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89章 火!又见火于宫闱!

又是五日一间隔的休沐日。

早早的。

大明袁阁老便踩着城门打开的时刻,命家人驱赶马车出了城,直往昌平方向而去。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他不得不和李春芳同意高拱提出的法子,配合高拱以他们三人为首推行新政,而不被后续进入内阁的新人取代。

这当然是袁炜和李春芳的自保手段。

现在不向首辅低头,难道等以后被不知道哪里来的新人给排挤走?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东南五省平倭战事的推进,胡宗宪这个兵部尚书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入阁。

这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名额。

再有会是谁?

胡宗宪那可是明眼人都能干出来,是个干实事的人。

这些人入阁,他袁阁老恐怕就再也不能坐班喝茶了,要么老老实实干事,要么就请辞回家。

所以等到今天休沐,一大早袁炜便赶赴昌平。

有些事情还是得要和严太师取取经要个说法的。

毕竟有个众所周知的事情。

那就是严嵩可是大明开国以来,头一个活着被赐予太师尊荣的人。

心中纷乱。

袁炜终于是由家中马夫驱赶马车,到了昌平。

可到了昌平袁炜却反倒是不急了,刚到了镇子外面就叫停了马车,自己安步下车,沿着通往书院的大街漫步了起来。

如今的昌平愈发的热闹了起来,街上整日都能看到陌生面孔。

这些都是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学子或是商贾,想要一睹昌平书院的盛况。

一个很小众的知识点。

已经施行了有两年的待官生保送制,昌平书院的学子历来都是最热衷这一条为官之路的。

毕竟。

裕王爷就是昌平书院的山长呢。

外来人多了起来。

昌平自然而然的就发展出了众多的客栈、酒楼店家,于此同时街上也有众多百姓开始脱离务农,转为摆摊挣钱。

一早便急着出城的袁炜,嗅着街上食物的香味,不禁味蕾大动。

钱袋子就提溜在手上。

然后。

袁阁老手上就多出来油饼、胡辣汤之类的东西。

走一路吃一路。

等袁炜用一块糍粑垫底,从袖中取出一块手巾擦拭干净嘴唇,他已经到了书院门口。

当朝阁老到来,书院的门房自然是立马就将袁炜给引入书院中,并遣人往太师处通禀。

不多时。

已经吃了个饱的袁炜,便出现在了书院上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上。

也是在这里,袁炜终于是遇到了今日一早就出门,在儿子严世蕃陪同下跑到山顶观赏日出的严嵩。

“太师。”

袁炜礼节周到而恭敬的行礼。

严嵩此刻瞧着气色大好,面色红润,额头带着一丝丝的汗水。

瞧着出现在面前的袁炜,严嵩脸上微微一笑,指向观景台边缘的条凳。

袁炜立马上前,却不是自己坐下,而是取出手巾将条凳擦拭干净,然后站在一旁。

“近来朝中诸事纷扰,今日休沐,下官冒昧前来,还望太师能指点迷津。”

说完后,他又行了个弟子礼。

严嵩处之泰然的受了这一礼。

抛开官场上的尊卑上下,严格来说,如今朝堂内外心学弟子济济一堂,他在这里面的辈分可是不低。

诚如整日里与他打麻将的聂豹,那也是拜过自己为先生的。更不要说,自己当初是与王守仁平辈而论,往来书信,交流经学。

德高望重。

完全可以用来形容现在荣退闲赋在家的严嵩。

坐定之后,严嵩看向山下的寥寥人烟。

“昨日下衙,东楼便出城赶了回来,也将前两日西安门前的事情说与老夫知晓。”

“袁阁老今日登门造访,想来便是为了这桩事?”

