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97章 不关本王的事啊!

内阁班房里,只有高拱满是不悦的声音。

半响后。

赵贞吉才缓缓开口:“元辅,如今新政之法已得皇上准允,内阁中枢也是元辅领衔,诸事皆定,其实……何必急于一时?地方不比中枢,诸事压下,且不说地方上还存有多少反对新政的,便是样样照办,恐怕也没这么多精力……”

这已经不是赵贞吉第一次如此说了,也不光是他一个人这样说。

在新政之法确定后,内阁便讨论了许久。

除了高拱,他们三人的看法都是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或者是分开来办。

你高拱虽然是首辅,也不能将所有的事情一下子全都压到地方上。

只是自从宪宗时李贤成为首辅,从此真正确定了首辅总揽朝政之权后,首辅的权力和地位就开始变得空前。

内阁里他们三人虽然想要缓行新法,可高拱一言而决,他们也无计可施。

如今袁炜和李春芳两人尽数沉默不言,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高拱却是冷哼一声:“老夫如何不知此等道理,前番也与你们说清说明。”

见高拱如此说,赵贞吉立马颔首低头。

高拱则是继续说:“老夫是性子急躁,不容差池。可老夫亦知晓朝廷变法新政,数桩大事,数十条细则,地方上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做好。可若是不这般推行下去,地方上只怕会觉得朝廷新政之意不坚,会拖延怠慢。”

“老夫虽有限期,可也知地方上的官府不可能如期完毕诸事。老夫之所以这般做,无非是想在中枢坐镇,却能逼着他们,压着他们,去咬着牙将事情都做起来,而不是整日里高坐衙署,懈怠散漫。”

高拱脸色愤愤,却又长叹一声,提步走在班房里。

“事急从缓,可变法新政如何能缓?”

“若不能首开打响新政之声,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推行新政变法?”

“地方官府,在老夫看来多是尸位其上的懒散之辈,便如那村口的驴一样。老夫若是不拿着鞭子在后面不时抽几下,他们又如何会动?”

高拱毫不留情,直接当着三人的面将大明地方官府的官员们比作是懒驴。

赵贞吉眉头锁紧。

袁炜亦是开口道:“我等知晓元辅之心,盼望新政早早施行落地,我大明能早日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可即便元辅有此心意,可又如何控天下官员照元辅之意去做事?急政之下,这些人说不得恐怕就要为了保住头顶乌纱,不受元辅问责,而胡乱行事,只为完成中枢示下的差事,而不顾百姓疾苦,这是会出乱子的。”

今日六科廊的言官们为何要跑去西安门前,又为何偏偏要拿请立太子来说事。

不就是为了拖延新政缓行。

他们这是在逼着内阁,尤其是高拱,能将已经发去六科的批文取回来,重新改宽限期。

这些言官如此做,高拱还不能说什么。

请立太子是不是大事?

高拱要是说反对的话,那就要考虑一下他的心思是什么了。

至于事后报复这帮六科言官更是不可能。

因为今天的事情,明面上是和新政无关的。

高拱自然也清楚明白。

但他依旧是满脸愠怒:“地方官府行事,自当有袁阁老你兼办三法司,纠察天下各道官员!他们若是胡乱当差,祸及百姓,难道三法司就是摆设了吗!”

见高拱将火撒到自己身上。

袁炜明智的选择了闭上嘴。

自从自己拿下三法司的权力,拿下监察百官的权柄,分走了高拱整饬吏治的事情,他这个次辅就和高拱这个首辅隐隐对立起来了。

如今要是再在这个事情上争辩,今天就什么事都不要做了。

倒是赵贞吉脸上慢慢露出笑容,笑眯眯道:“元辅还是息怒,莫要生气。如今新政开行,人丁、田亩、赋役、军备、边备等等诸事都要办起来,元辅若是这时候身子出了问题,我等可就难办了。”

高拱从鼻子里哼出几道气息,却也没有开口了,而是将目光投向赵贞吉这位内阁新晋成员。

很明显。

他是希望赵贞吉能拿出个办法来。

赵贞吉则是缓声说道:“无论如何,现在六科廊都去了西安门劝立太子,我想最近这几日内阁下六科的奏疏批文恐怕都要挤压。倒不如随了他们的意,先将批文取回来。”

高拱眉头皱起:“这岂不是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

赵贞吉摇头道:“元辅稍安,我的意思是先将批文收回来。如今正是秋冬时节,边关外历来都有秋防的规矩。倒不如先将整饬边备的批文下六科审议,让他们移交通政使司转发兵部施行。再将清查天下各道府县人丁一事下六科,交户部照办。”

高拱眼里目光一闪:“孟静的意思是……将事情一桩桩下六科审议?”

