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六章:李靖、李绩进京!

贞观元年末尾所发生的波折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便是突厥的入寇。

如果是让李建成或者李渊来应付的话,或许会有所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极其值得担忧的事情。

因为他和突厥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颉利可汗其人和突厥其部族,再清楚不过。

正如洛苏在草原上就做出的判断一样,李世民认为冬突厥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突厥,戎狄也,其不类故鲜卑夏化,有先匈奴之状,目光短浅,喜爱财货,而无长久之计,我以小利贿其首,以威严摄其魄,其必畏缩而退。”

从战略上,李世民是看不上突厥颉利可汗的,他认为突厥远远不如当年汉化的鲜卑强大,只不过和当初的匈奴一样而已,再加上颉利可汗不是英主,所以大唐可以等待。

事实果然如同他所预料的,颉利可汗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大唐已经不同于过往,依旧用曾经的态度来对待大唐,给大唐休养生息的时间。

李世民仅仅用金银布帛就让突厥退兵,殊不知对现在的大唐,最重要的东西只有粮食。

至于金银布帛这种只能让个人享受的东西,“先在突厥汗廷中待几年,不日必将取回。”

话这么说,李世民当然不是精神胜利法,他转过头来就开始练兵,要报仇雪恨。

他甚至直接在皇城中练兵,乃至于亲自进入士卒中。

要知道宫廷里面一向是不让带兵器进入的,但现在光明正大的在殿前习练兵戈和箭矢,李世民亲自教授士卒射箭,至于洛玄夜、尉迟恭、秦琼、程咬金这些十二卫大军统领,更是出入军中。

自然有宰相劝谏,但李世民直接毫不在意的说道:“朕诚心待诸将士,诸将士又怎么会伤害朕呢?”

在李世民的以身作则以及不遗余力的耻辱宣传下,再加上从武德后期开始,大唐就有意识的一直不曾有大的战争,国中士卒和百姓的厌战情绪渐渐消失,士卒的情绪渐渐变得高涨起来。

商议军事政策的会议上,李世民很是开怀的感慨道:“朕还记得武德年间,突厥入侵,朕率领大唐军队出征的时候,士气极其低落,我大唐的勇士都不想打仗,就连奖赏都不能让他们激动,远不复我大唐开国时的英勇,现在,朕终于再次见到了当初那种昂扬的精神。”

厌战情绪是一种非常容易产生的情绪,尤其是在没有一种崇高信仰和足够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对于士卒和军属,都是一种折磨。

因为人不是机器,几年乃至于十年把一个人扔在荒无人烟的荒郊野岭,睁开眼就是厮杀,闭上眼就要担心敌军的夜袭,那种精神压力是极其大的。

尤其是,这些士卒会思考,我的家人在老家会不会因为男人不在家,而遭受欺负呢?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极多!

大唐也不例外。

大唐沿袭府兵制度,左右麒麟、青龙、朱雀、玄武、白虎、苍老这十二卫,分管数百个折冲府。

不打仗的情况下,府兵每年轮番到京师宿卫,称为上番。

来长安宿卫的频率,距离长安百里外的折冲府,五个月到长安宿卫一個月。

五百里外,每七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千里外,每八个月到长安宿卫一个月。

二千里外,每十八个月,即一年半,到长安宿卫两个月。

从这个距离和时间上,实际上就非常能够看出一些问题,洛苏在降世后,就研究过这种当世通行的兵制。

他的评价是——一种只能在中原使用的缺陷极大的军制。

这种府兵制度最大的缺陷甚至不是需要大量无主的土地,因为对皇室来说,拿到足够的土地并不难。

而是另外一种根本克复不了的困难。

这种困难暂且按下不表,当初大唐能这么顺利的打下天下,和大量分布在河东、关中和陇西的折冲府是分不开关系的。

关陇二开帝业也不是随便说说。

但就是这些人,疲惫了,当初打的仗太多,导致府兵出现了厌战情绪。

当初姬昭东征也遇到过这种问题,邦周的士卒都不想打了,精神上已经痛苦到了极点,最后姬昭只能撤回镐京。

休养生息,不仅仅是恢复实力,积累国家底蕴,修补这些人的心灵,让好战之风重燃,同样极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大唐军方第一号人物,洛玄夜向李世民建议道:“陛下,臣认为现在是时候,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回长安述职了。”

