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05章 嘉靖的出师表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05章 嘉靖的出师表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日后。

北地已经因为好几日的漫天大雪,而导致千里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城池之外,乡野之间,阡陌少见行人。

自南京登船出发的严绍庭,也终于是在天津卫城附近一处偏僻的海滩上,登陆上岸,结束了漫长的海上航行。

三千多人的忠勇营,早已在船上就换穿厚实的棉甲,在朱时泰和一众将领指挥下,快速下船在岸上结队。

最终三千多人绕过天津卫城,向西北侧到了一处偏僻少有人烟的地方,这才与带着人驱赶了三千多匹战马等候着的朱七汇合。

三千多人在风雪之中,无声沉默的上马,而后向着西北方向的北京城而去,沿途避开村舍聚集之处,专挑小道僻静之地不断的靠近北京。

京师。

日子已经过了腊八。

年关的气息愈发浓郁。

而在西苑万寿宫中。

火炉用的更多了。

汤药味也更加明显。

门窗紧闭,重重帷幔阻挡着外面的寒气入内。

雪一场场的下着,导致宫中的太监们怎么清理,第二天宫中的地上依旧会积攒着一层厚厚的积雪。

这就导致太监们只能不断的重复着前一日的工作,将各处的积雪清理出去,然后一并推到太液池边上,最终推入已经结冰了的太液池里。

这些积雪和寒冰,只有等到来年开春回温,才会融化成水然后沿着水道流淌向低洼处。

这时候。

在司礼监做事的太监陈矩,身上裹着厚实的棉衣,戴着毛茸茸的大帽,双手蜷缩在一起低着头从皇城方向走向万寿宫。

在他的身后,雪地上留下两行清晰的脚印。

不多时。

陈矩便到了万寿宫宫门前,抬起头将自己的脸暴露在戍守宫闱的天子近军官兵视线下,随后才跨过宫门走进万寿宫。

进了万寿宫,陈矩脚步越发谨慎起来,小心翼翼的登上那高高的台阶,终于是走到了殿门前,长长的吐出一口白烟。

陈矩站在殿门前,却没有入内。

而是跺了跺脚,将身上的飞雪震下来。

随后才靠近到厚厚的棉帘子遮挡的殿门前:“陈矩,有内阁的奏疏送到。”

不多时。

从棉帘子后面伸出来一只长杆,前端是一个木托盘。

陈矩将一直贴身藏在怀里的奏疏小心取出,放在托盘上。

“好了。”

冲着殿内喊了一声,陈矩这才退后两步。

里面的人这才小心翼翼的将木托盘收回。

见自己的差事办完了,陈矩左右看了一圈,这才重新走下台阶,绕到万寿宫大殿一侧依靠着台基建造的低矮屋舍前。

打开一扇门,弯着腰进到里面。

这些依着台基建造的屋舍,历来都是专供宫中太监们居住的。

不高不大,却胜在能贴近皇帝和宫里的贵人们,方便伺候做事。

进到屋子里,虽然没有火炉,却终究要比外面暖和些。

陈矩脱下身上最外面的外套,挂在门后,而后从床底下掏出一只外面抱着厚厚的棉布,上面已经用的反光的黄铜提水壶拖出来。

再取出一只木盆,将提水壶中已经凉了很多的水倒入盆中。

陈矩双手沉入水中,感受着那不是太热的温水,脸上终于是露出一抹惬意,缓和了不少。

而后他又将脚上的鞋袜脱下,再往盆里加了些温水,才将双脚没入水中。

而在万寿宫大殿内。

在外面用那专门取物的托盘将内阁的奏疏取进来的太监,仍然是将奏疏放在门口的一只火炉旁烘烤了片刻,等奏疏上感受不到凉意了,这才双手捧着奏疏向着内殿走去。

到内殿门后。

汤药味已经刺鼻可闻。

“皇上,内阁有奏疏。”

太监不敢入内,就在同样是垂着厚实棉帘子的殿门前轻声通禀。

不多时。

黄锦掀开帘子一角,伸出手接过奏疏,而后又冲着外面的太监挥了挥手。

内殿。

黄锦手里拿着奏疏,转过身看向殿内。

皇帝依旧是在那座道台上。

只是如今这座承载着大明皇帝的道台,却又和往日不同。

厚实的棉被在道台上围了一圈。

在皇帝的身后,是一张被砍去腿的软榻,同样垫着高而软的枕头。

皇帝就那样气色虚弱的靠着,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

黄锦将奏疏拿到道台前的时候,看向正在一旁为皇帝煎药的吕芳。

这个时候黄锦已经不再将奏疏拿到皇帝面前了。

而是满脸担忧的注视着皇帝许久。

“念。”

被无数棉被包裹着的嘉靖,脸上挤出一抹笑容,眼里罕见温柔的看着黄锦。

有了皇帝的话后,黄锦才低头将手上的奏疏打开,只是声音却有些哽咽。

“内阁奏,宣府、大同战事平息,俺答部辛爱黄台吉自屯驻东阳河上游,数次攻打宣府、大同合拢处,皆无果,现已如期西退至大青山南麓。”

嘉靖的脸上多了几分红润:“偏头关及……延绥?”

