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四章:陛下才是君王

在借由洛君薇送信,不多日,武曌便得到了洛苏送来的一枚美玉,虽然洛苏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武曌却知道自己果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政治的关键就在于站队!”

这是二十多岁的武曌所品察出的道理。

在认为一切时机都已经准备妥当后,武曌悍然的向皇后宝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当然,她现在只是一个召仪,虽然有天子的宠爱,但依旧缺乏有效的对付外朝的手段,所以她依旧要从天子李治身上下手。

而武曌早就选好了赛道,便是——为天子李治夺回皇权!

既然长孙无忌不愿意还政,那便直接抢过来,

从皇后和太子开始依靠长孙无忌维持地位开始,只要长孙无忌一倒,皇后自然就会失势,新的政治势力,一定会将皇后和太子皮扒掉。

到了那个时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费劲去做什么。

而夺权这件事的难点实际上在于,天子本身的想法。

长孙无忌是尚书左仆射,也就是事实上的首席宰相,而且是李治的亲舅舅,还是开国功臣,凌烟阁第二,还是先帝所指定的顾命大臣,这一个个头衔加在他的头上,就如同一层层的光环,压得李治喘不过气来,他的性格本就暗弱,对长孙无忌有极大的畏惧。

但武曌却不这么想。

她幼年丧父,而后和母亲姐姐被武氏那些叔伯兄弟赶出来,她进入宫中,受尽了苦,又苦熬了这么多年,才算是苦尽甘来,她有极其坚定的心智,几乎对大多数人都不曾有什么敬畏。

先礼后兵。

武曌决定给长孙无忌一個机会,让天子先示弱,此事和李治的想法一拍即合,他根本就没有勇气去和长孙无忌作对,所以他决定和长孙无忌商量,在过去的那些年中,所有人都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

但最终的结局,是非常失败的,长孙无忌用一种强硬的态度,拒绝了李治想要立武曌为皇后的想法,当从赵国公府离开的时候,李治极度的愤怒,却又觉得悲哀,而武曌……

……

皇宫之中,武曌正在欣喜的和洛君薇讲这件事,她并不曾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而有多愤怒,反而正中她下怀。

洛君薇此刻手中的女史职位被卸下,转而担任另外一个女官职位,清教院祭酒,这是武曌上书设置在宫中,为皇子、公主们蒙学教导礼仪等的女官。

可以在宫中增设官署,从这里就能看出武曌现在的权势,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皇后。

“长孙无忌太过狂妄,陛下很是生气,愤怒是个好情绪啊,人只有在愤怒的时候,才会做许多,平时不敢做的事情。

郡主,昨日我已经和陛下说过,要将雍国公擢升为司徒,英国公也将被擢升为司空,雍国公加尚书右仆射,英国公加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洛君薇闻言一愣,在如今的大唐,宰相只有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同中书门下三品,这几种。

一下子为两个凌烟阁功臣加三公职衔,而且同时真正拜相,而后缓缓肃然道:“陛下他敢?”

他敢反抗赵国公了?

武曌微微眯着眼,“长孙无忌惹恼了陛下,陛下感觉到自己就一层层的蛛网缠绕,几乎难以呼吸,他奋力的想要挣扎,挣脱这层由长孙无忌以及他的同党所编织的网,而雍国公和英国公就是能够斩断蛛网的利刃。”

洛君薇这些年身居中枢,对当前大唐的局势洞若观火,长孙无忌一党,的确是有些太过于招摇,“兄长那里,妾身找机会,和兄长聊一聊,但兄长可能,换皇后和宰相这种事情,关乎国朝大计。”

武曌笑着挥挥手,眼神颇为幽深,不知道望着何方,“不急,现在还不到最后时刻,还不用雍国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出马,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打手,长孙无忌真的已经掌控了朝廷了?

妾身认为不是,一定有许多人都对长孙无忌不满,而这些人中,有没有能力卓越,能够为妾身和陛下所用的呢?”