虽然已经年过八十,可如今的严嵩,眉目之间却精神抖擞。

袁炜也不得不暗暗羡慕了一把,而后躬身如同学生请教先生一样:“确如太师所言,此次朝中官员跪谏宫门,皇上震怒,尽数罢黜。可如今,当日那数百官员,却还有百余人每日如上衙点卯一般,准时去往西安门前继续跪谏。万寿宫那边却又未曾再有发落,仿若不见。可这些人却眼看着大抵是不愿轻易罢休的,但长此以往下去,真让他们一直跪着,朝廷的体面终究不好。下官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

袁炜却是满脸愁容。

他说的倒也没假话。

自从当日百官跪谏西安门,皇帝一番如同早有预谋的操作,前礼部尚书严讷被罢黜为庶民驱逐其即刻离京还乡,余下的官员也悉数被罢官。

大多数的官员倒是手脚麻利的回家收拾好行囊,交接好在各部司衙门的差事,便带着家小离开了京城。

可是,总有些头铁的人是不愿意就此罢休离开京师的。

于是这些人便一时间沟通好,每日准时准点的自家中出门,赶到西安门前就那么直挺挺的跪在地上,等到了傍晚下衙时分,就收拾收拾回家,等着第二天继续去西安门。

至于说宫里头。

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的。

可再也没人关注西安门外的情况。

司礼监那头照例是派了太监出来,带上茶水瓜果糕点,又为这些官员撑伞遮蔽阳光直射。

双方就这么默契的僵持到了起来。

而朝廷里,也开始按照皇帝的圣意,内阁拟出的圣旨,开始对新政建言献策。

其实所谓新政之法,左右是离不开那些大伙都知道的问题。

无非就是吏治、军备、税赋、宗室、选才几桩事情。

严嵩爬了一趟山,只觉得神清气爽,微微抬头看向袁炜:“那今日呢?”

袁炜一愣:“今日?太师所问的是……”

然后他就闭上了嘴。

严嵩却是笑着说:“今日朝中休沐,他们可去西安门前继续跪谏了吗?”

袁炜摇摇头:“下官今日出城的早,但出家门后,似乎也并未见到他们今日再往西安门过去了。”

严嵩啧了一声:“都被罢了官,倒还是留着官性子。”

也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严嵩已经是转头看向另一边的儿子:“派人入城告诉兵马司的人,西安门何等地方,岂容庶民堵塞。”

严世蕃恭敬点头,正要转身下山去安排人入城,却又被老爷子叫住了。

严嵩白了严世蕃一眼:“话还没说完呢。”

严世蕃立马颔首:“父亲请吩咐。”

严嵩也不将袁炜当成外人,直接对严世蕃吩咐道:“再告诉顺天府衙,这西安门大街是不是他们管辖的地段?如果他们还认,那就派了人去西安门街口,设下栅栏。”

“您是要让兵马司和顺天府派人阻拦这些人继续去西安门前跪谏?”

严世蕃询问了一句。

“笨!”

但迎来的却是老爷子的一个笨字。

严世蕃顿时面色微红。

严嵩摇头道:“朝廷也无禁令,不许百姓走动西安门大街。告诉顺天府,让他们派了户房的人,在街口设下的栅栏处备上账簿,凡入大街的人,皆收钱一文,莫使洒扫大街的丁户吃了亏。”

听到老爷子说的话。

不论是严世蕃还是在场的袁炜,都顿时愣住。

要不是袁炜还在这里,严世蕃都不得不给老爷子竖起大拇指。

够损!

就和老爷子如今在牌桌上一样,牌法阴损至极。

这哪里是为了收钱,分明就是冲着羞辱人去的。

一文钱不值当,可那些还要去西安门前跪谏的被贬官员,真要是交了这一文钱才能跪谏,那就真的是丢脸丢大发了。

严世蕃更是举一反三道:“若这些人换地跪谏,是否也让兵马司和顺天府如法照办?”

严嵩淡淡开口:“洒扫丁户早起晚些,辛苦万分。人群聚集,不免狼藉一地,不可使洒扫丁户更受其累。”

这便是认同了严世蕃举一反三的话。

袁炜也是看的如见天人。

自己苦恼了好几天的事情,竟然就这么被严嵩随随便便一个法子解决了!

“太师英明!下官拜服!”

