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十四章:四海之内,唯有一君

伊州。

在大唐诗人的世界中,这里代表着西域。

在西域诗人的世界中,这里代表着中原。

漫天的尘土扬起,土质的城墙上升起狼烟,进入城中的任何人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商队被要求全部受检,无数安西大都护府的士卒在周围两百里中,搜查着一切可疑的人和事物。

这里的警戒程度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级别。

因为玄门圣座将要莅临这里。

因为大唐超品亲王,天子的丈夫,将要莅临这里。

任何人出现意外,都将是一场完全汹涌、摧毁一切的风暴。

在大漠红彤彤的落日映衬下,无数身着红衣的祭司从遥远沙漠戈壁中而来,簇拥着圣座的座驾,漫天的乐器声,颂圣的曲调,肃然而庄严,洛千慎端坐在车辇上,保持着威严而神圣的模样,在路上有无数人向着他匍匐。

在伊州之东,洛千秋一身戎装,大唐最精锐的禁军伴在他的身边,军队之后同样是在疾驰之下扬起的灰尘,从洛阳一路而来,几乎没有好好休息,即便是大唐精锐,也有些疲惫了。

洛千秋先到达了伊州,而后见到了洛千慎的阵仗,他的眼中只有欣慰,真是了不得啊,怪不得家族在西域的声望到达了威震诸夏的地步,现在看起来,家族在西域的声望,若是再有两代圣座,只怕距离天下无双也差不多了。

从出生开始就没有见过的兄弟二人,在此刻相见,相望之时,只觉既陌生又熟悉。

“兄长!”

“阿慎!”

当洛千慎从车辇上走下,洛千秋下马奔到他前面,二人把臂相言,所有的陌生都在瞬间消失了,剩下的唯有多年不见的欣喜。

明明是前来谈判,要相谈利益的二人,但此刻谁心中还有那些东西。

“阿慎,你嫂子给你准备了礼物,你出生之后就没有回过中原,这次兄弟姐妹都给你准备了些礼物。”

无论人在哪里,家人永远都是家人,洛千慎在西域,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都是孤身一人,此刻颇为兴奋。

这副场面自然看呆了二人身后的众人。

互相望了几眼,而后沉默的跟着兄弟二人走进城中。

等到进入城中后,洛千慎直接让玄门众人前去休息,“你们先都去休息吧,本座要和兄长促膝长谈。”

洛千秋同样将众人赶走,只剩下兄弟二人在这里,二人相视后哈哈大笑起来。

“看来兄长是知道弟弟的想法了。”

洛千秋满脸笑意的说道:“阿慎你愿意来,为兄就知道你的想法,其中的利害,你是明白的。”

洛千慎深吸一口气,利害他当然是明白的,他认可洛千秋在信中所说的,所以他今天来到了这里。

“兄长,虽然弟弟认可伱的想法,但西域诸国,不一定会听从我的命令,如果利益受损太大的话,那反抗将会是必然的。”

利益永远是这个世界上,人与人,团体与团结,国家与国家,最核心的问题。

西域和中原融为一体,的确是大势所趋,对诸夏整体更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如果损西域而废中原,那西域就会不愿意。

当利益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那就要发动战争,战争失败的一方,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胜利者的利益剥夺。

在西方世界中,有一种叫做联统的统治方式,实际上就是两地尊奉同一个君主,这和大一统有本质上的区别。

两地的贵族之间没有交流,相互之间的利益没有损失。

不是一个统治集团凌驾于另外一個统治集团,而依旧是两个统治集团的并行。

洛千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给洛千慎倒了一杯茶,之后才缓缓说道:“此番前来,就是要商议出一种,能够让西域接受的统治方式,将西域逐渐出现的独立意识打破,进而彻底融入大唐之中。

我的意思是让大唐彻底化为州县,那些国主则各自依旧领当地的部众等,也就是羁縻的形式,但又要比羁縻高一些,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控,也就是让安西大都护府彻底运转起来,成为唯一的仲裁者,这片土地实在是过于重要。”

