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铮铮大宋 > 第七十五章:谈判

铮铮大宋 第七十五章:谈判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离开垂拱殿后,宋庠与庞籍将高若讷、张尧佐及赵旸三人请到了枢密院,在与辽使交涉谈判前,先开了一个小会议。

众人来到宋庠的枢房,宋庠从桌上取过事先准备好的一叠纸递给众人,赵旸粗略扫了两眼,便意识到这是用于此次交涉谈判的资料,不仅罗列有宋辽两国在各方面的大致实力对比,以及驻军情况,还有以往几次战争的大致描述、及战损人数,甚至枢密院还预测了辽使的各种刁难提问,并给予相应的回答,可谓是准备地相当充分。

在邀请几人坐下后,宋庠郑重道:“此次交涉,以我与庞相公为主,三位为辅,没异议吧?”

高若讷瞥了一眼赵旸,从枢密副使平迁为参知政事的他知道其中规矩,也知道宋庠看似是在和张尧佐交谈,实际上却是说给赵旸听的。

赵旸显然也明白这一点,点头道:“没问题,我先听几位与辽使交涉。”

见赵旸答应,宋庠微微点头,随即又正色道:“方才官家所言,诸位也都听到了,契丹提出了联姻、增币、割地三项要求,官家命我等逐一将其驳回。……虽然有些艰难,但并非没有可能……我怀疑后两项只是那萧孝友临时起意。”

庞籍与高若讷若有所思,张尧佐欲言又止,倒是赵旸问了一句:“宋相公认为并非辽主授意?”

“时日对不上。”宋庠正色道:“河北水灾起于去年六七月,当时朝廷也未注意到黄河改道,直到**月才意识到此事……我不信契丹未卜先知,事先便将细作安置于河北澶州、大名府等地。我猜是十一月黄河‘北流’水势增强之际,契丹才注意到这支北上的支流,故派萧孝友为使,既是出访我大宋,亦是刺探黄河流向……因此,辽主最多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权,断不可能定要萧孝友逼迫我大宋就范,因此我等交涉时,气势切不可弱……”

从旁庞籍轻叹道:“话虽如此,但可以断定萧孝友等人已确定黄河改道,否则他断不至于敢再提增币、割地,就算暂时将其劝退,待其回到国内,将此事上报辽主,辽主恐怕还是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多半会再遣使者……”

“是故要诱他立下约定,为此哪怕答应增币也无不可。”宋庠接口道。

增币,这是宋国君臣再万不得已下能够接受的条件,较另外两项更能接受。

众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宋庠又问赵旸道:“不知赵正言那边准备地如何了?此次恐怕真要用上了。”

此事之前官家就问了赵旸一遍,并授予了赵旸便宜行事之权,宋庠又问了一遍,估计是担心赵旸在官家面前有所隐瞒。

赵旸信誓旦旦道:“宋相公放心,定能震撼住辽使。”

“那就好。”

宋庠点点头,就嘱咐了众人几句,随即便一同前往鸿胪寺下辖的驿馆。

大概上午巳时前后,赵旸跟随宋庠等人乘坐马车来到了鸿胪寺下辖的驿馆,同时也是辽使萧孝友一众歇息落脚之处。

在进入驿馆之后,枢密院都副承旨王贻永领一干枢密院官员早到了,何郯、张择行则一干御史也到了,宋庠等人与他们稍作寒暄,随即又有鸿胪寺下属官吏向宋庠与庞籍禀报辽使近况,大多是一些衣吃住行方面的要求,要么就是想出馆逛逛汴京城,毕竟此时驿馆内外到处都有开封府军士驻守以及巡逻,美其名曰保护辽使,但其实亦同样是一种监督,防止辽使乱窜,借机刺探宋国虚实——这年头的外交使节,其实也是摆在明面上的探子。

赵旸听了几句便感觉没趣了,在驿馆的大厅随便找了处坐下,从怀中取出那叠资料细细看了起来。

这些由枢密院整理总结的资料,可谓是宋国机密,那可不是随便就能看到的。

例如何郯、张择行等御史就没有。

片刻工夫,待宋庠、庞籍等人与那两名鸿胪寺官吏谈完,后者领着众人前往用于谈判的交涉厅,那是一处较为宽敞的雅室,屋内摆设装饰也较为文雅,最为惹眼的莫过于那张长方形的木桌,一寸余厚、丈余长、六七尺宽,颇显气派。

尽管这张桌子单一侧就足够六七人乃至更多的人就坐,但只摆有五张凳子,正好让宋庠、赵旸五人就坐。

另一侧,自然也是五张。

“诸位,我等先入座吧。”

在宋庠的示意下,众人也在靠里侧的桌旁坐下。

赵旸也不在乎座次,就在最外沿坐下了,张尧佐看似想坐在他旁边,但在看了看宋庠三人后,也只好在另一侧坐下——谁叫这里除了赵旸以外,就属他品阶最低呢。

而跟随宋庠等人一同前来的枢密院、鸿胪寺官员,则在五人身后的凳上坐下,细数之下,约有十五六人。

“劳烦何御史去请辽使。”

