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父可敌国 > 第一一六一章 学习六哥好榜样

父可敌国 第一一六一章 学习六哥好榜样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3: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怎么了,觉得不用受咱管束了,很开心是吗?”朱元璋板下脸道。

“不不,儿臣不是这个意思。”老十二赶忙解释道:“我跟十一哥只是特别佩服六哥,没有丝毫不敬父皇的意思。”

“是。”朱椿也点点头,稳重道:“不能得父皇和大哥亲自教诲,跟着六哥再好不过。”

“哼,这还像话……”朱元璋这才不再吃老六的飞醋,问道:“你们佩服他什么呀?”

“六哥虽然只比我们大七岁,可他已经立了那么多功劳,干了那么多大事,都当上三亲王了!”老十二满脸佩服道:“听说六哥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独当一面了。我们十二岁的时候还没出过宫呢。”

“是啊。”老十一点头附和。

“十年前?他就独当一面?”朱元璋都懵球了,问太子道:“十年前老六干了啥?”

“十年前是洪武八年,他跟哥哥们回凤阳历练。”朱标小声提醒父皇道。

“那他不就是回去放牛,要饭吗?”朱元璋也小声道。

“应该是说他组的那个戏班子吧,当时他是班主,可能这就是独当一面了。”太子猜测道。

“哦,这家伙真能吹啊……”朱元璋撇撇嘴,下意识又要损老六一顿,太子咳嗽一声,示意他可不能破坏老六在弟弟们心里的形象。

他只好收起骂骂咧咧,罕见的对老六正面评价道:“确实啊,他虽然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却是所有亲王里功劳最大的一个。不然怎么就他封了三亲王呢?”

“这些年来他替咱着实出了大力——苏州市面萧条导致民变,是他去平定的。在他手里苏州不仅重新恢复了繁荣,还成了大明最富庶的城市。”

“江西黄册试点推行不下去,也是他去搞定的,把张大真人以下江西的方方面面收拾的服服帖帖,顺利的完成了江西的黄册、清丈和里甲。”说着他跟两个儿子强调道:“后来咱又在闽粤浙江试点,摸着石头过河,还用了好几年才办成,可见你们六哥的本事。”

“就更不用说征日本、平云南、创办国子大学这些近年的事迹了。老六的这些文治武功,你们能有一样,咱就很满意了。”他看着两個儿子,期许满满道。

“儿臣一定尽力向六哥学习,也要让父皇引以为傲!”老十二激动的不要不要。年轻人就是这样,总觉得别人行自己也行。

老十一就沉稳多了,只是轻声道:“儿臣争取不让父皇失望。”

“别以为咱这个要求很低,老六做的那些事,干成哪一件都不容易。”朱元璋却给老十二泼了盆冷水道:“你们将来也许一辈子都做不成一件。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学是学不来的。”

“是,父皇。”老十二登时有些发蔫儿。

“抬起头来。”朱元璋略显严厉道:“记住了,跟着你们六哥,能学到他的本事固然好,学不到的话,就学他的好品质。这一点是能学到的,也一定要学到的!”

“是,父皇。”两个儿子赶忙似懂非懂的应下。

朱元璋谅他们这个年纪也不明白,只好把话说的更透道:“知道你们六哥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吗?”

“足智多谋,无所不能!”老十二忙答道。

“不对。”朱元璋却断然摇头道:“是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么多年来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咱们这个家!从来不会做任何损害国家、损害咱们这个家的事儿!”

“不信你们看这些年,咱让他去日本他就去日本,让他去云南他就去云南,让他去办国子大学,他就去办国子大学,办完了便功成身退,毫不留恋。这样的儿子,父亲怎么能不喜欢?这样的亲王,皇帝怎么能不厚爱?”

说着他加重语气道:“伱们就要先学他这一点,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如此就绝对不会重蹈那三个混账的覆辙,也能保你们一辈子活的坦荡安乐。”

“是,儿谨记父皇教诲。”两个儿子唯唯诺诺应下。

~~

朱老板训子的时候,朱标一直安静旁听,没有插话。

直到他带着两个弟弟离开武英殿,才问两人:“父皇的话你们都听懂了吗?”

“懂了一些,但没有全懂。”老十一轻声道。

“父皇不就是想让我们像六哥那样常怀赤子之心吗?”老十二却心直口快道:“做父皇的好儿子,做大明的好臣子,当大哥的好弟弟。父皇和大哥让我们撵狗不撵鸡,让我们往东不往西。”

“哈哈哈,老六可不是那样子。”朱标就是怕他们被老爹带到沟里去,于是给两人纠正道:“他从来只是做他认为对的事,绝对不是父皇让他干嘛他就干嘛。那不是大明的亲王该有的样子,老六要是真那个样子,他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这样啊……”老十一老十二顿觉大哥的话更靠谱。因为他们自幼在宫里,听了太多六哥的‘英雄事迹’,那可是除了大哥之外,唯一一个敢跟父皇叫板的兄弟啊,怎么会像父皇说的那样一味的老实听话呢?

“你们身为大明的亲王也应该像他一样,有自己明确的是非观,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认为这才是你们急需确立的事情。”太子语重心长道:

“要知道,你们跟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不一样。寻常百姓家里教孩子,善既是对,恶即是错,相对要简单一些。就算是父母糊涂,教不明白孩子,其实也不打紧,最多过不好自己的日子,影响不到别人。”

“但你们是亲王,过几年就要就藩的,你们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改变千万人的命运。是非对错一下子就复杂多了。”太子接着举两个例子道:

“梁武帝对兄弟子女呵护备至,宽容无比,以寻常人的道德,不能说是错的,但对国家和百姓却是莫大的灾难。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寻常人的道德层面,自然是大白脸的奸臣,但对国家和百姓却大有好处。”

“但我举这两个例子,可绝对不是说,生在帝王家,可以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朱标生怕两人听歪了,又赶紧强调道:

“你那几个哥哥就是因为有这种观念,结果铸成大错,千万不要学他们。”

“是,大哥。”哥俩忙肃然应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