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二十七章:马踏幽州试剑锋

“咚咚咚!”

大地动颤的马蹄声,激扬的尘土,数之不尽呼啸而过的骑兵,还有一辆辆大车,无数百姓成群结队的或主动,或被动的被押送着离开幽州。

燕国崛起之后,和汉朝的关系非常的微妙,每年燕国都会派遣使者前来进贡,献上辽东的特产。

朝廷的旨意每次下达,都会找理由推脱。

而且燕国还将辽东本土的胡人,一**的往西赶、往南赶。

导致进入并州和幽州的胡人越来越多,而且还在不断向西蔓延。

这让一直天下无敌的大汉怎么忍?

于是双方关系渐渐紧张,一场场武装冲突,就这样产生了。

双方之间颇类敌对的关系,朝廷当然不可能再往辽东流放人口。

秉持着山不就我,我便就山的原则。

于是燕国南下幽州,从边境开始,一个县一个县的搬空人口,是真正的搬空,完全当作国策来进行。

一开始普通百姓还很慌,后来就听凭天命了。

燕国除了更冷之外,一个新兴的政权,而且还是小国,单论廉洁程度、组织程度,都是胜过现在这个腐朽的汉廷的。

但对幽州的官吏和汉廷的公卿来说,这自然是耻辱。

但现在的燕国从辽东以北南下,攻下辽东,又占据了幽州的一些郡县之后,是个集游牧和农耕为一体的很稳定的国家。

想要攻下这样的国家,耗费又大,而且尝试过几次,成效很差。

国中频繁爆发的天灾,让公卿和皇帝歇了暂时和燕国开国战的心思。

这可不是直接忍了,从攻灭匈奴之后,汉廷从来都没有想过忍着,现在公卿和皇帝都想着以后恢复过来,一定要把燕国夷为平地。

在无数狂奔的骑士中,一个身着甲胄的小将奔行到大纛之下,向英武的将军急声问道:“将军,我们就这么直接走了吗?现在的汉廷正在爆发内乱,太平道席卷了幽州,汉廷兵力不足,这是我们的好机会啊。”

将军骑在马上见到小将面容陌生中带着一丝熟悉,便问道:“你是何家子弟?”

小将闻言抱拳朗声道:“回将军,小子出身玄门郡慕容氏。”

“玄门慕容氏?!”

将军很是惊诧。

慕容氏在燕国不算是多。

当年燕国祖先被流放在辽东以北的大鲜卑山周围,那里本就生活着名为“鲜卑”的胡人部族。

燕国祖先不仅仅被流放,无论是刘氏皇族,还是其余的豪强家族,都被逐出了宗谱,剥夺了姓氏,成为了孤魂野鬼。

但人怎么能没有姓氏呢?

古来姓氏无非官职、封土、赐氏。

流放的诏书中皇帝要求他们用地名为氏,永远让他们以及子孙记住,自己是被流放的罪人后裔。

虽然屈辱,但是谁敢违抗大汉皇帝的命令?

数遍汉廷青天之下,没有人可以!

这导致燕国之中的汉人,复姓极多,而且重复的姓氏极多,甚至还和鲜卑人有重复。

慕容氏的人虽然不多,但支脉不少,其中甚至有汉化的鲜卑人。

不过出身玄门郡的慕容氏,那应该是被流放的道家子弟那一脉,姓氏取自“慕二仪之道,继三光之容”,在普遍以官职和地名为姓氏的燕国,算是独树一帜。

玄门慕容氏是燕国中的大族,有家传的经学,最重要的是,慕容氏有一手医术,在当初刚刚被流放到大鲜卑山时,这一手医术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小将并不意外将军的表现,抱拳道:“正是玄门慕容氏!”

知道了小将的身份,将军微微点头,他和慕容氏的关系还不错,于是便和颜悦色道:“之所以要及时撤走,正是因为汉廷有内乱。

表面看来,汉廷一乱,这是我们大燕的机会,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汉廷的实力还远远不是我大燕所能相提并论的。

之前只是汉廷的皇帝,那位洛阳的天子担心地方坐大,自己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而已。

现在的汉廷,放开了这些限制,军事实力会迎来一个大的爆发,我大燕在汉廷境内,还是太过显眼了。

而且我大燕内部还不平稳,鲜卑胡人实力迅速的壮大起来,天才层出不穷,无论是我大燕,还是汉廷,都已经连续吃了不少的败仗。

而且你知道现在国中争斗严重,不能支持大军开启大战。

现在我等将这一批十万人送入大燕,我大燕就有百多万人口编户齐民之后,潜心发展数年,然后挑动汉廷乱象纷争,消耗汉廷的实力。

假以时日,汉廷群雄疲敝之时,未必没有机会重返祖地,洗刷当年的耻辱。”

慕容小将闻言还想说什么,将军直接制止了他。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燕国对汉廷的胜利之中长大的,对汉廷这个庞然大物心中存在着一些轻视。

但是将军却是知道汉廷有多少人杰的,知道没有想象之中那么简单,当年陈蕃担任幽州牧,联结幽州、南燕之地的豪杰,共克北燕,让北燕无敌的势头停滞了下来。

这些年又有一批将领在幽州崛起,公孙家族的年轻人,刘氏的宗亲,还有不少豪杰之士,都不容小觑。

这些人在整个汉廷之中或许不算什么,边郡两千石的豪族也不过是土包子,但是对燕国来说,十个洛阳豪门加起来也不如一个边郡豪族。

燕国从艰难困苦之中诞生,为了生存融合了胡人的一些风俗,摈弃了许多不适宜的繁琐的礼仪,注重实务,武力充沛,颇有昔年邦周早期开拓贵族之相。

只有边郡豪门才能赢得他们的尊敬,那些洛阳夸夸其谈的士子,不过是他们的刀下亡魂而已。

“不用多说,你看。”

将军向着远处一指,小将眺目一望,只见不知多远的地方,隐隐有一点烟尘,寻常人根本不会注意但是他毕竟出生名门,家中长辈传授过经验,当即惊叫道:“敌袭!”

将军不慌不忙,淡定从容道:“是敌袭,而且是数千的骑兵,不要惊慌。”

只见他缓缓拔出马槊,他喜欢这个武器,高声大喝道:“大燕儿郎,御敌!

杀人者,进爵,赏金银!”

“诺!”

众人齐声雷动!

————

东汉王朝的军事实力给予人的感受是怪异的,它的军事实力极强,拥有优秀的将领和素质良好的士卒以及社会对军功的认可,但对外却时常遭受败绩。

笔者经过研究判断出,这是典型的中央与地方互相抑制,是体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即君主不由自主地怀疑地方诸侯,地方诸侯畏惧,并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

这些因素导致了东汉王朝周围强敌的崛起,以及羁縻地区的逐渐离心。——《汉王朝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