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37章 严绍庭才是真的小阁老了?

瞧着眼前的中枢大臣们。

朱载坖的心跳在慢慢的加速着。

虽然距离自己登极即位已经过去不少天了,但这种掌握权柄的感觉,却始终激荡在他的心中。

也正因为。

这位年轻的皇帝,开始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告着自己作为这座老大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声音和意志。

“昌平伯世子、刑部左侍郎严世蕃,时夙庶务,殚精竭虑,代掌刑部,刑名通达,错冤徒减,四域清平,任劳辞功,然国家功过有名,赏罚分明,错不可不罚,功不可不赏。朕定隆庆,承袭宗祧,继脉先帝之志,续行嘉隆新政,今议阁臣,擢升贤能,刑部事重,不可无主,朕欲擢拔,其任刑主,加太子少保,内阁、吏部照谕办事。”

升严世蕃为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新帝的意思清楚的钻入众人耳中。

今天从廷议内阁新员,业已悄然的变成了新帝似乎是要在上位之后,开始的第一轮论功行赏。

执掌吏部的郭朴自然无有不可。

毕竟自从严世蕃从工部转任刑部,虽然依旧是左侍郎官职,但却已经是彻底执掌刑部。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严世蕃自从转任刑部后,差事真干的不错,新君说他掌刑部后国朝刑名通达,地方清平,也确确实实是没有说错的。

郭朴当即颔首拱手:“臣领命。”

紧接着便是高拱。

虽然不愿意看到严家在朝中,官面上的地位继续上升。

但他却也明白,现在自己要是否了严世蕃升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恐怕今天自己想要推高仪入阁的事情也是办不好的。

于是乎。

在想清楚后,高拱亦是低头抱拳:“臣遵旨。”

严世蕃更是俯首低头,瞪大双眼。再抬头,已经是眼眶红润,再伏拜于地。

“臣严世蕃,俯首乞拜,圣上恩典,臣无以复加,惟肝脑涂地,以尽王事。”

朱载坖却只是含笑摆了摆手:“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乃天下百禁之地,严卿忠良,可堪此任,朕亦放心。”

严世蕃则是再拜叩谢圣恩。

从今天开始,他也算是真正升任大明九卿之一,再也不是代掌刑部,而是真正的刑部掌印堂官,算得上是名正言顺了。

而朱载坖却也只是微微一笑,转而环顾扫视众人,继续轻声说道:“太子宾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严绍庭。朝中才俊,年轻有为,经济一途无出其右,治民之道熟稔老成,先帝四十年举浙直种桑产丝织绸事,以达岁入千万,进开海之策,平抵亏空,财税广进。治安昌平,开书院、建工厂、立农约、兴农事、献红薯,提奏待官生保送制,朝中比尔之辈,其为翘楚。”

当严世蕃当众被新帝擢升为刑部尚书,此刻新君又开始提到严绍庭这个另一位严家之人。

文华殿内众人不禁沉默了起来,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新帝上位之后这头一遭论功行赏,难道全都是要论严家?

有不满也有幽怨,然而更多的却是羡慕。

毕竟。

人人都厌恶痛斥执掌权柄者,可人人却又都想要成为执掌中枢牛耳之辈。

朱载坖观察了一下在场众人的神色反应,继续笑着说:“此前严绍庭奉先帝旨意,坐镇南京,总理南直隶、中都、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钱粮仓储并提督南京军务巡按地方。江南一地,彼时掀起清查隐田之风,士绅大户纷纷自告清退,增东南田赋之巨,强国家之基。此番其亦奉先帝谕令统兵回京,忠肝义胆,踏雪而归,无有怨言。今尔南方之事既亦卸任,当转中枢留担重任。”

