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三十七章:素王天启者,颂素王功德之大道!

厚重肃穆的钟声在新的大明宫太极殿缭绕,中外数十巧匠所建构,恢宏的石质挑起高高的顶,足有数丈,琉璃之瓦在其上熠熠生辉,五彩之色凛然而下。

宫殿之上的瞻牙上,站着一道道婀娜的身姿,各自手捧花篮,无数花瓣自苍穹上洒落,宛如五彩之雪纷乱满天。

朱红大门以金玉装饰而成,尽显尊贵,木质外包裹着略有些暗淡的铜轨,有种交杂的美感,无数奇花和异兽各展姿态,布满了大门以及上下左右的宫墙。

走进殿中,一眼所见,便是极致的金碧辉煌,无数琉璃盏中的烛火将整座大殿衬得宛如恢宏天界,再也没有旧制建筑屋中泛黑的缺点,在视线的尽头,距离青铜门数百步处,几道阶梯,御座高立,皇家威严尽显。

站在太极殿外,向外而看去,数十阶阶梯上,无数朱紫大臣匆匆而来,脸上都带着无尽的疑惑,这些人有分散在各地的宗亲,有已经颐养天年的功臣,还有整个帝国最核心的一众官僚,诸州刺史、诸州都督,现在这些人都纷纷出现在这里,抬阶而上。

大明宫后殿中,只坐着二人,李世民和洛苏,今日这大事,便是二人所共同做下,“国师,朕可真是做了一件敢为天下先的大事啊。”

顿时殿中就出现了一些交头接耳的声音,臣子们互相询问着到底有什么大事发生。

洛苏随手拿起一本书,“这本书是《汉书》的目录卷,其中记录了汉朝三百年奋斗,以及汉朝天子和臣子为了维护汉朝统治的事迹。”

早在西域还遍布胡人的时候,洛氏就已经这样去宣传,那是洛氏从未有过的态度。

武曌跪在地上,瞳眸宛若星辰,万千星光不及一瞬。

如果这些王国真的能够建立,那大唐的行政成本和军事成本,都会得到显著降低。

……

负责这件事的官员好像忘记了这件事。

他头上戴着金玉的冠冕,到处都是凤纹,华丽到极致的黑袍披戴在身上,黑袍的袖口、领口都用黄金丝线所绣成,袍服上更是用黄金丝线绣着振翅的凤凰,那庞大的尾羽几乎就要盖住他的心口,黑底衬得金色愈发的尊贵。

虽然这块土地离得中原实在是太远,而且在路上还有西突厥以及西域诸国的阻拦,在西边的高原上,还有吐蕃,但他们还是忍不住问起来,真有这么肥沃的土地?

在辽东半岛,即长白山以东、鸭绿江以南以及扶桑岛等一系列岛屿,建立齐国。

而那些在历史上用奸刻之计的君王,后世的史官,难道会留下一点情分吗?

数不清的宫娥从殿外捧着礼器走进,宛如蝴蝶穿行在花间一般,在一個个坐席上放下礼器,衣袂飘扬间,詹詹脂粉香气弥漫,轻轻而来,轻轻而走。

洛苏手中拿着一支细毫笔,走到堪舆图前,“想必诸卿都知道这是‘大唐万国堪舆图’,这上面有大唐数百州,有都督府,有大都护府,有山川河流,还有周围臣服于大唐的诸国。”

二人联袂从殿中央走过,一步步走到御座之上,李世民转身坐下面向群臣,洛苏手中神杖一顿。

洛苏的声音越来越高,什么叫做功绩,这就是功绩。

在众人还正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时,天子突然呼唤起了太子,李承乾一愣,洛君成眼疾手快推了他一下,李承乾反应过来,一晃一晃走到殿中央,他仰着头望着自己的父亲,却不能穿透冕琉,见到他父亲的眼睛,他转而低下头,闷声道:“儿子参见陛下。”

哗啦啦!

哗啦啦!

