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 第568章 有温度的战队(三)

时间:休整期的第二十八天,下午的3点25分。

地点:鲁省的首府泉城,一个在后勤序列中,被称呼为‘第153研究所’的所在(作者瞎扯的,大家不要较真)。

这里是一家郭嘉级别,专门研究抗弹材料及制品防弹衣、防弹背心、防弹胸插板、车用防弹板、防弹盾牌、防弹陶瓷板等产品的地方。

此刻在一间高级的实验室中,研究所的总工赵刚,在取下了鼻梁上有着厚厚镜片的眼镜之后。

一双手的手指,用力地在太阳穴上揉了起来,很是有些疼痛的模样。

没办法!有鉴于在当前环境下,风声越发紧张的一些情况。

最近上级部门,希望他们153所能在单兵防弹材料方面,可以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具体上,就是需要达到了重量更轻、防护效果更好、价格上也不能离谱,这样一些的要求。

只是上级提出要求的时候容易,下面的研究所想要达到相关的要求,却是相当的困难。

以至于赵刚带着研究所的一众精兵强将,天天加班熬夜,连续奋战了半个月的时间后,目前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也是在这一个时候,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捧着一个打开纸箱走了过来。

对着他开口说到:“赵总工,保安部那边送来一个你的快递,从地址上来看,应该是从蒙省X大寄送过来的。

里面已经检查过了,没有什么危险和可疑的物品。”

在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赵刚有些混呼呼的脑壳才是反应了过来。

自己在蒙省X大工作的老朋友李云,大约在三四天前给自己打了一个电话,说是无意中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一种新材料。

这样一种新材料,在防弹能力上应该不错。

说是应该不错,那因为他们那里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大学,连做个小手枪对着开火的实验都困难。

更不要说,能用长枪短炮这些更强的装备,对着不断开火了。

因为这样一种新材料的防弹效果上限是多少,连李云自己也不是多么清楚。

他打了这一个电话过来,目的也是想要让赵刚帮忙测试一下;毕竟在153所这里,可是有着各种主流枪械,以及几乎所有的单兵反装甲武器,可以用来进行实验。

对于这个要求,赵刚果断地答应了下来。

虽然这一种所谓的新型材料,他并没有寄予一个多大的期望。

倒也不是他看不起,李云这个老朋友在研究上的能力,而是他知道开发出一种全新材料,所涉及的惊人难度。

他们这么大一个研究所,这么多的人员,每年这么多的经费下来。

本质上,其实都是在摸着山姆大叔过河,在追赶对方的最新一些科技了;实际上的全新材料,真心没有弄出来多少。

要说一个大学博导,带着一些苦力一般的学生,能弄出一个优质的全新防弹材料,不是说一点都不可能,只能说可能系极低。

想到了以上的情况之后,赵刚信手接过了没有多大的快递盒。

仅仅是看了一眼其中的东西,他原本就是没有抱以了多大的期待,更是到了几乎一点都没有的地步。

为啥?里面一共是五件外套,粗劣的缝制手艺不是重点。

重点是太薄了一些,完全能用薄如蝉翼来形容,估计整件外套用力捏在一起,都只有一个鸡蛋大小。

要不是提前几天,接到过老朋友李云的一个电话,搞不好赵刚他都会以为这玩意,是一件夏天穿的长袖防晒服,还是超薄款的那一种。

以赵刚的认知,要说这薄薄的玩意能防弹,完全是在有点侮辱着他的专业知识了。

只是想到了老朋友李云平日的为人,还有在材料科学方面的造诣,若不是性格过于刚强了一些,说不定现在名声和职务这些,比起自己还要更高的这样一点。

本着既然都答应了帮忙,顺带着自己现在脑壳一团糨糊一般,刚好趁机去放松一下。

赵刚起身后,对着实验室中的那些年轻研究员,嘴里说出了一句:“小卫、小蒋,拿着箱子跟我去一趟靶场……”

21分钟之后,赵刚用着大拇指和食指,捏着自己大腿的嫩肉之后用力扭上了一把,瞬间产生的剧疼,让他嘴巴都歪了起来。

不过就算这样,在赵刚的脸上依然是带着笑容。

了不起这样的笑容,配合着他疼歪了的嘴巴,让外人看起来那叫一个诡异无比。

只是如今现场的七八号人,根本就没有在意这样的一点,因为眼前发生的一幕,场面实在是过于惊人了一些。

说上一句,有些颠覆了他们对于材料科学的认知,都是一点不过分。

只见在一个加装了感应器的仿真人靶子上,套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在连挨了M9伯莱塔手枪,三发9毫米口径子弹后,

看起来明明用手指头一捅就破的外套上,连一个被打穿抢眼都没有。

更为重要的是,在靶场上一个偌大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着一些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数据:127.3N、131.6N、125.5N。

以上的数据,代表着靶子在受到了枪击后,所承受到的一个冲击力。

其中N,也是牛顿的意思。

也许外行人对于这一个数据的感受不明显,但是赵刚等人却是非常清楚一点: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只有承受着瞬间超过了600N的冲击力,才会造成骨折等情况。

