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九章:玄武门!(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求月票!)

在此时,京城酝酿着巨变,已经是许多人所知晓,太子和秦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是人尽皆知!

李世民在拉拢许多人,自然不可能做的完全无缺。

这段时间秦王府经历的事太多,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调走。

这两个智慧高绝的人在被调走前,望着李世民的眼神中,有什么呢?

期许。

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秦王,如今您和太子间就像是水火一样,已经根本就不可能有共存的那一日,如果不及时动手,现在被调走的是我们,以后遭殃的却是您啊。”

秦王府中被调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甚至就连程知节、秦叔宝这些人也多有被调离外州的,这是为了斩断李世民的羽翼。

最大的一次外调就是洛玄夜,洛玄夜从晋阳起兵的时候,就在禁军中担任大将军,十年下来,根基极深,犹如老树之根,盘根错节,在禁军中的威望也极高,李世民在禁军中一半根基都在洛玄夜手中。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却不说话,最后三人都失望离开,这不是他们所认为的李世民。

但洛玄夜一回来,长孙无忌就知道李世民在等什么。

原来如此!

秦王不可能坑洛玄夜,既然洛玄夜冒着生死之危回来,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洛玄夜回来之后就待在秦王府,这件大事,只有最亲近的才能实行,三人坐在一起商议其中细节以及能够打出来的手牌。

李世民先说道:“在长安的力量,太子东宫更强,姑苏郡王在长安,现在最强大的外援就是防备突厥的灵州都督李靖和行军总管李世勣,而且这两人都有能力和威望,如果能够得到这两人的帮助,就更容易成功。”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洛玄夜就直接说道:“秦王,不妥,即便是你去信,李靖和李世勣也不会帮你,最多中立,我认为没有必要,冒着他们告密的风险,去拉拢。

事发前,让玄镜住在秦王府,和王妃待在一起,如果真的出现意外事败的话,我们就火速前往洛阳,让玄镜前往江南,有这个外援足够。

政变讲究的是一击必杀,这一点我们是占据优势的,秦王府的卫士都悍勇非常,我回来之后,我们控制禁卫,掌握玄武门的开闭,这一点就足够胜过十万大军。”

听罢洛玄夜所说,长孙无忌同意道:“秦王,周国公所说有理,李靖和李世勣一向中立,不亲近王府,在这种时候,没必要拉拢。”

两个肱骨心腹都不同意,李世民立刻就排除了这种想法,将李靖和李世勣的名字在名单中拿掉。

确定了第一件事后,便是最关键的,“召回秦王府和天策府诸将以及幕僚,尤其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等人都是万人敌,在这种小规模的冲突中,极为重要。”

烛火悠悠,映衬在三人的脸上,洛玄夜很平静,李世民隐隐有些痛苦,长孙无忌满是振奋。

……

秦王府中第一个知道洛玄夜回来的战将是尉迟恭。

见到洛玄夜回来,尉迟恭极其激动,坐在洛玄夜对面时,尚且有些激动的坐立不安,明明是在室内,却有些挤眉弄眼的说道:“我还以为秦王真的犹豫,原来是在等青阳公,青阳公,是不是我们现在就杀进太子宫!”

不愧是尉迟恭,不愧是和太子以及李元吉有仇的尉迟恭。

除了洛玄夜和洛玄凌外,尉迟恭是李世民最爱的大将,这个降将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太子和李元吉招揽他,甚至杀他,也毫不动摇。

洛玄夜淡淡道:“今日给你吃个定心丸,这是迟早的事,今日叫你来,是有事情要交待你,秦王要面对的毕竟是亲兄弟。

如果,我是说如果,到时候秦王真的下不去手,或者有犹豫,交给你,明白吗?

