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五章:大唐危局!

平阳公主府前,站着数人,其中为首二人,眉有圣痕,光华显耀,皆身材高大,英气纵横,与洛玄夜颇为相像,只不过没有洛玄夜那么“凶”和“厉”。

洛玄夜这一辈,兄弟七人,名字为“日照星辰夜凌云”,此番前来的便是洛玄夜的四哥洛玄辰和六弟洛玄凌。

洛玄辰身量比洛玄凌和洛玄夜略低,气质更显温润一点,带着一点点书卷气,洛玄凌则手间满是老茧,一看就是一个武人。

洛玄夜和家中兄弟太多年不曾见,他匆匆跑出来,洛玄凌惊喜道:“五哥!”

洛玄夜在府前狠狠抱住洛玄凌,在臂膀上锤了两拳,喜道:“好小子,多年不见,竟然这么壮!”

“四哥!”

三人也不站在府外叙旧,洛玄夜将二人迎进府中。

洛玄凌踏过门槛时,望着平阳公主府的匾额,边走边笑问道:“五哥,你婚后一直都是住在公主府吗?”

洛玄夜一指西边的宫城,笑道:“偶尔也会回国公府。

你嫂子受到皇帝的宠爱,赐下的公主府是最接近皇宫的,上朝颇近。

我的国公府在另一个坊市,所以我们夫妻二人住在这里,而且公主府是正一品的规制,使用各种器物都方便。

四哥和阿凌先住在这里,之后不想住在这里,就先住在周国公府,我和秀宁给你们在长安北城东市这边购置两处房产。

这里居住的大多数都是贵族以及皇族,周围的坊市,许多空置,以后都是要留给那些李氏宗王以及公主们的。”

洛玄辰四处打量着说道:“周国公,好爵位,唐皇有心,四弟你在大唐地位不一般啊。”

洛玄夜挑眉道:“自然,否则也不会给诸位兄弟写信。

上阵亲兄弟,要在大唐时局中,占据更重的位置,靠我一个人可不够,我洛氏的未来,可能就在大唐了。

等皇帝登天子位,周国公的爵位会给家族带来许多好处,这不就是我们的目的?”

是这个道理。

如今的洛氏,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限定范围内,在不喧宾夺主、被天道判定为实际君王的情况下,占据更重的地位。

洛氏不能比皇族更强,洛氏家主不能长久的、传承的凌驾于天子之上。

在这個规则下,洛氏要尽可能的变强,这就是现在的洛氏!

几人很快走进堂中,洛玄夜招呼二人坐下后,洛玄凌问道:“五哥,那位秦王真的有你说的那么优秀吗?”

洛玄夜点点头道:“在皇帝的这几个子嗣中,他是最特殊的一个。

当初在太原时,时人称其为‘太原公子’,在如今门阀寒士差距极大时,他不以门户之见待人,折节下士,很是不一般。

至于其余种种优点,为人风度,日后你们和他相处便能知道,我只能用真诚来形容。

看来四哥和六弟都是要加入秦王麾下了?”

洛玄夜给洛玄辰和洛玄凌引荐的时候,肯定是要引见给李渊的,但二人既然这么说,那日后定然是偏向秦王的。

洛玄辰轻笑道:“来时为兄了解过李唐,唐皇果然如果老祖宗所评价的那样,没有开国天子的才能。

自古以来都未曾听闻过,开国君主不打仗的,按照唐皇的规划,未来大唐的开国功臣和开国武将集团,都会在秦王麾下。

这种情况,产生冲突是注定的,我可不想以后,和五弟你因为这个原因,站在对立面上。

我们三兄弟,要么一起辉煌,要么一起离开大唐。”

洛玄辰想得太远,让洛玄夜有些不安,低声道:“秦王没想过和太子争夺储位,他们兄弟间的感情不错。”

洛玄辰只淡淡说道:“李氏不是洛氏,上没有素王老祖,下没有圣痕,感情有什么用?”