……

太极殿中,李治正在和洛君卓对弈,这些年洛君卓升官也很快,但他走的也是武官一道,众所周知,武官一道,拜相不容易,而且就算是拜相之后,也基本上就是吉祥物。

毕竟没有经历过六部职务,也没有经历过弘文馆、集贤殿等文职的锻炼,也没有在地方任职政务,难以对朝政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且这些年,长孙无忌把持朝政,政事堂中,是他的一言堂,真的把洛君卓送过去,那完全是白白被压一头。

从别的身份上,洛君卓都不惧长孙无忌,但凌烟阁第一是洛玄夜,第二就是长孙无忌,这一点上,就让洛君卓很是被动。

李治下棋下的有些心烦意乱,郁郁寡欢道:“紫阳,你说朕这个天子做的怎么就这么难呢?

自古以来还有比朕更憋屈的君王吗?

朕就连立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为皇后都不行,对朝政也没有半点说话的权力。”

洛君卓若有所思,“陛下,臣的姐姐,曾经说过这件事,她说陛下的权力实际上是很大的,只是陛下不使用而已,但姐姐只是略微提了一下,臣也没有多问。”

“表姐说过?”

李治有些惊讶,而后又觉得很合理,对自己这个表姐,李治还是颇为了解的。

当初他还小的时候,洛君薇就经常进宫,频率比现在还高,时常会帮着照看他们几个小孩。

从此次洛氏南归之后,男主军,女主政的趋势就比较强。

从周郡王洛玄夜开始,洛玄星,洛玄凌以及洛玄云,以及之后的洛君成,洛君骏,洛君烈,洛君卓,都是武将。

只有洛玄辰是文官。

这是出于维持武勋的考量,对于洛氏来说,文一方面,太过于需要天赋,而武一方面,就相对更有优势,但缺点就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王朝,在不发生激烈到掀桌子的斗争时,宰相所拥有的影响力更大。

洛君薇是这一代洛氏子弟中,在政治方面最杰出的一个人,洛苏将她送进宫中,就有女主天下的考量,既然是新时代,那没有洛氏的女子,自然不美。

待洛君卓离开后,李治沉思了片刻后,他知道洛君薇经常去武曌宫中,思及至此,他决定去寻找洛君薇,想听一听,自己的这位表姐,有什么高见。

洛君卓离开太极殿,转过一道回廊后,表情瞬间就凝了起来,身为李治的近臣,在不少人看来,他就是第二个周郡王洛玄夜,但洛君卓自己知道不是这样。

在目前的洛氏中,他的确是和天子关系最亲近的,还娶了晋阳公主,这是李治最疼爱的妹妹,数遍大唐,没有任何一个臣子和李治的关系,能比他更亲近。

但他内心深处却知道,自己和当今天子的关系,是不如自己父亲和先帝的,差了那么一丝丝。

至于原因……

洛君卓微微摇头,不说也罢,只不过是要小心行事,万万不可仗着和天子从小就认识,而做出什么事情来。

虽然有洛氏庞大的关系在,没有生死危险,但如果被贬还是难以避免的,要知道当初洛玄辰也被两次罢相,在这个政治场上,只有皇帝一个人,是难以被废黜的。

李治心中颇为焦急,所以他很快就到了椒兰殿,他到殿中的时候,恰好洛君薇正在殿中。

武曌将李治迎进来后,李治也没有多绕弯子,就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希望洛君薇能够为自己解惑。

洛君薇没想到李治问的竟然是这个问题,她只略一沉吟,就果断的说出来,“陛下,臣有一问,您觉得太尉对您的皇位,可有什么威胁吗?”

李治直接失声笑道:“当然没有,他只不过是文臣而言,掌握兵权的是司空和司徒,咦?”

李治反应过来了,他的皇位终究是需要军队的支持才能够做的稳,而长孙无忌就算是再嚣张,没有兵权,又能掀的起什么大风浪呢?

