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98章 认输的李春芳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98章 认输的李春芳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6 18:04: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府。

如今还不到初夏,位于北方的京师,正是节气最好的时候。

屋外碧绿葱葱,苍松巍然,院墙外几支桃花高出墙头,鲜艳的绽放着。粉墙绿瓦下,布满了青绿的苔藓,几只蜗牛慢悠悠的爬过,留下清晰的轨迹。

而在书房里。

幕僚师爷带着几份讯息,刚刚从外面赶了回来,坐在正沏茶自饮的李春芳面前。

幕僚侧目看向窗外。

李府里的一切营造都是精心设计,透着窗户看出去,这窗台便是画框,外面的景便是内容。

清新雅致。

幕僚小心的打量了李春芳一眼,心中捉摸着该如何开口。

许是不敢拖延的太久,幕僚师爷无声的吸了一口气后,终于还是开口发出声音。

“相爷。”

“京里的风声愈发不对了……”

正捏着茶盏品茗的李春芳闻言之后,眉尾一动,手上的动作也不由停滞了一下。

随后只是扫眼一瞥。

未有发声。

幕僚师爷赶忙低下头,小声解释道:“朝中的弹劾不见有停歇的样子,势头不减,这帮人弹劾的内容也愈发犀利,若是再不做应对的话,小的唯恐这些人会对相爷有激愤之言,到那时相爷在阁中的局面怕是不好,朝中诽议定然也会甚嚣尘上。”

从金行收割江南清流士绅大户千万利益之后,朝廷就对江南发起了一**的弹劾,一直持续到现在。

宫中依旧是将所有的弹劾奏本留中不发。

可外面的势头不减,宫里也不可能一直留中不发,朝堂内外议论如潮,皇帝和内阁总是要出面处置这件事情。

想到如今李府在朝中的局面,幕僚稍稍琢磨,额头便渗出一片汗水。

李春芳眯着眼低头喝了一口茶,而后手指紧紧的捏着茶盏,将其放在桌案上,随后抬头看向坐在自己面前的幕僚。

“自从嘉靖二十六年三月,本官高中丁未科一甲状元,思来到如今也逾二十载。”

李春芳冷笑了一声,摇着头说道:“当年,那张居正还与本官是同一科的进士,而本官却是稳压他一头。”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

一甲状元郎自然是李春芳无疑,而一甲榜眼、探花,则分别是张春、胡正蒙二人。张居正并不在一甲名单之中,只得了个二甲第九名。

如今李春芳说他当年稳压张居正一头,那是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言。

李春芳又说:“状元及第后,本官便被先帝授官翰林院修撰,入西苑撰写青词,深受先帝赏识。九年后与严讷一同破格拔擢为翰林学士,旋即升任太常少卿,进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彼时本官仍在西苑值班。那些年头,本官官途可谓清贵无比。”

听着李春芳的追忆过往,幕僚也不由的点点头。

如他所说的一样,从状元郎到翰林院修撰,再到太常寺、礼部供职,确实是官途清贵无比。

李春芳这时候却是摇了摇头:“本官兼任翰林院,供职礼部,屡次出任殿试读卷官,后又专任吏部,终以清贵之职入阁理事。至今思来,竟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幕僚有些拿不准李春芳说这些话是有什么打算。

他只能低着头面带笑容、语带笑意的说道:“相爷性恭谨,待人温和,为人平正,才学无双,清贵一路,入阁理事,自是正途。”

李春芳却是哼哼了声,而后目光不明的问道:“你说,老夫为官二十余载,从不曾离了这座北京城,如今思来想去,是不是也该出任一方,瞧一瞧外面的民生社情?”

幕僚顿时心中一颤。

如今这个时候,李相爷言及离京外出为官,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算说的是体察地方上的民生社情。

但落在如今朝中烈烈弹劾风潮下,便显得这是在退让,在以退为进,保全自己的做法了。

不。

这就是在为保全自己做打算!