洛氏子对大唐的判断和天下其他人不同。

每一个洛氏子在略微了解李唐后,都能够看出内部注定会出现的割裂。

这种割裂源于洛苏对李渊所判下的“死刑”。

洛苏认为李渊能力不行,不足以成为天子。

所有的洛氏子都依照李渊不行分析李唐的局势,那就得出了唯一的结论。

李渊要依靠优秀的儿子夺取天下。

那平定天下的人是谁?

洛玄夜沉默着,洛玄凌有些不安,洛玄辰则平静的饮茶。

身着嫩绿衣裳的侍女小跑进来,眼角略带好奇的看了洛玄辰和洛玄凌两眼,向洛玄夜福礼道:“驸马,公主回来了。”

说话间,英姿飒爽一身朝服的李秀宁已经走进堂中。

洛玄夜不再多想,给几人互相介绍,对于两个洛氏子的出现,李秀宁欣喜道:“四哥和六弟,待明日我便进宫向父皇举荐你们,父皇定然欣喜,有四个和六弟在,夫君从此不再势单力薄了。”

听到李秀宁这么说,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洛玄辰微微露出一丝笑容。

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大臣,宗族势力都很是关键,那些门阀之所以强势,就在于强大的宗族,互相守望相助。

洛玄夜现在的位高权重,是完全依附于李氏皇族的,如果从权力自下而上来说,他没有自己人,洛玄辰和洛玄凌的出现,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势单力孤的局面。

李秀宁能想到这一点,说明她将洛玄夜放在心里。

李秀宁让人下去给二人收拾客房,这是府中嬷嬷将正哇哇大哭的小郡主抱了过来。

公主的女儿当然不是郡主,但李秀宁的女儿是郡主。

李秀宁还没有反应过来,洛玄辰和洛玄凌已经瞬移到了小女娃身边,洛玄辰已经将小郡主接过抱在怀中。

圣痕之间的感应,让小郡主瞬间止住了哭声。

她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望着洛玄辰和洛玄凌。

“我们洛氏下一代第一个洛氏女,阿夜,她叫什么名字?”

洛玄夜笑道:“元翎,孔雀翎的翎。”

洛玄凌满是老茧的指腹轻轻在洛元翎白皙透亮的脸上触碰,然后小手握住了他的手指,洛玄凌这么一个壮汉,脸上竟然浮现出宠溺的笑容,轻轻晃着洛元翎的小手。

洛玄辰将洛元翎高高举起,朗声笑道:“生于洛氏,阿翎有福啊。”

洛元翎便咯咯笑起来,小手拍着。

……

翌日。

李秀宁进宫向李渊讲了洛玄辰和洛玄凌的到来,这让李渊很是自得,向裴寂等左右宫人说道:“当年汉高祖刘邦,也不过只有英文献侯洛亦一人辅佐他,而现在朕却有三人,这岂不是说明,朕胜过刘邦万分?”

洛氏的到来既让人振奋,又让人心忧,大臣们纷纷恭维着李渊,让他更是开怀,而后李渊思索了一下说道:“洛氏乃是高门,又是驸马的近亲,我大唐应该重用,伱们说应该给他们安排什么职位?”

李秀宁按照昨夜商议的话说道:“父皇,洛氏子投我大唐,自然不是为了坐享富贵,而是为了建功立业来的。

若是直接安排朝官,品轶不足,恐怕不能人尽其才。

不如将他们纳入幕府,日后随从出征,立下功勋再升迁,想必更为合适。”

李渊听着不由自主的点头,洛玄夜是自己的女婿,晋阳起兵的元从功臣,还为大唐立下了功勋,现在是正三品的左骁卫大将军,爵封周国公,这都是他应得的。

这两位洛氏子自然不能如此,还是要从低级的差遣做起的,这毕竟已经不是世卿世禄的时代,尤其是职官,不能轻易授予。

李渊略一沉吟,便说道:“刚才平阳你说,二人皆擅长武事,朕正有意要征讨西凉李轨,使秦王和齐王出征,那洛玄凌年小,调入秦王府,担任副典军。

洛玄辰既然是驸马的兄长,便调入齐王府,担任齐王府的典军。”

