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82章 拜相入阁(5K大章)

虽然在龙湾码头上见了徐阶一面,严绍庭突然就很想杀了对方。

可如同对方所说的一样,正是因为见了这一面,便注定自己已经没了杀他的可能,更何况自己还让王锡爵给了对方一袋子银钱。

望着外面愈发密切的雨幕,不断蒸腾而起的水雾。

严绍庭面色沉重:“老奸巨猾之徒!”

前来传讯的齐大柱不太明白,回头看向徐阶一家人消失的方向,杀气腾腾的开口:“宾客想要除掉此人?咱们弟兄可以悄悄的……等他们一家人出了南直隶,寻个山间林地便是。”

对于齐大柱而言,杀几个人而已,算不得什么难事。

更何况这个徐阶一家子也算不得什么好人。

王锡爵却已经反应了过来先生为何会说现在杀不得徐阶一家人。

他的脸上也带着难色:“这一次算是让他和刚峰先生一样,以身入局了。齐百户你们是动不了了,徐阶今日和先生在此见面,并未遮掩,知道的人不知有多少。但凡他路上真的出了什么意外,反而会让人觉得不是我家先生做的,也只能是先生授意所为。他这一次……就是求一个自保。”

年轻的进士官也不得不佩服,徐阶这等官场老人的经验和手段是多么的老道。

严绍庭脸上带着些晦气,如学生王锡爵说的一样。

如果自己没有见徐阶,而徐阶路上出了什么事,甚至即便自己真的暗中授意,让齐大柱他们下手除掉徐家所有人,也不会有人怪到自己身上来。

徐阶这一趟要见自己,就是为了让他一家这趟南下之路走的更太平一些。

诚如徐阶先前所言。

自己在南京不动手,也完全可以授意戚继光那边制造一起倭寇洗劫的案子,用来掩饰徐家人死亡。

可这却不是严绍庭最烦忧的事情。

毕竟徐阶已经彻底倒台了,徐家人三代之内都没法科举入仕。

只要自己在朝一日,就能保证这条旨意不会更改。

他真正关心的是,如今朝廷开议新政,徐阶那些遍布天下两京一十三省的门生旧故。

严绍庭看向齐大柱,招了招手。

齐大柱会意上前。

严绍庭便伸手从桌上拿起一只空的碗,为对方倒了一杯凉茶:“坐下喝些水,再说京中究竟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齐大柱很老实的喝了一碗水,直接伸手抹了把嘴巴,便开口道:“朝中前些日子文武百官争议新政,忽然反对的声音都停了下来。随后没几日,就突然闹出了京中百官上疏抨击朝廷的奏疏,眼下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地步。没人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也没人知道他们下一步准备怎么做,现在京里已经是一团乱了。各部司的属官也都已经无心差事,不少人甚至都已经被接连无故弹劾,只能忙于应对弹劾,上疏自陈。”

王锡爵眉头顿时一皱,弯腰低头看向自家先生:“先生,他们这是准备拖着整个朝廷都停摆啊。”

按律。

凡官员被弹劾,都要上书对弹劾的内容做出回应和解释,用来自证清白。

这摆明了就是大家都别干活,每天上衙就等着通知自己有没有被弹劾,然后立马开始写奏疏自辩。

严绍庭目光中闪过一道杀气。

“昌平那边有什么消息没有?”

齐大柱摇了摇头,随后又说道:“太师自朝中荣退后,便在书院与三位老夫子组牌局,一开始还手气不错,但后来慢慢就输得多赢得少了,却还是乐此不疲。内阁的那位袁阁老似乎一直等着太师发话,才会在新政的事情上表态,李春芳好像是在寻求自保,如今就只剩下高拱一个人撑着内阁。”

“先生是否要安排准备回京的事宜?”

王锡爵在旁默默的问了一句。

年轻人觉得,朝廷已经到了这等局面,双方开始不再针对新政的问题去讨论,而是转进到直接攻击对方。

先生要是再不回去,只怕朝廷还要出更大的乱子。

毕竟。

新政其实才是先生真正要做的事情。

这一点,王锡爵很清楚。

严绍庭却是摇了摇头,脸上原本隐瞒的神色消失不见,笑着说道:“送个消息回去,告诉家里,我的俸禄往后都送到老爷子那里,让他拿去以作赌资。”

王锡爵顿时面露疑惑,对此显然没有看明白。

齐大柱则是老老实实的点头:“今天就将消息送回去。”

严绍庭这时候才看向眼前这位年龄其实比自己还要大一些的学生,招了招手。

王锡爵乖乖的坐在了一旁的长板凳上。

“知道这个时候京中局势会如何发展吗?”

王锡爵摇摇头,却又很快点头回道:“回先生的话,京中局势会越发的混乱起来,然后就是京中各部司彻底没有精力处置本衙差事,最终就是天下各地官府都会被拖进朝堂上的纷争之中。”

这一点他倒是能看的明白。

严绍庭嗯了声,脸上带着几分认可。

他又问道:“那如果到时候朝廷真的内外皆陷入纷争之中,又会如何?”