洛玄夜话一出口,殿中先是安静了一瞬,转而议论纷纷,但没有人表示反对。

见状,李世民略一沉吟,缓缓点头,的确是该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回长安了。

从李世民继位开始,到现在已经一年的时间过去,这些出镇外州的军事总管,有许多都还没有进京拜见新天子。

因为李世民不允许,就连登基大典,李世民也没让他们回来,只让派遣了使者前来,这对于贞观新朝,自然不算是一件健康的生态。

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惴惴不安。

尤其是洛玄夜的情况摆在众人面前!

洛玄夜可是岭南道行军大总管,广州刺史,距离长安有几千里,这么远的距离,天子都要等他回去,其他人没有被叫,**裸的说明在天子的心里不是自己人。

等到诸将都被加官进爵,就连姑苏郡王洛景成都被加了食邑,吴国夫人改封楚国夫人,至少说明天子对二人简在帝心。

那些就连登基都没资格回去的,前后都没有被天子注意到的人,地位到底如何,那便不必说了。

在这其中,实际上有两个人非常出乎群臣意料,那就是李靖和李绩。

这两个人都不是秦王府嫡系,但在大唐军方的地位却不低,尤其是李靖,和河间王李孝恭,一起主导了大唐南方的统一战争,在现在的大唐军方中,不算李世民,地位能排在前三。

但就是这么一个大佬,根据玄武门后传出来的消息,天子甚至都没有给他写信拉拢!

李绩同样如此!

二人手握重兵,镇守在长安北方,但当初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却不拉拢。

这是一个相当耐人寻味的信号,在那种关键的时刻,李靖和李绩手中的兵,二人对于李世民的支持,任谁来看都非常的重要,但李世民却没有拉拢。

这只有一种解释,天子认为这两个人不可信,所以才会故意忽略。

李世民即位后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仅登基大典没有让二人前来,就连兵部述职都不让二人回来,只是下诏安抚,让他们防备突厥。

李世民的这种表现,直接将二人吓个半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得罪天子到了这种地步。

但实际上,李世民为何会如此呢?

他从来没有在正式场合说过,只在一次只有李世民、长孙皇后、洛玄夜、李秀宁的家宴上,提起李靖时,偶然说过一次。

“青阳你曾经说李靖可用不可亲,现在朕深以为然,你、敬德、叔宝、知节都是我的旧识,我以诚相待即可。

这李靖啊,要敲打敲打才好用,父皇说的对,对他使功不如使过,让他感激不如让他害怕,要让他知道,生死予夺,雷霆雨露,都在朕的一念之间。

造反他是不敢的,朕也不怕,把他晾在河东,让他心中畏惧,以后就会诚谨的做事了。”

李世民的成长太快了,他的帝王术讲究的就是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面对自己人,他走堂皇大道,不搞那些小手段,面对难以收服的外人,他也懂得用萝卜加大棒,不求忠诚,只要能按照既定的计划走就行。

洛玄夜现在提出让李靖和李绩进京,也是觉得差不多了,晾李靖的时间足够了,现在该是给李靖甜头的时候。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这一手很管用,李靖的心理变化,在这一年中,可谓激烈。

尤其是贞观元年后期,他越来越焦急,不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他人生中第一次后悔自己为什么不站队李世民。

终于,召各地总管和都督进京的诏书下来,李靖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结束了折磨。

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接受,只要别在让他受现在的这种折磨就可以。

非李世民嫡系,又有资格出镇外地的其实并不算多。

毕竟那一句开国元勋尽在秦王府,不是乱说的,这些出镇的不是宗王,就是李绩和李靖这种大唐开国最重要的功臣。

在进入长安后,李靖第一时间去拜访李孝恭,但是李孝恭却闭门谢客,只给他传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宗王不便见大将。”