武曌在这方面的天赋比李治更高,再加上,之前洛君薇就暗示过她不少东西,她几乎是立刻就体会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长孙无忌的势力的确是非常强大,他这个级别的相权,从古到今都非常的少见,但究其根本,这还是相权!

什么叫做相权?

从三省六部制度开始,这是李世民主动让渡出来的,让宰相制衡君王的,也就是说,相权是皇权的让渡,只要皇权愿意,这份权力随时都能够收回去。

除非相权能够完成升级。

比如相权成为摄政之权,或者相权彻底压在皇权之上,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都只是一件事,那就是要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只有这个权力在手中,才能够在和皇权的斗争中,占到上风,以及最终胜利。

换句话说,谁拥有将对方废黜的权力,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根本本质!

长孙无忌有废黜李治的能力吗?

完全没有!

他也从来都没有想过去废黜李治,从内心深处来看,长孙无忌是个忠臣,只不过他的想法和李治不一样。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换太子被驳回的事情,就是汉初的时候,汉高帝想要换太子,结果被洛氏和吕氏带着开国功臣打回去,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就是典型的皇帝已经完全不能插手这件事,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对,包括刘邦的所有近臣,而且洛吕的实力过于强大,强大到刘邦也绝望的地步。

而现在的长孙无忌呢?

他甚至都没有军队里面的盟友,仅仅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竟然就自不量力的想要和天子对抗。

洛玄凌根本就不想和长孙无忌有什么牵扯,就在于此,长孙无忌太离谱了,他的力量是来源于李治,是因为李治当初年纪小,不懂事,所以暂且将权力交给他代为管理,结果长孙无忌竟然就真的觉得,这份力量李治收不回去。

用天子的权力来压制天子,这长孙无忌可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仅仅是一句话,武曌眼中的光就愈发的亮起来,而后她就感觉到洛君薇轻轻的捏了她丰腴的大腿一下,她微微侧脸,便见到洛君薇轻轻摇头,示意她不要多说话,武曌一凛,缓缓点头。

李治已经回过神来,他脸上带着惊喜的神情,“表姐果然有王佐之才,乃是洛氏名门,刚才所言,对于朕而言,可真是醍醐灌顶啊。

既然朕的皇位不是赵国公所能够废黜的,那朕就可以一点点的和赵国公去斗了,就算是失败,也还有无数的机会卷土重来,而赵国公却输不起,只要一次时机,就将一败涂地。”

武曌没有将刚才她所想出来的那些事情说出口,而是带着略微的厉色道:“陛下,不仅仅如此,您才是真正的君王,拔擢或者贬斥,都由陛下您做主。”

是啊。

李治的眼中同样出现了厉色,这就是君王,几乎天生就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朝廷上不是铁板一块,他就总能找到那些想要上位的人,一次次的对长孙无忌发起攻击。

不过。

一想到要对长孙无忌发起进攻,李治又有些犹疑了,对李治颇为了解的武曌,见状直接说道:“陛下,难道您甘心一生都如此吗?

那本来就是您的东西,拿回自己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吗?

妾身以为不是,您加冠都已经多少年了?

当年洛氏的诸位摄政,都在周天子以及汉天子加冠之后,选择了还政,而现在长孙无忌只不过是顾命大臣而已,却窃据大权,不愿意还给陛下,妾身深深的为陛下而感到悲伤啊!”

李治的性格有些暗弱,但武曌可没有,她是真正的一旦决定了某件事,那就一定要做到,想要让她回头,除非她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李治就算是再暗弱,但一位君王对于权力的执念,是极其深重的,洛氏族中,对于周懿王和汉惠帝的评价一直都非常高,就是大多数的君主,即便知道自己没能力,但依旧会死死的抓住权力不放,至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才不是他所在意的。

现在听到武曌的这番话,李治心中对于长孙无忌的所有愤恨都激发了出来,他想到了自己无数次想要做些事,都被长孙无忌打了回来,他想到自己身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却在帝国中,被臣民所忽略。

那永徽之治,虽然冠以他的名号,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长孙无忌的政绩。

李治缓缓说道:“这些年,太尉他掌控朝政,将那些不服从他的大臣,纷纷贬斥,导致现在朝中尽是他的同党,政事堂中,几乎他一言而决,朕深深地为之耻辱。

这天下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臣子吗?

