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认长公主为义母后,全家追悔莫及 > 第337章 换血

不管是不是真的,总之人确实受伤了,手臂也不能动,齐玉璇也懒得和一个病人计较。

她淡淡“嗯”了一声,“好吧,我也觉得表哥也不是那种无聊的人,刚才是我误会表哥骗我了,我给您赔礼道歉。”

嘴上这么说,可表情没有半点诚意和歉意,看来是真生气了。

齐隽有些慌了,他也没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但胳膊确实疼得厉害,他只是能忍,并不代表不疼。

他缓缓垂下眸子,没有说话。

不知道是不是齐玉璇的错觉,这会儿看上去,他倒是更加可怜巴巴了。

齐玉璇将碗放下,也想和他多待一会儿,主动请缨道:

“殿下要看奏折吗?长乐可以为太子翻阅。”

齐隽慢慢抬起双眸,“怎么又喊上殿下了。”

他倒不是真的在意什么殿下还是表哥的,只是后者听上去更加亲密,比太子那个冷冰冰的称呼要来得独特。

其实若不是担心小姑娘不愿意,他更希望对方能够直呼大名,喊他齐隽,或者他的字,修远。

小姑娘煞有其事地点了点玄底暗纹的奏折封面:“在公言公,殿下可莫要坏了规矩。”

好吧,小姑娘有自己的规矩,齐隽完全配合:“那便辛苦长乐大人了。”

齐玉璇斜眼看他一眼,没说话。

能送到边关的奏折紧要程度可见一斑,数量也不会太多,没几本就翻完了,其中还需要太子的批复才能发回。

齐隽直接让齐玉璇代笔,替他写批红。

“那怎么行?!”齐玉璇吓了一跳,整个人像是要跳起来。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能代替太子批复奏折,甚至她刚才都没敢多看那折子几眼,生怕自己看见了什么机密。

齐隽见她这幅炸毛的样子,勾唇笑笑:

“怎么不行?未来的太子妃,不愿意替夫君分担一点政务吗?”

齐玉璇的脸轰一下就红了。

什么太子妃,夫君的,还都是没影的事情。

她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活回去了,不过是几句话就能闹红了脸,平白给人看笑话。

她扭过头,装若无事地深吸一口气,沉静道:

“既然太子殿下手臂有伤,那长乐便代劳批复吧。”

研墨、蘸墨、落笔。

她的字和齐隽的字大不相同,是两种风骨,但笔锋勾连、遒劲有力,看着就叫人心中舒展。

这已经不是齐隽第一次看齐玉璇写字了,可每一次,他都觉得她落笔生风、一丝不苟的专注模样格外动人。

像是狸奴爪子在心尖尖上轻挠,又痒又酥。

批复没有很多字,又因为是她代笔,力求言简意赅,三两句话便写完一本奏折。

齐隽口述,齐玉璇听声落笔,写得又快又好,一会儿就将几本奏折都写完了。

她一抬头,看向那几本等着晾干墨迹的奏折,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太久没写字,手生了,即便自己已经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了,还是有些地方写的不太好。

她强调了一句:“是殿下要我代笔的,写的不好,让诸位大人看见了笑话,可不关我的事。”

齐隽挑眉:“谁敢笑话你?”

是啊,能给太子代笔的人,地位等同于太子,大臣们看见只会觉得好奇、或者担心太子安危,哪里敢真的品头论足?

齐玉璇意识到了,但她不想说她其实还是自卑,有一搭没一搭地洗着笔,没再说话。

齐隽看着她的侧脸,忽然说:

“之后每日都来为我代笔好吗?我的左手还得好几日才能好,在那之前,奏折都需要批复,旁人我不放心。”

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齐玉璇当然不会拒绝,她点了点头。

像是知道齐隽这是刻意挑起话题,齐玉璇问:

“那之后,殿下如何打算?和越国战事拖得久了,每一日都在耗费粮草不说,百姓也惶惶不可终日,而且最重要的是殿下您久在边关,京中唯恐生变。”

她说的都是现今存在的问题。

耗费粮草倒是不用太着急,自从去年赵氏彻底投诚,他们的银子如今几乎成了国库的储备库,但凡朝廷需要,没有不应的。

民心确实是个大问题,远的不说,就说昆城,如今已经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了,好些人甚至都开始走亲访友,打算一起举家逃去更加太平的东边去。

最后就是太子就不在京城一事。

齐隽出京之前,朝政就委托了长公主和左右二相三位襄助,必要时,长公主能绝对压制二相,不用担心皇室会被策反,至于那些小打小闹,齐隽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回朝时再另行清算。

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不比寻常地方,有时候需要锱铢必较,有时候则需要装糊涂,这些帝王驭臣用人之术,齐隽显然已经得心应手。

齐隽微微偏头,看向窗外:“齐越之争,不在今日,近百年纷争不断,无法厘清。”

“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换了越国的血。”

“少费兵卒,重新谈判。”

打仗拼的是粮草和人命,这是最下策的办法,更别说如今齐国的兵力也没有强盛到可以举一国之力、倾巢而出剿灭越国的程度。

齐玉璇想到什么,缓缓瞪大了双眼:“你是说,杀了轩辕泽?”

轩辕泽是杀了他的父兄上位,从小不在越国生长,本就根基不稳。

若是没了他,越国必定大乱,届时不论是扶持一个忠于齐国的新帝,还是直接趁虚而入接管越国都使得。

可这一招若是真有那么容易,也不会一直僵持到现在了。

营长之中一时陷入了沉默。

几日后,齐国京城,皇宫之中。

长公主正在和两位丞相、六位尚书议政。

太子八百里加急批复送回来的奏折,正整齐摆放在一旁,由史官誊抄记录。

这是齐国朝堂上的规矩,事无巨细,但凡是经过皇帝、储君之手的事件,都必须一字一句记录在册,以便于后世查阅引用。

今日,史官翻开了其中一本最新送来的奏折,打算落笔誊抄。

只一眼,他就愣在了原地。

这字迹,怎么不像是太子的?

一时间,巨大的惊恐席卷了他的身体,他颤颤巍巍地将奏折递上前,请长公主示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