只能说,真不愧是除了李世民外,李唐宗室中的第一功臣,现在也是亲王之下第一人,就这份觉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李靖和李孝恭共同主导了平定南方的战争,相处可谓愉快,但李孝恭本身就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中立,导致进不了贞观朝的核心圈子。

作为尚书省的兵部尚书,天下的军事主管,他甚至不知道李世民召集诸道总管和诸州都督的事。

这让李孝恭很是胆寒,现在自然不愿意再和李靖有什么过深的牵扯。

和李靖的遭遇不同,李绩回到长安后,很快就和瓦岗寨当初的那些老友,搭上了关系,已经升任左青龙卫大将军的秦叔宝和左朱雀卫大将军的程知节,走到了武将的尽头,下一步就是以武将的身份拜相,要么就是再加大总管衔。

但现在除了周郡王一个左右麒麟卫大总管,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十二卫大总管,他们心知肚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是漫长的等待,最后来到长安的是,苏州刺史、楚国夫人洛玄镜,苏州都督、姑苏郡王洛景成,江南道行台编制已经被撤掉,现在夫妻二人把持着原先江东吴国旧地的事务。

……

等到这些人到齐之后,便一齐被召进宫中,按照爵位、官职的高低入座,不多时,李世民和洛玄夜便联袂而至,龙行虎步。

洛玄夜直接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环视殿中诸将,在大唐,能坐在洛玄夜前面的臣子,只有齐王李玄霸,其他人都要朝后排,包括河间王李孝恭。

李靖坐在一个中流的位置,他地位不低,但相比于殿中这些人,不算高。

这不是宴会,自然没有轻歌曼舞,只有沉重的鼓声和钟声在敲响,群臣在洛玄夜的率领下,齐齐拜倒,“天子万安,天子万福。”

李世民朗声笑道:“诸卿安。”

群臣落座,李世民便开门见山道:“朕即位以来,直到今日,终于能见得诸位爱卿容颜,朕心甚慰啊。

此番召集诸卿,想必原因都是很清楚的,突厥炽盛,侵我大唐,朕用金钱布帛换回了当初被掳掠走的子女,但这依旧是大唐的耻辱,朕是一定要雪耻的,将诸位都召集回来,是要听听诸位爱卿,现在麾下到底都是什么情况,可否能战,又有什么想法。

朕现在身为天子,是不能轻易再亲自上战场杀敌了。

等到时机成熟,朕便从诸卿中,择取一人,为行军大总管,负责对外战事。”

天子在诸将面前,公开表示要择取行军大总管,这可是一件大事,众人都自动将周郡王洛玄夜排除掉了,这位官职太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出征,否则真的如果得胜的话,那甚至都不知道该封赏什么。

洛玄夜不由自主的瞟了一眼李靖,他是和李世民一起进来的,很多人没往深处想,刚才他和李世民间发生了一场非常简短的如同闲聊一样的对话。

当时宦官来向李世民汇报那些都督以及总管都已经进了殿中,李世民和洛玄夜聊起这些人时,不由自主的聊起了李靖。

李世民便问道:“青阳,你觉得这李靖要不要重用,重用到程度比较合适。”

洛玄夜不假思索的道:“当然要重用,李靖的能力,卓然于如今诸将之上,他的能力是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大唐的未来,不能缺少李靖。

至于重用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陛下以及那时的天下了,重用和重赏也不同,臣的建议是别升官太快,否则还没等用几次,就用不了了,那可就不妙了。”

李世民一听,顿时听出了弦外之音,洛玄夜这是在说自己,现在上不了战场,他笑道:“青阳,你这是还想要上战场?

