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二十八章: 对比

丞相正坐在屋中昏昏欲睡,然后就听到外间传来了声音,下属推开门,丞相头也不抬的说道:“吾老迈,腿脚不便,老眼昏花,不能视事,若非军国重事,贾卿在西厢。”

洛景闻言直接笑出声,朗声道:“丞相,是我。”

丞相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顿时就一个激灵,不便的腿脚也好了,昏花的老眼也明亮起来,心中暗暗叫苦,怎么是这位活祖宗来了,面上则笑道:“原来是侍中大驾光临,老夫还说今日这官署衙门之中为何会有喜鹊呢,真是一件喜事啊。”

洛景也不在意,像丞相这样态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人昔年面对洛新之时都不会如此,但是面对洛景之时却更加的谦卑。

他径直将手中写下的旨意递过去,提醒道:“丞相,这是陛下刚刚颁下的旨意,事关重大,立刻走流程将这道旨意推下去。”

丞相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虽然他是个傀儡丞相,但既然能够被洛新选择成为暂时的替代,那自然还是有些坚持的。

诏令这种东西自然不能随意下发,丞相自有谏言皇帝的职责,纵然是皇帝的意思,也要看看是不是乱命再说。

否则被万夫所指,那可真就抬不起头来了。

想到这里,丞相当即道:“侍中,且容老夫先过目一遍旨意。”

洛景见到这一幕,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很是欣喜,他轻声笑道:“还请您过目。”

经过洛氏的努力,丞相终于带上了一丝必须履行的责任,这些责任不来自于皇帝的授权,而是来自于天下的道理,这些道理的尽头站着至高至圣的素王。

臣子面对皇帝不再是天然的弱势,而是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素王在上!”

洛氏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所以对道理的授权非常谨慎,目前洛氏认证最高的一条道理就是有关于“诛杀独夫不算是弑君”,这从某种情况来说,几乎是为起义背书了。

丞相将旨意的内容匆匆看了一遍,内心之中掀起了无数的波澜,但是面上却不显,取下丞相印,盖上,然后笑道:“烦请侍中敬告陛下,臣会立刻将旨意下发给诸位君侯。”

洛景点点头,转身出了丞相官衙。

他脸上带着莫名的笑容,随着这些彻侯回到长安,这天下的局势又要有趣起来,自己的皇帝表哥会怎样勾勒现在的这个天下呢?

洛景心中则开始构思未来可能出现的盛景,那大概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吧,该要用怎样的文字去描写它呢?

这些旨意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很快就流传开来,已经在封地等待了许久的彻侯们终于看到了回到长安的曙光,自然是迫不及待的开始向皇帝写信上奏折,表达自己的忏悔之心和对皇帝陛下的忠心耿耿。

希望皇帝陛下能够看在他们还有一些功劳和苦劳的方面,能够原谅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

舞阳侯还在信中说,他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不希望成为混吃等死的废物。

当年先祖跟着高皇帝打天下,结果他现在赋闲在家,不能为朝廷尽忠,实在是痛苦不堪。

他万分希望能够继续为皇帝陛下效力,不辱没先祖的功勋,报答皇室对舞阳侯一脉的恩典。

刘恒望着这些普通雪花一样涌来的信件,颇有些感慨的对贾谊和洛景说道:“这就是姑父昔年所说的,皇帝之贵,天子之尊吧,阿景,下旨意,让这些人回长安吧,朕要好好见见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像信中说的那么忠心。”

……

皇宫之前。

洛景因为比较闲,待在殿中无所事事,于是主动向刘恒要求将工作拉满。

然后他就奉刘恒的命令来到这里接诸位刚刚回到长安城的彻侯们进宫。

那些曾经无限辉煌的彻侯们早早的就聚集到了宫城之前,大多数人都在互相寒暄,表面上似乎是没有丝毫的着急,但眼底深处却都流露出一丝丝的不安。

然后众人就见到一个少年骑着马从宫中走出,后面则跟着一些禁卫。

骑马?

众人突然反应过来,竟然能被允许在宫中骑马?

