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给自己安心、顾廷烨拒绝

皇帝不是傻子。

特别是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那更是个顶个的人间英豪。

而大周的开国皇帝,当初除了定下“扬文抑武”的文武基调,同时也定了另外一条历任皇帝未曾改制的规矩——军中将领须得轮换。

难道是他们不知道将领越是熟悉自己的军队,那么军队的战斗力越强的道理吗?

并不,而且恰恰相反,他们最是清楚其中的道理。

不过由于前朝之事,以及自己起家的前车之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因此,大周皇帝害怕自己当年的创业史被人效仿,于是才有了轮换将军的国策。

并且还更进一步。

把将领掌控军队的权利三分,调兵权、握兵权、统兵权各不同属。

枢密院执掌兵籍、虎符,拥有调兵权。

三衙(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管军队,拥有统兵权。

率臣(由战时皇帝指派)主兵柄,手里是最关键的作战指挥权。

此举无异于是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不过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大周虽然军队数量多,但战力积弱,冗兵坐食,只有少数军队是可用强军。

不过在皇帝看来,这一点“小小的弊端”,与可能丢失皇位的威胁相比,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种种因素结合之下。

因此,在杨文远看来,此次西南平叛,没有人是比杨宇卿更好的领兵人选了。

支持“不立储”的决议,同时还是统领西军数年之久的都指挥使。

亲领西军,肯定具备相当强的战力。

而且事成之后,还能顺理成章的让他轮换军队。

不光如此,若是官家心中忧虑杨家权势过甚,会给未来刚刚继位的皇帝留下一个尾大不掉的烂摊子,那也可以趁此平乱之功,将杨宇卿升官,外调边疆,影响不了朝堂局势。

亦或是借机扒了杨宇卿的军权,明升暗降,把他升入内阁,奉上阁老尊位。

手里没了兵权,又是武将出身,那在内阁内也是排在末位,不担心会有碍新君威仪。

从得知西南叛乱的那一刻,杨文远的心中便思虑了许多。

他不知道官家会不会如自己想的这么多,但应当只多不少。

况且就算官家想不到,那些人老成精的阁老们也会想到。

阁老们虽然对立储之事作壁上观,但政治敏锐可是一点不差,不会放过这个削弱武勋势力的好机会。

他们明白官家偏宠杨家的缘由,同时也明白官家心中的隐忧。

此下算是两方一拍即合。

“所以东桓你是说,此次西南平乱的将军,会是你叔父?”

杨文远心中思绪流转,顾廷烨也不是傻的。

他虽然骤然听到杨文远的这番话,没有杨文远想的这么深、这么细,但他见杨文远语气一直对着自己说话,又细听了一会儿,便猜出了杨文远言语中的意思。

杨文远点头道:

“中央禁军里的将军们,要么是才刚刚轮换,不熟部下军队,要么便是有其他的问题。”

杨文远没有说杨宇卿可能遇到的困境,只继续道:

“综合考虑下来,也没有比我叔父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般想来,确实如此。”

顾廷烨不由得点头赞同,不过他旋即语气一顿,面带疑惑的看向杨文远,出声询问道:

“不过你这么一直看着我说话干嘛?”

说着,他还转头笑看了长柏一眼,脸上带着揶揄的笑意道: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番是官家指名道姓点了我,让我去西南平叛呢。”

“官家没点你,是我想问问你……”

顾廷烨调侃的话还未说完,便听杨文远一字一句道:

“此番西南平叛,你想不想跟着一起去?”

你想不想跟着一起去?

闻言,顾廷烨虎目中充满诧异地看向杨文远,伸出食指指向自己自己,不可思议道:

“我?你是说我去参军,跟着杨都指挥使一起去西南平叛?”

他想从杨文远的嘴里听到打趣的玩笑话,结果却是让他失望了。

只听杨文远语气平静道:

“没错,我特意把你喊来,便是想问问你,要不要去参军。”

“扑哧~!”

虽然顾廷烨很想努力憋住自己的笑,但看着杨文远一本正经的表情,他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一个举人,还算是前进士,你让我去参军?’