亲王府典军是正五品上,副典军则是从五品上,差了两级,李渊根据两人年龄以及辈分安排了官职,但实际上差不多。

因为洛玄凌进入的是蒸蒸日上的秦王府,而洛玄辰进入的是齐王府,单纯的论前途,肯定是洛玄凌更好一点。

只能说幸好是齐王府,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关系好,齐王李玄霸基本上唯李世民,马首是瞻。

如果是调入楚王府,那就只能和李元吉起冲突了。

李秀宁略一盘算,和本来所预料的也没有什么区别,便直接应下来。

这个级别的官员,不需要皇帝面授,之后直接三省走流程,让尚书省的吏部去批就可以,有身为内史令的李秀宁盯着,也没人会卡这个东西。

待流程走到三省时,又有洛氏子来到了长安的消息,已经传得到处都是。

“真不愧是洛氏,世显高门,一出仕就是正五品上的高官。

唉。”

洛玄辰和洛玄凌这两个官职,表面听上去不高,但实际上已经高太多了。

要知道两个人几乎是白身!

现在天下官吏的级别,从一品到九品,正、从不同,还有上下之别。

正一品、从一品,一直到从三品。

四品开始,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一直到从九品下。

正式官职共有三十级,掌管府兵的校尉,才从七品下。

在三十级之外,还有级别,叫做流外官,流外一等到流外九等,也就是一共三十九级官职级别,洛玄辰和洛玄凌直接就站在了中上等。

洛玄辰的正五品上,同级别的官员,是洛阳令、晋阳令、长安令,一介白身直升至此,如何能不让人艳羡。

只能说,李渊真的看重门阀出身,洛氏那升级到国朝天柱级别的声望的确是硬,能影响天下人的看法,李秀宁和洛玄夜的面子,以及洛苏的面子,的确是大。

洛玄辰和洛玄凌接受了这个差遣后,洛玄凌跟着洛玄夜前去秦王府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见到洛玄凌,左看右看,拉着他坐在席中,忍不住开怀大笑,“好啊,本王现在既有青阳,又添一员猛将,我大唐兵锋,谁能阻挡?”

秦王府中很是热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在,李世民索性便为洛玄凌的到来举行了一场筵席,席中洛玄凌露了几手,让众人更是为他喝彩。

洛玄辰则前往齐王府去见了李玄霸,李玄霸对他很是的说道:“本王永远都忘不了,当初本王躺在病床上,仿佛已经见到了黄泉之路,最后是文公救了本王,他将本王从黄泉之路拉了出来,这是本王和洛氏的缘分,以后我们一起为大唐,只要有功劳,本王都会向父皇呈报。”

感受到李玄霸的善意,洛玄辰知道,自己的未来大概就在这里了。

李玄霸。

……

李轨和西突厥之间的战争,爆发的极快。

西突厥动用了超过十五万的骑兵,驱赶着大量的牛羊前往进攻凉州河西四郡。

李轨直接人都傻了。

不知道西突厥发的什么疯。

等到西突厥的檄文到了河西,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一方面暗自痛骂,一方面给西突厥的神圣可汗阿史那塞写信,说自己绝对没有骂他是胡人。

“君为诸夏贵胄,朕亦为诸夏贵胄,同立于素王青天之下,应当携手,平定诸胡,不当自残。”

但阿史那塞根本就不信,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句,“这些中原人,坏得很。

他们不崇信素王。

据说在中原,就算是辱骂素王,也没有律法的惩戒,简直,简直……”

他竟然从脑海里面,找不到一个足够脏的词,来形容这件事。

“狗娘养的!”

下面有臣子接上话,虽然觉得程度太轻,但阿史那塞还是顺着说道:“没错!

必须要狠狠地教训这个李轨,而且他有什么资格称帝?

和本可汗平起平坐?”

与此同时,李唐也在针对李轨,而且是从两方面一起。

一方面有凉州安氏说能够平定河西,献给大唐,这是从内部瓦解。

一方面,李渊正在抽调关中折冲府,随时准备让李世民挂帅出征。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本就在河西不太得人心的李轨,很快就支撑不住。

简直如同天选一般,李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又得到了一片广袤的土地。

虽然不是产粮地,但确实一块可以养马的土地,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整个凉州。

李唐在西边的边境从长安之外三百里,推进到了长安之外一千五百里!