一张巨大的堪舆图被推上来,其上黑色描摹,线条勾勒,如龙飞舞,坐在前排的那些大臣立刻就认出了这是大唐的堪舆图。

刷刷刷。

洛苏站在垂下的白布旁,神情肃然,“此去长安南向五千里,地高两千丈,再向南千里,有峰高三千丈,号称神峰,山川之上,白雪终日,鸟不能飞,人不能行,乃是生灵绝域。”

这便是四大王国。”

“咚!”

洛苏指着最腹心的那一块说道,而后指着北边淡淡道:“这里便是漠北草原,以及辽东的大兴安岭,我中原六百年来最大的敌人都从这里出现,现在燕王镇守漠北草原。”

在数百年前,这里叫做安息,是一个带甲数万的帝国,实力虽然不如汉朝,但相去不远,而且商业繁华、技术发达,不比中原逊色许多,但政治很不稳定,所以国家的兴起和灭亡都很快。

洛苏望着满殿公卿大臣,他持着神杖缓缓走下高台,良久才缓缓开口道:“天子拜托我向天下人说些什么,我思索良久,该说什么才能不负今日之盛世煊赫呢?

这世上有无数崇高伟大的理想,如果我直接说那些的话,就如同先前的颂圣曲,你们都会唱,但刻在心间的又有多少呢?

殿中突然有人高声颂圣。

“不能!”

敢战士跟着洛君成,也就是作为李承乾开拓的帮助,分封开拓,这种浴血之功绩,洛氏怎么能不参与呢?

当初燕王李恪就得到了洛玄星的帮助,现在李承乾更远,更危险,洛氏当然责无旁贷。

诸位能忘记这些吗?”

洛苏手中神杖重重敲响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咚咚声,他气沉丹田,而后猛然大喝,一人之声,却压过了殿中所有人的声音。

洛苏提笔在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上划了一个圈,“这块土地上种地,一年能三熟,这一块平原产的粮食,能比得上整个中原。”

波斯那地方太远了,毫不夸张的说,把大唐国库的粮食都拿出来,武装一支五万人的大军,还没到波斯,粮食就没了。

洛苏执笔轻轻在长安以及洛阳,黄河沿岸划了两个圈,望着两个圈,洛苏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他怀念着什么,而后面向一众大臣,感慨道:“大唐疆域广大,诸夏的疆域还要超过大唐,东西一万二千里,南北一万五千里,有高山、平原、川流、断崖、大漠、戈壁、草原,一个人一辈子都走不完诸夏的疆域。

西突厥势力最强的时候,在东部曾经和这里接壤,现在如何,已经不为人知。”

但他们立刻就反应过来,刚才国师和天子铺垫了那么多,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当四大王国被放出来的时候,殿中群臣就知道了,天子要打辽东国,而且不是臣服的那种打法,而是覆灭,西边收归大唐,建立州县,西边划入齐国,建立王国。

而他们这些人,就是一个被宣布这大事的人选,就如同过去每一次大事一样,早就已经定下,只是今日昭告天下。

还是如同无数邦周贵族那样,死在征讨的途中呢?

要知道当初邦周初代诸侯,可是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浴血奋战,才建立了根据地。

我中原不才是素王垂眸之地吗?

洛苏给予了所有人肯定的答案,“七河之地的肥沃,想必中原已经不陌生,七河之地往西而去,极其肥沃,数百万户百姓生活在其中,完全不成问题,他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远。”

灵天阁内殿并不如何大,无数白布悬挂,重重叠叠,有种凄凄惨惨的味道,白布上黑色线条,勾勒描画,宛若山川金石,有铮铮之音透出。

“轰隆隆。”

这便是功之道外的另外一道,德之道。

在广州以南广袤的土地上建立宋国。

陛下还在铺垫。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赐予君王大光明!

殿中群臣齐齐起身拜见,三次往复,方才停下。

但谁还记得,在一千六百年前,我们只有这两块地方,镐京、洛邑,而且还龟缩在城中,每日都在担忧那如同天上繁星一般多的蛮夷,将我们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呢?

还有谁记得,这里曾经不是繁荣的商业中心齐州,而是东夷人和莱夷的土地!

