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69章 历史出现的偏差

坐落在京城北侧的顺天府衙。

衙门口。

北城兵马司和府衙差役,正在挥汗如雨的奋力清除着街面上已经没过成人小腿的积雪。

更远处,城中各坊的坊主也带着坊内百姓,积极响应府衙的号令,在坊内坊外的街面上加快速度清理出一条道路来。

原本这种事情他们是不愿意也不乐意做的。

可谁让现在的顺天知府老爷是那个叫海瑞的男人呢。

没见着这位自打上任后,北直隶已经有多少官员被他送进牢狱之中了。

没人敢得罪忤逆了他。

和可能被问罪关进府狱中相比,至少现在扛着家伙事出来铲雪,也算是锻炼身体了不是?

当人们没法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就只能对当下进行乐观的解读了。

“不乐观不成啊……”

“咱们这位海老爷,那是真的能给你关进牢房里的。”

“不过听说,南边还有位高老爷,那才是真阎王……”

几名灵椿坊和崇教坊在安定门大街上铲雪的坊丁,边忙活着边小声说着话。

高翰文在江南将那些士绅大户杀了不少的事情,早就已经传到京师了。就连朝中也有不少人开始对高翰文的做法有所诽议,若不是当下朝堂大势是群起弹劾徐阶,只怕这时候高翰文这位真阎王也要吃下不少弹劾奏章。

坊丁们铲着雪,不时看向府衙方向。

“你们说,这位都已经站在府衙前多久了。”

“难道是怕我们偷懒耍滑?”

有人顶着满头的汗水:“这位就算不在,又有谁敢偷懒?我看是在担心这场雪什么时候才能停。”

“哎,天可怜见的,咱们在城里还能有个温饱,也不知道城外的人现在日子怎么样了。”

“铲雪吧,莫要误了府衙的吩咐。”

坊丁们结束了讨论,再一次加快速度,只求能快一些将分担到的道路打通,如此也能早些回家烤火取暖,搂着家中婆娘睡大觉。

而在顺天府衙前。

自晌午看完了当下顺天府周遭的讯息,定下几桩要办的事情后,海瑞连午饭也没吃,就带着四护卫站在府衙门口。

初时。

府衙的官吏以为这位新任府老爷是在观雪。

可一观就是个把时辰,那显然就不是在观雪了。

海瑞就站在府衙门口不说话,府衙里的官吏们也就不敢上前过问太多。

所幸。

如今顺天府的官吏们,都是张居正在任上的时候有过整顿的,倒也不会出些什么旁的杂七杂八的事情。

陪着海瑞站在府衙前的四护卫,默默的看了一眼又开始飘起雪花的灰蒙蒙的天空,随后又看向始终不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海瑞,四人对视了一眼。

“府尊……天寒,久在屋外,恐会受凉。”

四人一番犹豫,还是小声的提醒劝说了句。

海瑞终于是在听到响声后,动了一下,他微微张嘴吐出一口热气,到了外面就变成了一团白雾。

“城中尚有官府出力,清除积雪,清理屋顶,不至于雪压屋倒。可城外百姓又当如何?此等骤来风雪,百姓家中定然是无有柴火炊米,又能否抗的过去?”

海瑞忧心忡忡,而这也是让他不得不停下继续追查北直隶徐阶一系犯官的原因。

和那些随时都能查办缉拿的北直隶犯官相比,如今京畿这场大雪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一旦风雪不停,那么城里城外的积雪就会越来越多,百姓就越发的难熬。

还不知会有几人冻死,又有几人饿死。

当海瑞还在忧心之下黎庶百姓的时候。

府衙前头。

只见顺天府同知,正带着两名差役踩着路上的积雪,从南边赶回来。

远远的。

顺天府同知便高呼道:“明府,朝廷那边的行文,要本府开仓赈济京畿内外。内阁那边也有批文,要明府督办户部放粮发炭送衣赈济顺天府百姓一事。”

海瑞闻声赶忙走下府衙,也不顾路上尚未扫清的积雪,便与浑身粘着雪的同知汇合到一处。

“朝廷的命令下来了?”

