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80章 百姓都吃饱了吗?

事情真的闹大了!

皇帝亲农,本是应有之意。

但从礼法制度上来说,也不是要求皇帝随随便便什么时候都扛着一把锄头下地干活。

每年开年之后,朝廷就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皇帝也会在开春之日,亲下田地耕种,以示亲农。

现在不节不年的,皇帝竟然也扛着把锄头下地,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可现实就是,连皇帝都开着扛着锄头刨地了,文华殿前的其他官员便更不敢偷懒了。

哪怕他们原本只是做做样子。

可现在不光是皇子亲农,就连皇帝老子也开始刨地了,他们再不能偷懒。

有几分力,就得全都用在眼前这块地上。

朱翊钧更是提溜着他那只装着石子的竹篮,一溜烟的就窜步到了朱载坖跟前。

小屁孩仰着头,满脸的骄傲。

“父皇,儿臣今天一直在捡石子,那边还堆了好多。”

“都是儿臣从地里捡的!”

朱载坖这会儿已经慢慢适应了用锄头刨地,见到儿子提着装了不少石子的竹篮,脸上露出赞许的笑意:“钧儿若是累了,可以在旁歇息会儿。”

朱翊钧立马将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我不要!严师傅说了,谁干活干得好,就能得到夸奖和赏赐。”

一旁已经带着人快要将文华殿前半边地弄完的严绍庭,顿时满脸黑线。

自己说的意思可不是这样的!

这小屁孩定然是因为自己想要好处,才扭曲了自己的意思。

他连忙上前,躬身作揖:“微臣参见陛下。”

朱载坖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这孩子如今痴迷甜食,整日都在想着瞒过他母妃多吃些。”

对自己儿子那点尿性,朱载坖还是一清二楚的。

不说儿子一撅屁股会拉什么屎,至少也知道这小子是没憋什么好屁。

朱翊钧仰着头,见父皇挑破自己的小心思,立马憋着嘴满脸的不乐意。

朱载坖却不管儿子,看向在场刨地干的热火朝天的众人,笑着说道:“朕虽然不常农事,也知道农耕有序,今日还是早些将这两块地刨好整平,想来明日就可以洒肥而后选种栽种了吧。”

“我要种红薯!”

“钧儿最爱吃甜甜的烤红薯了”

一听到要种庄稼,朱翊钧立马举手欢呼。

朱载坖依旧是满脸笑容:“那就种上些红薯。”

皇帝说话间,周围官员自然是一边继续刨地,一边悄悄的注视着。

朱载坖扫过众人,朗声道:“朕忙于国事,无法日日亲农。但今日太子少保授业农事,却让朕深感惭愧。一国之君,何以远农?往后皇子于文华殿读书,每日都要亲农。这块地便算是皇子的一份课业,待秋日来临,朕与诸卿一同考校皇子课业。”

这算是当众定下了朱翊钧今年读书之余,还必须要耕种文华殿前这块地的事情了。

这是大义。

既然皇帝都开了口,没人敢反对。

严绍庭与高拱等人则是躬身作揖。

“皇上圣明。”

朱载坖却是摇起了头:“朕不过允了一桩事而已,何来圣明?若当真这般议论,该是天下百姓最是圣明,是他们每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天下,才有了仓禀实。若这殿外一块地能有收获,若能以此叫天下人心系农事,方才不负朕今日给皇子增添课业之意。”

瞧着朱载坖满脸感怀,一副杞人忧天的模样。

严绍庭不得不在心中默默感叹着,果然只要是个人坐在皇帝的位子上,所想的事情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就会和过去大相径庭。

哪怕是个平庸之辈,只要不是昏君,当了皇帝也会不由自主的开始将所有的事情和江山社稷、天下黎庶联系在一起。

就在皇帝感怀天下的时候。

高拱忽然放下手中钉耙,站了出来。

“皇上圣明无双,心系天下,担忧黎庶,此乃仁德仁政所致。”

“臣奏请,皇上今日当以皇子亲农耕耘为机,降旨传谕天下,明嘉隆新政,清查天下田亩,查明荒地、隐田,换耕于民,使仓禀实、国家富裕,百姓再不受饥寒碌碌之困。”

任谁也没有想到,首辅高拱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如此巧妙的站出来再说这件事情。

度田!