还有谁记得,就在陇右,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戎人,他们茹毛饮血。

“天下之事,终成门户私计,君王只想着王朝长久,不顾及百姓死活,公卿只顾着眼前利益,不顾及王朝兴衰,又有什么用呢?

周天子和八百诸侯何在?

从神临城往西走一点到大夏,然后再往南用不了多久,就能进入天竺。

“这里就是中原!”

李世民从御座上站起,而后走下,走到洛苏身边并立,堪舆图从二人的身后升起,那副堪舆图极高,足有一丈,就如同一轮红彤彤的大日从地平线上升起,放射出无量神圣的光。

国朝要如何去延续,那便是建功立德,只要有功德加持,国朝就永不灭亡,如果有朝一日,国朝要用奸计、阴谋、心术来维持,那就是国朝灭亡的时候了。

“素王垂眸!至高至圣!”

殿中群臣有些难以置信李世民的这一番话。

只有素王在这里传扬。

“陛下,臣请战安西!”

“所谓三大王国。”

连太子少师都没意见,其余诸位宰相就更没有意见。

想必诸卿现在都知道,朕和国师要做什么了。

一功一德。

在撰写隋炀帝史记时,可有任何人会想过为他遮掩一丝一毫吗?

国师所说的道理,便是素王之道。

越来越高的曲响彻皇宫,这里是大明宫,这里是太极殿,这里如同潮水般跪下,天下就如同潮水般跪下。

“国师,这似乎是河西边界,这里是西州,那这片巨大的空白,难道就是吐蕃吗?”

“国师,这一定是假的!”

天子也这样认为。

分封,不是朕之前世袭刺史的分封,而是真正的,在中原之外分封,在那些朕所顾忌不到的地方,朕的大唐难以深入的地方。

轰!

这下太极殿中,是真的沸反盈天!

潜藏在身体中的血脉在其中被激发,殿中此起彼伏的响彻,而后化作齐声大喝。

当最后一声鼓声停下,青铜门大开,鲜艳的阳光从外间洒落进来,照在地上以及满殿群臣身上,那无数烛火,在这太阳之光的映衬下,便如同皓月旁隐没的群星,黯淡无光。

坐在略后的众人将目光投向坐在前排的诸位王公脸上,许多边缘王公脸上同样都有惊疑,只有诸位宰相和雍国公等几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这些人心中一凛,这意味着只有宰相和真正的近臣才事先知道今天要做什么。

国师和天子是想如同分封燕王那样,将宗亲功臣分封过去!

不!

燕王还不是分封,而是以燕王爵摄安北大都护府大都护,掌握漠北诸州军事,只对燕王十二部有临民之权,他还是要受到理藩院、枢密院控制的。

何谓素王之道呢?

那便是功德之道。

那什么叫做功绩呢?

天子和国师。

廊柱上的金玉反射着莹莹辉光,朱红的袍服愈发鲜艳,玄色的袍服肃然,青蓝之色沉静,光照过来,一列列,一排排。

“国师,您说什么!”

李世民昂然道:“臣李世民,敬至高至圣,至尊至贵,素王上皇天,愿素王庇佑大唐万年。”

而且过去立国,中原没有任何控制的手段,过去就独立,中原也只能看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这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事,天子真的会干?

洛苏的脚步不曾停下,他再次指着大唐西南所在,“这里也是我大唐耳熟能详的一块土地,他有过很多名字,最有名的一个叫做天竺。

最后一个则是额尔齐斯河以西,西域以北,和燕国划河为界,那里也是大片的平原和牧场,但那里即便是我也不曾前往,无数的游牧生活在那里,极度危险,在那里建立秦国。

几乎下方的人都望向了端坐在上首的大唐天子李世民,想要看看他的表情,但那重重冕旒垂珠之后,依旧是那一张威严神圣的脸,看不出任何变化,就像是不曾听到洛苏的话一般。

李世民和洛苏,唐王朝最高的两座山峰,这位和周王朝洛文公同名的国师,在诸夏走到最关键节点时,引导着大唐走入了分封制,将大唐王朝彻底改造成一个武装帝国。

一道雄浑的声音在殿中响起,“陛下,国师,何谓三大王国?”