宋庠吩咐并未坐下的判鸿胪寺事何郯,后者会意,转身去请辽使。

不多时,辽使萧孝友便领着约二十名从使前来,在何郯回到宋国官员这方时,宋庠领着众人起身行礼。

萧孝友一方也回了礼,随即纷纷就坐,除萧孝友坐在正中央的位置外,仅有四人分坐于他两侧,其余十五六人也坐在后方。

赵旸好奇地打量着坐在他与张尧佐对面的两人,包括坐在萧孝友左手旁的那人,依稀认出这三人便是两日前在宴中展现诗词歌赋的汉州文人,侍御史知杂事李兑口中的“数典忘宗之辈”,还别说,确实从长相上就能看出与其他辽人较有不同。

而与此同时,萧孝友等人也惊讶地打量着赵旸。

这也难怪,谁让宋国这边众位官员就数赵旸最年轻,却居然能坐在主谈判桌上呢。

萧孝友好奇问道:“这位是?”

宋庠代为介绍道:“乃我朝工部员外郎、右正言赵旸。”

赵旸亦坐在凳子上朝萧孝友拱了拱手。

此子年纪轻轻,居然能坐在桌旁为使?

萧孝友大感惊诧,再细细一琢磨赵旸的姓氏,脸上纷纷露出恍然之色。

宋庠等人明显看出对方有所误会,但也没有必要解释。

随即,宋庠率先开口道:“贵使所提联姻、增币、割地之诉求,已达天听,但恕我大宋不能答应。”

“宋枢密……”

“萧尊使请听宋某说完。”宋庠打断萧孝友的话,继续道:“联姻之事,宋辽两国已谈过数回,我大宋明确表态,我国官家仅有一女为福康公主,不忍其远嫁辽国,从此父女诀别,更何况官家已将公主许人,不可毁姻缘也,故除非辽主嫁女于我大宋,否则此事不必多论。……增币一事,庆历二年已有过一回了,即贵国重熙十一年,当时的使者为贵国南院宣徽使萧英及翰林学士刘六符等人,事隔六个月,我大宋遣富弼为使、张茂实为副使,赴贵国交涉,两方达成协议:其一,澶渊之盟宋辽修好时,已确认此前诸事皆不置怀;其二,我大宋太宗进攻燕蓟是因贵国援北汉、阻挠我大宋所致,故错不在我大宋;其三,瓦桥关南十县地已是异代之事,不应重提;其四关于西夏,宋某也就不提了,如今贵国应该已经体会到西夏狼子野心,多半会后悔昔日为其说项……总而言之,赠币也好、割地也罢,那年宋辽两国就已谈妥,相约不再重提,今萧贵使出使我大宋,重提这两事,莫非辽人都不知羞耻二字?”

这一番义正言辞、有理有据的驳斥,说得萧孝友面色通红,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来。

见此,坐在萧孝友左手边那边汉人辽官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宋庠这边猜到对方要提黄河改道一事,庞籍当即冷笑道:“邱内翰莫非要效仿昔日刘六符刘内翰,恐吓胁迫我大宋?”

话音未落,坐在赵旸左手边的高若讷亦接话道:“昔日刘六符大言不惭,口出狂言,声称我大宋于河北路经营的‘塘泺’毫无用途,说什么‘一苇可航、投棰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逾矣’,然当我大宋河北临边一县修塘泺时,贵国却立刻遣使,愤慨谴责我大宋……而可笑在于,那一县并非是在修筑塘泺,仅只是开垦水田用于耕种……”

“呵呵呵。”

赵旸身后不少宋国官员恰时响起几声轻笑,听得对面萧使那边二十人又羞又恼。

那名叫做邱洪的辽朝翰林学士闻言看向高若讷,冷冷道:“若他日我大辽数十万甲兵南下,介时你便知塘泺有用无用了!”

此言一出,宋方官员大为惊怒,庞籍更是拍桌骂道:“单你辽朝有数十万甲兵?我大宋亦有百万禁军!”

邱内翰一脸不屑地嗤笑道:“南朝禁军不提也罢,空有百万之众,然可堪一用者不过二十万,此辽宋夏三国皆知,副枢密何必自欺?”

“一派胡言!”庞籍大骂。

他身后宋国官员亦愤慨怒骂,甚至有人骂邱洪数典忘宗,骂得这位邱内翰面色难看,驳斥道:“我大辽昔日伐后唐,有功于天下而自立,那时你宋朝还不知还何处!要论正统,我大辽才是沿袭汉唐之制……”

事实上,宋国建立确实要比辽国晚地多,而辽国也确实有名分,但宋国官员显然是不会承认的,双方已就这件事吵了六七十年,又岂会在此时露怯,当即便与辽使一方争吵起来。

眼见场面不可收拾,萧孝友连连出言劝阻,而宋国这边,宋庠也觉得这场争吵毫无意义,也配合萧孝友约束宋国官员,这才使双方的争吵逐渐平息。

待争吵平息后,宋庠神色严肃地质问萧孝友道:“萧尊使果真要毁盟耶?”

