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宋大法官 >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三年之期已到

北宋大法官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三年之期已到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19:59:09 来源:小说旗

北宋**官正文卷第六百四十五章三年之期已到这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直在立法会研究张斐判例的富弼,心里是深知,张斐在河中府的成功,也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不是说审得有多么精妙,判得有多么精妙,而是在于最终的执行。

谁不知道那些案子,都是官府的错,官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官府进行赔偿,但是天下没有几个人,敢于让官府进行赔偿,也包括他富弼在内。

因为他明白,即便判了,官府是不可能赔得,让朝廷吐钱出来,你可真是想多了。

如果赔不了,你又这么判,那公检法也完了。

但张斐却做到了。

窍门就是寅吃卯粮,发布盐债、盐钞。

范纯仁非常清楚,他也想寅吃卯粮,但青州那点点海盐规模,自给自足都够呛,是发不了盐债的。

故此,他是建议裁官,只要能够缩减明年的开支,就能够寅吃卯粮,而且对于这宋朝而言,意义将是深远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块蛋糕,谁敢动?

张斐在河中府也只是裁军,他甚至都不敢动官员的特权,他扬言不清算旧账,其实就是不追究官员的责任,那些责任全部算在官府头上。

当然,这也是为元绛改革送助攻,如果是人的问题,那把人弄走就行,只要证明是制度问题,才有改革的理由,那些官员心里也清楚,不是制度问题,就肯定是我的问题,逼得他们必须支持元绛。

文彦博、吕公着、司马光他们都认为,目前还不具备裁官的基础。

谁要裁官,那就是与所有官员为敌,那边革新派正在收拢人心,你这时候这么做,可真是给对方送上大礼。

可不这么做,范纯仁就无法遵循张斐的判例,那些案子都没法审,那就正应了王安石的话,公检法没有新政支持就是玩不转。

唯一的解法,就是赶紧将张斐叫回来。

你将牌坊立得太高了一点,你的判例,别得庭长也得遵循,那只能你来解决。

于是司马光与富弼是分头行事。

司马光加紧调派人手去青州,富弼则是去找赵顼商量,这两三年来,河中府皇庭创造出上百个基于法制之法的案例,许多案例,都是存有争议的,我这搞不定,还需要张斐亲自回来解释一番,正好张斐三年任期将满。

赵顼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但此事很快就传了出去,当日就有二十多道奏章,阻止张斐回京。

表示张斐在河中府干得很不错,而且公检法还未在陕西路彻底完成建设,他的任务还未完成,过些时候再叫他回来。

这京城的权贵想得很简单,反正陕西路已经让张斐给祸害了,就别再回来祸害我们,就用那块地圈着张斐,慢慢耗着他。

以前那小子是个珥笔,就能弄得他们焦头烂额,如今他已经是庭长,他要是回来,谁都不好过啊。

关键目前局势,对他们是非常有利的。

富弼也非常精明,他表示,不需要撤掉张斐陕西路大庭长的官职,回来只是立法会的需求,因为这些判例,一旦通过立法会,就需要全国普及,这可不是小事,不能因小失大。

最终,赵顼还是采纳了富弼的建议,下旨让张斐先回来一趟,配合立法会的工作。

制置二府条例司。

“恩师,他们此番要求调张三回来,定是为了青州。”

吕惠卿道:“听说范纯仁他们在青州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当初可是说好的,他们不能在此事上面用张三,虽然此番只是调张三回京,但是张三一旦成为汴京的大庭长,那就有权管辖青州,他们这简直就是在作弊。”

王安石点点头:“我如何不知,但是我们也已经尽力,况且此事是富公开的口,名义上又是立法会,这我也不好拒绝,不过我相信张三还是忠于我的。”

吕惠卿道:“虽然张三一直忠于恩师,但他能有今日成就,都是依赖于公检法,如果废除公检法,对他也毫无益处,恩师也不得不防这一点。”

王安石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吕惠卿道:“恩师可书信一封,让他慢点回,我看范纯仁那边也坚持不了多久,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而且,他慢点回来,也不至于让他又夹在恩师与司马学士之间,左右为难。”

王安石思索一会儿,点点头道:“好吧!这封信就由你亲自来写。”

“是。”

“不过.。”

王安石突然若有所思。

吕惠卿道:“不过什么?”

王安石若有所思道:“不过这事倒是可以拿来,气气那司马君实。”

“???”

翌日。

司马光刚刚来到皇城,就见到一个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人。

王安石。

“呵呵.!”