其他人我都不放心,只有你。”

尉迟恭一听立刻拍拍胸脯说道:“周国公放心,秦王受迫到了这种地步,我受秦王大恩,一定为秦王除去这两个祸害。”

洛玄夜闻言拍拍尉迟恭的肩膀,尉迟恭却像是见鬼一样,因为他见到洛玄夜竟然冲自己笑了。

他回忆着,似乎洛玄夜从来没有对秦王府诸将以及幕僚笑过。

洛玄夜笑道:“不一定能用得上你,秦王他喜欢把事情背在身上,但伱的忠心他会见到,成为他的臣子,这是你尉迟恭的幸事啊。”

尉迟恭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李世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他只是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已。

尉迟恭走出室中,脚步很是轻快,完全没有刚刚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的沉重,以他的脾气,如果不是惹不起,早就想干掉太子和李元吉了。

洛玄夜望着尉迟恭离开的身影,微微眯眼,思索着下一个找谁谈话。

……

突厥再次犯边,李靖在城下击破突厥,但并不能阻止突厥的大股部队,不过突厥表面上来势汹汹,却派出使者,想索要财物,颉利可汗也就这点出息了。

在所有人意外的眼神中,李建成为李元吉请缨,主动迎战突厥。

在李建成看来,这是一个完美的机会,能够将李世民秦王府中的将领都一战报销掉的机会,为了自己的大位,他不惜将为大唐帝国建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众悍将,全部坑死。

李元吉出征,李世民势必要来践行,他要乘此机会,杀死李世民。

早在杨文干之事时,李世民就能够推动东宫谋反一事,他对太子东宫的渗透可想而知,卧底得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计划,赶来告知李世民。

李世民立刻将在府中的洛玄夜和长孙无忌召来,告知此事,长孙无忌大惊失色,二人同时望向李世民。

却见到李世民脸上一丝愤怒的神情都没有,只有一种如同顿悟般的解脱。

李世民在想什么?

这几年他一直都在等待,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诸将和幕僚都劝他动手,一直到现在。

终于解脱了,现在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了,李世民并不是迂腐的人,他一直在思考文公所说的心安是什么。

现在他明白了,这就是他所要的心安。

一个心理上的上位,这不是他的错。

当这种心理占据了他的心后,他只觉浑身有一股暖洋洋的力量在涌动,那是从心中所发出的东西。

李世民环视周围众人,沉声下令道:“敬德,去将所有在天策府和秦王府任职过的人叫来!”

洛玄夜等人坐在两侧,静静地等待着,李世民闭着眼,等待着,很快就有不少人来到了秦王府,但房玄龄等人不愿意来。

“尊奉天子的旨意,以后不能再和秦王来往,天子说如果再见到秦王,将会杀死我们,所以我们不敢前来。”

李世民立刻就知道,房玄龄等人不是不愿意前来,而是要他的保证,这一次回来,就一定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

李世民望向洛玄夜,洛玄夜点点头,李世民寒声对尉迟恭和洛玄凌道:“敬德,青玉,你们再去,告诉他们来秦王府,如果不来,就杀了他们!”

天子的命令,在我这里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李世民给他们的答案,无比强烈的反应。

房杜二人终于回到了秦王府,围绕在李世民身边。

见到众人后,洛玄夜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说辞,直接就当着众人的面说出:“秦王。

当年素王刚刚摄政的时候,亲兄弟作乱,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素王毫不犹豫的前往平定,最终流放、诛杀他们。

管、蔡都是素王在人间嫡亲的兄长,但素王因为他们对邦周有害,于是毫不犹豫的杀死他们。

现在的人反而有迂腐之意!

如果大唐没有秦王,只不过是一个覆灭在乱世的诸侯而已,只不过是一个在突厥之下仰鼻息而存的王朝而已。

秦王,该放下那一丝不存在的犹疑了。”

长孙无忌为洛玄夜叫好,这就是他心中的想法,“秦王,您功盖天下,乃是事实上的开国之君,这大唐难道不是您所应该得到的吗?

取回属于自己的东西,难道是不对的吗?

太子身为兄长却几次三番想要谋害您,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李元吉身为弟弟,却多次要加害您,这难道不应该惩罚吗?

周国公说的是圣人之行啊,是苍天之证啊!

素王也曾经这么做,难道还有人认为这不对吗?

秦王!”

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洛玄凌、程知节还有许多人,强行压抑着心中激荡的心情,沉声道:“秦王,请诛杀太子楚王,安定国朝社稷!”