对天下有功还是有过,千百年后,更是看的清清楚楚。

洛苏只淡然沉默着,李世民却好似回到了那一日在灵天阁。

臣子如此。

于是就有了这一副堪舆图,诸位看一看吧!”

他瞬间泪流满面的跪在地上,向李世民行最尊贵的大礼,而后掷地有声的说道:“父亲,您曾经是秦王,儿子虽然不能承继你的地位,但也希望能记住您的音容,儿子选秦王。”

李世民心中一痛,转而又有些欣慰于自己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他的声音很温和,“太子,朕听闻你有外出就藩的想法,朕虽然舍不得伱,但终究不能永远庇护你,既然你不愿意留在长安,那便离开吧,这三块土地,你挑一个去就藩吧。”

大臣们已经各自在大殿中落座,当宦官高声宣告着天子和国师到来时,所有人都抬眼往青铜门处望去。

“纵然泰山被磨成平地,纵然黄河如同腰带一样细小,也爱及你们的苗裔,大唐的诸位公卿啊,你们的富贵又真的能永远享受吗?”

一道道壮阔激烈的声音几乎在瞬间就充斥太极殿,那喧嚣的声音,简直要将屋顶都彻底掀翻起来,声浪翻滚,宛如实质。

诸位王公贵卿啊,千百年后,你们都是要上史书的人,可曾想过,自己在史书上的只言片语,须知青史恢恢,疏而不漏。”

宦官适时尖声高昂道:“拜!”

在数百年前,和安息帝国以及汉帝国同时代,在这里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做贵霜,再往前这里也经常出现强大的王朝。”

“诸夏的历史,从一千六百年前,走进了礼乐的时代,开天辟地的素王为诸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蛮荒、血腥、古老的旧时代,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国师和朕说,贞观一朝,如果能够建立三大王国,那朕的功绩和德行,将超迈远古,无人能及,素王将为朕礼赞,翌日升入无上天界,亦有可能。”

开拓四夷是功,镇抚诸夏是功,弘扬文化是功,天子前为什么要加诸夏呢?

臣子是忠是奸,后人自有公论,是你在当世狡辩再多也无用的。

若是常人,现在定然紧张,但洛苏并不在意。

又是一副堪舆图被抬上来,“一千六百年前,素王就在距离长安不远处的镐京,将自己的亲戚和功臣,分封了出去。

而后便是此起彼伏的高呼之声,素王的伟大,在千百年后的这一刻,再一次的具现化了。

天下沸反盈天的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德行高。

在大唐基本上没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佛法的发源地,洛苏抛下一记重蛋,“这里之所以能兴起许多强大的王朝,因为这里有一块比河北平原和关中平原肥沃许多倍的平原,就是这里!”

说罢他面向众人沉声道:“每一个君王都想要维护自己的君位,延续王朝的传承,为此他们不惜做下种种错事,就如同‘道路以目’的那位太子一样,用残酷的刑罚和恐怖的统治,来断绝所有的言语,以为堵住百姓的嘴巴,这些就不会有人知晓。

洛苏快速在堪舆图中划了几个圈,“本该是六大王国,但贞观朝有两个很难做到,所以剩余的便是四大王国。

李世民大喝一声,“卫国公!”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大唐的光辉万万年!

还有谁记得,如今号称天下赋税重地的江淮,那里掀起过一次差点灭亡诸夏的淮夷之乱,我们的祖先差点就消失在历史中。

李世民背对着堪舆图,长长吐出一口气,而后带着深深地感慨说道:“诸卿现在心中所想,朕都知晓,当朕第一次听到国师所说时,朕也很是震惊。

说着洛苏提笔在漠北草原上,写下了一个“燕”字,这个字一写,顿时让殿中所有人都有一种既视感,他们将目光投到第一幅堪舆图上,在那副图上,也有一个“燕”字,只不过是在幽燕之地。

群臣立刻就明白了,关键还是西域,大唐不彻底控制西域,就不可能大军前往天竺等地,所以西域往西、西域往南,都没有规划。

“我在梦中见到苍生踏血海,我在梦中见到贵贱如云泥,我亦见诸夏众生笑,我亦见乌云后有光明!”