王锡爵这时候脸色变了下,有些紧张:“天下……恐怕就要出乱子……”

严绍庭却是笑着说:“那他们会让天下真的出乱子吗?”

王锡爵沉默了下来。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不好答。

严绍庭此刻却当真如同一个好先生一样,开始谆谆教导着:“天下,我大明这两京一十三省,你可以给看作是一桌饭餐。如今,桌子边上都已经坐满了人,谁都能从桌子上混到一口吃的。他们只是不愿意让别人吃的更多,或者不愿意让别人吃到。但他们也绝对不会允许,真的有人将整张桌子都掀翻,弄得大家都吃不了饭。”

这一点。

要不了百年,就会有见证。

虽然那时候,桌子边上有不少人换了张桌子,可那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

所以说来也是可笑。

这些既得利益者,往往总是不愿意打破现状,但同样也是最不愿意现状被别人破坏的。一旦真的出现了破坏者,他们反而又会成为最拼命保护当下局面的人。

只是这些人在几十年后没有想到,满桌子的饭餐,最终还是因为他们给掀翻了。

王锡爵还是不太明白,却小声开口:“所以先生的意思是京中的纷争不会持续太久?他们即便是反对新政,也不可能真的让天下出了大乱子?”

严绍庭冷笑了一声:“朝廷的乱子算得什么乱?这天下,百姓们依旧在忙着春耕秋收,甲长、里长依旧在承担官府摊派下去的赋税徭役,朝堂太高也太远,离着天下也同样的远。”

其实这话是有悖论的。

因为他说的这种局面,是朝廷陷入到没有实质性的纷争,才会出现的事情。

可一旦是朝廷针对某种具体的事情,而产生的争斗,则定然会波及到地方百姓头上。

但现在,朝廷因为开议新政而陷入纷争和动乱之中,很显然并不会立马影响到地方百姓。

王锡爵听到这里也终于是明白了些:“所以先生是认为,现在朝廷看似是乱作一团,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先生当下也就不用急于回京?”

经过解释,王锡爵自然是清楚了。

既然先生认为当下京中的乱子并不是问题,那现在回京反倒会让自己惹上一身麻烦,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留在南京这个远离朝堂的地方。

按照这个逻辑去想。

那先生要将自己的俸禄都抓给太师,自然也是不想太师陷入朝堂纷争议论之中,可以从容的留在书院里继续打牌。

严绍庭却又笑着摇了摇头,因为他看到了外面的雨幕水雾之中,有一行人正在快速的走过来。

他当下便眯着眼说道:“咱们不回京,不代表别人不能回京。”

远远的。

大明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赵贞吉部堂,再一次从杭州跑到了南京来。

而且这一次还带了不少随从。

赵贞吉走进码头上的凉亭里,便自顾自的也不嫌弃,就倒了桌上那粗制的茶水喝。

王锡爵好奇的看了这位封疆大吏一眼,而后又看向笑眯眯注视着对方的自家先生。

赵部堂喝完了茶,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的看向严绍庭。

“猜出来了?”

严绍庭点点头。

赵贞吉脸上就多了更多的不好意思。

这位封疆大吏有些红着脸,搓了搓手。

见严绍庭始终不开口,揣着明白装糊涂。

赵贞吉终于是涨红着脸说道:“老夫觉得……老夫也是可以入阁为国家分忧一二的……”

终于是将心里话说出来了,赵贞吉眼神定定的看着严绍庭。

很诡异。

这位封疆大吏说的明明是成为大明内阁辅臣的事情,找的却是严绍庭这个年轻人。

显然更诡异的是,在场的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包括赵贞吉自己本人。

严绍庭脸上露出几分玩味,当着赵贞吉的面调侃道:“赵部堂您也不怕外人到时候会说,您是攀附我严家的跑官弄权之人?”

赵贞吉来找自己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想要入阁,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毕竟这年头在官场做事。

谁不想进步呢?

不想进步的官员,那就不是个好官!

虽然这话有些歧义但他娘的又是真理。

毕竟想要进步,你不光要会做人会跑官,还得要有那么些能看的上眼的政绩。而想要有政绩,你就得多多少少为老百姓做那些点善政善事。

面对严绍庭的当面调侃,赵贞吉也不恼火,更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他甚至是面色一正,抱起双手朝向北方,诚恳道:“严阁老如今虽然已经自朝中荣退,却依旧是当朝三公,位列太师。如此尊荣,皇上和朝野皆晓,太师为人为官自当无人可以指摘。润物乃是太师长孙,更是朝中重臣,坐镇江南。家风清白,家学渊源,满门尽为国朝效力。”

“老夫……老夫受恩太师,方才能在昔年以应天巡抚升掌浙直总督加浙江巡抚,此等关系亦是朝中人人尽知。如今朝堂纷扰,忧患丛生,内阁辅臣尽心竭力,却也是人力有尽时。老夫虽有跑官之意,却也不少为国分忧之志。又如何能是跑官弄权,不过是为了能尽忠职守罢了。”

严绍庭面带笑容的看着这位赵部堂。

当真是把话说的花团锦簇,漂亮的很。

他甚至是不忘侧目看了一眼王锡爵,大抵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多向这种官场老前辈多多学习一下先进的官场经验。

他笑着说:“赵部堂历任地方,如今更是东南半壁的封疆大吏,于朝自然是有功劳的。朝中若是推举内阁新员,赵部堂必然也是在考量之中,只是为何却要寻到晚生?”