李世民手中提着剑,脸上满是释然的神情说道:“我一直以来的避让,并非是犹豫,我又何尝不知道,我和太子间的兄弟情谊早就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消磨殆尽,他不再是我的大哥,我也不是他的弟弟。

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让他先动手,然后我再反击,这或许有些过于……

但这便是我心中所想,我想证明,这件事不是我的错,我想要问心无愧,于是直到今天。

他们真的要对我动手了。

就这样,去进行最后的决战吧。”

房杜二人足智多谋,而且早就盘算了不知道多久,很快就为李世民提出了一条引蛇出洞的计划,用一件必须所有人都出现在宫中的大事,将天子、太子、楚王,一网打尽。

……

当李世民走出玄武门时,他望着背后高大的城门,宛如黑暗沉渊中的巨兽,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他回想起刚才和天子的谈话,有些黯然神伤,他不曾见到,在天际有一颗闪亮的星辰划过。

皇宫之中,李渊在寝宫中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回想起今天李世民告发李建成之事,越想越觉得难以接受。

兄弟相争,到了现在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刻的李渊突然有些后悔,难道自己真的要见到兄弟相残吗?

如果大唐有西域就好了。

李渊这样想着,这样就能把其中一个人封到西域去,相隔五千里,想必可以和平相处了。

星光渐渐散去,天上的弯月隐藏在大白的天幕之后,白日繁华的长安开始苏醒,坊间已经开始有炊饼的香气,勤于劳作的百姓开始动弹,如今正处于仲夏之间,暖暖的风拂过人的面颊。

长安城无限美丽,大唐正缓缓的恢复着,六百万户的人口,让大唐一旦焕发起来,生机勃勃之状,让人心折。

几乎没有任何人知晓,在黎明到来后,在宫廷禁卫也开始换班时,有几个人走进了皇宫中,其中一个是洛玄夜。

他很平静的进入皇宫,丝毫没有觉得,他现在是岭南王,出现在这里有不妥,他回到禁军中,就像是回家一样。

这里有许多都是秦王的人。

李世民在战场上带着这些人立功的时候,奋勇冲杀的英姿,这些人都看在眼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

这把秤就是人心。

人心或许不会让这些人为李世民舍家弃命,但中立却足够了。

就连李靖和李世勣,也会因为李世民这个人,而选择中立。

这一场针对太子和楚王的政变中,有两个战场,其中一个是秦王和太子的双龙会面,一个就是宫中,能否在第一时间控制住天子,是最关键的。

李渊终于是天子,如果他下令禁军出击的话,禁军还是会听令的,十六卫大将军中,并不全部都在秦王的控制中。

人心如同流水,随时都会变化。

洛玄夜之所以选择自己来做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太子和楚王,是必须要诛杀的,但天子,他是君父,是绝对不能动的,弑父弑君的想法有都不能有,我也不允许这件事发生。

王府中,我去劝告天子是最简单的,也能防止在乱军中,天子出现意外。”

洛玄夜的话,众人都明白,他所肩负的重任,更是艰难,但的确是没有比洛玄夜更合适的人了。

在洛玄夜之后,沉静的大唐皇宫迎来了一队杀戮的使者,一支军队出现在宫门外,这支军队骑着马,配备着完整的弓矢和刀剑,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出现在玄武门外,然后被玄武门的守将直接放了进去。

为首的正是李世民,他脸上带着神采飞扬的神情,昨晚上他以为自己会彻夜不眠,但事实却是,他睡的很是安详。

他真的放下了。

今晨他穿戴上盔甲,拿起刀剑的时候,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曾经激昂的战场上,他胸膛中的心,蓬勃的跳动着,那颗心从洛阳见到洛苏开始,就经历了无数的煎熬,经理了无数次的考验,现在这颗心的活力之强,让李世民也感觉从未见过。

这颗心如同钢铁般坚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摧毁它。

马蹄声踏破了宁静,但秦王府的士兵是非常安静的,在洛玄凌、尉迟恭等人的指挥下,迅速寻找合适埋伏的地方藏好。

那些林间的鸟儿被惊起,野草被踩踏,最后一切都归于寂静。

太子啊,楚王啊,你们快些来吧,我们在这里等待着你们,直到杀死你们。

……

天子寝殿,李渊悠悠醒来,便见到自己寝殿中坐着一个人,坐的很是板正,腰背挺直,穿着甲胄,手中持着利剑,一动不动的望着自己。

洛玄夜!

洛玄夜?