很明显的。

当新帝想要重用严绍庭的时候,所说的话要比擢升严世蕃为刑部尚书时更多了一些。

那么结果就很清楚了。

严绍庭此番转任中枢,必然是担负重任,而且还是那种关键位置。

皇帝也没有让众人等待太久,便已经再次开口。

“严绍庭昔日为潜邸世子侍读,今任翰林院、詹事府,朕已即位,然皇子升学不可辍,时日即到便要出阁。庭卿才学卓著,当仁不让,朕欲使之翰林学士、詹事府詹事兼国子监祭酒,仍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加行走参知内阁,此期会与镇远侯、提督京营戎政顾寰,整饬京营,淘汰老卒伤员,选拔新丁,整编操练,强备京戎,策利边镇。”

大殿之中。

皇帝的声音缓缓扩散开来。

众人却是彻底沉默,寂静无声。

便是连严世蕃,也是心中诧异万分。

如果当真按照新帝所说的给严绍庭加官进爵。

那么从今往后,如果严格的称呼严绍庭,就该是以大明太子宾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协理京营戎政,行走参知内阁来指代他了。

协理京营戎政和行走参知内阁,算是严绍庭往后的主要工作内容。

而前面一连串的官职,则是他在朝中的地位表现。

虽然朝中几乎已经没有人能比严绍庭的官职更为显赫。

可今天皇帝一连串的封赏之中,却有那么一条最不起眼,却又最是突兀的一条,让众人眉头锁紧。

行走参知内阁。

这可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差事。

行走和参知两词都不是新造,自古便有相似官职差事。

可这两样加在一起,还是放在内阁,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这等同于是说,从今往后严绍庭依旧可以在内阁班房外当差做事,甚至还可以参与知晓内阁中的各项事务。

虽然没有如内阁大臣那样的决断之权,票拟中枢和地方各类奏疏的权力,但却也有了知情权。

在场不少人心中更是一时间变得五味杂陈起来。

有些人甚至觉得这事竟然变得好笑起来了。

过去严嵩是内阁首辅,执掌中枢,那时候严家风光无限,严世蕃也被称之为小阁老。

当然这是戏言,更多是对严世蕃的调侃。

可如今。

新帝给严绍庭那一连串的封赏之后,又加了一个行走参知内阁,这岂不是真正坐实了严绍庭才是当之无愧小阁老的名分了!

毕竟当初严世蕃被称之为小阁老,却没有行走参知内阁的权力。而如今严绍庭却得了这个差事名头,自然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小阁老了。

众人都被新帝这忽然而来的手笔弄得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朱载坖却只是瞧着木楞的众人,微微一笑。

自己就是想要给严绍庭一个在内阁的名分。

哪怕现在严绍庭年龄和经历还不足够让他直接入阁,但自己也算是为他铺了一条日后入阁的路了。

可皇帝是这样想的。

但他面前的大臣们却不会这样想。

高拱当即皱眉说道:“陛下,严绍庭才能卓著,功劳颇多,陛下欲要重用他于中枢,臣等自当明晓圣意所系,亦不敢驳之。然而,国朝二百年来,历来祖宗之制从未有陛下今日所言行走参知内阁之职,若今用之于严绍庭,岂不是成其笑话?陛下欲要重用,其亦在京中,待再过经年,其岁渐长,其历再丰,陛下大可圣心独裁,使其直入内阁,机预诸事。”

首辅说了很多。

但总结起来却是很简短的一句话。

皇帝你急了。

就算想要重用严绍庭,也不是这么个急法,如此迫不及待的还要专门给对方弄一个所谓行走参知内阁的职事。

样子太难看了。

可朱载坖却罕见的没有听从眼前这位老师的劝说,而是面上含笑的摇头道:“元辅所言,朕岂不知?只是元辅说行走参知内阁不见于祖宗之制,可太祖高皇帝彼时,又岂有内阁之说?”