那也就是代表着,我军战士只要穿上这样一种防弹衣,挨上一发手枪弹屁事没有。

赵刚不愧是153所的总工,就是比起了身边的研究人员更为淡定。

根据眼前不科学的场面,就算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那真的是研究出了一种不得了的东西,一种绝对能让上级满意的好东西。

他还是知道,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

飞快地来到了边上的一台电脑前,‘咔咔~’地敲打了键盘起来。

这是将高速摄像头,所拍摄下来的画面调动了出来,试图找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科学,近乎神迹一般的防弹效果。

在反复观看了好些次,已经是被放慢、再放慢了好些倍的画面,

还有检查了一下防弹衣后,他们算是摸到了这样一种防弹材料的特性。

因为在子弹的弹头,击中了衣服的那一刹那,似乎整件衣服的分子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件超级坚硬的盔甲。

不但挡住了弹头的继续深入,弹头携带的所有冲击力,也被分散和传递到了整件衣服上,才会出现了以上那种几乎不可能的数据。

最终才是造成了当前,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结果。

在稍微思索了一下之后,赵刚嘴里又是对着手下的一众研究员们,嘴里发出了一些全新的命令来:

“都别愣着了,小卫立刻通知保卫部,将研究所的防卫等级提升到最高程度。

特别是相关人员,立刻加强学习一下保密制度。

小蒋,马上让仓库那边用最快的速度,将M16A2、A3、A4突击步枪,MK3A2进攻型手榴弹、巴雷特狙击枪。

还有M2重机枪,AT4火箭筒、M9E1-7式喷火器这些武器,全部都给带过来。

今天,我们就是好好地试验一下,这一种材料的极限和缺点到底在哪里。”

“是~”小卫和小蒋两人闻言之后,立刻在嘴里大声地答应了起来;其他人嘴里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也是一脸的兴奋。

因为他们知道,往往一种优秀材料的诞生,可不仅仅能用在单兵防弹上。

只要通过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改进后,其他车辆、坦克、军舰上全部都是可以用上,那就代表着我军,从此就多了一块坚固的盾牌。

******

时间,次日凌晨的三点出头的时候。

地点,在京城万寿路,一处警戒力量相当严密的大院子里。

在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后,我军负责装备方面一个负责人,飞快地走进了书房,拿起了那一个正在不断响起的红色的电话。

然后,一段充满了让人震惊内容的话,就此的在他的嘴里响起:

“什么?穿上之后5.56口径的子弹,能挡住十发才会出现材料疲劳,导致了人员受到一定伤害;12.7毫米口径的子弹,能够做到第三发才受伤、但不会死。

能够防御1300到1500度的高温,并且还有继续提升的可能性?

赵刚同志,你不要跟我开玩笑,说这种话是需要负责任的。”

“好、好、那就好,我明天就会派遣相关的专家过来泉城,对这样一种材料进行验证;一旦是检验合格,我老高亲自为你们请功?

什么?不是你们没研究出来的,是x大的李云实验出来的?”

“不要等明天民航的班机出发了,你们立刻赶往张庄机场,我让人给你们安排运输机,连夜的飞去呼市。

同时,我也会联系地方的保安部门全力配合你们,务必保证此事万无一失。”

就这样,在连续实验了差不多十几个小时,得到了一串惊艳数据的赵刚等人,在凌晨四点多钟的时候,登上了一架伊尔76运输机。

原本据说是20号的,但是因为调过来还需要再等一个多小时,赵刚就不得不放弃乘坐一下这种自家的骄傲机型。

也是到了这么一个时候,他们才是发现因为情绪过于兴奋了一些。

以至于到了现在,都没有吃过任何一点的食物了。

不过一想到了那些让人惊艳的实验数据,他们就是吃着飞机上的自热食品,啃着压缩饼干,感觉上也是比起吃大餐更为美味。

最终,在天色发亮的时候,赵刚在当地保安部门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李云这一个老朋友,在X大的家属楼,一套不算太大的房子门前。

一阵‘当当当~’地敲门声后,房间的大门被打开了。

看着眼前那一个熟悉人影后,想到了最近这十几个小时,自己那一个惊人的情绪波动。

赵刚忍不住用着拳头,轻轻地在对方肩膀上打了一拳,嘴里嚷嚷出了一句:“老李、真有你的,这次可真是放了一个超级卫星出来啊。

不过也好!当年那些排挤你的人,未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了。”

看到了眼前的动静之后,也算是本次事件始作俑者的李云,哪里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了什么。

不过在随后的时间里,将赵刚独自请进了房间。

关上了房间门、让其他人守在了门外后,李云嘴里却是说出了让赵刚,差点惊讶到了一个掉了大牙的内容来:

“说了你们可能不信,这些技术的来源,并非是我在电话中说那样。

其实是我手下一个才是研一,叫做冯枭的学生的科研成果;他说在实验中,巧合中发现了的成果。

不过他一定要将成果让给我,最少也让我做第一署名的人员。”

听罢了这一句后,赵刚嘴里倒吸了一口凉席。

接着没有任何的迟疑,拨通了一个本地保安部门的负责人,嘴里交代出了一句:“我要李教授研究小组下面,一个叫做冯枭学生的所有资料,越快越好~”

电话的那一头,立刻用着毫不迟疑地语气保证了起来:

“好的赵工,在X大今天正式上课之前,你就会看到所有的一切资料,包括这小同学谈过几个女朋友,有没有偷偷去医院,割过丁丁的皮。”

等到挂掉了电话后,赵刚又带着很是紧张的情绪,问出了自己在一路上,算是最为关注的一点:

“老李,你实话跟我说。

这一种新材料的合成中,其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是什么,工序上又是否复杂,一公斤的大概成本又是多少?”