顾廷烨出身将门世家,对于文武之别清楚得很。

以前他觉得书生喊“兵莽子”觉得刺耳,不屑与之相谈,但现在他有机会当上进士,混上文官,那就不一样了……

不过顾廷烨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便被杨文远打断道:

“你先别急着拒绝,听我把话说完。”

即便顾廷烨极有可能不会去参军,但杨文远还是觉得,自己应当把顾廷烨原本的人生轨迹摆在他面前,任由他自己选择。

这是在一起多年的情谊。

有些矫情,但更多的是杨文远想给自己安心。

以后便可以自私些想:

‘顾廷烨,这是你自己选的。’

“首先,仲怀,你如今科考是指望不上了,最多要等六年。而你也知道,科考也并非全是靠自身才学,也要靠运气垂青,你中得了这次,将来未必能中。”

“其次,便是此次西南平叛,朝堂上下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禁军快速将侬贼镇压,官家和大臣们肯定不会容忍在与西夏有战事的同时,西南也不安稳。”

“而西南侬氏,说破天也不过是西南一小部族,前有我大周,后有交趾,不过是夹缝中求生存,纵使现在声势闹得大,也不过是秋后蚂蚱罢了。”

说着,杨文远对着顾廷烨认真道:

“所以说,此次西南平叛可以说是领军功的绝好时机。若是旁人我不会劝他去临阵磨枪,但你顾廷烨不一样。”

“你是侯府嫡子,又有武艺傍身,军中更是有顾家旧部,西南的军功别人不好领,但你顾廷烨的没人敢贪墨。”

“还有你家那爵位……”

话到此处,杨文远便止住了,后面想必顾廷烨也能清楚。

若是顾廷烨能拿到大量军功,那么将来等他大哥哥死了,顾家爵位怎么也是落到他头上,而不是一个三代嫡子顾廷炜。

杨文远替着分析了一通,顾廷烨也平静听着。

不过等杨文远说完,顾廷烨便摇头拒绝道:

“算了,多谢东桓你的好意,但我如今即将成家,可是不想去参军了。”

刚开始顾廷烨也有些意动,但随后便冷静下来。

参军?

那不得一开战,就得好几年不得归,独留家中夫人孤苦伶仃?!

顾廷烨内心登时一凛,这可不行!

再说了,文臣武将,参军拜阁,都是为朝廷奉献身心,忠君体国嘛!

杨文远不知道顾廷烨的想法这么“清新脱俗”,只以为是顾廷烨看着自己还能科举,不是看不到希望,所以便不愿意去参军。

更别说现在没有了禹州赵宗全父子,杨文远也不允许……

总之,站在如今顾廷烨的立场,什么参军立功的,都远没有老老实实的待在汴京,等待明年开春迎娶余嫣然,随后等待科考好。

而且我顾廷烨又不是什么穷苦书生,等不得。    我顾廷烨有的是钱!

“你确定不再想想?”杨文远又问了句。

顾廷烨摇头如筛糠,连声拒绝道:

“我知道东桓你是为我考虑,但是一想到若是将来参了军,启了战事,恐怕一年都见不了妻儿一面,我心里就紧的慌,这话不必再提了!”

“……”

你是因为这个?

杨文远一时间默然无言。

同时暗暗把准备劝说顾廷烨的话,“若是得了军功,说不得还能求到官家面上,允了退军籍,早日科举”,憋了回去。

顾廷烨想来是不敢赌的。

长柏也是暗暗翻了个白眼。

果然,虽然现在“从良”了,但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个仲怀。

确定顾廷烨真是没有什么想法后,杨文远也不再强求了。

不过到都到了,总归得陪杨文远这个留守侯爷喝场酒才能走。

酒酣耳热,席面散场。

临送顾廷烨和长柏出门时,杨文远略有迷糊的脑袋里突然蹦出了个念头,便见他突然朝顾廷烨道:

“仲怀,我突然记起来一件事。”

“何事?”顾廷烨也有些醉了,醺红着双颊回道。

“我记得我看的军报里,见着了一个姓谢的五品游骑将军。”

杨文远一边搀着顾廷烨的肩膀往外走,一边道:

“他夜里突然被贼匪袭营,猝不及防之下,虽没有全军覆没,但手下也死伤了很多兵士,还丢了大营,因而被问罪了。”

“姓谢的将军?”