萧孝友连忙摇头解释道:“非是要毁盟,而是……南朝诸位听我细细述来。先说增币,当年辽宋两国确有盟约,相约若我大辽能令西夏与贵国言和,则增币二十万,否则便只增十万。但正如宋枢密所言,西夏狼子野心,罔顾我大辽昔日对其恩情,桀骜不驯,执意要与贵国相争,故我大辽派兵征讨,奈何……中了西夏诡计,损兵折将,个人损失可远不止二十万……”

庞籍嗤笑道:“收人钱财、与人消灾,既然贵国收了我大宋的好处,自然要替我大宋讨回不公,损兵折将,那只能怪贵国将领,如何怪得到我大宋头上来?再者,萧尊使,那年增币可不是二十万,而是每年增币二十万呐!……换而言之这五年来,贵国多收了我大宋百万银绢,如此庞大数额,还不够贵国抚恤亡卒?”

“这個嘛……”萧孝友语塞了。

他怎么敢说,宋国每年几十万的岁币仅用于皇室奢侈享受,根本不曾用于军民。

见其语塞,宋庠亦趁机道:“若辽朝觉得亏了,那不若更改‘庆历二年之约’,减赠币二十万为十万,不需再为我大宋出面迫使西夏就范,至于另外十万,就当抚平瓦桥关南十县之地……”

他话未说完,辽从使邱洪便讥笑道:“宋枢密倒是打得好盘算!……昔日我大辽发兵征讨西夏,西夏才与贵国和解,今宋枢密却称我大辽不需再为贵国出面,好一个过河拆桥。如此锱铢必较,就不怕我大辽圣主一怒之下命数十万甲骑南下?当年贵国黄河之险,可阻挡我大辽铁骑,今黄河北流,不知贵国如何抵挡?恐怕到时候,西夏亦难保不会趁机进犯……介时若贵国再向我大辽求和,可就不止增币二十万、割瓦桥关南十县之地了……”

见对方终于图穷匕见,将黄河改道一事彻底揭穿,旁听谈判的宋国官员一个个屏息凝神、缄口不言,内心恐怕是也有慌乱,反观辽使一方,则气势大增。

就在屋内陷入短暂的寂静时,忽然响起一阵抚掌声,众人转头看去,却惊愕发现却是赵旸在鼓掌,仿佛是赞同辽使的恐吓。

“听到了么?”赵旸环视宋庠、庞籍、高若讷及身后十几名宋国官员,抬手指着辽使一方轻笑道:“这就叫‘邻居屯粮我屯枪,我缺粮时抢他丫’,光有文治,没有武功有什么用?再殷富也不过他人的钱袋、粮仓,别人想抢就抢,你靠什么拦?靠嘴皮子拦啊?”

“……”十余名年纪比赵旸大得多的宋国官员沉默不语,宋庠、庞籍、高若讷等人也是缄口不言。

这一幕令辽使一方大为意外。

在萧孝友欲言又止之际,从使邱洪率先皱着眉开口道:“赵……正言此言何意?莫非是怪我大辽……”

“不。”赵旸摇头打断道:“我说这话不是怪你,也不是责怪贵国,你为国索利,何错之有?错在大宋这边许多人太过天真幼稚,真以为能凭口舌之利劝退他国进犯之军,却不知这世上弱肉强食才是真理,弱,就要受欺,偶尔一日未曾欺辱,也只是他人未想来欺伱而已。”

“……”宋方官员依旧沉默不语。

辽使一方面面相觑,亦陷入了沉默,半晌,萧孝友犹豫道:“赵正言这话的意思是……究竟答应还是不答应?”

赵旸摇摇头道:“之前那些话,是我告诫同僚的,对于贵使,我也有一番奉劝,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别想着在谈判桌上拿到,若辽国执意要索利,可以,来打,大打,打倾国战争!打赢大宋,贵国所求系数答应!……大宋懈怠兵事数十年,官员、将士大多已不知兵,空有数倍国力却胜不过区区一个西夏,正好借此战重新唤起我大宋武风。……不过有句话我说在前头,几时开战,由贵国决定,但几时休战言和,那就不是贵国说了算了。”

“……”萧孝友一惊,不可思议地看向赵旸。

邱洪等人也是一惊,皱眉问宋庠道:“宋枢密,此子可以代表贵国么?”

宋庠瞥了一眼赵旸,缄口不言,仿佛默认了赵旸的发言。

见此,辽方二十人面面相觑,整个谈判室内呈现诡异的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