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82章 挖野菜的徐阶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82章 挖野菜的徐阶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8 00:18: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朝廷以极快的速度开始转向度田一事。

而严绍庭自从那一日金鱼池杏花楼白日寻欢后,便彻底空闲了下来。

至于他白日本该在衙当差做事的时辰,却跑去城南寻欢作乐的事情,自然也被科道言官们知晓,并闻风而奏。

严绍庭当即按照规矩,上疏解释,并居家待参。

对他的处理结果也很快就有了结果。

罚俸半年。

除此以外,便没了任何其他一条处罚了。

言官们憋了一肚子的气,奏疏准备好了,等着严绍庭上疏反驳后的应对之言也已经提前拟好。可严绍庭主动认罪,皇帝当即处罚。

他们便好似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随后严绍庭依旧是上午入宫,在文华殿带着皇子种田。接下来就正常了些,先是在宫里蹭一顿饭,然后才揉着吃饱的肚子,走回礼部衙门,躲在尚书公廨里歇息。

凡是礼部的差事,尽数交给属官处理。

一开始人们还以为严绍庭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过往的习惯,都在等着看严绍庭要在礼部折腾些什么事情出来。

后来这些人才看明白。

严绍庭是真的将礼部当成他每天对皇子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歇一脚午休的地方了。

用尸位素餐去弹劾?

可到了六部尚书的位置,本来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事需要亲自处理,其他诸事都会由各部的侍郎、郎中们去料理。而礼部本又是个事务并不繁忙的地方,该是严绍庭这个礼部尚书亲自过问的事情,他又能清清楚楚的安排好,这下又是谁也找不到麻烦和漏洞来。

如此一阵子后,朝中那些想要逮住严绍庭手脚的人,也只能是偃旗息鼓。

随着京中度田南直隶、浙江的事情一条条具体交代下来,随着河套、阴山新边设立,朝廷也正式进入到繁忙期,整日里躲在文华殿带着皇子种田的严绍庭,便悄无声息的被众人舍弃。

南直隶和浙江那边有张居正和高翰文在,朝廷现在倒是不需要派人过去。

而河套阴山新边,却因为之前闹出过王之诰等人五宗罪的事情,朝廷后来又降旨给海瑞官升一级,正式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首辅高拱更是在朝会上大力举荐,促成海瑞重回九边继续审查边军事宜。眼看着就是为了度田之后清军之事提前做准备,也是为了让海瑞日后继续升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接管该部做准备。

而这一切。

也开始以北京城为中心,如同涟漪一样向外扩张传递着。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北地早已秋色分明,天气渐凉,大雁南飞,万物休憩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古之岭南,却依旧是郁郁葱葱,崇山峻岭之间树木茂密,远不似中原和北地的山林,早已因为百姓取暖和做饭之用而被砍伐一尽。

而位于广东布政司最南端,与琼州府隔海峡相望的雷州府。

更是气候温暖的让人还穿着短臂汗衫。

雷州虽然远离中原,靠近琼州,地理位置算上去也是偏远地区,可此地地势却是极好,一望无际皆是平原,在整个广东地界上都是少有的肥沃土地,远不是粤西、粤北那等山地可以比拟的。

而在雷州府府城,亦是海康县外,却有一小片的低矮山林。

山林眺望东侧雷州湾,被一片阡陌有序的沃野包围着,从山顶上便可直接眺望海岸边的渔村。

亦是在这片山林下。

远远看过去,便见一名老人正头戴斗笠、上身穿着半臂汗衫,下身则是宽松的长裤卷过膝盖,脚上套着一双露背草鞋,手握锄头刨着地。

老人似乎是已经干了许久,以至于不时都会有汗水从额头上、脸上滴落下来,混着尘土融入脚下的泥土中。

这是一片极小的被一片杂树灌木荆棘丛包围着的正在被开垦的荒地。

不远处。

是大片大片连绵不绝的平坦田地,此时正有无数的海康县百姓收割着庄稼。

此时已近正午,妇人张氏穿着蓝靛粗布麻衣,用一块同色方布包着头发,手提着一只竹编的篮子,将刚刚做好的热食和凉茶水送到了荒地旁。

“老爷,该用饭了。”