但当洛苏指着中亚和西亚述说的时候,殿中顿时骚动起来,大唐有无数的胡商在这里做生意,对于极西之地也有一点了解,但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地图,尤其是洛苏划了那么大一块地,比中原的河北平原都要大了。

而且殿中群臣都看出来了,天子分封的这几个国家,都是大唐本就控制不了,或者控制成本太高的地域,可谓是深谙邦周分封的精髓。

李治、晋阳公主、洛君卓三人放下手中活计,愣神望着太极殿的方向。

他在万人注视中,手中持着神杖,而后重重在地上一顿,站在李世民身边,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肃然声大喝,“肃静!”

最惊喜的就是魏王李泰,他是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此刻强行忍住笑意,目光熠熠的望着李承乾,恨不得代替李承乾回答,快答应,快答应啊!

李承乾有些懵,但他很快就回过神来,他是有被暗示过的,明明是废太子的场合,他却极少见的从那双瞳眸中,见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魏征很少见的被怼的完全说不出话来,就算是太子的命能保住,但以李承乾的性格,郁郁而终几乎是注定的。

现在看看吧,波斯、天竺、漠北,这三个关键的地域,都在西域一手之中,谁掌控了西域,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天下,谁就遏住了前往所有地域的钥匙。

在漠北建立燕国,范围从阿尔泰山以东、大漠以北、大兴安岭以东。

天子穿着针绣繁复无比的龙袍,带着十二旒冠冕,纵然大多数人都看不太清他的脸,却依旧能感受到那股肃然之感,纵然不曾穿着戎装,他的气势依旧如同火焰。

这三王,就没有任何一个是简单的,宋王最严重的就是瘴气,这些年医疗技术好了很多,但有时候还是难以治愈,齐王也不简单。

“肃静!”

波斯就算是肥沃,大唐也征服不了,只能通商友好,李世民之前是这么想的,殿中群臣现在也是这么想的。

这是祭天之时的祭文,殿中众人即便进殿时就知道,但心中还是疑惑,在太极殿中祭天,陛下要做什么,伴随着一道钟声,所有人都按下疑惑,齐齐跪在地上,露出双手交叉,而后置于额头眉心处,齐声应和唱道:“至高至圣,至尊至贵,素王庇佑大唐。”

夺取这块土地!

洛苏遥遥望着这幅地图,眼中有无数的感慨,这幅地图当然很不准确,其中有大量的山川河流都没有标注,但这依旧是值得纪念的东西。

“国师!”

他极大的扩展了诸夏的生存空间,但同时由于分封行动造就了大批实权贵族,极大的增强了贵族阶层以及祭祀阶层的力量,导致自秦汉时期瓦解的血缘贵族重回世间。

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便是洛国女君、洛神、洛隐公姬灵均在邦周六百年的时候,所主持的姬姜会盟,为邦周带来了数十年的和平。

“太子。”

被他这一声大喝所摄,殿中有一瞬间的安静,但那浓重的喘息声,还是彰显出所有人不平静的内心。

他放下这本书,又举起一本书,“这是《秦本纪》,记录了秦国八百年历史和建立秦朝后的历史。”

李世民和洛苏站在大殿之首,望着整座大唐如同潮水般跪下,洛苏手中神杖再次一顿,李世民唱起颂圣曲,两侧数百位乐师齐齐奏响,诸公卿群臣齐声随唱,“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诸夏光辉万万年!

巍巍高山相连绵,滔滔江河永流转!

皇天之下众神灵,佑我诸夏大光明!”

“国师……”

功绩总是要去做,但如同汉戾帝那样,便是暴君了,隋炀帝难道没有什么功绩吗?