幕僚终于是想明白了李相爷为何会提及外出离京为官。

京中事京中了。

离了这北京城,外出为官一方,没了内阁的职位,便已经算是低头认输了。

在没有犯下大逆之罪的情况下,不论是皇帝还是朝廷,也不可能真的问罪太甚。

毕竟这些年下来,虽然内阁中人多有被皇帝治罪惩处,但放在总数上其实并不算多。

对于大多数的内阁大臣来说,基本都是能得一个致仕荣退。

只是现在,李相爷究竟是想去何地为官?

幕僚细思片刻:“如今朝堂之上新政如火,首辅更是大行整饬官场,九边那边如今正由海瑞清军查边,南直隶、浙江两地也有张居正等人度田行折铜征缴之事。若相爷想要在此时为国多尽气力,为天子坐镇一方,恐怕只得选山东、河南、湖广、四川等地了。”

按理说。

如果是正常的流程,一名内阁大臣出京任职,那基本就是总督数省,属于是在替皇帝和朝廷操办地方上的军国大事。

譬如总督东南诸省操办剿倭一事。

可现在东南已经无有倭寇。

又或者是总督九边军备,屯军备战。

但现在河套、阴山新边设立,最新的消息是俺答部已经从漠南退守漠北。

两个能体面的从内阁退出,坐镇地方的位置都没了好借口。

那就只剩下河南、湖广等地了。

只是这样一来,那就实在是不够体面,任谁看了都不用猜就能知道,这是李相爷在朝中输下阵仗。

其实此刻李春芳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若是自己舍去内阁的席位,或许能换来皇帝的饶恕,对自己从轻发落,如此至少是能保全自己了。

至于说朝中的清流旧党。

自己都没法保全了,哪还有精力去安顿他们?

只要自己舍了内阁大臣的位子,想来高拱等人也不会抓着自己不放,就算是袁炜、赵贞吉等人,也不太可能真和自己撕破脸皮。

那么。

去哪?

便成了自己需要思考的事情了。

这去处也有诸多考量。

若是去河南、湖广等地,那便只是总督一方,虽然同样是一方封疆大吏,但手上的权柄却少之又少,需要受到来自各方的掣肘。

要去,也得是去一个封疆一地,手握权柄,行紧要差事的地方。

如此。

自己的体面还能存留一二,明面上不会输的那么难看。

一时间,李春芳陷入沉思。

幕僚也不敢吱声。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清楚李府恐怕是真的要从京中离去才行。

虽然有些不舍京中诸事,但官场上历来便是如此,总是在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码。

翌日。

文华殿。

内阁及六部五寺主官静候皇帝视朝。

严绍庭赫然在列。

而在前头,便是高拱、李春芳等人。

严绍庭的站位就在李春芳后面不远处,特意侧目瞧了一眼。

他稍稍眯着眼,分明是见着李春芳的衣袖有些沉甸甸的下坠,这是藏着奏本呢。

严绍庭心中生出几分揣测,不知李春芳今日又要在圣前奏何事。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

那头,工部尚书雷礼已经是凑到了身边:“润物。”

严绍庭眼前一晃,侧目看向这位老尚书,面露笑容:“雷尚书。”

雷礼扫了一眼周围,而后笑着说:“等今日朝会后,老夫等你给皇子授课完毕一同出宫?”

如今严绍庭还是在负责朱翊钧的学业,每天文华殿朝会之后,还要在这殿内会同翰林院、詹事府等处的官员给小屁孩讲学。

严绍庭面露好奇:“雷尚书是有什么事要寻晚辈?”

雷礼只是笑了笑:“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先前润物奏请的武川等城的营建,工部这边近来又有些新的想法,或许可以用在武川等城。但如今新边的差事,皇上也没有专门指派,许是还要润物辛劳,工部这边觉得还是要先和润物商议商议才好。”

“哦?”严绍庭愈发好奇,看着兢兢业业操办工部差事的雷礼,笑着说道:“虽然晚辈如今供职礼部,但新边的事情也源自晚辈手上,雷尚书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自然无有不可,待今日在这文华殿下了值后,便随您老去工部走一趟。”