张氏站在荒地旁,冲着正用锄头开垦荒地的徐阶。

这位昔日里高高在上的内阁大臣,如今和寻常老农已经没有半点区别。

听到老妻的呼唤,徐阶停了下来,抬头看过去,脸上露出笑容:“这就来了。”

说完后,他反转锄头在地上敲了敲,震去锄头上的泥土,然后便提着走到了荒地旁。

而后他便毫不嫌弃的坐在了地旁早已开垦出来的田埂上。

张氏则是笑吟吟的从竹篮里将做好的食物取出来。

“您先喝些水。”

徐阶没有任何的反对,从张氏手上接过凉茶水一饮而尽。然后便抱着那有些粗糙的大碗,将碗中的米饭和菜扒拉进嘴里。

只不过张氏准备的并不多,徐阶片刻也就将碗里的食物吃的干干净净。

随后他又喝了些水,才重新开口。

“下次再少准备些饭菜,如今吃不下这么多了。”

张氏恭顺的点了点头。

徐阶又说:“这块地再有两月就能弄好,等来年,全都种上水稻,旁边那块地就种上红薯,这样明年就不愁吃的了。”

听着徐阶慢吞吞的计划着来年耕种的事情,张氏依旧是点头应着。

徐阶又说:“等家里鸡蛋攒够了,就送去给村头那家,这样明年开春用水的时候,咱们这块地也不会缺水。”

张氏开口回道:“您就放心吧,妾身和那边村里已经处的很熟了,断不会明年没水用。”

徐阶点了点头,似乎是终于放下心来。

他笑着指向一旁有沟渠路过的位置。

“今日在这边忙活,想着将靠近沟渠那一块杂草枯木清理干净,方便来年取水用,你猜老夫发现什么了?”

张氏很配合的面露惊讶和好奇:“您发现什么了?”

“秋菜!”徐阶脸色认真,满是骄傲,肯定的说道:“一大片的秋菜,长得绿油油的,就等着你过来了,咱们一同挖回去,这两日便能吃上新鲜的炒野菜了。就算吃不完,也能腌了,冬日里取出来吃。”

张氏脸上露出惊喜,跟着已经起身的徐阶走了过去。

果然。

两人就看到靠近沟渠,原本被杂草灌木遮挡的区域,好大一片长势茁壮的野菜。

“老爷还真没说错!这么多秋菜,这可一个冬天都吃不完!”

张氏满脸的惊喜,已然是走到这一大片秋菜里去了。

徐阶笑而不语,跟随其后进入。

少顷。

这老夫老妻两人,便蹲在地上喜吟吟的挖起了野菜。

徐阶将锄头深入泥中而后翘起,便能将整颗野菜带着土连根挖起。张氏就在一旁将其捡起,轻轻的抖动着,将包裹着野菜根须的泥土抖开,然后便连根放入竹篮里。

菜根虽然口味略带些苦涩,却也格外脆嫩,后味回甘。

徐阶在前挖着,张氏便在后面捡着,俨然就是一对为口粮生机忙活,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做准备的寻常老农。

当一整片野菜几乎快要被挖光的时候。

沟渠上头荒地位置,一名半大小子穿着一件浆洗发白的并不合身的儒服走了过来。

“祖父,有信来了。”

“是京里来的。”

徐阶抬起头,转身看过来,满脸的笑容:“是元春啊,祖祖这就来了,你先回去。”

徐元春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去。

看着孙子离去,徐阶的脸上露出一抹恍惚。

这是他大儿子的长子。

孙儿业已长大,可儿子却早已离世,魂断京中。

恍惚之后,徐阶提起锄头,从张氏手中接过竹篮套在锄头上,而后便挑在肩膀上。

“走吧,该回去了。”

张氏顺从的应了声。

两人搭着手爬上沟渠,刚走出荒地,就见一名身穿青袍的官员带着两名侍从等候在路边。

“阁……恩师忙完农活了?”