身份定然极是尊贵,而且极得皇帝陛下宠信了,再想想几个老兄弟就是因为衣衫不整的见皇帝,然后直接离开长安,回了封地,就实在是想要哭了。

眉间有明显的圣痕,不知道是哪位洛氏子,看那眉眼之间,顾盼飞扬,尤其是在洛氏子身上极为少见的有一丝肆意的感觉,和大多数一看就守礼规矩的洛氏子格外不同。

刘恒曾经评价过洛景,“阿景是不一般的,天生的文华富贵之相,越放肆,才华便越凸显出来。”

洛景骑在高高的马上,略显稚嫩的嗓音朗声道:“诸君安好,吾乃洛景,故洛文王讳新之子,承蒙陛下抬爱,继承侯位,如今为侍中在宫中行走,想必诸君之中有些人是见过吾的。”

洛文王!

一些不清楚洛景身份的一听便知晓了,原来是大丞相洛新的儿子。

刘恒为洛新追封为王之后,自然不能用东阿这个封号,在这个时代王爵还没有降低到普通爵位的程度。

诸侯王要么是燕、赵、齐这些春秋大国的字号,要么就是依据那些大郡的名字来封王,东阿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不足以承载王号。

所以追封为王之后就要为洛新选择王号,实际上可供备选的就是两个。

要么是周,要么是洛。

但是姬昭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虽然是小宗之长,但是被追封天子,所以他的完整谥号是“周文王”,而不是“洛文王”。

祭祀之中称文王昭,素王昭,不称洛昭,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现在升格,但这世上没有子孙占据祖宗追封的道理,所以周字只能弃用。

最后还是刘恒拍板说:“邦周时期的洛国君主都是洛公,现在延续洛的封号,大丞相定然欣喜,就以洛为号。”

想到大丞相洛新和皇帝陛下的关系,再看看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的表弟,直接在宫中骑马的受宠程度,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一行人纷纷忘记当年就是洛新将他们赶出了长安城,一个个纷纷围上来赞叹道:“侍中真是神华天纵啊,望着您就仿佛见到了昔年的文王。”

不论是宫门的侍卫,还是随着洛景出来的禁卫,见到这一幕都是暗暗咋舌。

这些人都是开国勋贵之后,对他们来说,都是得罪不起的大人物,但是双方之间的差距竟然这么大。

有一个侍卫似乎是太过难以置信,喃喃道:“实在是万万想不到啊,当年这几位君侯贵人在长安城是何等的煊赫,现在面对东阿侯竟然如此的……”

他的兄弟同样非常的震撼,立刻接话道:“谄媚?”

“是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往日里颇为随和的侍中,竟然有今日这样的威势。”

侍卫们的低语自然没人听到。

洛景微微一抬眼,笑道:“诸君,不要让陛下等急了,还请随吾进宫吧。”

说完便转身骑马走进宫中,这群彻侯连忙跟在身后小跑起来,有人气喘吁吁的望着前面的身影,眼神之中充满了羡慕。

又岂止是侍卫们想的那么简单呢,到了他们这个地步,才知道勋贵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

长乐宫。

刘恒若有所思的望着殿中的彻侯们,对当初洛新为什么要先将这些人赶出长安有了更深的领悟,因为他突然发现,现在的他面对这些臣子时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之前一直认为是先帝大臣或者是大丞相的大臣,心中总是带着一丝丝的异样的感觉,但是现在却能够非常平和的看待这些人。

能用则用,不能用便继续把这些人赶回封地,这就是刘恒现在的想法。

“众卿。”

刘恒张嘴了,殿中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静静的聆听着。

————

古代王朝权力的交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表面上从上一任皇帝移交皇帝称号时,权力便交接过去,但实际上新的皇帝总是要经过一番斗争,将那些本就掌握着大权、又不愿意配合的老臣清除出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刻,权力的交接才算是完成。

譬如吕后在将权力移交给汉惠帝刘盈时,为刘盈留下了东阿侯洛新,虽然历史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汉廷的权力中央没有经历任何的动荡,就直接进入了新的时期,但从结果来看,洛新的存在的确是影响了汉惠帝使用自己的权力,汉惠帝刘盈更是直接将权力移交给了洛新,这种中央朝廷的稳固,避免了权力交接时的内耗,是汉初国力得以快速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洛新将权力交接给汉文帝刘恒时,他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力的为汉文帝刘恒执政清除了一些障碍,为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