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奇谭 >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班底

唐奇谭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班底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20:09:06 来源:小说旗

当然了,既然下定决心前来广府,除了武装护卫之外;作为东海公室的排场和体面,同样也有一班新提拔和甄选出来的同行陪臣\/佐僚;以便日常听从差遣,操持庶务、规谏咨议、驱使奔走和交际应酬往来的所需。

因此,此时陪侍在江畋身边的,除了熟悉本地\/监守清游苑的家臣白彦吉;还有来自容华夫人沈氏的吴兴老家,当代最出色的子弟之一,号称精通典礼与判书的参军沈汝宾;东海公室远宗、同进士出身的记室梁烨。

源自南新洲大湾地的孔氏别支,号称熟读三教九流的经典要义、擅长辩经论道的内府祭酒孔吉庆;出自五服之外的没落宗室,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大上三院的文学院;却因故放弃了在京的前程,投附公室的李继晟。

乃至出自国朝知名的将门南氏子弟,却放弃军中门荫的渊源,跑去投考相对冷门的藩学,官拜舍人的南敬亭;等六人为首的陪臣\/幕僚团队。足以替江畋解决,探访广府期间绝大多数的,日常巨细事务和社交需求。

作为陪同和引导的掌典梁博义,同样也是个文雅俊博,谈吐风趣而不失分寸;见多识广且待人接物经验丰富的贵公子。无论什么话题都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介绍因由来历,相处起来让人很舒服,很难挑出毛病来。

因此,在他的陪伴之下,哪怕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府试过程,也漫说出许多谈笑风生的轶事典故。比如,哪一年的府试头名,被人稀里糊涂的拉去当场成亲;又有哪一位的中举人,因为欣喜若狂而醉酒发癫当街赤奔。

还有哪位藩家出身的浪荡举子,在花坊中欠下的风流债太多,以至于中举之后,被闻迅而来的“红颜知己”们堵门;只能青衣小帽、逾墙而逃的传闻……因此,站在贡院专属的眺望高楼上,江畋突然开口反问陪臣们道:

“不知道,你们此时此刻,又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否与余畅所欲言呼?”侧近几位陪臣们闻言,却是面面相觎的交换了片刻眼神;才有理论上资历最深的清游苑监守白彦吉,稍加思索的当先开口慢慢说道:

“下臣所见,乃是朝廷的千秋大计,大唐赓续万代的基石所在……”江畋微微颔首以示鼓励,他的回答算是四平八稳,也是相当标准的普遍性答案;无论放在哪个环境都不能挑错,很符合他重臣之子、交游广阔的背景。

“邸下,臣以为,此乃天朝多年弘扬圣道,广布教化,有教无类的成果。”紧接着,来自吴兴沈氏的随扈参军沈汝宾,也随之开声道:“是以环宇海内遍及德泽;但有才俊之士,皆乐为朝廷、公室和诸侯藩家所用。”

江畋再度点头,这番回答倒也没说错,很符合作为尧舜太后的远宗族人,世代书香门第对内以治学传家,对外以学官\/学政的道途,传道授业的传统认知;当然,沈氏虽在中土仕途受限,但出仕诸侯外藩就没问题。

“君上明鉴。”受到前两者的启发,在场看起来最为年轻,出身东海公室在福建观察使路的远支小宗,曾获同进士出身的记室梁烨;也开口说道:“臣仆所见不多,只能略加揣测其中,无非是天下运势的渐变之势?”

“不错,说的有点意思了,继续。”江畋开口道:就见梁烨再道:“如今这府试之中,外藩形色的举子益多,固然有心向大唐、仰慕德化之故,却也是否昭示着,这些外夷、土族所在的故土,其实在持续的恶化呢?”