见到司马光,王安石嘴里就发出笑声。

司马光一瞅王安石这贱样,就知道他想放什么屁,不理会他,权当没有看见,径直往里面走去。

王安石哪里肯罢休,追上去,呵呵笑道:“早就说了你的司法改革是离不开张三,没有张三,你们公检法就是一塌糊涂。”

司马光道:“官家调张三回来,那不过是正常调任,你休得在此借题发挥,含沙射影。”

王安石呵呵笑道:“是吗?那边青州刚遇到麻烦,这边富公就建议将张三调回京城,哪有这么巧的事,咱们随便找个人去问问,看看他们信不信。”

司马光也是被这厮给逼急了,“那也好过你,至少我并没有违反当初的约定,只是将张三调回京城,而并未调他去青州,哪像你这小人,颠倒黑白,抢夺他人功劳,还在此恬不知耻。”

王安石立刻道:“这回青州一事,便可证明,到底是谁抢谁的功劳,同样的案例,在河中府,因为有新政的配合,发放盐钞、盐债,才使得公检法的审判,变得有效,而如今在青州可没有新政的配合,我倒要看看,你们有何办法去审理这些案件。”

这一番话,怼得司马光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道:“那咱们走着瞧。”

王安石笑道:“还用走着瞧吗?这是明摆着的事,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因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不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你怎就想不明白。”

司马光道:“你说得不错,正是因为财政入不敷出,故此官府才拼命的盘剥百姓,才导致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为人臣子,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你的做法,就是继续加大盘剥力度,从百姓手中收上来更多财富,来解决财政问题,请问你这是解决问题之法吗?”

王安石道:“你想得真是肤浅。我可不是加大力度盘剥百姓,而是减轻百姓的负担,就说青苗法,要真说盘剥,也是从那些地主口里夺粮,他们所得变少,百姓负担变轻,官府财政增多,岂不美哉。你若有能耐,你倒是让那些官绅地主拿更多的钱来解决财政问题,你要能够做到,我愿为你做牛做马。”

“自欺欺人。”

司马光一挥手,“懒得与你说。”

王安石哼都:“顽固不化,我才懒得与你解释。”

没有张斐这润滑剂,二人照面,要不吵一架,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边,王安石的书信和赵顼的圣旨一前一后来到河中府。

“看来青州那边是真的遇到了麻烦。”

许芷倩很是忧虑道。

张斐笑道:“财政才是万恶之源,既要混青楼,又要立牌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许芷倩当即瞪他一眼。

张斐忙道:“抱歉!抱歉!跟衙内他们学坏了。”

“也不知谁教坏了谁。”

许芷倩小声嘀咕一句,又问道:“那现在怎么办,司马学士他们盼着你早点回去,但是王学士却又盼着你晚点回去。”

张斐笑道:“当然是晚点回去,我不是说过吗,得将他们都逼入绝境,双方才有妥协的可能性,现在回去,只能去受夹板气,吃力不讨好的事,我才不干。”

许芷倩道:“那到时我们怎么向司马学士交代。”

张斐道:“官家的圣旨上面,说得非常明确,让我处理好河中府的事务再回,事实上,我们确实也有很多事务尚未处理完,比如说《蓝田乡约》,还有未来公检法在陕西路普及的事宜。”

许芷倩道:“关于《蓝田乡约》,似乎与你的预测差了少许,确实引发了一些分裂,但也只是有些人搬到城里居住,整个河中府就只有五个乡村,明确表示,不愿接受,而这五个乡村,全都是在盐池边上。”

张斐呵呵道:“这世上的事,十有**,都难以尽如人意,事实是这样,那就这样吧。”

许芷倩问道:“你会如此罢休?”

张斐瞧她一眼,“我的目的是要他们成立乡委会,方便公检法管理,我介意的只是其中的礼教,但总得来说,目的已经达成,只不过未能尽善尽美罢了。”

许芷倩本也觉得这乡约挺好得,但经张斐那么一说,他又有些担忧,问道:“这不会影响到公检法吗?”

“说实在的,我也不大清楚。”

张斐摇摇头道:“我最初是设想,让乡委会作为公检法的补充,显然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位子,他们还是想争取更多的自主权,但也能对公检法进行补充,所以,到底好不好,还得观察一阵子再说,出了问题再说吧。”

夫妻正聊着,元绛突然来了。

见到张斐,元绛不免叹息一声,“官家未免也太着急了一点,原本陕西路一片大好局势,你这一走,又是横添变数。”

对于他而言,这局势本来已经彻底掌握在手里,结果皇帝又要将张斐给调走。

往后跟谁打配合啊!

张斐却笑道:“我倒是认为,我的去留,已经是无关紧要。”

“谁说的!”

元绛道:“目前也只有河中府和京兆府建设了公检法,那税务司在第二年又能否成功,也都犹未可知,这都与你息息相关,怎就无关紧要。”

张斐点点头道:“但是规则我都已经定下,大家按规矩办事就行。关键在于,河中府的财政,肯定是会稳步上涨的,这能够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就好比说去年收税,许多商人都是如实交税,不是他们愿意缴,而是他们认为今年能够赚得更多,就不愿意因小失大,如果要出问题,也应该是等到财政停止增长后,现在我待在这里,反而没啥事可干。”

钱袋子变得愈发充实,没有人会在意那磕磕碰碰,反之,你就是走在大路上,就会嫌这路不平。try{ggauto;} catch(e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