洛千慎略略皱眉思考,现在的西域最高政治机构是安西大都护府,从理论上负责管辖整个西域的藩国,在安西大都护府之下,则是遍地的小国。

后来这些小国在西突厥的率领下转而投靠了玄门,安西大都护府的权责就逐渐被架空,此次双方的谈判,就是大唐要拿回安西的权力,要让玄门退出政治权力的争夺,转而专注于精神世界。

洛千慎思考了许久,才缓缓摇头道:“兄长,很难,这种让步太大了,不仅仅要重新回归到安西统辖,还要化为州县,步子有些太大了,无论是玄门内部,还是诸国国主,可能都很难认可这种程度的让步,如果一定要推行的话,只会引起战争。”

洛千秋沉声道:“战争是一定会有的,一定会有人不满,而且故意挑拨,为兄从来都没想过,能够兵不血刃的解决西域问题。

你看一下这个是为兄和陛下的交流,有关于西域未来的职位安置。”

洛千秋将一张纸递给洛千慎,洛千慎取过来读起来,信中写的很是详细,“大唐未来的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除了安西大都护由朝廷任命之外,安西大都护选取西域贵族、玄门推荐担任,而且安西都护府的官职等,会有一半以上的西域人。

大唐在西域实行自治的基本管理原则,西域除了在大的方面,比如军事方面配合大唐,在对外方面要服从命令,在经济方面,譬如税收等方面,西域诸国依旧保持极高的自主性,大唐在西域方面会设置专门的律法,具体的条例,会根据西域方面的风俗,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这倒是有些出乎洛千慎的预料,大唐这一次是真的很有诚意,这份协议给予西域的自主性是很大的,比起现在来,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洛千秋见到洛千慎读完,便解释道:“朝廷想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确立西域最高的统治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唐天子,玄门不能再是西域的主人,阿慎你这个圣座,不能再成为西域的主宰。

未来西域玄门的圣座,一定要配合大唐天子才行,至少在西域人的心中,不能存在两个中心,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否则必然会有灾祸啊。

虽然这么做,对于我洛氏而言,可能有一些损失,但对于天下却是有利无害的。”

洛千慎明白洛千秋的意思,他这个圣座的威望越高,对于朝廷的威胁就越大。

对于西域人来说,有一个威望这么高的圣座,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只知道圣座,而不知道天子的思维。

这种思维如果时间长了。

那就会产生离心倾向。

这种倾向一产生,就不是玄门能拉回来的,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将一两代人,甚至两三代人,重新教育,才能变回去。

想要改变这种现实,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玄门主动退让。

若是其他人担任圣座,那肯定是不行,毕竟让人放弃权力,那相当于放弃一切,但圣座是洛千慎,那这个方法就是有很大成功可能性的。

“阿慎,你这里为兄是不担心的,你有什么难处,解决不了的,都说出来,为兄给你解决。”

洛千慎对于权力自然是不在意的,那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他随手就可以抛弃。

但。

“兄长,即便我是玄门大祭司,但玄门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按照你这种方法的话,玄门必然会陷入分裂中,那西域就要经历连天的大战了,而且西域百姓可能不会愿意。

我虽然威望最高,但玄门中也有一些威望不低的人。

兄长来到西域,是为了让西域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吐蕃,实际上不需要这么麻烦。”

洛千慎沉声道:“我有一个新的主意。

我可以向整个西域号召,发起圣战,就说吐蕃不遵从素王的教导,这样就可以号召西域诸国出兵。

等到攻灭吐蕃后,依旧可以用这个变化,号召西域诸国西征,玄门会在这个过程中向西迁徙,神临城留在西域,我的圣驾会一路向西,带着神庙军以及玄门的祭司。

等到在西边站稳脚跟,西域就可以进入下一轮,比现在要好处理的多。”