说着话,袁炜又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

严嵩却是摆了摆手,斜觎看向袁炜:“说吧,皇上都不在意的事情,你便是在内阁操办这件事,也不会这般焦急的跑到昌平来寻老夫。是有什么旁的事情,能让你跑来寻我这个离朝的老头子。”

袁炜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低头颔首道:“太师慧眼如炬,下官这点心思都瞒不住您老。”

对于袁炜的奉承,严嵩不置可否。

自己在首辅之位时这样的奉承就听得多了,如今不过是一切照旧罢了。

袁炜则是继续道:“实则其实是,此次皇上已经降旨要群臣于新政建言献策。您老也知晓,历来新政变法,诸般事宜盖于旧法,须要万般仔细。下官等人虽也领旨推举新员入阁,可具体该如何操办新政之法,还是要太师斧正一二。”

严世蕃站在一旁,默默的注视着咨询的袁炜。

严嵩嗯了声,沉吟片刻才开口询问道:“高肃卿是否所图甚大?他是逼着你与李子实两人,为他所用了?”

到这里,袁炜真的是心中一颤。

很显然。

眼前这位已经荣退在家的老太师,定然是早就看明白了高拱所图。

他也不再藏掖,点了点头:“元辅所图……下官虽与子实觉得有所偏激,却也是为了国朝新政。”

袁炜这明显是为自己解释,而非是为了高拱。

严嵩也不管这些,倒是转口又说起来别处的事情。

“前几日南边来了书信,奏疏应该这两日也就要入朝,说的是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赵贞吉近来在江浙当差,清退田地的事情干的不错。”

听到这话时,袁炜先是一愣,明明比严嵩更年轻,可思路却完全跟不上对方。但整句话听完后,却又立马明白了过来。

袁炜当即笑着附和道:“这个赵孟静确实是个能臣,下官也多有听闻。他受您老举荐,接替胡汝贞执掌浙直两地,这也有几年时间了,如今朝中于新政上正是用人之际,正该让他多多出力。”

严嵩这才点了点头,而后开口说:“新政历来艰难,自古诸法施行,利弊参半。此番朝廷新政,自然也是要面面俱到,可一人之力终有穷尽之时,届时新政诸事也定然是要分与内阁几人。樊中在朝中多年,入阁也有年头,熟稔朝堂内外,新政之际,朝堂上下选贤任能、督查百官的事情,也该担起来,为皇上和朝廷分忧。”

终于。

在得到这一番话后,袁炜心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严老太师这是为自己指了一条路。

这条路自然不是让他掌握吏部,更不是让他去和高拱争抢任用朝堂官员的差事。

而是让他在朝廷选才之法以及监察百官的事情上入手,担起这一份担子。

这么一想倒也是合乎情理。

毕竟严世蕃现在就是刑部左侍郎兼管刑部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欧阳必进也是严家的亲家,再到大理寺更不要说,依旧是严家这一边的。

这是将严家在朝中三法司的人力,作为自己在内阁的依仗了。

于是袁炜立马小心试探道:“如今严讷被贬为庶民,礼部尚书一职便空缺了出来,此次皇上又命我等推举填补官缺,可否受累于赵孟静,召他回京担起礼部的差事……”

他这是想要让赵贞吉通过回京接任礼部尚书,然后再谋求入阁。

严嵩却没再说话,而是起身拉住袁炜,带着严世蕃往山下走去。

“你在内阁,是国家辅臣,当初老夫未曾离开朝堂,在内阁便对你分外放心,如今亦是。”

袁炜心领神会,反手搀扶着老太师往山下走去。

是夜。

大明的袁阁老心满意足的带着一车昌平的土特产返回北京城。

夜色茫茫。

城中各处只有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人结队巡哨,防备奸人宵小。

至丑时末。

正是万籁俱寂,人世间万事万物最为困乏安静的时刻,也是人们睡得最深的时候。

忽的。

夜风变得炙热了起来。

漆黑的夜空竟然是一点点的染上橙黄色,无数闪烁着的星点子在空中漂浮着。

轰的一声!

是木材被大火燃烧烘烤崩裂垮塌的动静。

大半个西城都在惊恐之中,亲眼目睹着西苑高墙内,那道巨大的火柱冲天升起。橙黄的火光照耀了半座皇城,烟火不断的升腾着。

巨大的轰鸣声在不断的响起。

渐渐地。

开始有人们的呼喊声响起,跨过宫墙飘散到宫闱之外。

火!

皇帝居住的西苑失火了!

…………

月票月票

今天和编辑申请换书名和简介,可能很快就会改过来了。老爷们要是看到书名不一样了不要紧张,一切照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