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二十八章:神通不敌天数大变故!

官衙堂中,威严肃穆,洛显之坐在上首。

堂下有几人被拿着,其中两人是方士,还有一个就是当初交易的商人,以及告发太子的宦官,皆满脸惶恐,边上有几人在看,洛显之也不绕圈子,直接问道:“说说吧,你们为什么构陷太子?”

构陷太子!

这话一问出来,堂中几人就是一哆嗦,堂下四人更是颤颤巍巍的哀嚎道:“令君,冤枉啊,小人如何胆敢构陷太子?”

几人不住的磕头,如捣蒜一般,脸上皆是恐惧到极点的颜色。

洛显之对着记录的主簿平静的说道:“记下他们刚才的话,为了阴谋推翻太子东宫的地位才构陷太子。”

地上的四人瞬间不嚎了,愣在原地,有人眼泪还在淌,鼻涕忽进忽出的,却说不出话来,有些迷茫,自己刚才说这话了?

堂中另外几名官员,包括主簿都有些不知所措,这才是构陷吧,有人试探着问道:“令君,这是不是有悖于国法?”

他的声音很轻。

洛显之好以整暇的看着众人问道:“诸位都是国家的重臣,都参加过无数各个级别的会议,有朝廷的、有部省的、有司衙的,想必最终都会有记录吧。”

几人都点点头,会议的结论当然要记录,尤其是朝廷的公论,那是要记在史书上的,君无戏言不是说皇帝真的金口玉言,而是盖上了皇帝印玺的诏书是不能变得,于是纷纷道:“自然如此,凡事有档,凡事必记,这是千年传承的要求。”

洛显之面无表情的又问道:“本公为尚书令,陛下又让本官执掌制敕诏书之事,诸位可知道这件工作所要做的是什么吗?”

洛显之一人肩挑尚书、中书二省,权势煊赫,几人回道:“是将陛下以及诸位重臣的所商议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用官文写下。”

洛显之点点头道:“天下人都知道,但这件事最关键的点在于,陛下在阐述旨意的时候是不会用官文的,是不会逻辑严密的,是很可能前言不搭后语、来回犹疑,甚至有些话是陛下不好说的,要不然史书上不好看。

本公所要做的就是把陛下心里真正的想要做的写出来,这些记在文书上的就是决议,就是事实。

诸位以为然否?”

几人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政务,颇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齐齐躬身作揖道:“郡公高见!”

洛显之盯住了堂下几人道:“如今同样如此,这几个罪人嘴上所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会他们话中的意思,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你们要好好听。”

堂下四人已经被洛显之这无耻至极的话震惊到了,这如何能一样,揣摩上意是为了更好的做事,揣摩他们,不,那根本就不是揣摩,那是**裸的构陷!

不等他们出声,洛显之又问道:“阴谋推翻太子东宫之位,这件事情对你们没有好处,说说吧,背后是谁指使伱们的?”

依旧是平淡至极的声音,却让人不寒而栗,这件事对这几个人没好处,那对谁有好处?

简直细思恐极,洛显之这是要做什么?是要在梁国掀起一场大乱吗?

发生了刚才那件事,几人哪里还敢说话,皆沉默不言,洛显之挑挑眉,不说话?

“记下,阴谋对抗朝廷调查,毫无悔改之意,有妄图毁损大梁之恶,应当诛灭三族。”

那个商人顿时急了,这里面就属他的家人最多,诛灭三族,全家数百口都要死,他大声吼道:“令君,您不能这么做,如何能无罪而诛?”

洛显之停顿了一下,讶然问道:“没了?记下他咆哮公堂,数罪并罚,千刀万剐。”

嘶!

堂下四人已经麻了,这位天下闻名的梁国宰相,出招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根本不讲道理,洛显之脸色却冷肃起来厉声道:“是不是觉得自己冤枉极了?