没错。

对于天子出现那不值得什么注意,但国师今日竟然如此盛装出席,着实让几乎所有人都不曾想到。

但最近大唐风平浪静,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

天子、公卿,乃至于小民,都孜孜不倦的想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财富和声誉。

安静近乎落针可闻的殿中,李世民的声音响起,所有人立刻将目光投向了那位从始至终站着的国师。

洛苏亦是一改往昔素衣的穿着,穿着极其浮华,手中握着一支镶嵌着莹莹闪烁宝石的神杖,宛如从壁画上走下来的祭司,他顾盼之间满是摄人的威严,望去如云,又如同山峰刻就。

但。

李绩有些忍不住了,他非常认同刚才的功德理论,现在他就要立功。

————

洛苏又指着神临城往西八千里,“这里是哪里诸位想必不清楚,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波斯。

李世民也忍不住撇撇嘴,当初他第一次知道的时候,就这样感慨,实在是太远了,大唐的军力投放到葱岭,就已经极限了,再往前就是纯亏,而且一旦叛乱都处理不了。

殿中众人都沉默的望着这一幕,谁都知道,这四大王国,秦国大概是日后大唐最控制不住的一个,因为距离最远,中间还隔着燕国和西域。

周朝历经了千年覆灭,秦朝十几年,汉朝三百年,二朝诸国兴起覆灭,兴亡勃焉,隋朝三四十年,已经成为了一滩灰烬。

什么叫做德?

再加上天子同样如此盛装。

洛苏先问国朝社稷,再问天子君王,最后问王公诸卿,所有人的心中都出现了一个注定的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国师,请开始吧。”

不对!

“正是吐蕃。”

在这一刻,无论是什么人,持有什么政见,都不能忽视一块膏腴之地,一块黄金之地,就这样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掌握功绩和德行的裕度,这便是素王的功德之道,功德具备,圣王乃成。

“这是什么?”

从殿中侧边传来了车轮转动的声音,几个宦官推着一车书走上殿来,那些书堆得高高的,一股淡淡的油墨味道缓缓散开。

你仁慈的对待百姓,拥有卓绝的功绩,千百年后依旧有香火祭祀。

“不能忘啊!”

就这么一笔,燕国从中原之内,移到了距离中原两千里的塞外之地,“燕王为国戍边,功莫大焉,从秦之后,为国戍边总是在长城沿线,但在一千多年前,为周天子藩篱的齐、晋、秦、楚等诸侯国,都在蛮夷作战第一线,现在燕王所为,才是真正的为王藩篱。”

朕先前说功德之道是素王的道理,素王的道理是什么呢?

他向前走了一步,这下所有臣子都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

李世民温声道:“太子上前来,拜谢国师,六大王国制度,是国师提出来的,让你出外就藩,也是国师提议的。”

谁都不会忘记,早在数百年前,洛仲堪就已经遵从素王之命,前往西域,为了将西域控制在诸夏手中,洛氏付出了多少努力,乃至于在西域建立了神殿。

有人忍不住问道:“国师,您刚才划的那一块,都能种地以及放牧?”

然后又让众人有些惊疑的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今日朝会的流程还没有开始。

刚才说到漠北的时候,殿中还比较平静,作为数百年纠缠的老对手,中原对漠北还是比较了解的,那地方有草原,但气候恶劣,毕竟太靠北了,燕王相当于被流放。

这就是功绩,祖先让子孙后代,不用再担忧随时灭亡,所以现在生活在大唐内地的百姓,不需要再面临战争。”

这一声犹如雷霆震慑,几乎在瞬间响彻大殿,在廊柱中回旋,然后炸响在每个人的耳边,殿中顿时安静下去。

洛苏手中持着神杖,和李世民对视一眼,而后点头。

他走到洛苏面前,而后再次跪下,叩首道:“国师再造之恩,承乾永生不忘,日后如果真的有开国建立宗庙社稷之日,定日日夜夜在国中,为您香火祭祀。”

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这幅堪舆图,提前已经见过的几人,眼中依旧是熠熠之光。

与此同时,分封最终所必然带来的混乱和战争,让唐王朝充斥着血腥,这让他饱受争议,无数人都在询问一个明白答案的问题,这位国师明白他的选择,所带来的未来吗?