黄锦重重的点着头:“山西镇、延绥镇总兵官已各自调兵强边,并亲自坐镇边关。内阁和朝廷前番合议,欲在年后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海瑞,往宣府、大同、山西、延绥一线巡边。”

嘉靖眉头一皱,轻咳了两声,吓得黄锦赶忙抬头。

而嘉靖却是皱着眉说道:“海瑞不……不可出京……”

这时候吕芳也已经端着药碗走了过来。

“主子爷,该进药了。”

他的脸上挤出几抹笑容,似乎是在表示,皇帝只要多喝几碗药,这身子就能好起来了。

嘉靖也没有出声阻拦,只是目光看向头顶。

等到吕芳伺候着喝完药后,嘉靖这才目光深深的看向这位伺候了自己一辈子的太监。

吕芳会意,看向黄锦:“下内阁再议,海瑞兼北直隶按察使、顺天知府,不可轻动。命都察院再举一人,代朝廷巡视边镇。”

黄锦点头领命。

随即又说:“内阁覆圣谕,与九卿廷议,举胡宗宪、郭朴机预内阁。”

嘉靖目光流转,半响后才开口道:“再议。”

黄锦愣了一下。

吕芳在一旁却是脸露哀容。

皇帝这是要将这件事一直拖延下去。

为何要这么做?

自然是要留给新帝提拔臣子视作赏恩之用。

是要让新帝拉拢臣子。

不论是胡宗宪还是郭朴,亦或是杨博、高仪以及旁人,这个时候都绝无可能入阁。

只有等到新帝登极,内阁才会引来新人。

于是黄锦又说:“内阁议,明年朝廷应召有司会审,开海之事已有两年,凡本朝出海商贾,历来不曾课税,今开海诸事已顺,海务总督大臣张居正进奏,会税兵衙门,可开征海贸税课,本朝商民税课惠之,诸国来商则税课重之,以资本朝商民出海。内阁问上意。”

殿内,安静了一阵子。

嘉靖似乎是在积攒着身体里的力气,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可,着张居正会徐文璧,仔细沿海逃避税课者,命高拱选人查办沿海各处,纠不法严惩传缴示众!”

杀伐之令出口。

嘉靖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吕芳赶忙上前,将手伸入被褥内,为皇帝安抚着胸口。

黄锦亦是收起手中的奏疏,再进一步,小声道:“锦衣卫密奏,严绍庭及所部忠勇营,已至京师之外,因有积雪,行迹未曾明示于外。”

嘉靖嗯了声。

却没有了下文。

黄锦疑惑的看向皇帝,随后不由侧目看向一旁的吕芳。

吕芳也有些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严绍庭这一次回京,是封了密诏回来的,但现在人家带着忠勇营回来了,皇帝却没有安排和下文。

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正当吕芳想开口询问的时候。

嘉靖却是低声说道:“裕……裕王……”

吕芳立马看向黄锦。

黄锦答道:“回主子爷,裕王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如此。

嘉靖才满意的点点头,软软的靠在枕头上闭上双眼,修养气力。

而在万寿宫外。

雪总是下个没完没了。

接到口谕的朱载坖,急急忙忙就从裕王府赶来西苑。

到了万寿宫外,便赶忙跳下马车。

站定后,朱载坖整理了一下衣裳,眼里带着不安的看向宫门洞开的万寿宫大殿。

深吸一口气。

朱载坖提起有些沉重的脚步,走向那高高的台阶上。

一路走到殿门口亮明身份,朱载坖才在两名太监的恭迎下走入殿内。

到了殿内朱载坖却停下了脚步,蹲在门口的火炉旁,尽力将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朝向火炉烤着火。

这是为了不将寒气带到内殿。

“父皇今日气色如何?”

蹲在火炉旁的朱载坖,语气担忧的询问了一声。

守在一旁的小太监摇摇头:“陛下今日还是咳嗽的厉害,吕公公已经为陛下进了今日的第二遍药。方才陈公公从内阁送了奏疏过来,黄公公接进了内殿。”

朱载坖嗯了声,觉得自己身上的寒气已经被烤干,这才站起身走向内殿。

一声通禀后。

朱载坖进到了内殿,站在离着道台三步距离。

吕芳在道台上朝着闭目休息的皇帝轻唤了一声:“主子爷,裕王爷来了。”

嘉靖缓缓睁开双眼,看向跪在面前的儿子,他的脸色平静:“近一些。”

朱载坖颔首领命,又上前两步。

“再近一些,上前来。”

嘉靖追加了一句。

吕芳便起身走下道台,搀扶着裕王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朱载坖跪坐在皇帝身边。

嘉靖歪着头侧目看向近在眼前的儿子,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咳嗽了好几声,吓得朱载坖手足无措。

而嘉靖也终于是从被褥下伸出一只手,轻轻的抓住了儿子的手。

一声长叹。

嘉靖却神色坦然道:“朕……将不久于人世……”

朱载坖浑身一颤,想要跪拜,却又被皇帝抓着手。

而道台下,吕芳和黄锦已经跪在了地上,两人强忍着,可泪水却是一颗颗的落下。

嘉靖却越发坦然平静:“国家,社稷,还有列祖列宗的基业,都要交到你手上了……”

朱载坖已经是两眼含泪:“父皇!”