但在本公看来,你们这四人,千刀万剐也不够,简直罪大恶极到了极点,骇人听闻,无法无天。

本公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你们不用装出一副被冤枉的表情,你们自己在这件事里面干不干净,你们自己最是清楚。

把你们那黑掉的心,烂掉的场子,洗一洗,看一看,里面到底有多少恶毒的阴谋。

你们四人,必死无疑,现在把背后的人供出来,本公放过你们不知情的家人。

如果还做出这幅神情,那就全死,本公从来不手软,当初杀士族的时候,尚且人头滚滚,更不要提你们这四人卑贱之种!”

洛显之故意装出一副高傲的表情,就是要从精神上打击这几个人,其他人不说,这四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有冤枉的,在这件倒太子的事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个方士扑倒在地上,依旧嚎叫道:“令君,草民真的是冤枉的,真的是冤枉的啊。”

洛显之深深皱起眉头,而后对两侧的卫士扬起手中令旨,沉声说道:“本公有陛下的令旨,可以便宜行事,把他按在角落中,你去把他的家人全部收监,杀掉一半人,将头颅送过来。”

堂中再次陷入了寂静,洛显之干净利落的下令,这种果断让人惊骇,最关键的是,他真的有随便杀人的权力,而且愿意去做。

很多官员在当政的时候,是不愿意大开杀戒的,那样会让风评不太好,甚至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酷吏的名声,而且喜欢杀人的强人,通常会遭遇巨大的政治失败。

但洛显之不在乎这些所谓的名声,他就算是杀再多的人,也只会在史书上留下“显之威严沉重”、“显之执法甚重”、“显之性刚颇强”,这种最差也是中性的词,酷吏是和他沾不上边的。

当那卫士接令要离开的时候,那方士才感觉到洛显之的决意,有些惊慌,正想要说话,却被洛显之喝道:“堵住他的嘴。”

一块白布团塞在他的嘴中,堵住了他所有想要说出口的话,但再也没有机会了,他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呜咽呜咽的含糊不清的说这话,鼻涕眼泪都落下来。

洛显之不再问几人问题,不知过了多久,卫士带着十几个还滴着血的头颅走进,有老人,有女人,有年轻人。

有的人满脸狰狞的死去,有的人眼睛还大大的睁着,一看就是死不瞑目。

望着那熟悉的头颅,那方士直接瘫软在地上,嘴被堵着说不出话来,但是汹涌的眼泪,却让人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崩溃。

洛显之皱眉道:“一半人就这么点?他是不是在建业城外还有家眷,给本公查一下,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一个都不能放过,去全部抓来。”

嘶!

众人已经不知道今天是第几次倒吸凉气了,但洛显之这赶尽杀绝架势,实在是太恐怖了,让人不由的升起凉气。

最关键的是,洛显之他毫不犹豫的动手,而且不给人反悔的机会,这就相当的恐怖,他们可是看到了,刚才那个方士是有点想要反悔的,但却被洛显之直接堵住了嘴。

这种事在北朝算是司空见惯,毕竟北朝是一群厮杀汉,燕国有大量的胡人,难以有一些野性,魏国那就更不用提了,至于汉国更是祖传的杀人。

但在南朝,从洛楚坐断江左之后,政治就非常的温和,毕竟这里是门阀世家的聚合地,这些人斗起来,主要夺得是官位,而不是夺命,失势了就去自己老家待着完事。

洛显之慢条斯理的从上首走下,在几人身边缓缓踱步,“本公说话算数,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

你们这几个人,所依仗的无非就是背后的人和你们说过,只要硬扛着,只死你一个,能保住你的家人,如果说出些什么来,那家人就保不住了。

那些只会做些阴谋勾当的人,都用这可笑的一套。

是也不是?”