“你是说,彼辈有意投奔国朝、公室,以为宗族、家人躲灾、避祸的由头?”江畋再度赞许道:“嗯,这个思路不错,值得称道。”身为东海公室的远支小宗,梁烨的家门其实有不少亲族,在海外征拓或是经商、跑海。

好容易才供出他这一个二甲末尾的同进士,只是做了几年边远地方的县尉、县丞之后;觉得不合心意而辞任回家,帮衬过家业也短暂做过外藩的教师;直到前些年遇到东海公室重新征辟在野人才,遂成为内府家臣。

因此,在对外宗藩事务的某些方面,因为家门渊源之故,拥有比别人更加敏锐的嗅觉,或者说是独特的角度。因此,第四位开口带有异域腔调的祭酒孔吉庆,就显得谨慎且简单扼要:“君上,这或是变局与转机。”

按照他的说法,东海公室也可以尝试,扩大当下选材的范围;乃至呈请朝廷,增设夷州的童试、院试规模,乃至争取独立举办藩试、公试;最不济也可以有所增加,保举和选送的名额;其中潜在的立场十分明朗了。

而没落宗室、文学院出身的李继晟,则态度比他更加激进一些;认为如今的东海公室,无疑要承担起更多更大的责任。因此,扬州的江南贡院未免有些远了,因该在宗藩院提起议案,在夷州直接设置府试的分场所。

当然了,这种有些激进的态度,似乎与他放弃了在京的前程,转而投附公室的隐情有关;江畋虽然不可置否,但是口头感叹和赞赏了,孔吉庆和李继晟直言不讳的敢谏。但最后发言的南敬亭,却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南氏乃是国朝有名的家门世家之一,其先祖最早可以上溯到,追随张巡、许元等人坚守睢阳的三十六将之一南霁云。曾经单枪匹马突出重围求援,被坐而观望的各路大将相继拒绝后,又杀回来一同赴死的一代英豪。

不过,在这个严重魔改的时空线上,无论是这位南八处士,还是大名鼎鼎的张巡、许远;或是号称满门英烈的颜真卿、颜臬卿兄弟,都因为人为的干预和影响活过了安史之乱。也成为泰兴天子镇压天下的肱骨干臣。

南氏也因此成为国朝的显赫门第\/将门世家之一,像是南氏的分家\/南八的族兄南齐云,甚至通过百年大征拓的海路,远在泰西之地建立起来专属的藩国。现任的尚书右仆射南怀恭,同样也是出自魏州顿丘南氏一脉。

作为舍人南敬亭的看法则是:当下天下纷乱多变,选拔更多治理安民、承达上下的官吏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的是治平患乱、守土保境的武力;乃至是不拘一格的选拔奇人异士、搜罗奇物良材,充实公室有备无患。

所以,南海公室只让参观府试,未免有点诚意不足,或是虚应了事;真要参考和鉴证的,也该是武举之类的选拔过程,才更有意义。这确实是江畋没能顾及到的角度和盲区了。

当然了,听取他们的各自意见和看法,江畋还算是比较满意。因为,虽说他们各自有所立场和潜在的私念;但是在黄色结晶所放大、反馈回来的情绪和表层思维中;还算相对的表里如一和直诚,并无言不由衷之处。

这样的话,江畋就可以稍微放心的使用他们,来维持自己当下的人设;同时伺机营造一些假象和烟雾;来误导那些别有缩图之人,乃至来自暗中的阴谋算计。赋予更多的职责和信任,充当日常外围势力的缓冲屏障。

另一方面,除了岛上、外海的各支分家和藩属之外,作为公室直领的臣下,其实可以更进一步的细分为:内臣、家臣、世臣之属。其中内臣最为简单,就是包括公室主、世子和若干亲眷在内,附庸关系的内府下臣。

而家臣的层面又次之,举家世代服务于公室;而监守、管理、运营夷州各处产业、庄园、工坊、山林水泽的本家之臣;最后,才是拥有自主和独立性的世臣,也是被征召或是选拔,委任为一府七州各级官吏的臣属。

他们也同样代表了,权衡东海公室内部的多方势力考量。虽然,江畋自持的手段和伟力,根本不用在乎这些人的想法;但为了方便后续革新去弊的政策推进,减少潜在的阻力,还是需要他做出一点姿态和榜样来的。

因此,在这一番品评之后;江畋却是示意他们稍稍退到下层。然后对着刻意留下的掌典梁博义道:“承蒙连日的款待甚周,又奔走不缀,现在还请掌典为余解惑一二,你与你背后那些人,想要表明的态度和意思。”

然而,形容温雅俊朗的梁博义,却是不由自主摸了摸脸,露出一丝苦笑道:“少君还真是心细如发、明辨善察,却不知,某是在何处露出了,端倪和行迹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