赵贞吉翻翻眼,也不藏掖,先是为严绍庭虚了碗茶,然后才为自己重新倒上一碗。

“老夫既然都如此说了,自然是将自己看作是太师的门生。润物既是太师长孙,又是皇上重用的年轻才俊。老夫若想入阁,自然还是需要润物能在太师和皇上那里,为老夫说上几句好话,也好在朝中能带起些动静来。”

他倒是真的半点不都遮掩。

说的话诚实的不行。

并且不等严绍庭开口,赵贞吉便立马补充道:“朝廷如今因为新政开议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若是老夫能入阁,内阁里自然是能帮到高拱的。他这个人看着气性大,可却也是想做事的,新政对他而言也是想要做的事情。老夫入阁,也不会成了坐冷板凳的,到时候不说两京一十三省,便是这浙直一带,朝廷想要试行些什么事情,也能更容易办的。”

开头就表明来意,然后拉关系,最后便是许下承诺。

赵贞吉现在就是态度明确的表示自己是老严头的门生,入阁也是严家一系的人,新政是会大力支持的,严家或者说严绍庭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更是会支持到底。

这自然就是严绍庭想要的态度。

他笑着摇起头,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

赵贞吉瞧着,却是终于脸色松缓了些。

“当年老夫虽然对太师和严家是有些诽议,不过也是因为政见不同。这些年这官当下来,再有今年徐阶被贬为庶民,我也是看明白了,想做事,想为百姓做些好事,总得要手上先有了权才行。”

赵贞吉这会儿也换了语气,让两人间显得更真诚了些。

他继续说道:“如今想来,太师和小阁老当年或许做事有些错漏,可也应该是为了等着润物被培养出来。如今太师虽然荣退离开朝堂,可严家却满门忠良,在朝中的分量谁都看得见。这正是大行新政,为天下黎庶造福的好时机啊!”

赵贞吉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严绍庭却是心中惊叹,没成想赵贞吉竟然能对自家做出这样的分析来。

什么老严头是为了等着将自己培养出来的话都说出来了。

不过这个论点,似乎应该也是如今朝野内外大多数人的看法吧。

就如同赵贞吉说的一样,在朝中想要做事,首先就是掌握权力。

很明显,严家现在手中的权力就很大。

这么去分析严家的话,逻辑竟然是能通顺的!

虽然这其实就是个误解。

但严绍庭觉得这样的误解,不妨继续维持下去。

他也终于是缓缓开口:“晚生年轻,可在朝中做事也有不少时日,这朝野上下谁是忠良做事之人,也是能看的明白。赵部堂便是其中之一,更是翘楚之辈!”

见到这样等同于同意支持推举自己入阁的话。

赵贞吉的脸上立马就露出了笑容。

严绍庭则是转头看向王锡爵:“咱们在江南十二州府做的事情,最近清退大户侵占田地,也有不小进展了。这一次就将文书整理好,交给赵部堂呈奏朝廷吧。”

想要入阁,除了严家出面推举,自然也不能少了一份当下实实在在的功劳才行。

江南十二州府清退田地还之于民,这样的功劳就足够重了。

赵贞吉瞬间就明白了严绍庭的意思,立马起身,拱手抱拳,弯腰作揖:“润物今日之恩,老夫自当不忘!日后但有差遣,只管开口便是!”

严绍庭却是摇摇头,目光认真的看向赵贞吉:“赵部堂,我之所以点头同意,也并不是为了能让部堂彻底依附我家,或是听命我家。”

他说的很认真,让赵贞吉没法怀疑,因而面露疑惑。

严绍庭却笑着说:“至少,我说赵部堂是真的少有愿意做事的人,这话就没有假。或许将来有一天,在下还有严家会与赵部堂有政见不同的时候,但不妨我们都是为了给朝廷和天下百姓做事。只冲着这一点,此番朝廷也本该就再添阁臣,我又为何不想着如今正好与我家关系近一些的赵部堂呢?”

他这话说的是真心话。

可赵贞吉反倒是真的不好意思了起来。

如果这么说,自己之前说的那些话,就真的落入到跑官弄权的那帮人里去了。

严绍庭却是笑着站起身,走到赵贞吉身边,伸手将其按下。

“您便放心吧。”

“等着朝廷传召回京,拜相入阁!”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