几人已经脸色发白,嘴唇满是干裂的缝隙,冷汗涔涔。

洛显之淡淡的说道:“本公对待你们这些人,从来不用大刑,不喜欢屈打成招,本公喜欢把你们所珍视的东西,全部毁掉,让你们的死,变成一件没有价值的事。

想要流芳百世的,本公要让他遗臭万年。

想要扬名力万,本公让他默默无闻的死去。

想要高官厚禄的,本公让他穷困潦倒,一生不能入仕。

你们这些想要保住家人的,本公就偏偏要杀光你们的家人。

本公不管是谁给你们许诺的,但在本公这里,他保不住你们的家人,就算你们给他们保守住秘密,但他们所给你们的许诺,都是一场空。

至于担心事后的报复,本公以为你们不用担心,只要你们把人供出来,本公会把他们杀尽,就算是皇族,无论是宗王,还是外戚,本公都会让他们付出应该有的代价。

是让他们死,还是自己死,这是一个不值得选择的问题。

到底该要如此做,你们应该好好想一想。”

从进入这里开始,洛显之就一直在营造一种人设,那就是他这个人完全不讲道理,视国法于无物,视规矩于无物,而且狂傲到了极点,还极有权力,并且心狠手辣,真的能做出那些事,在心灵层面上,给予这几个人一个又一个打击。

那被堵嘴的方士终于被取出了布团,他高声的嚎哭着,爬着到自己家人身边,哇哇痛哭起来。

……

洛显之手中掂着一份口供,那几人已经被拉下去,就算是交待了,几人也必死,不连累三族,但家族里面知道这些事的也得死,构陷太子这种罪名太大了,一个人的死不够的。

洛显之走到主簿身边,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将那份一开始记录的纸张拿起,端详着,而后轻轻撕碎,然后直接扔在了火盆中。

这个举动又让众人疑惑问道:“令君,这是何意?”

洛显之轻声笑道:“胡编乱造的东西,自然不需要留在世上。”

刚才不是你说的,这些东西是他们的心里话吗?

不需要几人说话,从几人的表情上,洛显之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说道:“既然心中有疑惑,本公今日就再告诉诸位一个道理。

按照陛下真实的意图去写诏书是必要的,但这不代表能够胡乱写比如刚才我烧掉的东西,那只是用来吓唬人的。

如果这种腹诽的东西真的出现在国家的制度中,那将极大的破坏政治,整个朝廷日后都将会受到这个东西的伤害。

按照真实的记录,这是案典的第一要求,诸位都是国家日后的重臣,乃至于三公九卿,切记,要依照大梁律来执行。”

见到洛显之,可算是见到什么叫做,正话反话都被一个人说完,而且都很有道理。

几人对视几眼,都有些迷茫,洛显之知道这是典型的见过的事情太少,于是出现的迷茫,只有他这种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够轻松自如的在各种规矩之中辗转腾挪。

“诸如慢慢思索,本公还有要事。”

洛显之告辞,几人连忙躬身将他送走,然后继续对视懵逼。

……

“陛下,这就是臣的结论,太子是无辜的,他的确是受到了奸人的构陷,起因是一个不该有的非分之想,一个相面的一句贵不可言,太子这个人又有些过于和陛下不像,他厌恶宦官和陛下的一些近臣,于是被暗地里针对。”

洛显之给萧衍汇报着最后的结果,他说一句,萧衍的脸就黑一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被利用,这些人竟然利用他的信任,去让自己杀太子,他可是皇帝啊!

“灵秀,朕是皇帝,有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庞大权力,他们怎么敢这么做?难道就不怕朕杀了他们吗?”

洛显之平静躬身道:“是的,正是因为您有庞大的权力,可以轻易的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所以这些贼人才会这么做。

您的一个不理智,一点点的恶意,落在任何人的身上,都足以压垮他的阖族。

您的一点点施舍,就足以让一文不值的人卓然而起,让寒门成为士族,甚至最后成为门阀。

这就是皇帝,天下之最重的,所以优秀的皇帝,总是能保持自己的理智,让自己拥有上古圣王的德行,不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去迁怒其他的人。

不能偏听偏信,要广泛的倾听意见,不随意的去下达命令,而要谨慎的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就是圣主明君的道理所在了。”