同知赶忙从怀里贴身的位置取出来两份文书。

“明府,都在这里,有内阁的行文,也有户部那边的批文。”

海瑞迅速将两份文书打开,确认上面的信息无误之后,立马拉着同知就冲进了府衙,不多时便将留守在府衙里的官吏们召集于公堂上。

“内阁和朝廷的行文下来了。”

“本官现批文于各司职官,各方胥吏,尔等领本府及大兴县差役,召集城中各坊全力清除路面、屋舍积雪,搭棚开仓放粮放炭送衣。”

“同知速去兵马司,邀其速出城打通顺天府各县要道,运送户部大仓赈济物资。”

堂上,官吏齐声领命。

毕竟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满城王公大臣,他们是不敢出错的。

海瑞又说:“京畿雪灾,周遭百姓受累遭殃,必然会趋之于城外待赈。本府差事留守职官分掌,本官近日当于城外,安抚民心,勿出冲撞京师之事,严防惊扰紫禁。”

对此言,堂上众人也无人反对。

毕竟说到底,京师乃是首善之地,有各部司衙门坐镇,城中百姓的日子即便时逢大雪也不会难过。

可城外就不一样了。

百姓们这个时候一旦过不下去,首先想到的就是来最近的京城寻求朝廷赈济。

一旦人聚集的多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冲突。

若是人聚集的更多些,出了乱子,那就是京师袭扰,这是大过。

海瑞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是北直隶按察使,但更是顺天知府,须得要稳住城外的局面。

不多时。

眼看诸事都已经安排妥当,海瑞也是急匆匆就带着四护卫、几名府衙官吏,领着一般差役就往城外赶去。

而在城中徐府巷。

随着徐阶被开革出内阁,在朝中只保留了一个少师官衔,紧接着就是因为南边的士绅大户无数的举告送入京师,引发京中朝堂一连串的文武官员弹劾。

徐府巷再也没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就连巷子里的积雪,也不见有人前来清除,只有几名徐家的仆役面色不悦的低着头慢吞吞的铲雪。

府内。

温润如春的书房里,徐阶背靠座椅,脸色红润,只是头发似乎比之过去又白了一些,无声无色的目视着儿子徐琨在面前煮茶。

坐在一旁的幕僚则是小声开口道:“华亭那边应该已经得了消息,这些年投献给家里的田地,应当已经处理干净,让人抓不住把柄了,如今只要等朝廷派过去的人回来,这件事便算是能尘埃落定了。”

茶壶热腾腾的往外冒着热气。

徐琨倒了三杯茶,皱眉道:“咱们家的事情处理干净,可不代表南边那些人就能停下来举告。天知道这帮人怎么就会突然背信弃义,做这等恶心人的事情。”

说完,徐琨抬头看了眼父亲。

随后才又说:“定然是那高翰文,和严绍庭勾结到了一块去,逼着南边的那些人低头。高翰文屠刀之下,这帮人哪还顾得上大局,只怕一个个都在想着先保住自家的基业和脑袋……”

这是在埋怨同为江南的那些士绅大户在背后背刺徐家,也是挑明了当下徐阶和徐家面临朝廷群臣弹劾的原因,是严绍庭和高翰文等人在南边挑起的。

徐阶端起儿子送到面前的茶杯,默默垂下眼睑:“庆幸有这场雪吧,不然远在江南的严绍庭、高翰文等人不说,就是海瑞恐怕也要将整个北直隶杀干净了。”

相比江南发生的事情和朝堂上科道言官对自己的弹劾,徐阶并不在意,也不认为是什么大问题。

这年头在朝为官,谁没被几个科道言官弹劾啊。

只不过自己是头一遭被这么多人一起弹劾罢了。

最后大不了就扣一个,这些人是结党营私就是了,无非就是将朝局走向给弄成是党争。

真正要紧的还是海瑞在北直隶干的事情。

真要是让海瑞一直干下去,将北直隶和自己有关的官员清理干净,等到海瑞将这些事情都串联到一起,那就是自己这个昔日大明次辅在朝中串联结党。

所以。

他才会说,庆幸有这场雪。

幕僚喝了一口茶,面色凝重:“既然这场雪来了,于情于理,相爷也是要让家里开仓放粮赈济京师百姓的。”