徐阶看向来人,点了点头。

那人又说道:“是京里来的信,李阁老遣人送来,说是务必要亲手交到恩师手上,也正因此,学生这才从衙门里带着人和信赶过来了。”

徐阶依旧只是点了点头,而后看向男人身后:“先回家再说。”

说罢,他便提起脚步。

在那人身后,在徐阶的前方。

这片雷州府城周围少有的山林下,一片占地极广的宅院,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着。

隐隐约约间,那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宅院,显得雅静无比。

徐阶在前,张氏紧随其后。

身为雷州府同知的男人,则是带着侍从姿态恭顺小心的跟在最后面。

等到了宅院旁。

徐阶也未从正门进入,而是从侧门走入。

进了院中,似乎是一片闲杂的院子,徐阶将锄头和竹篮放下,冲着张氏说了一声,看着张氏先行离去,徐阶才回头看向跟进来的雷州府同知。

他不开口,对方自然也不敢开口说话。

几人一路默默无声的向着宅院深处走去。

走了好一阵子,周围开始出现身段婀娜的侍女,还有看守各处的仆从。

等到了前院附近。

已经有侍女送来更加干净和舒适的布鞋,跪在地上为徐阶换上。

继续往前走,徐阶身上的半臂汗衫也被宽松的袍服更换。

进到前院偏厅。

徐阶刚一坐下,便有一盆温水送来。

他坐在那紫檀交椅上,身子向后一靠伸出脚,两名侍女便跪坐在地上,将徐阶的双脚按入水中,轻轻的揉搓着。

另有两名侍女则是挺直身子跪在两边,开始敲打揉按着徐阶的双腿。

在交易后面,则是一名侍女为徐阶按压肩颈。

雷州府同知默默的注视着一切,微微躬身弯腰,不敢有半分逾越。

“老爷,茶。”

等到一名侍女从外面,端来一杯香气四溢的茶水,跪着送到徐阶面前后。

徐阶嗯了声,接过茶盏,细细的品了一口,便放在一旁的茶几上。

这时候。

他才抬头看向站在面前的雷州府同知。

此人当即会意,自袖中取出随身携带的信件,低着头双手捧着送到徐阶面前。

一旁的隔间里,此刻也传出清扬的乐声。

趁着徐阶拆开信件,低头查阅的时候,雷州府同知吞咽着唾沫,这才寻机小声开口。

“京里最新的消息,朝廷已经在首辅高拱的力推下,开始在南直隶和浙江试点度田。不过度田虽是高拱力推,但在南直隶和浙江试点却是严绍庭提出来的。”

说完后。

雷州府同知抬头看了眼还在看信的徐阶,又缓声说道:“最近皇子已经开始出阁读书,严绍庭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居首席,皇上降下口谕,准允了严绍庭带着皇子在文华殿外开垦种地。”

徐阶依旧没有说话,依旧在看信。

雷州府同知便继续小声说:“同样是京里的消息,严绍庭已经定为明年春闱会试主考官,与内阁大臣高仪一同主持。”

而在堂下,徐阶依旧是没有开口说话,依旧是低着头看信,只是眉宇间显得有些凝重。

见这位即便已经被罢免一切官职流放此地,却依旧拥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恩师依旧不曾开口。

雷州府同知只能是伸手擦了擦额头上并没有的汗水,而后才又说:“虽然严家没有插手边军之争,但学生觉得他们却是通过海瑞将三边总督王之诰等人定罪。如今海瑞又去了九边,学生思来想去,这恐怕是严家要借海瑞之手清理九边,好安插进他们的人。如此一来,日后九边便是他严家和晋党说了算的。”

直到此刻。

徐阶依旧是不发一言。

雷州府同知也好似是说开了一样,继续说着自己的论断:“现如今,戚继光、俞大猷这些人都已经去了九边,便是当初从京师去浙江的那个谭纶,也被重新征辟回京。这般下去,他们这些人在京师和九边的权力便愈发的大了,学生以为……以为……”

“以为什么?”

终于。

堂下响起了徐阶的声音。

只见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放下信件,抬头默默的注视着雷州府同知。

没来由的。

雷州府同知只觉得压力巨大,脑袋不敢抬起半分,愈发的弯腰低头。

虽然眼前这位恩师早已不在朝中担任一官半职。

可他却清楚,这位恩师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哪怕华亭徐家被满门抄没,可只要恩师愿意,就能弄来数以百万的钱粮。

只要他开口,就能让一府一县的官吏俯首听命。

而这一切。

都因为恩师的背后,是整个大明朝的清流,是整个东南的士绅门户。

见这个在官场上并不怎么成器的,过去只是在进京科举之时有过一场座师缘分的雷州府同知。

徐阶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却又是刺骨的冷笑。

无声,寒彻。

“他们都去了京城才好!”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