见到洛玄夜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殿中略有些昏暗,因为今日阴云密布,天色有些暗沉,他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发现真的是洛玄夜,瞠目结舌。

洛玄夜见到李渊醒来,躬身道:“父皇万安万福。”

“你……”

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是李渊想要问出来的话,但紧接着他就汗毛直立,他的目光几乎立刻就投到了宫外,“秦王……”

他说不出来话,苍老满是皱纹的脸上,只有无尽的恐惧。

尹德妃悠悠醒来,见到洛玄夜,还以为自己见到了鬼,立刻尖声叫起来,“陛下,陛下!”

李渊回过神来,立刻厉声问道:“洛玄夜,未经旨意,擅自回京,你这是要造反吗?是谁指使你的,是不是秦王?”

洛玄夜躬身恭敬道:“父皇,臣在岭南接到迷信,听说太子和楚王想要谋反,所以不远万里特意赶回长安,来保护您。

您知道的。

臣曾经是左千牛卫大总管,对保护陛下的安全,非常有经验,有臣在,陛下定能无忧。”

李渊如遭雷击,他立刻大声吼道:“来人!来人!”

但大门紧紧闭着,只有李渊和尹德妃在床榻上,围着一床锦被,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李渊,隐隐约约能听到一些喊杀声从外间传来,而后这些喊杀声停了下来。

外间的大门被打开,李渊的眼中亮起了光,下一刻暗淡下去,从外间走进来的是平阳公主李秀宁。

李渊有些痛苦的说道:“平阳,你也……”

李秀宁有些愧疚的望向李渊,但又有一些不满,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父亲你不能处理好大哥和二郎间的关系,你现在可有一丝的悔恨吗?

但她不能这么指责李渊,现在的李渊已经快要进入情绪崩溃的边缘了,她不能再刺激他,以免事态失去控制。

她只是如同往常那个女儿一样温声道:“父皇不必担心,我们会保护您的安全,太子和楚王的阴谋不会得逞。

您永远都是尊贵的天子。”

她这样说着,但是李渊却不愿意如此,他厉声道:“平阳,你知道你再做什么吗?你在纵容你的兄弟残杀,秦王是不是要和太子火并,你不阻止这件事,却参与进来,你……”

李秀宁本就已经心中如同刀绞般痛苦,眼睁睁的看着兄弟相残却不能阻止,但她必须参与进来,她现在不仅仅是李建成妹妹和李世民的姐姐。

她还是洛玄夜的妻子。

她是大唐帝国的公主,她有义务让李世民这个更优秀的皇子成为天子,而不是李建成。

她是背负着女子从政先河的人,她有无数条理由参与这件事。

除了自己的权力,所以她绝不能接受李渊的这个道德指责。

她这种心志坚定的人,也忍不住流下泪来,哭泣着却厉声道:“父皇,这难道不是您的过错吗?

立嫡立长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重要到二郎那么大的功劳都不能让您动摇,重要到二郎不成太子就要死,您还是不肯让他做太子。

您是真的为了大哥做太子才打压二郎的吗?

事情到了现在的阶段,这都是您的过错啊,是您让太子和秦王斗起来的,是您对太子和秦王的纵容,让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大唐不能缺少的是二郎,现在不能缺少,以后也不能缺少,但一个帝国,不能缺少的只有君王,您不将君王之位给予二郎,却要给太子。

您这难道不是对国朝、宗庙、社稷的不负责吗?

现在太子和楚王谋反,这难道不是证明您真的错了吗?

为什么您不愿意承认,却要将这些怪罪到我们身上呢?”

来自小棉袄的扎心一刀,直接把李渊干沉默了,他张了张嘴,又将目光放在了洛玄夜身上,满是愤然道:“洛玄夜,朕对你可以说是甚厚,在这大唐,除了朕的四个嫡子和嫡女,就连其他宗王都不如你。

从权力来说,朕给你的信任,甚至超过了齐王和楚王。

朕从未想过你会出现在这里,你很让朕失望,很失望。”

洛玄夜心中也有些难受,但他不后悔,他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然后叩首,这让李渊心中好受了一点。

洛玄夜跪着说道:“父皇,儿臣族中有一句话,叫做为人子者最大的孝顺便是纠正父母的错误。

如果看到父母的过失却不去指出,终究会迎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父皇您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仅仅是兄弟间的和睦吗?

