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37章 耗羡归公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437章 耗羡归公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知道一个事或者道理很简单。

可发现这件事或道理,却是很难的事情。

虽然可能只是传说,但这个传说中人人都知道苹果是往地上掉落的,但偏偏只有某位牛先生悟道成功。

张居正能不知道南橘北枳、熔银火耗、摊派加征、银贵谷贱的现象吗?

显然,作为能一步步走进过文渊阁的人而言,这种地方官府存在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能将之与他在内心里不断美化的一条鞭法相对,自然就会让他忽略掉这些事实存在的问题。

这也正是张居正会当着严绍庭和海瑞的面,能如此干脆果断的承认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认识不足的缘故。

也导致他会对严绍庭行如此大礼。

因为。

这等干系天下黎庶的事情,若是思量不足,一旦施行,那必然会由造福天下的善政,变成为祸苍生的苛政猛虎。

面对张居正突然严苛的以古礼相对,严绍庭始料未及之余,也只能是带着郑重的脸色站起身。

他伸出双手,按在张居正举起的双腕上。

“我等三人或有政见之不同,亦有出身各异,但于国家一事,皆为苍生黎庶,如此方得今日能共聚一堂,共商一事。”

严绍庭少有的语气庄重,目光真挚的看向抬眼注视着自己的张居正。

“叔大兄,若是再以这等礼节对我,便是于我折寿焉。若兄当真愿与弟同为天下百姓办了一二件善事,此番不如坐定,我等三人再行商议,得一个妥善之策,再议当否上奏请允?”

至此。

严绍庭说完话,便双手稍稍用力,将张居正拉回到座位上。

瞧着两人当着自己的面来了一出众志成城,海瑞亦是面露笑容。

他笑着看向两人:“方才叔大提议可以再行奏谏朝廷准允桂萼公一条鞭法,润物言及此中应有情蔽,但想来在润物心中,此法亦是可行,但却要严加防范,尚需完善。”

严绍庭点点头。

张居正立马说道:“如何操办,润物莫要藏拙。”

严绍庭也不拖延,直接说:“一条鞭法,依我之见,可行,却并非能通行我朝两京一十三省的善政。如西北、西南、北地辽东等地,此三处所征赋税也往往并不解押入京或存于南直隶,历来都是征之于地,用之于地,仍需以原制为主,而不以一条鞭法施行。”

西南崇山峻岭,道路漫长,加之土司和蛮夷遍地,当地财税历来也基本都用之于当地,或是转运给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卫所,用以屯练兵马。

朝廷也基本不指望这些地方能为朝廷带来多少赋税,而以当地的稳定为主。

至于西北。

自前宋开始,潼关以西,就已经开始处于崩坏的边缘,直到现在关西一带已经是黄土遍地,少有人烟。也正是因此,大明二百年来,基本无人会提及重新开发西域。

因为整个关西和河西都已经崩坏了。没有大量人口的支持,朝廷要是想重新如汉唐一般开发西域,就必须要从中原和江南等地征伐人丁和粮草,如此巨大的耗费便是挡在朝廷开发西域这条路上的一座大山。

再说最后的北地和辽东一带。

那就更简单了。

整个北方都处于九边边镇治下,辽东如今眼看着也是不太平。要是推行一条鞭法,反而不会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机,倒是会加重这些人的负担。

张居正和海瑞两人见严绍庭开始一条一条、一地一地的细细分析,也是连连点头。

张居正更是带着一抹后怕和敬佩。

严绍庭心中琢磨着大明的堪舆版图,继续往下说:“而中原诸省、如河南、河北、山东及南直隶北部地区,及湖广一带,因其乃是我朝产粮重地,国家粮草用度绝不能平白掌于商贾之手,此般地方也不可以一条鞭法执行。总结一句话,便是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朝廷将粮食实实在在的握在自己手上让人心安!”