秦始皇帝是著名的暴君,但青史依旧记载他混合六一的功绩,但他不是圣王,所以朕立圣王庙,其中没有秦始皇帝。

“咚咚咚!”

朕和国师在灵天阁中,相谈几日,今日将这番道理讲给诸位听,望诸位能且行且珍惜。”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赐予君王福寿延!”

洛君薇跪在地上,目光中莹莹有光。

洛苏在堪舆图中,写上“秦”、“齐”、‘宋’三个字,又将大致疆域描摹出来。

亲睦亲族是德,爱护百姓是德,君臣相得是德,德便是人生在世上,要做人,而不做野兽。

“国师万安万福!”

但王朝终究会崩塌,君王终究会死去,一切的真相都会大白,留在青史上终究是滚滚骂名。

天子这是让太子就藩?

什么就藩!

这是废太子啊!

“在大唐建立之前,我曾经游历了一次天下,这个天下不仅仅是诸夏的天下,我还从西域再向西走了一万里,再结合自古以来的典籍所记载,绘制了这一副堪舆图,东西两万里,南北三万里的地域,都在其中,我将它称之为‘万国堪舆图’。”

从一个个小点,到一个个连成一片的点,最后是一个个国家,直到现在,我们就在这其中打转。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大唐天命万万年。

颂圣曲有无数不同的填词,而今日所唱的,意味却大不相同,这是上古邦周时期,姬姜联盟每次会盟的时候所颂唱的。

洛苏摸摸李承乾的脑袋,温声道:“周郡王一脉,现在是洛氏主支之一,理应有敢战士随行,我会让五百敢战士以及家眷跟着君成。”

那里可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随便种种地都能生长的相当茂盛,而且既能种地,还能生长优质的牧草。

人站在其中,便如同淹没在白水中,左冲右突都走不出去,李世民紧紧跟着洛苏在垂落的白布间穿梭,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大日在何方。

太极殿中,三次反复颂圣赐福,有些年纪大的公卿,已经有些气喘嘘嘘,此刻终于能够挺直腰板,李世民头上的十二珠冕旒微微摇摆,他神情肃然如同神圣,又是一阵鼓声,诸王、国公等大贵族按列上前跳起战舞。

李世民又在一副堪舆图前停下,他认出了这幅堪舆图,即便只是几道极其轻微的线条勾勒,他还是认出了那是祁连山脉。

洛苏的问题让大殿的温度几乎在瞬间下降了几度,所有人都呆住了,谁也不敢接这个问题。

这下殿中群臣都将目光放在了西域身上。

又是西域!

君王,亦是如此!”

也有,但和他所付出的代价相比,便不值一提,功绩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真正的分封是如同邦周诸侯以及汉初诸侯那样,诸侯王在自己的国内,可以收税、练兵、治国,王国子民完全就是诸侯王的子民。

“蒙素王上皇恩典、天启赐福者、诸夏的天子、草原的天可汗、西域的万王之王、大唐帝国皇帝。”

一直端于御座宛如神像般威严的天子,终于缓缓动了,一直都在关注天子的群臣屏气,李世民摩挲着御座,声音沉凝,“天下人都知晓,朕乃是素王天启者,朕在这里与诸卿说,朕首先是诸夏天子,而后才是大唐皇帝。

洛苏的言语就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锤击在所有人的心里,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和他们说这些,他们忍不住开始将自己和史书上差不多的人,对号入座,然后一想到史书上的评价,以及最后的下场,就忍不住浑身颤抖。

李世民闻言振奋,连忙上前去看,却只能看到最大的那一条山脉团团勾勒,宛若苍龙在云山间浮沉,他脸上有些惋惜,这堪舆图几乎相当于没有,没有任何山口、水源的标识,不能用来行军,他最后盯着那起伏的山川,“国师,吐蕃这里的山脉有多高?”