嘉靖却松开儿子的手,伸手拍了拍朱载坖的脸。

“莫哭。”

“朕即便宾天,可大明江山还在!”

“天下亿兆黎庶,还要你来安抚。”

朱载坖已经是泪流满面。

看着已经三十岁的儿子,还哭的像个泪人,嘉靖也只是微微一笑。

“朕这一辈子,四十五年前少年时自安陆北上,即皇帝位。”

“朕那一日在西安门前也已说过,朕这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里来雨里去,御驾亲征。”

“如今,朕准允新政,期望大明盛世到临,却已寿元无几……”

终于。

嘉靖还是因为感受到生命在眼前流逝,而叹息一声,脸上带着浓浓的不舍。

但很快,他的脸上重新恢复了一丝涨红。

“但朕这辈子值了!”

“朕准新政不算晚!因为还有你,还有天下英才供你来日登极驱使!”

朱载坖已经是泣不成声,伏在地上,身子一抽一抽的。

虽然自己眼前这位父皇,常年身居西苑,一直遵守着二龙不相见的规矩。

可他终究并没有苛待过自己这个当儿子的。

嘉靖伸手搭在朱载坖的脖子上,轻轻的拍着:“莫哭,莫要怕,抬起头来。”

朱载坖哽咽着缓缓抬起头,却看到皇帝的脸上带着笑容。

嘉靖又咳嗽了几下,笑着说:“朕希望能过完这个年,希望今年能与你,还有朕的孙儿一家齐团聚,共迎新岁到来。但……若是朕未能熬过……”

朱载坖连忙摇着头说道:“父皇定能长命百岁,福寿延年!”

嘉靖却笑了几声:“哪来的长命百岁?朕修道多年,安能不知这世上不曾有过长生药?若当真这一遭熬不过去了,你即位之后万不可懈怠,更不能如朕一般长居宫闱,不事朝会。须得励精图治,革旧鼎新,延续新政,任用贤能。”

朱载坖连连点头。

他现在只觉得天要塌了,原本自己只需要待在书院里,而现在可能大明的天下一下子就要落在自己的肩上。

他显得无比的茫然,不知自己该如何应对。

似乎是看出了儿子心中的茫然。

嘉靖笑着说:“莫要怕,莫要怕。”

“今日内阁进奏举胡宗宪、郭朴二人入阁,朕否了,但却非是否他二人,而是要留给你即位之后赏用,万不可忘了。”

朱载坖现在只知道点头,旁的什么都做不了。

嘉靖脸上笑容更盛,看着儿子落泪,心中百感交集,继续说道:“当今天下,改则存,不改则亡。幸,朝中有革新之臣无数。朕若崩,朝堂天下之事,你可以高拱为首,由他推行新政,整饬朝堂,改变风气,板正新政之风。”

到这里,已经可以说嘉靖是在下遗诏,开始安排身后事了。

朱载坖神色凝重,泪水却是止不住的。

嘉靖的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起来:“高拱于新政,恐会得罪众多,但自他始,新政必能行于地方。而内阁之中,袁炜不可为首,李春芳牵连旧臣亦不可重用。赵贞吉通于人丁财税,可使之用于此道。胡宗宪精于兵事,九边、东南、西南可交付与他,清理勋臣老将不法,亦要他与高拱合力。”

皇帝开始事无巨细的安排着。

朱载坖不时回头看向吕芳和黄锦两人。

嘉靖则是深吸了几口气才重新开口:“待高拱受劾过甚,你便可顺势罢之,予其殊荣归乡。此第以张居正为内阁之首,继行新政变法,朝廷于他之手可开一番新颜。待彼时,尤要重科举,重取才选才任用。张之后,便可以严绍庭为内阁之首,那时皇孙当以长成,以严为托孤之臣,可保我家三代而兴,万不可乱之。”

朱载坖浑身一颤。

因为按照皇帝所说的,大明将来的首辅,就是以高拱、张居正、严绍庭三人此第用之了。

朱载坖不由开口道:“父皇……此三人之后,谁人可继?”

嘉靖目光一愣,看向终于是开口向自己询问的儿子。

但他却是淡淡一笑,摇了摇头。

而后便回过头,目光长长的望向内殿上方那华丽无比的藻井。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