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九章:青海之上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第九章:青海之上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7: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靖手中持着利刃,站在辽阔的高原上,大声颂着这首赞诗,这是他攻灭冬突厥后,对他的赞美,一经作出,就在大唐中疯狂流传。

攻灭冬突厥,是一场艺术。

而现在,辽阔的高原上,有湛蓝、雪白的冰川,有荒芜的草地,有茫茫的戈壁,以及连绵不绝的山川。

这里美到了极点,而在李靖的眼中,这里将是自己的又一个升起光辉功德碑之所在。

在他的身后,两万五千轻骑,由他和五路行军总管所辖制,都是简拔出来的精锐,来执行这一次由圣天子所下达的绝杀之命。

李绩策马而来,扬起一片沙尘,他是此次西政大军的副总管,如果李靖出现意外,这支大军就由他统帅,李绩来到近前后,昂声禀报道:“大总管,西燕王知晓我大军直奔西燕王城,于是故技重施,率领部众远遁冰原,还烧毁了草原,这是想要逼迫我大军退兵。”

上一次大唐军队就是这样退却的,这茫茫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以上,大唐军队补给困难,体力也是巨大的问题,大多数的将军求稳,担心补给被截断,迷失在高原荒野中。

如果真的发生那种事,那必然是全军覆灭的结果,在这片高原上,不存在能独自逃走的人,要么一起活着离开,要么就死在这魔鬼之地。

……

西燕王慕容允向王国各部落下令,离开青海湖附近,往高原深处的湖泊撤退,他得意的向所有人狂笑道:“唐朝的皇帝派遣大军远征我大燕国,但本王并不惧怕,本王也是诸夏苗裔,素王不会只保佑他。

无论是他的天子之位,还是天可汗,亦或者是万王之王,本王都不承认。

本王终有一日,要复兴大燕,那个曾经有数千里疆域的王朝。

让唐军来吧,在辽阔的高原之上,有无尽的荒芜戈壁。

唐军将会陷入短缺粮草的困境中,他们会饿的奄奄一息,而后被本王击败,或者离开这里,属于本王的领域。

大燕就如同最神圣的海东青,落在祁连山的最高峰上,永不坠落于地。”

围着泊海,慕容允高调的向西燕王庭宣示着自己的战争之言,支持他的人放声大笑,围绕着泊海边的篝火起舞。

心向唐朝的人很是不安,曾经前往唐朝的经历,让他们知道大唐有多么的强大,当初的冬突厥被轻而易举的毁灭了,这次那个毁灭了冬突厥的将军,尊奉天子的命令,率领着唐朝大军来到了高原之上。

大燕真的能抵抗住,那个强大至极的国家吗?

大燕,真的能战胜那個如同圣王一样英明神武的天子吗?

他们只有深深地怀疑。

周围已经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以歌载志,不仅仅是中原会如此,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如此。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慕容允唱起了这一首曾经流传在北朝燕的民谣,当初北朝燕唱的时候,尽是豪迈,而现在唱的时候,却有无尽的苍凉,慕容燕从东北,最后一路迁徙到了西南,这一路上,经历了多少,都在这一首曲中。

“让唐朝见识见识慕容部的刀剑!”

慕容允很感动,但他却不曾见到,许多人茫然的望着这一幕,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唱这首曲子。

……

慕容允在动员西燕国的时候,大唐军中也爆发了一场关于后续战争的争论,那便是要不要继续进军。

不支持继续进军的占据大多数,理由很简单,供给不足,粮草短缺,风险太大。

李道宗更是直接对李靖说道:“大总管,慕容允一看就是研究过当初我大唐攻灭冬突厥战术的,他根本就不与我军交战,而且直接离开了王城,根本就不给我军突袭王城斩首的机会,我建议撤军,以后有机会再战。”

若是慕容允在这里,一定给李道宗竖个大拇指,李道宗完全说到他心坎里,他就是担心唐军的斩首战术,尤其是李靖,在攻灭冬突厥的时候,连续用了两次斩首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就把冬突厥打崩了,所以慕容允必须要防着这种战术。

李靖听罢几人的反对意见后,却慨然说道:“陛下为什么让我来做大总管,就是因为陛下知道,我这个人,敢为天下先,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这一战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要打赢,要打的西燕无人敢挑衅我大唐。

西燕王不是担心被我斩首吗?