说完后。

严绍庭面带微笑的看向两人。

他所说的地区,大致就是后世常说的山河四省与湖广平原产粮区。

不管现实如何,都必须要承认。

这些地区,必须要处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

无论哪个年代,粮食就是命。

海瑞亦是点头感慨:“民以食为天,只要朝廷能掌控粮食,能让百姓有一口吃的,便是遇到灾年,朝廷能开仓放粮给百姓,那百姓也不会成为流民和乱民,也不会造朝廷的反。”

张居正叹息一声:“是啊,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造反……”

两人说完后,都有些神色姗姗。

为官者,似他们二人,很清楚治民之术真正的跟脚是什么。同样也清楚,百姓所求究竟是多么的渺小。

他们只求一口吃的。

见两人似乎是有些失落。

严绍庭拍了拍手,脸上笑容更盛:“以上诸地虽不宜施行一条鞭法,但如长江以南各府,并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商贾兴盛,产业众多,且此般各地大多是粮田稀少,山脉纵横,往往官府转运解押途中损耗最多。因此,我觉得这些地方倒是可以施行一条鞭法,重在为朝廷征缴银钱,充实朝廷岁在之用度。”

当年桂萼常在江南等地为官,所看到的自然是江南各省各府兴旺的商业和贸易,以及江南等地的手工业作坊,所以他才会觉得一条鞭法推行,是一个好事。

严绍庭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所说的这些地方是极为适合成为一条鞭法推行的地方。

而张居正在见到严绍庭终于是对一条鞭法有着赞同和认可的地方,也终于是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海瑞察言观色,这位‘不通人情’的人,也是开口道:“如此这般分析,倒是极为妥当的。叔大之志向,加以润物剖析,现在看来,这一条鞭法倒是真正可行了!”

严绍庭更是点头说:“当然可行,而且极为可行!朝廷不能失了粮食,但也不能没了银钱。如今朝廷开海,这件事现在也是叔大兄的海务总督衙门在操办,想来也清楚随着开海之政继续下去,我朝必然会涌入无数外邦带来的白银,到时候有这些银子在,配合朝廷律令,也能防止银贵谷贱的事情发生。”

张居正顿时两眼一闪:“开海一事竟然还能关系到此处!若是没有润物提及,我倒是给开海后外邦银两涌入这件事给遗落了。”

引着身边海瑞的疑惑目光,张居正面露笑容,摇了摇头。

他解释道:“开海这件事也是润物在朝中提出来的。如今我为海务总督大臣,倒是亲眼看到,随着开海,我朝商贾出海、外邦商贾携货而来,却也是带来了众多银钱。”

严绍庭笑着说:“正因如此,我才说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可以施行一条鞭法。因为这些地方开海之后,市舶司日益繁忙,白银涌入,都不缺银两,自然能防止商贾压榨百姓利益。”

海瑞眼看事情说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方方面面都齐全了,当即双手鼓掌满脸笑容:“这般说,今日我等所议官民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再加上一条鞭法,便可以定下来,待梳理完善出一个详实章程,倒是可以上奏皇上了!”

“不可!”

“不妥!”

几乎是同一时间。

严绍庭和张居正两人是齐齐开口出声。

见两人如此,海瑞却是脸上一愣,有些不解的看向同时否定的两人。

严绍庭更是率先开口:“叔大兄请先说。”

张居正点点头:“我等所议之法虽好,可当下却还有一条不争的事实……”

说完后,他目光深邃的看向两人。

海瑞心中一动:“你是说……京中西苑……”

张居正嗯了声。

海瑞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张居正摇头叹息道:“如今西苑冬日再无敞门开窗,更是燃起了火炉取暖,我等不得不多想一些,陛下的圣体到底还能支撑几时?而我等所议之事,一旦上奏朝廷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在朝堂诸公和天下人看来,形同改制。此般事迹,便是我等三人有心推动,若是不能得到皇上全力支持,若不能在朝中占据显位,不能有一众志同道合之辈于我等在朝中和地方上发声,定然是难以推行。反倒是如今匆匆提出,很有可能引起一些人的防备之心,往后会不断针对我等。”

他说的事情,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就算是严绍庭也不得不去考虑一下。

忽然。

他眼角猛的一跳,心中生出一丝不妙感。

自己如今忙着这些图谋,倒是忘了一条最最重要的事情。

老道长活不久了!

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老道长也只有两年不到的光景了!

嘉靖四十五年冬十二月!

遵世宗肃皇帝。

而现在,已经是嘉靖四十四年春末夏初。

他脸上细微的变化,引来张居正和海瑞两人的察觉。

海瑞低声询问:“润物是想到什么事了吗?”