那可不行啊,你是朕的御用大将,朕不出征,你就在长安陪着朕好了。

况且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对姐姐、对君成、对太子,都不是什么好事,你的作用,现在不在战场上啊,我大唐文臣可能少,但猛将如云,青阳伱就安心待在长安吧。”

洛玄夜点点头,李世民说的他都懂,他是太子太师,太子太保,洛君成又是东宫伴读,他是太子的定海神针,是李世民给他自己和太子间加的保险,也是皇后眼中能保证太子地位的关键人物,他的确是不能出现什么意外,而刀剑无眼的战场,恰恰就是最常出现意外的地方。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他也不能轻易的踏上战场。

各地军事主官一个个向李世民汇报着自己本地的事务,这些事务大致上,都曾经向尚书省汇报过,但皇帝问起,自然要再挑选其中重点,再讲一遍。

轮到李靖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问道:“李卿面对在突厥的第一线,可有什么对突厥的见解吗?”

李靖顿时心中凛然,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前途所在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很难,那唯一所能够依凭的就是自己这一身出类拔萃的能力。

当今皇帝就连太子党都能够重用,不说有多么的推心置腹,但绝对是够信任的,那自己这个中立的人,在朝廷中占据高位不成问题!

心中念头百转千回,李靖站在殿中朗声道:“启禀陛下,臣的确是对突厥有些自己的看法。

从汉朝以来,草原便一直都是我中原的心腹大患,如同野草一般,杀之不尽,除之不绝,历朝历代对草原的各种战法,大同小异,基本上便是乘着草原刚刚熬过冬天,马正瘦弱的时候去进攻。

这固然是大道,但臣以为,这却并不能快速的解决突厥,事实上,战胜一个敌人最迅速的手段,就是让敌人内部乱起来。

再坚固的堡垒,只要内部一乱,就土崩瓦解,当初汉朝强盛,在孝宣皇帝时,将匈奴除名,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让其他胡人部落守边。

翦灭突厥是同样的道理,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众所周知一向不和,很可能爆发内乱,当初隋朝的时候,就是利用突厥中的不和,将其分裂,进而让突厥臣服。

臣以为,仅仅让突厥臣服是不够的,我大唐完全可以乘着突厥分裂的时候,一举剿灭其部,至于如何让突厥分裂,那就需要朝廷衮衮诸公,想出一个不逊色于隋朝分裂突厥的大计了。”

从这一番话中,就能够看出李靖这个人,是典型的谋战派思路,和李世民不是一个路数,李世民微微感慨道:“李卿所言,颇有些类似于韩武穆,凡战以谋为先,如果日后征讨突厥,朕需要的想必就是这样的统帅吧。”

李靖闻言大喜,这是不是一种暗示,甚至可以说是明示。

谁知道李世民转过头去就对李孝恭说道:“河间王,身为我李唐宗室中的翘楚,你要努力啊,朕那里有一册韩武穆的兵法,赠于你,你要好好研习。”

李孝恭没想到这都能有自己的事,但还是立刻抱拳惊喜道:“臣谨记,这便回去研习韩武穆的兵法。”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向众人说道:“诸将都要努力,自古以来,朕不曾听闻过,北方有强敌,而能够天下太平的。

如今我大唐局限在中原,还达不到汉朝的强盛,翦除突厥的威胁,就是第一步,朕心中有大志,需要诸卿一起努力。”

……

东宫的大门被涂抹成了红色,上面镶嵌着铜钉,略有些锈迹斑斑的感觉,给人一种经历风雨的沧桑,短短十年,这座宫殿就换了三任主人,的确是颇为不凡。

步入东宫之内,庭院深深,主殿砖瓦铺就,檐角飞翘,宛如展翅欲飞的巨龙,阳光洒落其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殿中雕梁画栋,气势颇为不凡,在日光的投射下,光影斑驳,韵味无穷。

“太子哥哥!”

一道带着稚气的娇嫩声音从殿外传来,而后是一串略有些凌乱的脚步声,长乐公主在前面跑,她穿着一件紫色的锦袍,只露出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眉目如画一般,很是可爱。

在长乐公主身后,则是几名宫女,一步不离的跟着,生怕这位极其受到皇帝宠爱的公主受伤。

殿中正响着朗朗的读书声,现在是太子李承乾读书的时间,李世民对他的教育极其上心,给他派的老师,都是富有盛名的人物,其中还包括那些来自番邦的老师,来给李承乾长见识。

李承乾坐在殿中就听到了殿外的声音,他立刻和旁边的洛君成挤眉弄眼道:“君成,赌一下,长乐是来找孤的,还是找你的?