但就连魏征都没说话,谁还不知道,天子和宰相们,已经事先通过气了,换句话说,这件事,在帝国上层已经通过,现在就是通知。

还有谁记得,就在长安和洛阳之间的伊水、洛水间,有伊洛之戎,天子出行都可能会遭遇攻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不可能会同意分封到波斯,现在派人出去,两万里的距离,中原根本就给予不了多少支持,而且还隔着西域,尤其是西突厥虎视眈眈,那岂不是过去送菜?

但天竺不一样,天竺是能走到的,虽然艰难,但大军能到。

李承乾跪在地上再次叩首,“承乾叩谢国师。”

杀伐声,挥舞刀戈的声音,战舞激昂的敲击声,几乎每一下都落在众人心中,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味道。

……

无非就是王道开篇的‘夏君夷民’几个字,还有什么功绩,能够比得上这个功绩呢?

那广州以南,虽然瘴气横生,但同样也是一处一年三熟的地域,而且植被繁多,一旦开发出来,就如同现在的江淮一般,将来又是膏腴之地啊。

这是几乎殿中所有人在一瞬间升起的想法,这块土地和刚才的波斯不一样。

一道道钟声在宫中响彻,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记起了那一个从出生就已经学会的礼仪,垂首叉手,跪倒在地上。

李承乾明白,当李世民分封他的这一刻,他就知道这是洛苏的提议,当日灵天阁一别,国师将他的事放在心上了。

“不能忘记!”

“现在,汉人生活在这些地方,夏的旗帜在其上飘扬,那些不知道有几只眼睛、长相如何奇怪的一个个神灵,都消失了。

国师也在铺垫。

当今天子,有时候就连大朝会,都很少穿这一身朝服,这明显就不对劲。

这个瘸子太子,真的能在群狼环伺中,建立王国吗?

即便今日这素王功德之道是如此的新奇,是如此的振聋发聩,但略聪明一些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天子和国师今天所真正要说的。

诸位王公贵卿,我曾经听说,站在山中的人,他的眼睛会被云雾所阻挡,是永远都不知道山有多高的,今日,我这个局外人,就为你们掀开云雾,看看这座山到底有多高,看看这座山,到底是什么样子。”

素王垂眸之地!

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

把一个废太子留在中原,爱卿难道是要让朕在天之灵,看到子嗣相残或者承乾郁郁而终吗?”

今天到底是要做什么,竟然能铺垫这么久,群臣都知道,天子和国师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不可能仅仅是给他们讲个道理。

在这一千六百年中,我一直都在思考,留下了什么呢?

“臣在!”

因为这一切都是对诸夏有功,如同汉孝武皇帝开拓西域,纵然汉朝覆灭,他的功绩也永远都彪炳史册,于是所有人都称呼他为圣王。

“国师,不要玩笑愚弄我们!”

静!

太极殿中一片寂静,魏征已经闭上了眼睛,当李世民第一次将这件事和他说时,他自然是极度的反对,但李世民只说道:“朕控制不住自己,太子不稳啊。

诸卿将诸夏最高的祝福献于天子,实在是让人振奋啊,但今日我想要问一个问题,大唐真的能万万年吗?大唐的君王真的能万万年吗?”

殿外踏着齐齐的步声,先是两队宫娥,而后一双人联袂出现。

天竺!

还有谁记得,大唐的龙兴之地,那里生活着狄人,直到一千年前,都还未曾绝迹。

秦朝皇帝可还有后人?

汉天子和靖难诸侯在哪里?

汉末列国、二朝皇室,还是否尊贵?

最终不过祖先任由评说,王朝被世人讥笑,虐民之举骂名不休,害民之事每被痛恨,那些出谋划策的臣子跪在庙前,后人改氏或族灭。

站在堪舆图前的洛苏和李世民,此刻如同从画卷中走出的古之圣人以及古之圣王。

谁会不明白呢?洛苏怎么会不知道,他的选择所带来的未来呢?他义无反顾的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即便未来的子孙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可能造成的问题,但他依旧毫不动摇。

如此卓绝的政治家,我们不曾再见。——《唐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