那这次我就不斩首了。

难道他以为我就只会出奇招吗?

这次我就堂堂正正的用绝对的实力,来击溃西燕国。

根据向导以及大唐对雪域的了解,分两条路追击西燕国,南路军和北路军,我们在这里会合,一路上,这里都是据点,拔掉这些据点,让西燕国知道大唐兵威。

让西燕王知道,什么叫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李靖的计划,突出一个大纵深穿插,当初无双侯和冠军侯在草原上就是用这个战术,把匈奴打蒙了。

但在高原上实行这种大纵深穿插的战术,也亏李靖敢想。

只能说幸好西燕国所在的这片高原,虽然让唐军士卒有所不适,但还没有严重到丧失战斗力的地步,如果是吐蕃所在的那片高原,那李靖绝对不会提出这个战术,毕竟路途上就丢下大部分军队,那简直找死。

但唐军所面临的危险不仅仅是高原反应啊,“代国公,大总管,我军如果全力行军,没有足够的粮草啊。”

是啊,没有粮草才是大事,其他的诸如寒冷、诸如苦痛,都能够忍,这次来的都是精锐,还有从不少从辽东深山老林里挖出来的披甲人,相当能耐苦战,但食物和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

李靖伸手指着远处的冰川,大声道:“有冰雪就有水,饮冰卧雪,这难道不是强军所必须的吗?

而且没有食物,可以去抢,南路的环境没有那么糟糕,只有北路是真正的艰难,谁来走北路?”

北路的确是更加的艰难,可能会经历一段千里的无人区,而且地势更高,虽然大唐不知道什么叫做高原反应,但地势高的地方会难受,在北路上,甚至有一座山叫做“汉哭山”,说的就是生活在中原的汉人来到这里之后,会克制不住的痛苦流泪,实际上就是海拔太高,起了高原反应。

见到李靖已经下定决心,几名行军总管皆尊奉其令,在大唐军中就是如此,李靖是行军大总管,那诸道总管就算是有不同意战术的,事前可以提出意见,但大总管下定决心之后,就要坚决执行,否则就是违抗军令。

李道宗先前不同意李靖追击,但现在却慨然说道:“我是宗室,最难的仗,当然应该交给我来打,我带兵走北路。”

李道宗是宗室中真正的翘楚,不是李神通那种半吊子所能比的,尤其是在李孝恭不出手的这几年,他的战功在宗室中遥遥领先,李世民也很敬重李道宗,多次称赞他。

李靖听到李道宗所言,当即开怀道:“好,江夏王真不愧是宗室表率,今日江夏王所言,我写战报时,一定要呈给陛下,让陛下见到江夏王的一片诚诚之心。”

李绩见状略一沉吟说道:“既然如此,那江夏王、阿史那将军和我带兵走北路,大总管和薛将军、契苾将军走南路。

我们横穿西燕国国土,在大非川会合。”

大总管和副大总管分头走,各领两名行军总管,很公平的划分,这没什么值得说的。

李靖骑在马上,朗声道:“诸位,能立下什么功勋,都在诸位手中了,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坚持,而后是不要犹豫彷徨,一直往前走,战胜所有上天考验我们的苦难,战胜这雪域高原恶劣的环境,胜利自然就是我们的。

最后,希望能够见到活着的诸位,共勉。”

说罢他就策马率领着军队离开,几名行军总管各自道别,“诸位,大非川再见,希望诸位都还活着。”

几人都给予了其他人至高的祝福,那就是活着,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加重要的东西。

尤其是在雪域高原之上,任何的意外都可能会导致他们死去,李靖的确是军神,但他也不可能预料到每一个细节。

尽人事,听天命,他只是能尽量的将人事这一项提高到最大而已,但最终成事还是要依靠些许的运气。

如果在行军的半途中,遭遇连绵的大雪,那有什么办法呢?

只能说是天亡之。

而如果在行军的半途中,突然遇到了携带着牛羊牲畜的西燕部落,那有该如何说呢?

只能说皇天庇佑大唐要夺取这一切的胜利。

皇天素王啊,请庇佑大唐!

李靖、李绩,诸路总管,各级将领校尉,以及每一个士卒,都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