李唐终于可以没有太大后顾之忧的东出,不必担心大军一动,长安空虚,直接被西凉国偷袭后方。

前提是解决汹汹而来的西突厥!

本就准备着征讨西凉国的大军,这下有了用武之地。

李渊以李世民为行军元帅,又任命十大行军总管,率领三万关中诸卫府府兵出河西。

面对突然投降大唐的李轨,阿史那塞是有些懵的,他还没用力,怎么凉国自己就倒下了?

等到得知唐国出兵的消息,阿史那塞就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和唐国大战,他匆忙出兵,准备不足,不可能打进关中,况且他现在还没有攻下河西的任何一座坚城,根本就不能向前推进。

“可汗,我军匆匆而来,没有必要和中原死磕,前些时日大祭司曾经说过,在神庙之西,原来康居所在,有不信仰素王的异教徒,应当剿灭,我们应该回到神临王廷,在素王神圣之地,举起王旗。”

在他犹豫的时候,又有人开始劝他撤兵,对于很多西域人来说,不是特别想要进入中原。

他们习惯了草原上的生活,而且西域什么都有,他们想要往西以及往北去占据更多的草原,而不是去中原争斗,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原很危险。

阿史那塞沉思着,想来想去,除了去素王埋葬之地外,好像没有什么必要进入中原,现在西域尚且没有统一。

那就回去!

他下定了决心,就毫不犹豫,手中持着缀满宝石的弯刀,在大帐中站起,“告知唐军,让他们杀死李轨,将李轨的头颅送到我的汗帐,本汗便会退军!”

当李世民开始准备战争的时候,便得知了阿史那塞的要求,众人一下子都愣了。

这西突厥可汗的脑子?

李世民立刻反应过来,大声吩咐道:“派人去把李轨追回来,不用送回长安了!”

在接手凉州后,李世民就把李轨押送回了长安,最后等待李轨的唯一结局就是被斩首,现在既然有用,那就不用浪费,直接杀了送给阿史那塞。

阿史那塞拿到李轨的头颅之后,立刻将之踩到了脚底,颇为猖狂的笑起来,而后又说道:“找人将他的头颅给本可汗做成夜壶,以后本可汗就用这个,让所有曾经侮辱本可汗的人知道,这就是得罪本可汗的下场。”

在用李轨的头颅泄愤之后,阿史那塞果然依照先前的约定,痛苦的撤军,李世民本来只不过是试试,没想到还真的会如此。

这一场应该算是胜利的战争,来的莫名其妙,大唐就这样白白得到了一片土地?

无论愿不愿意相信,无论是不是上天的眷顾,但这就是事实,就如同当初蜀地归附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都觉得,或许上天真的是眷顾大唐的。

对于大唐而言,最难的几步,都很顺利的,在两年之内就完成了。

李世民重新布置了凉州的防务,以防止未来西突厥的卷土重来,无论是他,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和西突厥作对的想法。

如果将天下的各个区域定一个级别的话,那身处边陲的西域,在统一天下的各个板块中,无疑是不重要的。

只有在天下统一之后,才有取得西域的价值,现在即便是拿到了,想要从西域调兵,那也太难了,几乎是对统一天下,没有什么帮助的。

现在整个大唐,从上到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迅速的东出,就如同无数次曾经东出统一天下的王朝一样,快速的得到天下。

……

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李元吉所镇守的太原,和刘武周打起来了。

那个一直盘踞在晋阳的刘武周,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夺取晋阳,这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这说明刘武周和突厥已经达成了一致。

他已经不太担心突厥会抄了他的后路,甚至可能,突厥也会出兵帮助刘武周。

这很合理,因为突厥应该是反应过来大唐不想和他们合作了。

“突厥发生了内乱,自顾不暇,所以刘武周乘势南下。”

幸好,情况没到最糟糕的情况,只有刘武周,没有突厥人,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李世民率领的大军虽然没有打仗,但是从长安一路到河西走廊,来回经历了长时间的行军,必须要进行休息。

而且刘武周虽然来势汹汹,但太原毕竟是老家,李唐在那里有深厚的统治基础,还布置有重兵,刘武周想要攻下,并没有那么容易。

正如李渊所说,“刘武周以区区之地,竟然敢进犯我大唐两千里的疆域,他不过是找死而已。

待我大唐稍微恢复一点,只要太原守住,区区刘武周,败亡将是他唯一的结局。”

是的。

只要太原守住,刘武周得不到大粮仓,他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太原能守住吗?