俗话说调虎离山,现在洛千慎的办法,就是主动将玄门调出去,没有玄门支持的西域诸国,是没有资格抵御大唐的。

这相当于用更西边的土地,来换取西域的土地。

毕竟这种形势下的西域,肯定是拿不到刚才所允诺的条件,可能西域真的会变成流官统治的州县制度,那也说不定,但到了那个时候,和洛千慎已经没有关系了。

他已经到更西边的土地上,去争夺信仰了。

现在新月的势力扩张很厉害,洛千慎早就蠢蠢欲动。

洛千慎的话让洛千秋陷入了沉思。

在洛千秋的规划中,有洛千慎的配合,再加上大致三场战争,第一场战争,将那些最强硬的反对派处理掉,第二次处理玄门中的分裂分子,第三次则是一群不甘心失败的乌合之众。

这三场战争结束,再加上服从中央的玄门帮忙收尾,就能让西域臣服。

不过三场战争下来,西域的生产肯定是要经历破坏的,但为了统合西域,消弭分裂,有些事又不得不做。

现在洛千慎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洛千秋略有些迟疑道:“这个办法听起来的确是更好,但这个办法需要多久,朝廷所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西域,那些外封的王国,都要有一些战争来震慑,尤其是燕国,一直蠢蠢欲动,西域必须要尽快掌握在朝廷手中。”

洛千慎闻言笑道:“这个办法成功的时间,取决于多长时间能够打垮吐蕃,只要吐蕃一垮,神庙军返回西域,我立刻就能再次组织玄门西征军,一路向西。

况且如果兄长你真的很担心燕国的话,那反而不应该和西域动武,如果在中原和西域战争的时候,燕国参与进来,那可真就是连天的大战了。”

关于中原在平叛西域的过程中,燕国参与进来的事情,洛千秋当然是有备案的,辽国公还守在辽东,敢战士以及安东都护府的兵力都在辽东。

只要燕国敢西进,安东都护府的军队就会立刻冲进漠东草原,进而突袭哈拉和林,和大唐军队给燕国来一个前后夹击。

朝廷之所以会派洛千秋亲自来,就是担心遇到这种情况,所以需要一个能够拍板的人。

洛千秋思索了片刻后,终于缓缓点头道:“就按照阿慎你说的办,一步步来。”

洛千慎脸上露出开怀的笑容,“兄长,之后就需要你我兄弟演场戏了。”

……

翌日,大唐使团和玄门使团的正式会谈开始。

洛千秋在会上慷慨激昂道:“此番前来西域,便有一言赠予诸位。

四海之内,唯有一君。

那便是我大唐天子,承接素王皇天之命的至高之人。

该是时候厘清,谁才是诸夏万民真正的君王了。”

洛千秋开门建山,反而直接让玄门中人有些说不出话来,西域当然是诸夏,这是谁都承认的。

现在洛千秋开门见山用诸夏天子压人,就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圣座在西域自然是至高无上,但在诸夏的其他地区,那自然是不认的,也就是圣座在整个诸夏内部,自然不如天子的名号更加响亮的。

现在天子明晃晃的问,西域还承不承认天子,没人能说不承认,现在的西域还没有那么强的离心。

于是玄门众人,还有一些随从而来的国主,都将目光投向了洛千慎,看看圣座要怎么说。

“诸夏一统,天子乃是诸夏万民的君王,这自然是正确的,但诸夏万民之主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素王上皇天!”

洛千慎的声音适时响起。

“彩!”

玄门众人顿时高声欢呼起来。

他们认为洛千慎的回答很是得体,殊不知这个回答就是一个坑,素王又不可能下凡来治理人间,天子和大祭司身上都有神性,但这句话直接认可了天子的统治合法性,他是诸夏万民的君王,那也就是西域所有人的君王。

“既然圣座愿意承认天子是西域万民的君王,那事情就好办了。

我大唐天子一向知道,西域万民对圣座有崇敬之心,就像是崇拜父母一样。

圣座播撒素王的光辉,并且以此作为己任。

如今吐蕃身居高原,游离于诸夏之外,乃是当今之世,少见的蛮夷之辈,使用那些传统的异教,而不遵从素王的光明教导,既不尊崇素王,又不尊崇天子,想必对圣座,也多有不敬了,这样的存在,难道还配活在这个世上吗?