新帝的一句话。

身为首辅的高拱,彻底闭上了嘴。

高拱清楚,自己要是再说下去,恐怕内阁的存在都要被质疑是不是违背祖宗之制了。

对于高拱的沉默低头,朱载坖也只是微微一笑。

自己这位潜邸王府时的老师,虽然一心想要做事,革新天下,可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就算是他的学生,又怎可能会让他一家独大,在朝中独掌中枢。

而有严绍庭能在内阁行走参知,自己也能借此,安排一个人在内阁之中却又不是内阁之人,以此督促监察内阁。

朱载坖默默的品味着。

觉得或许先帝在世时,所做的平衡朝堂官员之举,大抵便是此类道理了。

而此间,就连高拱这位首辅都没法劝住皇帝,其他人直接就选择了闭口不言。

不过在严绍庭和严世蕃父子两被同日升官后,朱载坖也没有再继续提拔旁人,只是示意高拱可以继续议论内阁新员之事。

当然,严世蕃算是从那份颇有用心的名单中划出了。

其实整场廷议也只不过算是走一个过场。

就算很久之前先帝在世时,就驳斥过内阁选任,不依照推举名单上名字顺序来定。

但大多数时候,还是遵循着这一条潜规则。

今日推举名单上,胡宗宪排在第一位,紧接着就是礼部尚书高仪。

反倒是吏部尚书郭朴,才排在第三位。

这样的排序,一眼就能看出真正能入阁的人是谁。

毫无疑问。

也毫无波澜的。

胡宗宪和高仪两人,同日入阁。

胡宗宪加武英殿大学士,机预内阁,掌兵部事,算是一跃成了黑着脸的兵部尚书杨博的上官了。

高仪仍任礼部尚书加文渊阁大学士,机预内阁。

一番廷议,诸事既定。

有严家父子两人同日升官,珠玉在前,众人也没有多少喜悦,更有杨博这位落空内阁大位的人黑着脸心里沉甸甸的满是恼火。

随着廷议结束,众人便作揖告退。

出文华殿,高拱等人自然是径直返回内阁。

而如胡宗宪和高仪两人,虽然今日成功入阁,但他们还要各回本部交办差事,大概要到明日才会正式点卯内阁,当差做事。

也正因此。

一群红袍结群走出皇城。

众人这才开始对胡宗宪和高仪表示起了祝贺。

便是杨博也碍于官场体面,可心里却很是不情愿的,对胡宗宪和高仪两人祝贺了几句,随后才默默的落在队伍最后面。

已经正式升任刑部尚书的严世蕃却一直默默的观察着杨博的反应。

此刻人多嘴杂。

他也没有来得及多与胡宗宪交谈,而是刻意走的慢了一些,不多时便与杨博并肩而行,走在众人身后。

杨博看着明显是刻意与自己走在一起的严世蕃,脸上挤出笑容:“恭喜东楼,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升任大司寇。”

严世蕃摆摆手:“惟约兄谬赞,愚弟做这个大司寇可是德不配位。但惟约兄久在朝中任事大司马,执掌兵部,才是愚弟以为的国之干臣。”

杨博脸色冷了一些。

配合上今日文华殿里的廷议,他觉得严世蕃此刻说这话,调侃讥讽的意味更浓。

严世蕃却仿佛看不到杨博的脸色,而是扫向走在前面被众人簇拥着恭维的高仪,低声道:“惟约兄可知今日廷议推举之事,那份名单是谁人草拟?”

杨博冷着脸随口说道:“难道不是内阁之中的诸位阁老共议?”

严世蕃神秘兮兮的摇了摇头,而后愈发低声道:“其中玄妙愚弟自然不知,但愚弟却知道一桩事,那份还并着写有愚弟的推举名单,在李阁老的桌案上是有同样一份的。”

杨博立马侧目看了过来,严世蕃这话的含义可是太多了!

他当即脱口而问:“东楼是如何知晓的?”

严世蕃没有回答,而是转口道:“究竟是元辅阻扰,还是李阁老作梗,愚弟却是不知,只是愚弟还是以为,本朝文武之中,惟约兄之才傲然众人之上。”

说完后。

严世蕃也不给杨博解释,便面带笑容的追赶上前面已经渐渐走远的众人。

而被留下的杨博,则是眉头皱紧,目光复杂的看着走远的严世蕃和前方的众人。

到底是高拱暗中阻扰。

还是李春芳从中作梗。

一时间成了这位今日入阁落空的兵部尚书,心头上的一片阴云。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