但正如刚才平阳所说,已经被您毁掉了,这已经不可能了。

您难道就不曾想过如果太子上位后会发生什么事吗?

太子和楚王计划着在征讨突厥时,将秦王府的战将全部杀死,等他上位后,秦王会死去,我也会死去。

太子的心胸并不能海纳百川,父皇,大唐的开国文臣武将都在秦王府中,将这批人杀死,大唐会迎来什么结局呢?

突厥的入侵谁来阻挡呢?

难道交给李靖和李世勣这些外人吗?

太子他不知兵,在军中没有威望,他为了掌控军队,就只能假托别人的手,这难道不是将利器交到外人手中吗?

我们说为了社稷,难道有丝毫的虚言吗?

父皇,难道您从未想过这些事吗?

太子之所以能够安坐在长安城和秦王斗法,是因为秦王击败了薛举、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突厥。

秦王给大唐撑起了一片天,才有了天之下的和平,才有了太子能够安稳的对付秦王,这何等的讽刺啊。

杀死秦王就是捅破了这片天,太子就要独自面对那些狂风骤雨,难道您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我相信您是明白的。

突厥不除,秦王就不能动,他是大唐的定海神针。

这是您这些年一直抬举秦王的原因,那为什么不直接让秦王成为未来的天子,名正言顺的为大唐镇守呢?

这是儿臣的肺腑之言,还请父皇听之,今日儿臣在这里,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父皇。

老臣们也已经进了宫,正在偏殿休息,儿臣和平阳先行退下,让宫娥更衣,宫中的湖水很美,儿臣认为去泛舟游湖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说罢,和平阳对视一眼,缓缓退出殿中。

听到关门的声音,尹德妃才后知后觉的惊叫一声,直接吓哭了,李渊一愣一愣的,失魂落魄,他不知道宫外发生了什么,但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血腥溅满宫廷。

……

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进了玄武门,在已经升起了太阳下,照出了他们的脸,他们脸上带着志得意满,曾经纵横战场无敌的秦王又如何呢?

现在还不是将要乖乖的俯首,就算是曾经打下了大半个天下又如何呢,现在还不是要因为名位而落在我的手中。

他们脸上带着笑,走进玄武门,走进李世民为他们编制的陷阱,走进那个命中注定的死亡中!

李元吉经常搞事,很快就感觉周围有些安静的不对劲,在那些林中为什么会没有飞鸟呢?

一股极度不详的预感出现在他的心中。

“太子,不对劲啊!”

李元吉有些不安的说道,李建成闻言也觉得不对劲,而后二人便听到了重重的落门声音,玄武门关上了。

两人心中一沉,一眼便见到了骑在马上,威武的李世民。

他们在望着李世民,李世民也在望着他们两个人。

李建成和李元吉站在一道光下,那是撕裂的阴云中撒出的一束光。

李世民站在阴影中,没人能看到他脸上的神情。

李世民只觉现在的自己无比的平静,他静静地等在这里,等待着自己的命运,明明没有时钟,但却有心脏的跳动,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

时间过得好慢啊。

时间过得好快啊。

李世民这样想着,直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跃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一切都尘埃落地,上天已经将事情安排到现在,接下来,就要依靠手中弓箭了。

“秦王,你带兵进宫,难道是要造反吗?”

李建成色厉内荏的大声吼道,到了现在他还能做什么,只能这样大声去吼,希冀着能让李世民停下。

李世民寒声道:“太子,你阴谋作乱,我尊奉陛下的命令,前来杀你,今日大唐将失去一个太子,迎来一个新的太子!”

这**裸的杀意让李建成胆寒,他转身拍马就想要逃,但马再快,又怎么可能快的过李世民手中的弓箭呢?

李世民搭弓,拉满如同满月,整座秦王府的人都在看着他。

时间仿佛停下了。

没有任何的声音!

