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余晖下的离殇旧梦 > 夕阳西下(8)

余晖下的离殇旧梦 夕阳西下(8)

作者:陆嘉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6: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曾卫国手提自己精心制作的馒头,踏上了去看望母亲的路途。一路上,阳光炽热地洒在地面,泛起层层热浪,仿佛要将整个世界融化在这高温之中。

母亲正躺在那陈旧的躺椅上,听到声响,她艰难地挪动着身躯,双手撑着扶手,试图站起身来。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极为吃力,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扯着她,使她的起身变得异常缓慢。好不容易站稳,她迈着蹒跚的步伐,如同企鹅行走一般,一步一步缓缓地朝曾卫国走来。

“这么热的天,儿啊,以后就别做馒头了,出去买点吃的,方便得很。”母亲的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了关切,那眼神里满是对儿子的疼爱,仿佛这炎炎烈日下赶路的辛苦,她都能感同身受。

自退休以后,曾卫国便钻研起了厨艺,馒头、蛋糕、面包这些面食,他都做得有模有样。他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没事,妈,做这个不麻烦,挺简单的。我平时也没什么要紧事可做,您就放心吃吧。”

母亲的腿疼日益严重,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疼痛难忍,这使得她无法像从前那样到外面去散步,享受阳光与新鲜空气。每日三餐过后,她便只能静静地躺在这躺椅上,打发着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一年前,母亲的眼前突然出现了阴影,去医院一检查,竟是患上了老年黄斑病,从此,那电视屏幕上的精彩世界也与她隔绝了。

母亲的生活变得如同一潭死水,单调而又寂寞。吃完这一顿,便只能等着下一顿;夜晚躺在床上,望着漆黑的天花板,盼着天亮,周而复始,无尽的空虚与孤独将她紧紧包围。

曾卫国深知母亲的寂寞,只要自己一有时间,就会过来陪母亲坐坐,静静地聆听母亲如祥林嫂般反复念叨着那些往昔的琐事。在母亲的回忆里,时光仿佛倒流,那些早已尘封的岁月再次鲜活起来。

母亲偏爱稀饭馒头,对于母亲来说,这简单的食物里,藏着她一生的回忆与情感。在曾卫国儿时最早的记忆中,六岁那年,一家人住在沈阳北大营。那里,一排排红砖灰瓦的房子错落有致,房子之间,高耸入云的白杨树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家园。夏天的时候,树上会掉下一些看上去有些可怖的毛毛虫,这曾是他童年的小小恐惧。而家门前那座烧煤的炉子,总是散发着温暖与烟火气。母亲用铝制的双层大锅蒸出的馒头,又白又大,那香甜的味道,至今仍萦绕在他的心头,成为他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味道。

那时,父亲在祁家堡 808上班,工作繁忙,只能偶尔在周末回家。每次父亲回来,兜里总会揣着几块硬糖,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硬糖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珍贵的奢侈品,是童年里最甜蜜的期待。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居们陆陆续续地搬走了,曾经热闹的住所变得冷清起来。夜晚,黑暗笼罩着一切,年幼的曾卫国心中充满了恐惧,总是担心灯光会从窗户透到外面,引来未知的危险。于是,他总会小心翼翼地用厚布将窗户遮挡得严严实实,在这小小的黑暗空间里,寻找着一丝安全感。

直到有一天,一辆解放牌的大卡车缓缓驶来,打破了这份宁静。卡车将一家人连同所有的家具都拉到了 808厂。808厂最初是负责踩石头的,那些石头被用于修建飞机场,后来逐渐发展为给飞机配套做机电开关。

在那个小山沟里,一家人一住就是十年。那十年的时光,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曾卫国的记忆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那里,他和小伙伴们上山采蘑菇、摘山里红、榛子、核桃、松子,那些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了他们童年最欢乐的宝藏。上学的路上,他们在冰面上滑冰板,尽情地享受着冬日的快乐;也曾调皮地跑到玉米地里偷玉米,在那片金黄的玉米地里,留下了他们一串串稚嫩的笑声。甚至,还曾偷偷地把爸爸的手枪拿出来放上几枪,那惊险刺激的瞬间,至今仍让他心跳加速,成为童年里最冒险的回忆。