虽然先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降旨,但如今朝中嘉隆新政依旧是聚焦在整饬吏治上。

没想到高拱会在这个时候,忽然重提度田。

看他的模样,显然是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嘉隆新政从整饬吏治一事上转移到度田一事中去。

高拱是要推进新政深入下去。

李春芳顿时目光一闪而过,眼底浮出几缕焦急和不安。

几乎是同时。

赵贞吉和高仪两人默契的躬身抱拳。

“臣附议。”

“时逢新朝,陛下御极,朝廷当再开新颜。国朝已有二百年,传承数代,天下田亩之数早已挤压,此时当查明天下田亩,重新厘定田政,梳理田赋。”

高仪是高拱推荐入阁的,当高拱开了口,他自然要紧跟而上。

赵贞吉则是在内阁负责户部等事宜。

而他之所以入阁,也是严家以他清查江南田亩之功推荐入阁。

这是他的本差。

自然也要大力支持。

见到两人几乎同时开口支持,李春芳赶忙站了出来。

不能让更多的人表明态度,附议度田一事了。

李春芳满心担忧,沉声道:“启禀皇上,度田乃先帝立下的旨意,如今朝政用新,自然是要清查田亩,革除旧弊。但此事甚大,便是臣等在中枢呼应,地方上却是盘根错节。若匆忙交办,恐怕各地都会有反对之声再起,难免会引发乱子。且不论两京一十三省,若要一并查明现有田亩,需要耗时多少,需要人力几何。臣以为,不如借鉴严少保当初之言,新政择几处府县试点,期间亦可查缺补遗,防范于未然。待试点无虞,自然可以慢慢铺开。”

高仪当即双眼瞄上李春芳:“李阁老,度田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清查田亩,还耕于民,百姓得了实惠,家中存粮增多,朝廷也得了实在,每岁田赋增添,如何就会引发乱子了?难道要因为某些个过去多占了好处和利益的人,就要将这等大好事缓办?如此,岂不是要让这些坐享其成之辈,继续多得好处?”

回怼完李春芳后。

高仪又转身看向皇帝。

“陛下,臣以为朝廷必须尽早度田天下,凡有反对之声,则必然是身系利益之辈。寻常百姓,乃度田之后方才得利之人,如何会反对新政度田?更不可能不懂我皇仁政,唯有那等窃以私利者方才心生不满。臣进言,朝廷新政度田,若有反对阻拦者,当以严法论处!”

高仪一番话说完。

高拱立马投来一个赞许的目光。

什么乱七八糟的反对和乱子。

谁敢反对,自己就法办了谁。

李春芳却不能不反对,再次开口:“皇上,臣非阻拦新政度田之策,乃天下九州万方,情形复杂。此事当缓办而不可用急,当徐徐图进而不可一朝铺开。便是要法办反对之人,也不能明知地方皆存不满仍要全数推行,届时天下生乱,朝廷又如何能有精力尽数镇压?怕是要首尾不顾,顾头不顾尾。诚不如缓缓操办,一地一地推之,待朝廷占据大义大局,方可如鱼如海,一朝席卷天下,度田九州。”

这就是反对派的厉害之处。

从来不会正面反对,只会从别处旁敲侧击,各种举例论证。

可最后,他们目的却就是要坏了事。

而且李春芳这般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天下一府一县出了问题,生出乱子,朝廷可以轻轻松松的镇压平定。

可若是天下皆乱,朝廷根本就没有精力和办法去处理。

高仪目光紧锁,思考着该如何反驳李春芳的话。

赵贞吉则是双眼扫视在场。

果然不多时。

他就见严绍庭挪动了一下脚步。

“李阁老操事稳重,心系黎庶,不愿地方生变,实乃高义。”

在众人不解中,严绍庭笑眯眯的看着李春芳,口出夸赞。

就连李春芳本人也是心生疑惑。

严绍庭可不像是会夸赞自己的人。

不过很快。

下一秒。

严绍庭便脸色一变。

“李阁老事事求稳,度田一事也要试点,缓缓推行。”

“可天下百姓如今都已经吃饱肚子了吗?”

“难道李阁老要等到百姓们一个个都因为吃饱饿死家中,再去度田,清查地方田亩,还耕于民?”

“恐怕等到那个时候,这些地也没人去种了!”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

百姓都吃饱了吗?

这可是个答案明确的问题。

李春芳更是满脸怒色。

不过他也不负能官居内阁大臣的人。

李春芳当即一挥袖袍:“严少保这话却是偏颇,不过想来严少保终究年轻,年轻则气盛,说话自然会时有偏激。”

这一下,就连朱载坖也侧目看了眼李春芳。

没想到李春芳竟然会这般不留情面的指责起了严绍庭。

而他却是轻笑一声,继续说道:“我大明朝如今四海升平,严少保更是在不久前收复河套旧地。现如今,又如何能说天下百姓会都饿死,导致田地无人耕种?若当真有这等事发生,岂不是在说我大明朝要亡了?”