那支箭准确无误的射出去,迅疾如同闪电,就如同李世民过去射出去的每一支箭,从不落空,准备的命中李建成。

那支箭穿透了李建成的胸膛,溅射出赤红的鲜血,带着一丝凄美的味道,就像是将要落下山的太阳。

李世民是个神射手,从不落空,现在同样如此。

而想要反击的李元吉却拉不开射不准,这就是他和李世民的区别。

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李世民有强绝的勇气,而他却只有软弱,正如他当初放弃太原一样,现在的他依旧是这么没用。

李建成痛呼一声,感觉自己的魂灵仿佛离开了身体,他临死前痛苦的表情在想什么,可能是悔恨,可能仅仅是恐惧,没有人知道和在意。

无边的黑暗吞噬了他,就像是那道撕裂天空的光一样,从他的脸上移开,他浑身陷入了黑暗中,阴云在天上移动,那束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微微挡住了眼,他习惯了黑暗,突如其来的光晃得他睁不开眼。

望着倒下马去的李建成,李世民有些失神,他终于踏出了这一步。

这是他曾经所百般不愿的。

此刻他感觉自己身上笼罩了一层血色。

但他一定要亲手做这件事!

他不能将这件事交给其他人,虽然洛玄夜已经和他说过,让尉迟敬德代劳不愿意。

正如在秦王府最后誓师时,他对诸将说过一句话,“如果日后天下有骂名,罪责将归于我一身,诸君且昂首向前行!

我与诸位共患难,我也要和诸位同富贵!

这是我对诸位的承诺。”

这一箭,就是他对这句话最好的回应!

你们记住,我李世民,绝不会让任何人因为这件事为我背黑锅。

我光明正大的告诉天下人,是我所为,无论是谴责,还是谩骂,都由我承担。

我就站在这里,无论前面是什么,我绝不后退!

李世民的心中并没有多少欣喜,他是个非常情绪化的人,他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在的话,现在自己应该是正大光明的太子,而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会给大哥封一个王,让他安度此生,而不是现在这样。

洛玄凌见到李世民的状况就知道他走神了,连忙飞身而过,将险些被绊倒的李世民揽起,重新拉起马来,让李世民重新骑上马。

李世民回过神来。

不远处狞笑的尉迟恭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将李元吉的脑袋砍下来。

他浑身是血的畅快笑着,这世上又有什么比干掉自己的仇人更让人痛快的。

洛玄凌朗声大笑道:“秦王,李元吉授首,尉迟将军真是忠谨无双啊。”

李世民回过神来,望着死去的李元吉,和刚才杀死李建成的感觉完全不同,只觉一顿畅快,忍不住笑道:“秦王府诸将,尉迟和青玉,都是我的肱骨心腹啊。”

尉迟敬德真是个杀才,而且和秦叔宝等人还有些忌讳不一样,他不仅仅砍下李元吉的头,还直接砍下李建成的头,然后拿着两颗头到宫门前,将那些还在顽抗的东宫之兵全部喝退。

见到太子和楚王已经死去,东宫以及楚王府的士卒,瞬间作鸟兽散去,还想要顽抗的东宫将领,诸如薛万彻等人,只能无奈逃离。

事情进展之顺利,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仅仅一箭就杀死了太子李建成,然后尉迟敬德一矛刺死了楚王李元吉,就像是两个人站在那里被杀一样。

事情进展之顺利,甚至让人有些怀疑,事情真的就这样结束了?

是不是还有些事情没有做。

但地上潺潺流着鲜血的两具无头尸体,告诉所有人,真的结束了。

玄武门的厮杀,震得整座皇宫都在响,甚至就连长安城的许多周围坊市都听到了这里的动静,但皇宫中的禁卫却安静若素。

没有人来到这里,成千上万的禁军就安静的看着仅仅只有八百人的秦王,砍死了太子和楚王。

这场争斗何止是结束在玄武门呢?

这场争斗结束在李世民曾经奋斗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在那些岁月中,他披甲上阵,他有了巨大的威望,无数人都相信,李世民才能带来更辉煌的未来。

于是如同现在,这里是李渊的宫殿,但李世民在这里畅通无阻。

李世民给洛玄凌一个眼神,洛玄凌摇摇头,然后望向尉迟恭道:“我在这里保护秦王,防止太子和楚王余孽作乱,请尉迟将军去看望一下陛下,是不是安全。”

越是最后时刻,越是要稳重,洛玄凌绝不能允许自己离开李世民半步,尉迟恭抹了抹手中的鲜血,嘿嘿一笑就策马持着马槊往宫中而去。

他一路狂奔到岸边,洛玄夜远远见到就让游船返回岸边,一见到浑身是血的尉迟恭,立刻厉声问道:“尉迟将军,你怎么出现在这里?”