父亲是个传统的人,在他的观念里,家务事似乎是母亲的分内之事。他下班后,总是习惯性地拿起报纸,沉浸在那个文字的世界里,而母亲则在下班后,匆忙地走进厨房,忙着为一家人准备饭菜。早餐是简单的馒头稀饭,中午是母亲亲手擀的面条,那面条劲道十足,饱含着母亲的爱;晚上则是玉米大饼子,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有着家的味道。

那个年代,所有的东西都是凭票定量供应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家人却紧紧相依,相互温暖。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细粮的份额会多一些,而饺子,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因此,小时候的曾卫国,总是特别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那一顿美味的饺子,盼望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最困难的那段日子,是在三叉子。”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那段艰难的岁月又重新浮现在眼前,“刚到那里的时候,我们没有户口,只能借住在老百姓家里。为了生计,我就在田边地头开荒,种上玉米、地瓜。你爸在部队食堂吃饭,他心疼我们,经常把省下来的馒头带回家。”

母亲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之门。“当时,三叉子有一万多人在挖山洞,那场面十分壮观,但也伴随着危险,经常有坍塌事故发生。你爸在 463医院当军医,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母亲微微顿了顿,像是在回忆那些细节,“医院里的被子都是老百姓拿回家去洗,我为了多挣些钱,一天能洗二十条呢。而且都是打水井水洗,洗完晒干缝好,一条能挣七毛钱。”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那笑容里,有着对过去艰辛岁月的坦然,也有着为家庭付出的骄傲。

靠着这些辛苦挣来的钱,他们才能从老百姓手里买些粮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然而,三叉子对于曾卫国来说,却没有任何记忆,那段岁月,在他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在 808的日子,对于母亲来说,是充满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母亲,年轻、漂亮、能干,身材苗条,是家里的顶梁柱,操持着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她的身影在曾卫国的记忆中,总是充满了活力与温暖,是他童年最坚实的依靠。

而如今,岁月无情地在母亲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母亲的背驼得厉害,像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体重也增加到了一百四十斤,身体变得臃肿不堪。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等疾病,如同恶魔一般,侵蚀着母亲的身体,让她的晚年生活充满了痛苦与不便。

曾卫国看着母亲臃肿的身体,心中满是担忧,他多次劝母亲吃饭只吃七分饱,尽量将体重减到一百斤左右,他深知,对于母亲这样的身体状况,要想长命百岁,这是必要的措施。

“不吃饱会饿的。”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仿佛饥饿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人活着,不就为了吃饱肚子吗?”也许是在老家曾经经历过饥饿的日子,让母亲对饥饿有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她的灵魂深处,难以消除。

母亲做菜总是喜欢多烧几个,炒菜的时候,油放得如同水一般多。而且,剩菜从来都不会倒掉,热了又吃,吃不完再热,循环往复,一点都不舍得浪费。在母亲的观念里,浪费食物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难以改变。

曾卫国无奈地看着母亲,心中的担忧愈发强烈,但他却又无能为力。“妈,您现在烧菜还行吗?”他轻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关切。

“烧一两个菜还行,就是站久了腿疼得厉害。”母亲微微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

“那您叫卫军烧吧。”曾卫国提议道。

“他呀?”母亲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他说他像你爸,可我看啊,他连你爸都不如。我要是走了,他怕是连饭都没地方吃。”母亲当然是在说气话,言语中却也透露出对大儿子的担忧与无奈。

曾卫军一直未婚,年轻的时候,他也曾谈过一个女朋友,两人情投意合,但最终却因为没有房子,女方的父母坚决反对,这段感情无疾而终。曾卫军是个心气高的人,他一直怀揣着赚大钱的梦想,渴望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他,机缘和运气都没有站在他这一边。他前面投资的海润科公司上市失败,后面接连投资的网络平台太木谷和商友圈,也因为老板被判非法经营罪,平台轰然倒塌。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的资金周转陷入了困境,最终不得不卖掉房子来偿还债务。

曾卫军一心扑在他所谓的“大事”上,对于买菜做饭这些琐碎的家务事,他总是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浪费他的时间和精力,在他的心中,有着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闯荡,却不曾想,生活的琐碎最终也成为了他无法跨越的障碍。

曾卫国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突然,一种强烈的内疚感涌上心头。他不禁想到,如果自己先走一步,母亲该怎么办?谁来照顾她的晚年生活?谁来听她唠叨那些往昔的故事?这一个个问题,如同尖锐的针,刺痛着他的心,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担忧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