徐琨脸色变了变,冷哼着低声骂道:“朝廷现在有钱了,内府库也有不少银子。我方才回来时就听说,户部已经开仓放粮,还要发炭送衣给百姓。咱家何必白费这个力气,白白亏了自家。”

幕僚面露无奈,抬头看向徐阶。

徐阶瞪了徐琨一眼:“现在就让人去城中各处,搭棚施粥。再去朱氏布行那边一趟,告诉朱堂,让他们将库房里的布匹成衣都搬出来,全都发出去给那些百姓。”

徐琨吃憋着脸,目光转动:“父亲是要买名?”

见儿子也不是太蠢,徐阶脸色稍稍缓和了些。

“朝局是一回事,如今做什么事却是要给皇上看见的。”

徐琨连忙点头:“那儿子这就带着人送一批银子去布行,如此也就算是咱们家买下来的布匹成衣了。”

虽然说是这么说。

可朱堂名下的朱氏布行,实际上却也是徐家的产业。

朱堂等人不过是在松江府将家中的田地投献给了徐家,算作入股布行,挂着朱氏布行的名头,实则是在替徐家做着松江棉布的买卖。

但徐阶见儿子也知道遮掩,也总算是放下心,点了点头。

徐琨这才笑着脸起身离去。

翌日。

京畿的局面果然和海瑞预料的一样。

即便是有大雪封路,可京城外的各地百姓还是趁着偶尔雪停的时候,艰难跋涉赶到了北京城下。

仅仅是一夜时间。

北京城下就已经聚集了过万百姓,等待着朝廷的赈济。

不过还是那句话。

朝廷现在有钱了!

而且还不少钱。

当大雪降下,钦天监那边给出了很不好的预测后,内阁和户部就立马火速批准了开仓放粮,发放炭火成衣救济百姓。

而作为顺天知府,海瑞在随后这几日也始终是待在城外,不停的在北京城四个方向走动,安抚不断赶来北京城的百姓,督查各处发放赈济的情况。

这其中倒是有个有趣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朝廷即便是在遇到这种灾患的时候,也是很少会出动卫所兵马,更不要说是京营官兵去处理赈济百姓的事宜了。

但是,这一次却有一支官军,罕见的参与到了顺天府赈济百姓的事情上。

这支官军也不是旁的地方,就是来自昌平的三千龙虎军。

领头的自然是大明朝独一无二的龙虎大将军严鹄。随行的则还有一帮以书院医学院王秀红为首的医学生,这些人主要是负责预防百姓聚集出现病患,同时处理百姓冻伤问题。

当严鹄和王秀红两人找到海瑞的时候,海瑞正在西城外百姓聚集地,看守发放热粥。

“海先生,龙虎军帐下三千官兵,如今随时听您调遣。”

不经意间,严鹄的下巴已经开始有一撮短短的胡须了,只是不太明显。

王秀红则是指向已经走进百姓里的书院医学生:“我们还带了草药,大寒之时,最易让寒气入体。只是这里人太多,海御史要是能让朝廷再调拨草药就好了。”

见两个年轻人满眼放光,海瑞一时心情大好,亲自盛了两碗红薯热粥递给严鹄、王秀红。

“龙虎军将士们辛苦,如今只需要帮着安定北京城四周百姓即可。至于草药,本府现在就让人去户部请调。”

严鹄、王秀红连连点头。

他们两人之所以会跑到这里来,全是因为徐渭的提议。

至于说龙虎军监军杨金水,对于这种能在皇帝面前刷分讨好的事情,自然也不会禁止。

总不至于说龙虎军会趁着这个时候反叛攻打北京城吧。

而随着严鹄的到来。

海瑞也是心情愈发的好起来。

上有朝廷赈济,下有乡贤出力,百姓即便遭遇灾情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如此安宁,如何能不让海瑞欣喜。

但与此同时。

历史的偏差也终于是出现了。

不同于原本的现实,小小的开了一个玩笑。

海瑞在当晚,便在城外躲进了一处烧着炭火的棚子里,要来了奏本和笔墨。

这一次,海瑞在这北京城外万民聚集之处,执笔写下了新的一道奏疏。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