在每一个合适的节点去劝谏君王,这也是一个臣子所应该做的,谏臣的价值是远远超过大多数人想象的,甚至发挥的作用不比那些经世治国的能臣差,一个让天下变好,一个规劝皇帝让天下不向下走。

比如魏征那种对局势本就洞若观火的臣子,他发挥的作用不比房杜差半分,但在很多人看来,谏臣没什么用,因为很多人认为皇帝总是英明的,总是对所有事都很明白,但实际上是,皇帝会犯很多错误,十件事能对五件,已经是颇为优秀的君王,君主一人独治的国家是注定崩溃的。

萧衍又看了看手中的资料,叹了口气问道:“灵秀,朕要杀一些人来震慑这些有不轨之心的人,你说朕该怎么杀?”

洛显之眼中杀气纵横,他对这些构陷太子的人实在是大恨,如果真的让这些人得手,他们洛氏两代的成果,真的可能会毁于一旦,于是他当即寒声道:“臣的建议是大杀、多杀、特杀,不杀者流。

陛下应该借着这件事继续抬举太子,让所有人都看到您的决心,弥补先前之事,太子所损失的威望,否则就算是这件事消弭,太子不受到您信任的影响,也不好清除。”

抬举太子。

萧衍点点头道:“灵秀,还是你去处理这件事,太子那里你为朕再跑一趟,将宫中的赏赐给他,让他安心读书即可,他的太子之位,朕会一直给他留着,以后大梁会是他的。”

洛显之知道,这就是萧衍给太子的补偿了,父子之间因为这件事,终究是产生了一些嫌隙,太子知道皇帝并没有那么信任自己,皇帝也知道太子肯定对自己有所不满,但这世上真的能父子相和的本就不多,只要政治上没有问题,洛显之也就不再多言。

……

“如果没有郡公,孤现在恐怕已经是阶下囚,甚至可能已经赴以黄泉了,郡公于孤有活命之恩啊,孤实在是不知道该要如何报答您。

还请郡公受孤一拜。”

萧统是个君子,这些时日他饱受煎熬,沧桑到了极点,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对洛显之的感激已经难以言明,他在东宫设宴,太子妃等一众亲近都出席,所有人都怀着感激的心情,望向洛显之。

而且这其中,定然还有想要拉拢洛显之的意思,或许会拉拢不合适,释放善意更加合适,所有人都知道洛显之是皇帝的近臣,皇帝最信任的就是洛显之。

但每发生一件大事,梁国权贵才会知道,他们想的还是太浅了,皇帝对洛显之的信任简直就像是信任自己的心腹和头脑。

这次的事情如果不是洛显之,还有谁能救了萧统?

众人根本就不敢想,只有洛显之!

洛显之抬起酒杯说道:“臣因为陛下的信重得以担任这样的高位,拥有这么重大的权力,于是竭诚的为国家所效力,于是竭诚的为陛下所尽忠。

殿下之事,是小人阴谋作乱,甚至累及了陛下,臣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陛下受到奸人所蒙蔽,于是揭开此事,殿下不必感谢臣,臣不过是遵从陛下的命令行事,然后正直的去审判一切而已。

只要殿下持身够正,恭谨孝顺的对待陛下,又有谁能够伤害殿下呢?”

说罢他将酒水一口饮下,他这番话很是简单,他是皇帝的臣子,不能太过于靠近太子,渐渐年老的皇帝,有时候是个普通的老人,而老人是需要陪伴的老人是很害怕失去的。

洛显之靠近太子,会给萧衍一种,他抛弃皇帝转而去尊奉太子的感觉,这是洛显之所要竭力避免的事情。

只要太子安安分分,他会在朝廷上护着太子,一直到他顺利登基。

萧统一想起这件事,就感觉非常的羞耻,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传这件事,不知道史书上会如何记载自己,他还是不能忘记当日他和萧衍对峙时,所发生的那些言语交锋。