严绍庭看向海瑞,摇了摇头。

自己总不能直接说,老道长明年冬天就要嗝屁了。

他摇着头说:“非是想到了什么。而是觉得叔大所言,倒是不得不防。如此,当下最好还是先将这几件事情压下,等朝局稳定,我等也能争取在朝中更进一步,届时得了各方支持后,再稳妥提议准允我等今日所议之事,方为妥当之举。”

张居正嗯了声:“我正是这般想,才觉得现在上奏是不妥之举。”

说完后。

他便转头看向严绍庭,面露好奇:“不过先前润物也言及不可,不知是何原因?”

海瑞亦是立马疑惑问道:“是啊,润物又是为何会说不可的?”

见两人都各露好奇。

严绍庭笑着说:“非是觉得我等所议论之事不可施行,而是方才还想到一桩事,可以并入其中,往后我等觉得可以在朝中奏议的时候,一起拿出来奏请。”

今天。

严绍庭已经给了张居正足够多的冲击。

如今再听这等言论,他当即手掌拍在亭中石桌上:“润物所想定然是良善政策,快说快说,莫要吊起我等胃口了!”

看着张居正风风火火的架势。

严绍庭也不想拖延,直接说:“我所想,乃是官府中历来征缴的火耗银一事。如今我等既然已经议定往后时机得当时要奏请官民一并纳粮、摊丁入地和一条鞭法,将田赋、丁税等落于田亩之上,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那么,这笔历来已久的火耗银,是不是能就此免了,亦或是这笔银钱转由朝廷支出给各地官府?”

火耗银,又称耗羡。

乃是朝廷在田赋、丁税等之外的一个附加税课。

本来是指代白银在熔铸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于是官府便将这份损耗转嫁到了百姓身上,在每年征缴赋税的时候,以耗羡的名义算入其中。

按照如今地方官府的尿性。

这笔耗羡,已经从国初的一成增长到现在的两成甚至三成了。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虽然后来某朝,在耗羡这笔税课上,地方官府能开征到正税的三四成,甚至最高的时候能达到七八成。

但那都是后世话了。

面对严绍庭突然提出来的耗羡一事。

海瑞转动目光,默默的想着自己在府县和如今应天巡抚位子上的经历和见闻。

张居正则是点头开口:“细微处见真章。润物能想到这桩事,倒是可行。”

严绍庭笑着说:“不论是地方官府加征一两成,还是三四成,到底都是落在百姓头上,既然是为了天下黎庶的事情,那么这笔支出倒不如免了。地方官府此后当以正税额定之数征缴,各省府熔炼白银损耗,由朝廷定下一个数额,或一成或两成,如此也能激发地方官府在熔铸之时钻研减少损耗的法子,多出来的便算作是给地方官府的补贴了,也算是缓解那些整日嚷着俸禄不足以生机之人的难处。”

众所周知。

至少在明面上,大明官员的俸禄很低。

低到官员要借钱当官的地步,或者就是不得不去贪污。

依着严绍庭的意思,那就是地方官府在征缴正税的时候,那些需要熔铸成银锭的白银,对百姓只征缴正税规定的数目,而后朝廷单开一个损耗的限度,权当算是给地方官府的补贴。

如果能做到完全没有损耗,那么朝廷定下的损耗限度的一成或是两成,就完全可以让地方官员正大光明的拿在自己手上。

海瑞这时候已经在脑海里总结了一番自己过往在府县为官的经历。

他当即笑出声来。

“当真是好!”

“如今我等便有官民一并纳粮、摊丁入地、一条鞭法和耗羡归公。”

“若是往后能将这四桩事情落实推行了,想来我朝两京一十三省必然是遍地欢声,百姓无不称赞叫好!”

张居正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如此,那这四件事便在近期先理出个条陈,免得往后有遗落的地方。”

说完后。

他又看向严绍庭,面露好奇。

“只是如今所议皆是当下不得行之事。”

“可润物如今身居南京,肩负皇上和朝廷重任,恐怕还是要有所作为的吧?”

严绍庭当即点头。

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那是当然。”

“莫不然,我又如何会对二位兄长前来南京,倍感激动?”

“正是要二位兄长能多多出力襄助!”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