顾廷烨皱着眉头,在脑子里仔细回想起来。

过了半晌后,实在是摸不着什么头脑:

“我家里有这么个姻亲?我怎么全然没有一点印象?”

“不是你家姻亲,和你家没关系。”

“哦,这也对。”

顾廷烨呵呵傻乐了几声:

“能被贼匪袭击丢了大营,想必是个没头脑的,肯定和我家没关系。”

“不过和我家没关系,你突然提这个作甚?”

杨文远跟着笑了一声:

“没什么,只是突然想到了这事,便和你提一嘴。”

“啪。”

顾廷烨应了声,不过临上马车前,顾廷烨不知是来了兴致还是什么,最后还是回头朝杨文远问了句:

“那姓谢的将军被治的什么罪?”

这杨文远倒没仔细看,只呵呵笑道:

“将军丢了大营,能治什么罪?况且还只是个治匪祸的游骑将军,想来也是在朝堂里没人脉的。”

“嗯。”

顾廷烨肯定的点了点头,挠着脑袋进了马车。

夜晚。

积英巷,盛家。

启明阁。

自书塾更名启明阁后,这里便成了盛紘和长柏在家中处理公务的地方。

当然,盛紘是官场老油子,一般在家里没什么公务要处理。

所以多是长柏在这边。

而长柏在翰林院弘文馆学习,其实也没有公务要处理,所以多是在启明阁研习课业。

未曾进士前,在此研读圣人经典。

成了庶吉士,在此研习朝堂政策。

也算是终始不渝。

“你是说,文远想让顾廷烨那小子去参军?”

盛紘今日有闲暇,也是来了启明阁。

同时顺便借着指导长柏学业的名义,来长柏这儿探听些朝堂消息。

盛紘毕竟不过是一个五品官,虽然刚升了工部郎中,但消息层面还是远远比不过能经常在弘文馆,和阁老、六部尚书、侍郎见面的长柏。

更别说平阳侯府那儿,还有个经常拉着长柏聊天的女婿,期间也会聊到朝堂高层才知道的动向。

盛紘想进步,自然也想多知道些消息。

不过老子找儿子探听消息的事有些失了体面,所以盛紘每每觉察出朝廷异动,便会来启明阁“指导”一番长柏的课业。

长柏也很给父亲面子,谈话间便把消息说了出来。

端得是父慈子孝。

这不,当下便也是这样。

盛紘从昨日小朝会间,便隐隐觉察出朝堂氛围有些不对,但也只是怀疑。

不过今天刚一放衙到家,便听王若弗说长柏被杨文远喊去平阳侯府了,便知道真是出了什么事。

于是,一听冬荣禀告长柏回了家,确定人在启明阁后,盛紘便理了理衣领,施施然的过来“指导”。

长柏也“不经意”的说了。

听了盛紘的诧异,长柏点头道:

“姐夫是这样说的,不过仲怀没答应。”

“他当然不会答应了。”

盛紘看了长柏一眼,随后一边装模作样的认真梳理盆栽,一边道:

“他那脾性,玩乐都不够呢,如何去得了纪律严明的军中。”

对此,长柏无奈解释道:

“父亲,仲怀都已经和余家定了亲,早就已经改好了。”

盛紘脸色一顿,想着儿子的话有些道理,毕竟余老太师在那儿看着呢,顾廷烨现在怎么也不应当太差。

“不过就算是改好了,他也不会抛下婚事去参军就是了,文远此番行事倒是有些欠妥。”

长柏默默点头。

他也觉得杨文远此次询问顾廷烨是否去参军有些奇怪。

因为实在是找不到充足的理由。

“不过这也不打紧。”

盛紘见长柏不接话,轻笑一声道:

“文远现在到底还是年轻,有许多考虑不到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就他能猜出杨都指挥使可能是领兵人选,就已然是官场翘楚了。”

盛紘铭心自问,若是换做他刚入官场的时候,就算处在杨文远的位置,肯定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这女婿的出身门第、品行才学,绝对是世间少有,好在是被我家摸到宝了。’盛紘心中暗暗窃喜。

同时,他脑子里也在想。

自己现在提前得了消息,能否谋划些好处?或是卖个人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