天子颁下了诏令,向着四方的臣民,发出自己的声音。

征讨吐蕃。

本王来到西域,想要问圣座冕下,可愿意接下天子的诏令,以大唐的名义,征发军队,讨伐吐蕃。”

玄门中人感觉有些不对劲了,但一切又很正常,随行的国主也觉得有些怪异又正常,安西都护府征调过他们的军队去平叛,他们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但玄门之主接受天子的调令,这还是第一次,让人觉得有些不适应。

“君王的命令,自然应当遵从。

诸夏的敌人,自然应当讨伐。

异教的敌人,自然应当审判。

玄门的大祭司,这是我的责任。”

洛千慎面色平静的接过了诏令,他的一言一语落在其他人耳中,众人纷纷低下头去,是啊,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难道真的要和大唐朝廷兵戎相见吗?

大部分的正常人,都知道,那倒是真的不至于。

只要大唐没有进一步的侵害西域利益的行为,这件事,也就这么算了吧,出兵就出兵。

……

“阿慎,西域之事就交给你了,为兄还要返回洛阳去征调大唐精锐,此次要做万全的准备,家族要出大力了。”

一听到家族要出大力,洛千慎立刻就是心中一凛,而后缓缓点头道:“兄长放心,三千神庙军,以及诸国精锐七千,绝对一个不少的送到青海。”

“阿慎,就此别过,他日再相见。”

草原的丘陵上,洛千秋骑在马上,洛千慎坐在车辇上,相互道别。

洛千秋策马离开,洛千慎望着洛千秋远去的身影,“家族要出大力,看来这次是真的要毕其功于一役了。”

洛千秋心中则不断地盘算着,此番出征雪域高原,事关重大,在这种高原上行军,太多的军队反而是累赘,毕竟进入雪域高原后,就别想着粮草能够每次都准时送达了,那是不可能的。

从战争一开始,洛千秋就已经做好了吃雪吃草根的准备,所以此次前往雪域高原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三千神庙军。

三千敢战士。

西域诸国精挑细选出来的,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部族,驻守在雪山上有丰富经验的士卒,整个西域那么多人,只拣选出数千人。

再从辽东冰雪皑皑的部落中,拣选两千披甲人,这些人对于冰冷和痛苦,有极强的忍耐力,只要训练好纪律,就是一流的强军,恰好大唐的军队汇聚之后,要在青海练兵。

除了这些人,还要从大唐军队再挑选一万人千人,再从本就生活在青海等高原地区的军队中,拣选五千人,一共是三万人。

三万人,二十万匹马,既是坐骑,必要时也要吃,还有牦牛和雪域的羊,就像是游牧一样,一路走一路吃。

没错。

洛千秋此次就要用这三万人,完成覆灭吐蕃的大业,这三万精锐,是有历史以来,最强的军队,其中任意三千人,在乱世都足以纵横天下。

单纯以战力而论,这三万人足以正面对抗吐蕃二十万大军,毫不夸张。

这支大军真正的威胁,只有雪域高原的环境,所造成的战斗力减弱,以及士气的削弱,还有就是粮草不能及时送达,进而陷入绝境。

只要能够抓到吐蕃军队的痕迹,那胜利的天平就已经落到了大唐这一边。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在高原上凭借着运气,那显然是不行的,洛千秋绝对不能接受任何的失败。

吐蕃。

只不过是大唐一统天下,诸夏囊括四海的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阻碍罢了。

那片雪域高原,能够给大唐带来的都是负面的东西,阻碍着大唐向向西以及向南的道路。

偏偏那片土地还有着强大的实力。

这不得不说是世界的平衡。

强盛的大唐,天下无敌的大唐,征服了曾经无数次作为中原大敌的草原,征服了所有已知世界的敌人,正天下无敌的时候。

那片从来都不适宜人类生存的雪域,竟然会出现一个帝国级别的政权。

更可笑的是,它就仅仅出现在大唐时期,它在大唐建立的时候出现崛起,在大唐衰落后,整片雪域再次衰落下去,再也没能成为适宜人生存的土地。

这难道不是一种诅咒吗?