一顶大帽子瞬间就被反扣在了严绍庭的脑袋上。

袁炜当即脸色一变:“李阁老!此话如何能轻易乱说!”

李春芳却只是淡淡的回眸看了眼袁炜,而后笑着看向严绍庭:“严少保觉得,朝廷如今政令通畅,君上圣明,中枢百官贤能,便是地方上偶有百姓因贫饿死,可难道天下百姓都会在这三五载里饿死?”

瞬间。

袁炜等人无不是面露担忧的看向严绍庭。

这就是个天大的文字坑。

只要严绍庭一个不注意,就会被连续出手的李春芳坑进去。

严绍庭也是有些恼火起来。

没想到这个李春芳不光是有甘草之名,竟然还和严世蕃一样,擅长揪着一个问题让死了逼问对方。

自己只要一个答的不好。

那就是在妄加僭越,言称天下民不聊生,百姓困苦,国家要亡。

就在严绍庭思考着该如何应对的时候。

胡宗宪看了眼他,而后在旁用锄头刨了一下地:“民生多艰,不论天下黎庶如何,朝廷自当有勇往直前的锐意,若是连这等意志都不曾有,半分革新之意,等落到两京一十三省下的府县,便要大打折扣。更遑论……”

这位在中枢内阁历来只关注兵事的阁老,抬头看向神色不明的李春芳。

他淡淡一笑,摇了摇头。

“但百姓等不得。”

从吃不饱变成等不得。

这就是胡宗宪为严绍庭圆的话。

有了胡宗宪打底,袁炜立马眼前一亮:“是啊!是啦!百姓又如何能等得?如今天下安平,可也不是没有那困苦的过不下日子的人。若朝廷能早一日度田,将清查出的藏有情蔽的田地还于百姓耕种,或许就能让他们早一日过上安稳日子。早一日去做,便能少饿死几个人。天下人的命是命,一两个人的命,岂能不算作是命?”

内阁中。

高拱和高仪一唱一和。

他们度田是目的,但更重要是借度田进一步整饬吏治。

这一点李春芳看的明明白白。

而袁炜、赵贞吉、胡宗宪三人,则是为了保住严绍庭,亦是为了给高拱、高仪递话,推行新政,将自己孤立起来。

李春芳一时间心中满是懊恼。

可如今自己在朝中却又是独木难支,放眼望去皆为逆党,唯有自己一人独抗清流一派。

但他仍不打算退让,当即看向众人询问道:“不论用急还是用缓,嘉隆新政,度田在其中。可若是朝中急于求成,惹得地方生乱,百姓哀哀,届时这等罪责,又该何人担下?”

说完后。

他的双眼一一看向高拱、袁炜、赵贞吉、胡宗宪、高仪等人,最后落在严绍庭身上。

既然拦不住,那就提前将责任分好。

而只要这些人愿意担下责任,自己就有办法惹出事来,顺势而为将他们拖下水。

然而却也就是此刻。

严绍庭忽然是朝着李春芳躬身作揖。

“李阁老教训的是。”

这份举动,赫然是要向李春芳低头承认错误。

旁人不知道严绍庭这又是何意,连带着朱载坖都面露不解。

李春芳更是眉头皱紧。

严绍庭却抬起头笑着承认道:“方才阁老说下官年轻气盛,行事容易冲动。下官如今想来,确如阁老所说。然而国家做事,却不可冲动,万事皆要求稳。下官拜谢李阁老赐教指点。”

说完后,他又模样毕恭毕敬的朝着李春芳躬身作揖。

李春芳满脸诧异,虽然心中存疑,可面上却还是挤出笑容,连连摆手。

就在众人真的以为严绍庭是要当众退让的时候。

严绍庭忽然转身,又朝拜向在场的皇帝。

“陛下,如李阁老所言,国家行事不可操之过急,李阁老进言嘉隆新政度田一事当缓行,择试点而为。臣深以为然,亦如此,臣当附议李阁老,再进言。”

本就心中存疑的李春芳,顿时心下一紧。

朱载坖却是扫了一眼他,而后笑眯眯的点头道:“准卿进言。”

严绍庭心中冷笑了两下。

他的余光注视着李春芳。

在众人注视下,他缓缓开口。

“臣以为,嘉隆新政度田一事,当如李阁老所言,不如选南直隶及浙江辖下州府县,诚如李阁老今日之言,新政缓行,择地试点而为。”

紧随严绍庭之后。

众人脸上无不是闪过一抹大有深意的笑意。

不少人更是紧随其后躬身抱拳。

“臣附议!”

“臣亦附议!”

“臣附议,当如李阁老所言,择南直隶、浙江两省试点度田之法!”

“……”

“臣附议!”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