不怪赵刚如此的紧张,那是身为专业人士的他知道,目前其实有着相当多的优秀材料,已经被发现了。

可是他们在当前,只是存在于各个郭嘉的实验室中。

不能拿出来普及和大规模应用,根本上的原因只有两点:

要么就是因为制造成本实在太高,那样一个惊人的成本,往往连一个郭嘉都只能不计成本的,在极少的方面少量应用。

要么,就是制造工序过于复杂,根本没有办法大量生产出来。

真要这样的话,那么如此优秀的材料被发现,虽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成果,全就很是差一些意思了。

结果在听到了这样的一个说法后,李云的表情立刻变得无比精彩了起来;这样的一幕,越发让赵刚的心情忐忑了起来。

在停顿了半分钟后,李云才是给出了一个惊人的回答:

“这一种新材料,其中占据了绝对大头的关键材料是秸秆。

别那么一个见鬼的表情!就是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北方地区农村不准随意焚烧,不然抓人、罚款,让农民兄弟骂娘的那一种。

具体的合成步骤,在氧化还原中涉及要添加几种关键,但也非常普遍的化合物,其他也相当简单。

这样一来,你说这玩意的成本最终能高到哪里去?

我稍微合计了一下,也就是比起了腈纶,稍微贵个百分之二三十吧。”

明明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不过在听到了那一种神奇的原材料后,赵刚这么一个文化人,一个在手下眼中敦厚的长者。

也是忍不住在嘴里,狠狠地骂出了一句:“卧槽~”

不过对于那一个叫做冯枭的学生,也是越发的感兴趣了起来……

大约在两个小时之后,在冯枭、也就是歌者因为常来打一下秋风,所以已经是相当熟悉的李云办公室中。

只是歌者当前面对的人员,却是变成了身上有着浓郁学者气质的赵刚。

他是在二十分钟之前,接到了导师李云的电话后连牙都没刷,带着一些眼屎匆匆来到了办公室的。

然后,就见到了眼前这一个中老年的男人。

以歌者对于自家导师的了解,自然知道他当初复制给对方的纳米材料技术资料,一旦是按部就班地做出成品,见识到了其中的不凡之处后。

肯定会将样品,还有相关的技术上交了上去。

最终,会引起了有心人和相关部门的注意,出现了当前的这样一幕。

因此,早就有了足够心理准备的他,心中那是稳的一批,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惊讶和惊慌这些。

反倒是赵刚,看着眼前尚且带着些许稚气的小哥,很是有些感叹。

不得不说,本地保安部门的同志,工作效率那是相当得不错;歌者大量的资料,在半个小时之前就被赵刚看过了。

因此也是知道,这一个不过出自普通家庭的小哥。

可是有着一手漂亮的骑术和箭术,在前几个月因为射杀了几头野狼,救下了一些南方游客的事情,还当了一段时间的网红了。

也就是他没有与一些推手公司合作,现在热度下去了,不然的话都能直播带货了。

当然了,这一切对于赵刚来说不重要。

主要是经过了保安部门的紧急调查,发现这孩子成长的环境非常干净,断绝了那种材料技术出自其他人的可能。

应该是基于他个人不错的天赋,最重要是惊人的巧合,才得到了这一个科研成果。

为此他在组织了一番语言后,郑重地发出了邀请:

“冯同学你好,我在这里代表郭嘉感谢你;你研究出来的材料,将为军队建设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不过经过我们的分析,这种材料在航天、航空等多个方面,同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只是这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和优化。

作为本成果的实际研发人员,对此我们向你发起邀请,加入我们153研究所,一起为这个民*族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闻言之后,歌者仅仅是问出了一句:“听说,你们那里发老婆~”

“瞎扯,我们可是正经研究所。”看出对方在开玩笑的赵刚,嘴里笑骂出了一句:“不过要是有需要,组织会出面帮你牵线,但一切也是全凭人家姑娘自愿。”

开了一句玩笑,让气氛稍微轻松了一些后。

歌者郑重地问出了一句:“我导师李云教授,他会被如何安排了?”

“他决定留在学校,同样进行相关的研究;不过因为在研发中,同样有着巨大贡献,所以在后续的经费、设备上会地得到保证,并且今年应该能评上‘长江专家’~”

赵云的嘴里,如此相当肯定地回答了一句。

听完了之后,歌者毫不迟疑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选择留在X大与李教授一起研究吧;因为导师在哪里,我人就在哪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