过于强盛的大唐,世界在平衡它,让它局限在这片土地上。

洛氏向着四方而去,但是对于高原却从来都没有这种需求。

对于雪域高原,洛氏唯一的目标就是,让这片注定将会迎来终末的土地,提前走到那一步。

洛千秋将会亲自主导这场战争,他会带着洛氏的神器前往雪域高原。

青史之下,没有什么战争的迷雾,能够阻挡他的眼睛。

还有其他的神器,在洛氏那个最为衰落的时候,这些神器因为缺乏气运点,而难以使用。

但现在的洛氏已经不同了。

武曌分封洛君薇为洛国公的时候,就得到了大量的气运点,洛氏的声望再次大幅度提升的时候,同样给予了大量的气运点。

但最多的气运点,还是从太平成为天子之后,从洛千秋成为洛王开始,从李圣一成为太子,洛圣夕成为嗣洛王开始。

一股堪称磅礴的气运点灌输进了洛氏,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增加,李洛合一。

李洛合一。

无论以后会面临什么,但和皇族站在一起,带给洛氏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个皇朝的股东之一,所带来的气运点,远远超过了汉朝,完全不逊色于邦周时期。

要知道邦周时期,即便是使用了那么多,最后还是有一千五百多万的气运点。

洛氏从李渊时期开始融入大唐,到了现在算是彻底成功,经过一代代的联姻,现在的洛氏和李氏关系密切了很多。

可想而知,在往后的岁月中,可能会更加的密切,或许直到出现那种昏君,才会出现分歧。

洛千秋率领着使团返回洛阳,和太平去商议之后的事情,他和洛千慎商量的事情,自然不能和宰相们商议,万一泄露出去,那就不妙了。

尤其是在针对吐蕃的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这件事就更加不能泄露。

洛千慎从伊州离开之后,回到神临城,立刻就开始以洛氏的身份召集神庙军。

大部分的神庙军都在他身边,但还是有一些驻守在外面。

与此同时,他立刻召集了枢机会,将自己要发动圣战的事情,通知了所有人。

“素王上皇已经降下了神谕,要我们前往解救那些沉沦在邪神下的子民,要我们向那些身处黑暗之地的子民播撒光辉。

雪域就是一片这样的土地。

那里的赞普,还在祭祀那些传统的宗教,用血和骨头来彰显神秘,是必须要被消灭的。

大唐天子有同样的想法。

本座将会遵从大唐天子的命令,征召那些虔诚的子民,发起圣战。”

玄门使团在伊州的谈判已经传回来了,对于圣座的选择,众人都不感到意外。

“圣座,发起圣战之后,难道仅仅是针对吐蕃吗?”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洛千慎,他们听他话里的意思,不像是如此。

洛千慎的脸色依旧平静,“吐蕃只是第一个,在西边,新月这些年越来越强盛,似乎想要向素王垂眸之地渗透,这是不能容忍的挑衅。

等到击垮了吐蕃,大唐就会出兵帮助我们,击溃新月的教徒,无论作为诸夏一份子,还是我们玄门的身份,这将是我们的未来!”

“遵从圣谕!”

枢机祭司们齐声道。

————

开元年间的前期主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新一轮的统一战争,对于西域主权的争夺,以及雪域主权的宣扬,大唐帝国在竭尽全力的维护国土的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一场场卓有成效的平叛战争,有力的维护了领土完整。

开元六年,吐蕃赞普发起了针对唐帝国的叛乱,帝国中枢迅速反应,强有力的镇压了少数分裂分子,在广大支持统一的百姓支持下,使雪域安然留在帝国的疆域之中。——《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