲教就一直在暗中作祟,更是屡次挑动地方动乱,但始终都没有形成大的影响。

这么多年下来,朝廷始终是占据上风的。

而且朝廷其实也是心里明白,地方上只要百姓安宁,这白莲教即便是贯会蛊惑人心,可百姓若不是实在过不下去,又如何能被这些邪祟给蛊惑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无缘无故就要去做杀头的事情。

就如同每一次的改朝换代。

虽然瞧着都是遍地百姓揭竿而起,可若是没有那些野心家在背后推动,百姓们又如何能成事?

百姓。

从来都是被利用的对象罢了。

但徐渭见严绍庭点头承认,却是眉头更紧:“既然白莲教不足为虑,加之此乃京畿之地,宾客为何会有如此顾虑和担忧?”

严绍庭自然是因为心中担忧。

虽然细节不知,但他却还记得,等过完年到了嘉靖四十二年,京师便一直处于戒严状态。

为何戒严,自己不知道。

但能让京师戒严,那必然是起于北边。

北边有什么?

俺达部!

从去年开始,宣府、大同便一直上奏朝廷,边关情形颇为不对劲,俺达部一直在尝试袭扰边关。

严绍庭缓缓说出心中的顾虑。

他深深一叹。

“若是过去,俺达部绝不会这般反复袭扰边关,而不取分毫钱粮。”

“以前俺达部或是草原部族每次叩关,必然是来势汹汹,势要攻破边关,席卷关内,洗劫我朝边关百姓及财货。”

“从今年初……不!是从去岁开始,关外就一直不宁,却未曾有大的战事,这就很不对劲!”

严绍庭说的是忧心忡忡。

当下的中原,生死仇敌,依旧还是来自于北边。

至于说所谓的东南倭患,西南土司之祸,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虽然明军常有战败,但总体上却一直都是朝廷占据上风。

唯有九边以北!

徐渭眉头一颤,他的声音变得紧张:“宾客的意思,关外俺达部这两年一直是在试探我朝?”

“没错!”

严绍庭重重点头,目光凝重:“依我看,他们是在试探我朝边关兵马防备和分布,想要摸清宣府、大同两镇当下的情况。”

徐渭眉头紧锁,不由失声道:“若当真是这样,一旦他们觉的摸清了情形,那就是他们大举叩关的时候了!”

严绍庭缓缓站起身:“这就是我当下最担心的事情。朝廷如今正忙于整顿内务,东南开源,虽然军需已经整饬过一次,可九边军备还未完善……”

所以现在对于草原来说,就是最好的时机!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