不等赵贞吉开口。

高拱便连连点头道:“孟静此言有理!他们六科的人总不能整日待在西安门那边,请立太子的事情,皇上终究要给个说法。内阁先将头几桩事下六科,他们总是要审议通过的。如此,咱们再将余下的事下六科审议。”

赵贞吉默默一笑,拱手开口:“元辅英明,六科言官至多也就是在西安门跪上三五日,皇上难道还能一直不闻不问?再者说,如今皇上诸子仅有裕王一人,算来算去东宫储君之位,也只能是裕王。这一次由六科的言官跪谏,借着他们这一闹,说不定皇上也就定下太子之位了,如此元辅也能更为放心,好在日后继续推行新政。”

这位新晋内阁大臣不会说,他是在以裕王继承大统来诱惑高拱这个首辅,更不会说对方这样做,新政那一桩桩大事就会被潜移默化的拖长,如此事情再办起来就不会因为急切而闹出乱子来。

但高拱却是忽然安静了下来。

只见他默默的注视着赵贞吉。

忽然。

高拱脸上露出笑容,放出笑声。

当几人都不解的时候。

高拱却是虚点赵贞吉:“好一个赵孟静,拐来拐去,还是为了让老夫缓行新政之事!”

都不是傻子。

赵贞吉的心思和打算,高拱又如何看不出来。

而赵贞吉也是含笑不语。

他就没打算高拱看不透自己的心思。

不过高拱却又说道:“事情可以缓着来,但新政不能缓,这一点老夫绝不会让半分!”

丢下一句话,高拱重新坐回到内阁头把交椅上。

他手掌轻轻的敲击着桌案,目光不断的闪烁着。

“盐政、军备、宗室、功名优待等事,待年后再办,老夫也不是不能同意。”

“但边备由兵部施行,人丁田亩由户部去办,户部还要担起赋役一事,这三桩事年前就要办起来。”

高拱终究是做出了一部分退让。

可他又真的是退让了吗?

显然是没有的,他依旧是将边备和人丁田亩、赋税徭役这几件事压着现在就办。

赵贞吉嘴唇动了几下,却也没有再开口。

毕竟按照高拱主导制定的新政之法,对于边备、人丁田亩、赋税徭役改行新法的具体,其实就是整顿二字。

整饬边军,清查九边实在兵数,清理假名,厘清边军库存。而人丁田亩亦是如此,无非就是重新清查最新的天下人丁之数,查明天下田亩里被侵占和新开垦出来的数量,如此朝廷就能重新制定新的丁税和田赋,摊派新的徭役。

在高拱看来。

现在朝廷之所以积弊,是因为天下至今,各处的事情都被隐藏了起来。

如今只要清查出来,九边耗费就能减少,地方上的财税就能增加,如此朝廷就能继续下去。

不过这也符合高拱一贯的为官之道。

首在整饬。

当初整饬吏治,如今便是整饬天下。

见高拱至少是有了部分让步,没有将所有的事情一股脑放在年前当下交给地方去办。

内阁里的气氛也为之一缓。

李春芳亦是在旁说道:“既然如此,现在六科进言劝立太子一事,元辅是不是也要有个表示?”

其实他这个问题都属于多余。

不过李春芳也清楚,高拱需要自己这个话头做台阶。

毕竟今天六科言官们为什么有那么多法子,却偏偏要用请立太子为由去西安门跪谏,好以此来拖延内阁下到六科的批文?

还不是因为谁都知道,高拱这个首辅是裕王的老师。

请立裕王为太子。

从根本上来说,得利的根本就不是裕王本人。

因为现在皇上就裕王这么一个儿子存活,而裕王又有朱翊钧这个世子在。

大明朝的东宫太子,除了是裕王还能是谁?

所以真正得利的,该是高拱这个首辅才对!