……

巫蛊案最终以大批人被杀,以及更多的人被流放而告终,那一段时间中,整座建业城都仿佛充斥着淡淡的血腥味道,有十几家牵连到这件事中,至少都被夷三族。

其中包括萧氏的宗王以及一些外戚家族,还有一些参与在其中的士族,完全没有任何的手软。

这是洛显之先前所说过的,说杀全家就杀全家。

这件事的发生让整座建业城都噤若寒蝉,在洛显之执政的这些年中,有的人竟然开始怀念起洛有之来,因为洛显之比洛有之手段更加凌厉。

洛有之虽然性格强硬,手段略显粗糙,但规模一般不大,但洛显之不一样,他的手段有些太过于丝滑,每次都是突然袭击,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制作好了陷阱,而后一网打尽,然后不给人机会,直接全部处理掉。

几乎每一次都牵连极广,这如何能不让人畏惧?

……

洛显之在梁国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取得了太子的示好后,他自忖自己下一朝就算是不如现在,但依旧掌控梁国大政,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给他几十年的时间,那梁国取得天下,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现在的梁国已经不能说是一个单纯的南朝了。

天下最肥沃的土地中,有一半都在梁国手中,梁国完全有足够的实力去北伐,现在唯一所欠缺的不过是上好的骑兵而已。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还能活多久,这是洛显之比较担心的,洛氏一直以来的寿命都不算是很长,他的父亲洛有之就去世比较早,往前也不少这个问题。

如果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死去的话,那可用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没有了自己仅仅凭借萧统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吗?

自己的儿子还能承担起掌政一国的大任吗?

洛显之不确定毕竟连出两代王佐之才,已经是得天之幸,难道还真的能奢求三代王佐之才吗?

“陛下,现在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离间燕国皇帝和慕容垂之间,离间成功,胜过百万雄兵。”

与其提高自己国家的实力,不如去搞乱其他的国家,这是洛显之所一直奉行的真理。

况且对于洛显之这种人来说,看到燕国那种局面,怎么可能忍得住,不插手一番,将自己的智慧尽情的挥洒呢?

对于一个智者来说,谁没有一言乱国的梦想?

自古以来,从来就不缺乏那些仅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达成那些兵锋所达不到的效果和功业。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世上最多的便是意外,太子萧统竟然病倒了,在巫蛊案渐渐平息后,他病倒在东宫中,惊动了无数的人,太医所言,他是郁气凝结,换句话说,这是心病,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抑郁症。

堂堂一国太子,而且是比较位置稳固的太子,竟然患上了这种心病,这如何去说理?

一开始萧衍没有当回事,人没有不生病的,他让人送了药过去,但等到十天半个月不见好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在医者的观念中,生病是个相当损耗人体元气的事情,如果一个病一直不见好,即便是小病也定然会造成大问题。

洛显之知晓这件事的时候,只觉浑身有些发寒,有些怔愣。

他想起了族中典籍所记载的一则故事,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所讲的道理却让他记忆深刻。

这个世界上,总是在轮回着发生一些事,那些英明神武的君王,人数稀少,还总是天不假年,那些庸碌无能的君王,却总是会活的长长久久,于是这世上常见败,而不见盛。

太子或者皇帝的短命,这其实不是意外,自古以来长寿的皇帝本就很少,魏国那几个皇帝的寿命都很短,任何一场病都可能带走一些生命。

但洛显之有些难以接受的是,他解决掉巫蛊之事,就是为了太子之位的稳固,而现在太子却出了这件事,梁国似乎不可避免的要往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滑去。

这难道就是神通不敌天数,人算不如天算吗?

洛显之望着那湛蓝的青冥,他不服气,很不服气,他还有许多年的时间,就算是一个太子没了,他还能再扶持一个太子!

————

在上天的苍莽前,个人的努力大概是微不足道的,洛显之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悍然发动了历时六个月的“巫蛊案”,一粒叫做病痛的微尘落下来,却比泰山还要巍峨,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遗憾吧。——《通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