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夫君请自重,公主上门抢亲了 > 第一百零三章 东方长缨的决定

镇西王府。

后花园。

东方长缨坐在荷塘边的凉亭里,恭恭敬敬给父亲母亲斟了一杯茶。

脸蛋儿微红,朱唇儿轻启:

“爹、娘,我想好了。”

“少秋他……虽说他没啥理想,将来对王府的帮助想来也并不会大,但我真的喜欢上了他。”

“有女儿在,他会不会武功会不会打仗这都不重要。”

“四宝子与他极为亲密,他待四宝子亦如兄弟。等明年他去了京都大哥肯定会见见他的,大哥估计也会喜欢他……他这个人除了诗词文章之外懂得东西挺多,也有趣。”

“至于他心心念念的想要请皇上收回那道圣旨……就让他去试试吧,万一成功了,他脱去了赘婿身份,这对他的将来亦有一些好处。”

“再说了,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并不需要他入赘来续东方家的香火。”

“倒是他白家就他这一根独苗,女儿倒是以为他白家的香火才更重要。”

王妃端起茶盏,揭开盖子,抬眼,问了一句:

“倘若他脱去了赘婿身份,他与你便再无关系,他而今已出了名,司老方老说他在明年的竹溪文会上恐怕也难有几人能阻挡……”

王妃瞅了一眼镇西王,语重心长的又道:

“女儿啊,这男人一旦有了名有了一群追捧的人,尤其是女人,他们往往都会飘!”

镇西王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王妃端起茶盏浅呷了一口,又道:

“天下就没有不吃腥的猫!”

“在兰亭听方老说,九公主殿下对少秋也极为看重。”

“这位九公主殿下可远远不如长公主,她并不关心朝政,以她现在之能力也无法影响朝政,那么她看重少秋的当不是少秋有多大的能力或者价值,而是少秋这个人!”

“她竟然会答应你少秋去了京都帮忙照拂一二……她甚至还想要请长公主殿下出面在皇上面前为收回那道圣旨之事说上几句,”

“娘怎么想怎么觉得她不怀好意。”

“女儿啊,长点心吧!”

“他既然没理想,莫如就留在郡主府当个赘婿,我们也不会拿他当赘婿看待,这样不是更好么?”

“放他去京都,万一一下子放飞了,你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么?”

东方长缨沉吟片刻:

“他说他不愿住在这样的高墙内只看见高墙外四角的天空。”

“让他去吧,爹不是说过好男儿当志在四方么?”

“万一他去了京都改变了想法混出点名堂……这对王府也是有利的。”

“至于结局,他若是真想飞,就算是将他绑在郡主府里,他的心也会飞到外面去。”

“女儿倒是以为真金需要火炼,真情也需要考验,倒是不惧怕他真的变了心。”

“只是……”

东方长缨的面色严峻了起来:

“京都行,大不易!”

“九公主那边我并没有太多的指望,他的安全还是我自己来会更放心一些。”

镇西王一怔,看向了东方长缨:“你打算怎么做?”

东方长缨笑道:

“四宝子亲他,就让四宝子跟在他身边。”

“另外……我呆会就去黄杨集,长缨军将化整为零去京都!”

镇西王一听大吃一惊:

“什么?”

“你打算调集长缨军入京都?”

“这绝对不行!”

“皇上本就猜忌于我,叶穹楼一系更是希望抓住王府的把柄,你这不是令王府陷入被动危险之局么?”

东方长缨修长的脖子一扬:

“长缨军又不是兴国的兵!”

“再说了,长缨军入京都之事唯你们知道,这不还有年余时间么?我都说了化整为零,三千人用一年的时间入京都……这完全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件事我已决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在了京都!”

“我可不想就这么守寡!”

“他必须活着回来!”

“谁想要他的命……我就要谁的命!”

东方长缨此刻丝毫没有懒洋洋的模样。

她的视线坚定,言语掷地有声。

王爷和王妃顿时沉默,过了片刻,王妃才问了一句:

“那……花费需要多少?”

东方长缨摇了摇头:“女儿知道王府缺银子,故,这一次女儿不用爹娘给钱。”

王妃微微一叹,起身,从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了一个鼓鼓的信封递给了东方长缨:

“这是少秋文魁所得之奖励三千两……你拿着,娘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如果你真喜欢,可一定要想好啊!”

“京都的局势你是清楚的,倘若京都真发生了大事,王府救不了你们。”

“你去了京都之后,多听听你大哥的,万万不要冒然行事!”

东方长缨接过了那信封,毫不犹豫的揣入了袖袋里。

“你们放心,女儿清楚如何见机行事,定不会给王府招来麻烦。”

“我走了,过些天再回来看你们。”

东方长缨回到了她的郡主府。

她穿上了一身银色的盔甲,披上了一件鲜红的大氅,从武器架子上取下了她的红缨枪!

她与十三娘骑马离开了郡主府,向黄杨集而去。

春满小筑里。

司老方老依旧坐在那处凉亭中与白少秋饮茶聊天。

说的不再是《石头记》和诗词文章,说的是当下兴国之境况。

这是白少秋不知道并迫切需要了解的。

他听得很认真。

足足两个时辰过去,他的脑子里对兴国有了初步的认识——

果然与前世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地里上有相似之处,比如有长江,有黄河,有江南也有蜀州等等。

京都长安位于兴国之北!

但北出五百里并不是突阙这样的游牧民族,而是……北梁国!

兴国建国已三百年,辖四道十三州七十二个县郡,有人口两千三百余万。

周边与北梁、西齐、南陈、东晋接壤,在地里位置上有利有弊。

“要论及地理环境,咱们兴国在五国中算是得天独厚的。”

方老一捋长须,又道:

“兴国有江南,江南乃鱼米之乡,故有江南熟天下足之说法。”

“但同时兴国也相当于被其余四国所围,他们窥觑兴国之富,故这三百年中发生的战争也不计其数。”

“兴国原本就是以武立国,兴国人并不怕打仗,甚至还可以说有点好战。”

“故,这三百年中诞生的名将不少,他们……亦是兴国之脊梁。”

“可现在……”

方老摇头一叹:“不说这些了,说起来令人生气。”

“老弟啊,老哥其实心里是矛盾的。”

“一方面老哥希望你明年去京都,在香山文会再夺魁!”

“可另一方面……京都有风雨,而老哥却没有为你撑伞的能力。”

“当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明日老哥就要回京,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能给你撑伞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