大多数人都认为可以守住!

晋阳那可是一座坚城,可以说,整个天下的州治中,能比晋阳还坚固的城池,都不多。

除非用水攻,否则想要攻下晋阳是很难的。

水攻哪里有那么简单,那除非是绝对的碾压,军队已经将城池彻底包围,那种情况下,才能让攻方顺利的去挖掘河道。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回到了长安城,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

这个人叫做——李元吉。

他的身份则是大唐皇帝嫡四子,楚王。

他身上的职位则是太原晋阳留守,任务是守卫晋阳,李唐的龙兴之地,大本营,也是整个河东的枢纽。

他为什么会回到长安呢?

因为晋阳丢了。

他所守的晋阳丢了。

所以他直接逃了回来,还带着自己的妻妾和孩子,以及那些珍贵宝物,就算是回来的路上,他也还在享受。

晋阳是怎么丢的?

他感觉打不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武周大军,尤其是麾下的宋金刚太猛,于是他骗了晋阳的守军,说出城侦查,然后直接逃之夭夭。

晋阳未战而降!

在晋阳丢失的同时,从晋阳开始,宋金刚一路攻城略地,速度比起当初李唐拿下河东还要快。

真不愧是关陇门阀的优良传统。

弘农杨氏拿不下弘农,晋阳李唐守不住河东。

长安朝廷陷入了呆滞之中,这楚王李元吉怎么?

李渊整个人的脑瓜子都是嗡嗡的,他想要狠狠地训斥李元吉,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

这么惨烈的失败,必须要找到一个责任人才是!

这个人当然不能是李元吉,那可是他的儿子,如果处罚李元吉,先不说李渊不忍心,毕竟他这么护犊子,还可能会伤害他的威望。

那就只能让李元吉麾下的臣子背锅了,但这口锅,一般人是背不动的。

王府中最重要的官职就是长史和司马。

当初李渊当唐王的时候,裴寂是他的长史,刘文静是他的司马。

后来李渊当了皇帝,这两个人就直接成为了宰相,可想而知这两个职位的重要性。

能够给李元吉背锅的,只能是这两个人,但这两个人也不能随便罚,要看身份,李渊的典型做法。

皇族的人是不能动的。

他想要让人背锅,但是李元吉的属下却不愿意背锅。

这口锅背下来,不说以后飞黄腾达,可能就没有以后了。

这就搞得李渊很难受。

最后只能悻悻的向群臣说道:“虽然朕知道楚王司马有错,但决策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朕以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先考虑如何夺回河东。”

李元吉这回事就当作没有发生,冷处理掉,很多人有些不忿,上次薛举的时候,李渊可不是这样处理的。

戴罪立功的刘文静和殷开山都被训斥了一番,其余没什么功劳的更是被处理。

这么双标的做法,让李渊失掉了不少人心,不过李渊并不在意,君臣名分定下的好处就是,就算是臣子对皇帝不满,但只要不到根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反噬。

这是君王天生的特权,对臣子的功过双标。

就在李唐朝廷还想着如何处理李元吉时,刘武周麾下大军在宋金刚的率领着,已经快要攻下河东郡,和李唐隔着黄河对望了。

长安彻底震动!

这是大唐建立以来,最危险的一次,比薛举当初还要危险!

————

上天给予了唐朝很大的眷顾,但同时也给予了它极大的考验,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在后世看来,会极大拖后统一进程的事件,刘武周攻取太原便是这样的一件大事,按照过去数百年的经验来看,唐朝和刘武周,应该在并州进行一场长达数年的拉锯战,但结果并非如此,笔者将会在本篇章中,详细讲解这场战争对于唐王朝建立的非凡意义。——《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