朕记得有不少人,都是在贞观朝时,就被先帝所赞赏的大臣,但是到了朕继位的时候,这些人却被太尉和褚遂良贬斥出去。

党同伐异,可恨!”

想要对长孙无忌发起进攻,就要组织一个强大的政治队伍,至少在朝中不能没有人给自己说话。

身为天子,直接用各种无理的态度去对抗长孙无忌,用越过政治规矩的手段,那雍国公是不会支持他的,但其他人可不是如此。

该是时候向外释放出最强烈的信号了。

让天下人都知道,朕要换掉皇后,立武曌为皇后,看看朝中有没有为朕说话的人。

有没有呢?

当然有!

而且还实在是不少,在政坛上,从来就不缺乏投机的人,也不缺乏冒险上位的人,虽然历史证明这些人最后的下场都不怎么好,当初是怎么得到的地位,最后就会怎么样失去。

但大多数人依旧趋之若鹜,认为自己会是比较特殊的那一个,认为自己会永远都站在胜利者的那一方。

长孙无忌这样的聪明人,不也陷入了骄狂之中。

……

天子要换皇后,理由则是七出之中的无子,而武曌有儿子,还不仅仅一个,能生,而且非常能生,在这个时候,占尽了便宜。

但大臣们同样比较硬气,皇后现在无子,但不代表以后没有,无子虽然是七出之罪,但皇后才二十多岁,你怎么就知道,皇后以后不能生,而且你皇帝都不和皇后睡,皇后要是真的怀孕了,才是真的大问题。

最重要的是,“国朝已经有了太子,纵然皇后没有亲生的儿子,但礼法上,却已经有了嫡长子,陛下不必再担忧这一点。”

这句话可是真的把李治惹毛了。

当初太子就是被逼着立的,现在还用这件事来挑衅他,李治怒气冲冲而走,大臣们也不欢而散。

永徽数年以来,清朗的上空,似乎弥漫着一朵朵乌云。

许多人都关注着这件事,皇帝和宰相之间,似乎突然就产生了这么激烈的争斗,让许多人都心生震撼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机会。

雍国公府。

洛氏实际上已经参与进了这一场战争,无论是洛君薇还是洛君卓,都已经在事实上站到了李治和武曌阵营中。

毕竟长孙无忌无论怎么看都不靠谱,而且这件事的确是长孙无忌理亏,拿着皇帝的权力让皇帝闭嘴,洛文王都没这么嚣张。

至于无故换皇后,以及皇后被换掉之后,太子必然也要被换掉,从道理上,不应该这么做。

但皇后背后所代表的东西,以及她本身在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原罪,属于阻碍大业的一员,又不懂主动避嫌,那就只能宣战了。

而且洛氏在政治争斗中,一直以来都能够轻易度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洛氏是真的干净,而且有证明干净的能力。

在政治斗争中,为了搞死政敌,经常会有诬陷的事情发生,或者是抓住一个平日里根本就不算是大事的问题,把人往死里整。

而洛氏。

得益于极其严格的家教,以及在平日里的谨慎,很少会有那种足以被扳倒的坐法之事。

其次,便是诬陷之事,目前为止,还没有诬陷洛氏的人,能活着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就连御史弹劾的时候,都不会风闻奏事,毕竟洛氏对名声很是看重,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就构陷的话,那下场可不会好。

在这个政治场中,几乎没有人是无辜的,只要找问题,很少会有人冤枉,这就给了李治和武曌机会。

作为洛氏目前牌面最大的洛玄凌,却还没有真正的表态,只有武曌知道,在关键的时刻,洛玄凌会站在她这一边,给予长孙无忌致命一击。

洛玄凌安安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结局,长孙无忌这些年也确实有些飘了,听说还问过别人,长孙氏和洛氏地位谁高谁低。

知道这件事后的洛玄凌,当时就冷笑一声,觉得长孙无忌真是取死有道。

你长孙氏是什么东西,不提历史的传承悠久,也不提血脉这种没用的东西。

就说我洛氏在天下是什么声望,为诸夏做了多少贡献,你和我一个档次?