尉迟恭立即说道:“启禀陛下,周国公,太子和楚王果然谋反,秦王已经带兵诛杀了他们,这是他们的首级。

太子楚王余孽在宫中乱窜,担心惊扰了陛下,所以让我来保护陛下。

惊扰圣驾,这是臣的过错。”

洛玄夜闻言立刻说道:“真是好贼子,果然谋反,陛下,太子和楚王果然谋反!”

李渊陷入了失神之中,他无言的流下泪来,无尽的痛苦在他心中交织。

纵然经过了洛玄夜和平阳的铺垫,但当事实真的出现在他面前时,他还是心绪难以平静。

他曾经那么努力的在弥合太子和秦王间的裂痕,但最后还是失败,甚至走上了最不能接受的结局。

一场骨肉相残的惨剧发生在他的面前。

这是谁造成的?

是我吗?

回想起李世民曾经在自己面前说过的“那些儿子曾经立下的功勋,现在却化作刺向儿子的利剑”,回想起今天早上平阳撕心裂肺的控诉“太子和秦王走到现在的地步都是父皇您的错啊”,李渊如何能不动摇呢?

“朕错了,朕真的错了。”

李渊呢喃着这两句话,他的目光迷茫到了极点,他望着尉迟恭身上的血迹,那就是太子和楚王的血吗?

如果我早早的立秦王为太子该多好。

如果……

没有如果。

李渊眼前出现了幻觉,他好像见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年幼时的模样,然后是李世民,最后是他们倒在血泊中的模样。

陪伴在李渊身边的那些老臣面面相觑,一切都结束了,裴寂有些茫然,在洛玄夜出现的时候,他还存在着一丝侥幸,但现在一切都失败了。

太子死了。

但事情还没有真正的结束,洛玄夜立刻说道:“陛下,现在东宫余孽一定还有人不知悔改,在顽抗,请陛下下令让禁军都听从秦王的命令,以防止东宫余孽作乱。”

这是一个理由,但并不是完美无缺,但形势到了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如果换做一个性格刚强至极的君王一定会拒绝这个提议,但李渊不是,他本质上是一个贵公子,年老之后也不曾有什么变化。

他意兴阑珊的将这道诏令让尉迟恭带走,而后在洛玄夜的保护下,前往正殿,等待着李世民。

……

李世民终于见到了李渊。

在那座昏暗至极的殿中,在那座不曾能见到光的殿中,就连烛火也不曾有一支。

阴沉、潮湿。

在一场血腥的杀戮后,父子终于相见。

李渊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英武冰冷的叛逆之人,但李世民褪去了铠甲,只身着冕服,一见到李渊,便直接跪倒在地上。

“儿子救驾来迟,请父皇降罪!”

李世民跪着,李渊的眼中有无数复杂的情绪在涌动,在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个儿子,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优秀到了自己难以置信的程度。

他再一次的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立秦王为太子。

他招招手,李世民膝行向前跪在李渊身前,李渊摸了摸李世民的头,颤抖着温声道:“秦王,你做的好,如果没有你,就要让奸人作乱了。”

李世民顿时痛哭起来,平阳跟着哭,殿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哭泣声,气氛压抑至极。

左右都退了下去,只剩下了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相对。

父子二人分开,李渊颤颤巍巍的向后退了两步,他望着李世民,终于将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痛哭道:“二郎,二郎啊。”

李世民伏在地上,他听到了李渊痛苦的声音,以及蕴含着无尽悲伤的话音。

李渊泣声道:“当年我的姨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现在我也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我杀死了大郎和四郎。

这难道就是承天受命的结果吗?

自古以来的天家,难道就真的没有亲情吗?

如果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富家翁。”

李世民流着泪道:“陛下!

父皇!

父亲!”