就赌一文钱。

孤猜是找你的。”

洛君成有些无语,这太子不就是想坑他一文钱,他明明可以直接要,却还要和我打一个赌。

说罢李承乾也不等洛君成答应,立刻起身来到偏殿门前,长乐一见李承乾,顿时更是笑意盈盈的娇声道:“太子哥哥,给你问安。”

李承乾闻言笑道:“长乐,你是来找亲哥哥的,还是来找你表哥的。

找你表哥的话,今日他有事,没有来东宫。”

啊?

长乐公主还不懂得掩盖自己的情绪,当即就有些失落,但还是很有礼貌的认真说道:“长乐是来看太子哥哥的,不是来找表哥的。”

李承乾见到长乐公主脸上完全不掩饰的失落,忍不住笑着逗她道:“这样啊,我刚才好像记错了,洛君成就在殿中,不过你既然不是来找他的,那我们就去殿外院中吧。”

啊?

长乐公主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深深地欺骗,小嘴一咧就要哭给李承乾看,让他被父皇揍。

李承乾有些傻眼,不是,我就逗逗你啊,洛君成从殿中走出,微微招呼道:“臣问公主安。”

长乐立刻表演了一个大变脸,几乎在瞬间将哭腔收回去,然后将李承乾拨开,抱住洛君成的胳膊,皱皱琼鼻做个鬼脸道:“太子哥哥太坏了,只知道逗我,还是表哥对我好,表哥比太子哥哥好。”

李承乾闻言顿时没好气的对洛君成道:“君成,这女生外向原来是从这么小就开始的吗?

这还没嫁过去呢,就已经开始向着你家说话了。

看来要尽快把这小丫头嫁过去了,否则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埋怨我欺负她呢。”

对这两兄妹之间的闹腾,洛君成已经相当习惯了,李世民和长孙氏就三个孩子,长子李承乾和次子李泰,以及长乐公主李丽质。

对这唯一一个嫡亲的妹妹,李承乾自然是非常的疼爱。

洛君成摸摸李丽质的小脑袋,她比李承乾和洛君成小两岁,还没有发育,完全是个孩子一样。

长乐公主颇为享受洛君成的抚摸,她喜欢待在洛君成身边,因为洛君成总是很温柔的对待她,而且知道她喜欢什么,并且愿意陪着她去做。

三人笑闹过后就都走进殿中,李丽质自然也读书,她很是聪明,翻看着二人读的书就笑着说道:“太子哥哥,表哥,我要向父皇说,来东宫跟着你们读书。”

公主跟着太子读书?

李承乾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但转而又一想,有什么不可能呢?

洛君成的母亲,他的嫡亲姑姑,位同三公的正一品镇国平阳长公主,曾经高居宰相之位,现在也是大唐四大都督之一,几乎全天下所有女性的偶像。

李丽质下一句话说的就是,“我要成为姑姑那样的人,太子哥哥可以给大唐效力,表哥也要做官,我也要给大唐出力。”

她明明还是个孩子,声音中还带着稚嫩,但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能让人感受到她的认真和真诚。

李承乾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连洛君成也被震惊,没想到长乐公主这小小的身躯里面,竟然有这么强的精神力量。

这时殿外传来一道笑声,既而是一道爽朗的声音,“不愧是朕的女儿,果然是有志向,朕很是欣慰啊。”

父皇!

这声音一出现,殿中众人就都知道是谁来了。

李承乾、长乐公主和洛君成三人连忙往殿外走去,宫娥和宦官已经跪伏在地上。

迎面而来的是李世民。

在李世民身边的则是,洛君成的父亲,洛玄夜,此刻亦笑意盈盈的望着三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