得了严绍庭的答应,雷礼立马是笑眯眯的连连点头。

看了眼在场的众人。

雷礼不由有些唏嘘起来:“咱们大明朝可是好些年没有这般宽裕过了,算起来这里面多有润物的功劳。就说今年,因为金行那一番操办,朝廷就得了上千万两的进项,落在工部和兵部的钱粮也远比往年更加宽裕。皇上信任,将这般多的钱粮允给工部,老夫自然不能让朝廷的钱粮浪费半分,便是再有钱也得要精打细算,将差事办到实处。”

这话一出。

周围人自然是面色各异。

站在前头的李春芳本就离得不远,也听得清清楚楚。

听完之后便只觉得胸中淤着一口浊气,上下发不出来,憋屈的紧。

这个老雷头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不是成心给自己添堵。

高拱却在这时候转头看向严绍庭、雷礼两人:“昨日叔大从苏州递了奏疏回来,说是眼下南直隶、浙江度田之事,操办的愈发顺利。虽然这些年,两地人丁户籍和田亩多有隐情,不少人或被迫或主动投献户籍田地,但这次却都一一查明查清了。再有几个月,大抵是年内就能将两地全数查完。到时候朝廷便可重新制定夏税秋粮,工部这头也得要雷尚书辛苦,好生筹备一二,等明年两地也要修一修河道,以利民生。”

严绍庭看了高拱一眼,拱手颔首:“元辅辛劳。”

雷礼则是摆摆手:“工部分内之事,不错敢问元辅,前番清江浦和龙江两处造船厂来奏工部,说是他们想要督造宝船,还有那劳什子的铁皮船,不知元辅是何想法,若是元辅觉得可行,工部也是要派了人出去亲眼瞧瞧,将这事办起来。”

宝船二字一出,瞬间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盖是因为自宣德一朝后,大明就再无新的宝船建造,过往的宝船也在那些年里慢慢的老旧不堪使用,只得拆借完木料另做他用。

如今工部那边似乎是想要重新打造宝船。

这可是多少年没有的事情了。

严绍庭侧目看了老雷头一眼,心中暗乐。

宝船这事虽然没有自己在背后插手,但铁皮船却是自己授意徐文璧在税兵衙门那边悄悄联络清江浦、龙江两处造船厂以及南京水师提出来的。

高拱则是在面对此事的时候,多存了几个心眼,默默琢磨了一二后,才缓缓开口:“朝廷已经多年未曾营造宝船,如今各处造船厂是否能再营造这等庞然大物?老夫虽然也不曾了解,但想来宝船所用的龙骨也定是要如前面三大殿用的那些木料一样,非大木不可成。至于铁皮船……难道是战船外蒙上铁皮?这是要加强我朝水师战船迎敌防护?”

在雷礼提出宝船,高拱询问宝船用料的时候。

李春芳眉头一挑。

他当即插声进来:“当年朝廷停办宝船,一来是因为耗费颇大,朝廷对海外并无所需。二来似乎就是因为建造宝船所需的龙骨大木太过稀缺,所以才不得不停办此事。若是现在朝廷要重造宝船,恐怕只能从西南大山深处探求大木,再依古法,用长江渡木至南京龙江造船厂。”

说完后,李春芳心中不由感叹了起来。

没成想自己昨日才想好这一次离京外出任官的路子,现在这帮人就给了自己一个由头。

严绍庭则是目光奇怪的看了一眼李春芳。

雷礼却是笑着回道:“宝船营造确实需要通体大木来制造龙骨,否则断然不可能承受海外那般汹涌的波涛。虽然这些年都没有新建一条宝船,但工部还是可以试试将法子摸索出来,如今只是缺了大木而已。倒是这铁皮船,老夫以为是个不错的法子,一旦水师用上铁皮船,如元辅所言将铁皮蒙在战船外侧,与敌作战之时,也能多几分依仗。”

高拱看了一圈。

见其余人都没有开口。

他便目光深邃的看向雷礼和李春芳两人。

而后他又瞧了一眼外头。

轻咦一声。

高拱面带疑惑道:“今日已经这等时辰,为何陛下还未前来视朝?”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