一声高过一声,就如同李世民现在心中激荡的心情一样。

李渊喃喃道:“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我不能再犯错了,我不能再犯错了,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给你什么。”

黑暗几乎无光的殿中,只留下父子二人的声音。

……

不知道过了多久,擦干泪痕的李世民走了出来,他的脚步依旧稳重,脸上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手中则握着李渊刚刚颁给他的诏令。

如今整座皇宫都在他的控制中。

在大唐,秦王控制了皇宫,就控制了长安。

控制了长安,就控制了关中。

控制了关中,就控制了天下。

李世民一走出来,一行人便簇拥着他向前而去,一直走到殿外。

“秦王,天亮了!”

阴云密布的苍穹中,那些阴暗渐渐散开,所有人都以为会下雨,但没想到竟然会放晴,就像是上天也知道为李世民而庆贺。

天亮了!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心中突然被触动,是啊,天亮了,过去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无论曾经有多黑暗,现在都天亮了。

李世民握了握手中的诏书,这封诏书给了李世民掌握皇宫以及长安所有兵权的权力,以及真正的十二卫大将军的权力。

他现在已经可以节制天下兵马,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

名正言顺。

他一直所追求的东西。

……

发生在玄武门的事情迅速传遍了长安城,没有多少人谈论,毕竟这件事非常忌讳,但抨击李世民的人并不多。

因为他们纵然不相信是太子和楚王谋反,但他们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太子和楚王想要谋害秦王,秦王只不过是被迫反击而已。

人心中真的有一杆秤,秦王的处境之艰难,早就传得民间到处都是。

所以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并没有多少人去惋惜,李世民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但实际上外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如此。

拿到所有的兵权并不是一个结束,在仅仅两三天后,李渊就正式下发诏书。

“诏:储位之重,社稷所担,建储立位,协于万邦。

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扬州大都督、领十六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世民,器质冲元,宏图夙著,德行日尚,威仪日隆,职兼内外,朕属意之,朝野俱见,宜承邦国,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策命。”

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的圣旨很快就到了秦王府,同时命太子李世民监国的旨意也同时下发。

“诏:命太子世民监国,军机要务,三省职事,咸由其决,而后呈报。”

明眼人都知道,这道旨意一下,李渊就是真正的光杆天子,彻彻底底的有名无实,而后呈报,只不过是一句虚言而已。

到了这一步,李世民已经事实上成为这个帝国的掌舵者,一场政变,这就是结果。

李世民进位东宫,曾经所有的官职都不再需要,曾经秦王府的一众人纷纷进入东宫,房杜、长孙无忌,尉迟恭、程知节、秦叔宝等人,纷纷在东宫有了新的官职。

“李建成的旧人,太子准备怎么处理?”

东宫中,李世民负手望着湛蓝的天空,洛玄夜在他身后一个位置,问道。

“饶恕他们。”

李世民果然说出了那个洛玄夜知道他一定会说出来的答案,李世民温声道:“不要让大唐陷入内战中,这是我的愿望,宽恕他们,就像是我曾经宽恕我的敌人一样。

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我知道其中有许多大才之人,青阳愿意去走一趟,让他们归顺我吗?”

洛玄夜温声笑道:“太子,你有比泰山还高,比大海还宽广的胸怀,足以容纳世上所有的高山和大川。

没有人会臣服于你,就像是过去所经历的一切。”

李世民缓缓伸展开双臂,“青阳,真暖和啊,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洛玄夜微微笑着,“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因为我难以想象会有多么的辉煌,但有一个人知道。”

李世民转头望向洛玄夜,笑着问道:“是谁?我一定将他请来。”

洛玄夜轻笑着,“当然是文公老祖,他等待这一天或许有许久了。”

文公。

听到答案,李世民愣住。

竟然是文公。

原来是文公。

果然……是文公。

———

玄武门之变所留下的资料是丰富的,那些详细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亲历者的心路历程,为每一个行动的动机提供了解释,这已经不再是值得探究之事,无论是秦王府诸将,还是那些智慧通天的幕僚,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配角,李世民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又对他有什么影响呢?

“他果决的射出那一箭,笼罩在大唐之上的阴云被撕裂开,耀眼的光芒洒落下来,照在他的身上,为他披上黄金的铠甲,大唐也走入了那个昂扬的时代,至于那些阴影和遗憾,全部留在了武德年间,伴随着时代的尘埃。”——《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