裕王成了太子,那就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是能够在朝政上发言的,日后继承大统即皇帝位。

高拱那就是首辅兼帝师!

所以说六科这一次出这个点子的,也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算是拿捏到了高拱的实在要害。

“储君乃社稷之本。”

“如今朝廷已经开行新政,国本怎可久悬而空?”

高拱果然没有出乎李春芳所料,淡淡的应了一句。

李春芳看向袁炜和赵贞吉两人,脸上微微一笑。

这才是高拱明明今天火气很大,却偏偏不会对六科言官出手压制的原因所在。

因为算起来,今天六科言官干的事情。

是为了高拱好。

……

“这可如何是好啊!”

可有人觉得是好,便有人觉得不好。

昌平书院,自从知道消息后,裕王朱载坖便神色慌张,心中满是不安。

这句话,也已经在他的嘴里重复了无数遍。

面前桌案上放着的书院最新建设规划,朱山长也没有心情看下去了。年底给书院教习先生们该发的工钱和福利,也不想批允了。

国子监那边送来的,有关于最新一批举人、秀才进地方官府充任待官生胥吏的行文,也没有心思去审阅了。

总之。

现在朱山长很慌乱。

思来想去,朱载坖将前来送信的王府中人赶走,自己则是兜着双手满脸凝重的走出屋子,向着书院里某处走去。

不多时。

当前面院中出现麻将声,朱载坖立马又加快了脚步。

“太师!”

“今天西安门前六科言官劝立储君,这可不关本王的事啊!”

“还请太师教我如何应对。”

见到正在和聂豹、王畿、钱德洪打麻将的严嵩,朱载坖立马就开口将自己和今天六科言官在西安门跪谏请立自己为太子的事情划清界限。

朱载坖刚一开口说话,严嵩就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将那张原本摸在手中的麻将扣在桌面上。

他先是侧目看了眼刚刚过来递话的徐渭,而后起身走到朱载坖面前,面露笑容:“王爷怎么如此紧张,快快坐下歇歇。”

说着话,严嵩就将朱载坖拉到一旁空置的椅子上坐下。

朱载坖被按在椅子上,却是抬头,双手一把抓住严嵩的双臂,满眼的担忧:“太师!这真的不关本王的事情啊!是……是他们……是六科的言官们自作主张!”

这位裕王爷是真的害怕。

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因为皇子和储君的事情,已经闹出过多少事端了。

自己是真不敢和这种事情扯上关系。

他就差将‘六科言官害我’这等话说出口了。

“是。”严嵩面上含笑,应了一句,又说:“王爷如今常在书院,梳理书院诸事,兼办国子监举荐委任一事,又如何会与六科的人扯上关系呢?”

朱载坖连连点头:“对对对!还是太师深明大义,知晓本王是不曾和六科的人有关系的。”

虽然自己那位皇帝父亲早早就给过自己暗示,大明的江山是要交到自己手上。虽然自己那位兄弟,景王爷已经在去年崩。

自己已经是成了无可争议,大明东宫皇太子唯一的人选。

但朱载坖却不敢有半点想法。

二龙不相见的事情,自己可是时时刻刻都记在心里。

父皇这么多年不曾册立东宫太子的缘由,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如今闹出这等事情。

这岂不是六科言官在害自己!

现在,自己也只能依靠老太师出谋划策,好让自己远离这请立旋涡了。

然而。

严嵩却是手掌轻轻的拍了拍朱载坖的肩膀。

虽然这有违君臣之礼。

但谁让严嵩现在确实有这个资格。

便是除开他是当朝太师,就依着他这八十多岁的年纪,换成是寻常百姓,当着皇帝的面骂上几句,那也是不会获罪的。

活的久,年纪大。

从来都是有一些特权的。

在朱载坖的期待中。

严嵩笑呵呵的慢吞吞开口。

“陛下在位四十有五,如今宗室皇子仅有王爷一人。东宫储君之位,除了王爷还能有谁?”

“老臣以为,王爷也该正东宫太子之位了!”

朱载坖的脸肉眼可见的变白,嘴巴逐渐张大。

在院中几人注视中,朱载坖额头汗水渗出。

他张着嘴,满脸的慌乱,六神无主,下意识的发出声音。

“啊?”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