我洛氏无论到了哪里,就算是西域、辽东、草原,一亮圣痕,就能身居高位,你长孙氏有什么东西能和我洛氏比?

真是狂的没边。

一直以来都是长孙无忌在排斥异己,而在外朝中,没有触手的李治只能被动看着,而现在他纠集了一大批为他冲锋陷阵的大臣。

这些大臣大多都是在长孙无忌主导的秩序中,难以获得利益的人,这些人双眼发红,摩拳擦掌,向着长孙无忌发动了决死的冲锋,势必要和长孙无忌一决高下。

胜利者将会获得一切荣耀和权力以及地位,而失败者,将黯然从长安这个世界的中心离开。

李治在武曌的鼓动下,悍然对长孙无忌集团的大将出手了,褚遂良,在一个秋意萧瑟的早晨,黯然离开了长安,他被贬到了洪州,他的车架刚刚走到洛阳,就有从长安而来的官吏,又向他下达了新的旨意,那就是将他贬到广州去。

那可是真正的岭南之地了,瘴气横生,在六大王国的建制,那里也是让人颇为俱为的所在,不知道日后会是哪位宗王被封到那里去。

当褚遂良得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极度的失魂落魄,直到现在,他都不明白,为什么天子会突然强硬起来,而且这些诏令,竟然真的能下达。

三省的制度,并不能真的反驳天子的诏令,想到这里,褚遂良突然感觉有些恐惧的味道。

他感觉到这一次的被贬,似乎和上一次不一样了,上一次他被贬到秦州,就在关中的长安旁边,完全就和被贬没有丝毫的关系,就如同是休假一样。

但这一次,他甚至称不上是被贬,就如同被流放一样。

他回望长安城,似乎见到了长孙无忌,那位派系的大佬,他生出深深地寒意,天子这样的态度,意味着什么?

褚遂良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一位宰相被贬,对于朝廷是极度的震撼,尤其是对于长孙无忌来说,让他心生寒意。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褚遂良是不可能被贬的,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英国公李绩和雍国公洛玄凌说了话,李治抓住了褚遂良贪污之事,将褚遂良贬斥。

对于立武曌为皇后之事,长孙无忌本来以为至少洛玄凌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却没想到洛玄凌说了一句,“皇后无子,以太子为子,但对于社稷而言,这终究是隐患啊。

礼法虽然严格,但自古以来,却多有出现大事的,人心却不能不考虑。”

不是亲生的儿子,这个问题很大啊。

当洛玄凌说出这句话时,长孙无忌人都懵了,礼法上是儿子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血缘上也是?

这礼法不是你洛氏先祖所制定的吗?

若是洛玄凌知道的话,一定会告诉他,制定这些东西都是一千多年前了,那个时候和现在能一样吗?

礼崩乐坏了这么多年,就算是收拾旧河山,也不可能彻底破镜重圆。

亲生的和不是亲生的,能一样吗?

天子和皇后关系差,天子和太子关系差,太子没有母族,皇后又不聪明。

这玩意一看以后就是大雷,你长孙无忌闲的没事干支持这样的皇后和太子,我洛氏可不跟着伱发疯。

一直以来都硬顶着天子的长孙无忌,在感受到洛玄凌表态的那一刻,就有些想要撤退了,这次他是真的想要走,因为他知道,武曌成为皇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再不走的话,那可能就走不了了。

单独对付皇帝或者洛氏,都可以,但同时对抗两个,长孙无忌也没那么傻,但事情走到现在,却有人不想让他离开。

那就是李治和武曌!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李治受了多少气,他对长孙无忌,没有感激,只有愤恨,所以他要在长孙无忌身上,将那些气都找回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