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二章:让圣王光耀万年!(4月初求月票)

时光匆匆如同流水,天下的局势同样如同流水。

自攻灭冬突厥以来,大唐无战事,君臣再次开始专注国内,关注民生百姓,国势再次昂扬向上。

初升的朝阳照在打开的宫殿门前,给朱红色的大门晕染上了一层宛如佛像金妆般的颜色。

这层金光**点点的洒进太极殿中,殿中两侧侍立着宦官和宫娥,李世民正抱着一堆纸张在翻看,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

“给朕传召。”

李世民从纸堆中抬起头来,对着宦官吩咐着。

……

编修国史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要挑错,神器青史不可能一直开着,那洛氏的气运点是扛不住的,只能挑关键的时候开。

洛玄镜奉命来到长安后,第一件事是给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详细的阐述了她之后的步骤以及大致目录。

条理清晰,内容详尽。

李世民很快就批阅掉,仅仅四个字,“依照卿言。”

自此洛玄镜身上挂上了弘文馆行走的职务,专职编修国史,她一跃成为大唐最被重视的权贵之一。

因为修史是一项荣耀而清贵显赫的职务,尤其是李世民看重弘文馆,很多有才华被看好的臣子都会到弘文馆挂职,而修史,就是积攒资历最重要的一件事。

换句话说,在这里,能看到许多一手资料,这有多大好处,毋庸置疑。

洛玄镜对修史极其重视,因为在她进入长安后,就被洛苏叫到了灵天阁,之后洛玄镜就给洛玄星写了信,让洛玄星把姐妹都送到长安来,帮助她一起编修史书。

在贞观六年的时候,洛玄镜完成了汉末列国的一部分史书本纪部分的草稿,呈递给了李世民。

因为李世民对汉末列国的皇帝,很是关注,待收到这份草稿后,李世民召集群臣,于太极殿商议。

洛玄镜呈递上来的史书,在这些或者宰相,或者博学多闻的文士手中传阅。

“用词简洁而精准。”

“语言不失瑰丽,乃至于有韵律在其中。”

“只不过,这有些言语,若不是从这里所见,实在是不知道如何知晓啊。”

众人纷纷评价着,对洛玄镜所编撰的史书,从格式上,没人敢说什么,洛氏是专业做这个的,就算是褚遂良也不敢说什么。

唯一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安的就是关于内容,其中有不少几乎是推翻了旧有的史书和史料,比史书和史料更加详尽。

这些就是“通灵”而得来的东西吗?

殿中众人心中都打着鼓,但没人真的在这方面提出意见,因为这份“通灵”不正是陛下使洛氏女修史的原因吗?

不出众人所料,李世民见众人都阅罢,就带着感慨说道:“朕让楚国夫人将所编修的史书上,关于本纪的篇章先列出来,于是有了现在这份草稿。

朕修史的初衷,一是让明君昏君都彰显于世上,二是让后世君主得以警戒。

现在朕自己看罢,都颇有收获,这其中的不少错误,朕也曾经犯过。

以此观之,这部史册的编篆,果真是有利无害。”

对于李世民所言,诸宰相以及文人已经见怪不怪,这就是李世民,时时有一颗谦逊的心,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很快就会再次回到谦逊状态。

“诸卿可知道,朕为什么要让楚国夫人,先修本纪吗?”

啊?

李世民的问题让众人一懵,虽说一国一国的修更正常一点,但先修本纪,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其中还有什么深意?

李世民见状,也不再卖关子,便直接说道:“曾经在昭城中,有一座诸子百家的圣殿,供奉着那个辉煌时代的圣贤。

无数珍贵的言语于是就在世间流传,滋润着汉人的精神世界。

想必诸卿都是知道的。”

李世民一提这个,殿中的气氛顿时肉眼可见的热烈起来,就连魏征就直接问道:“陛下,您是要重建诸子圣殿吗?”

诸子圣殿,即便这個时代的所有人都不曾见过,但仅仅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就能够让人感受到那种恢宏和壮观。

天下的文人,无论是学儒,还是学道,亦或是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所尊崇的圣人,都在诸子圣殿中。

魏征这一问,让众人都颇为振奋,但转而就暗淡下去,哪里能重建呢?

诸子圣殿中最珍贵的东西,除了那些文字,还有雕像,传说中,那些雕像,完整的记录了圣人们的真实模样。

现在就算是重建诸子圣殿,又从哪里去雕刻那些圣贤的音容笑容呢?

“朕复原不了那座曾经的诸子圣殿。”

李世民说着,叹息道:“那或许是诸子圣殿的命运吧,昭城毁灭在那场千年难遇的天降大雨中。

草萧疏、水萦纡,断壁残垣中,已经不能见曾经的辉煌和明耀。

但诸子圣殿的精神永远流传。

朕在想,诸子的思想源泉从何而来,便是圣王。

那圣王的精神也要永远流传才是。

朕以眇眇之身,蒙素王上皇恩典,得诸夏万民之心,以有今日。

为了昭示子孙,警示子孙。

为了使天下万民,能向正道,能知正道,于是决定要立下一座帝王庙。

在帝王庙,供奉那些有大功大德的圣王。

朕要立起高高的石碑,用石头来建造这座庙宇,然后用黄金、美玉、白银、珍贵、玛瑙、水晶来装饰它。

这世间一切和美好所相关联的物件,朕都要列在其中,非壮丽无以重威,这圣王之威,便在其中了。”

李世民意气风发的说道,这件事同样是他想了许久的,从洛苏第一次和他提起,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现在是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了。

他建立这座帝王庙,不仅仅是要祭祀古之圣王,日后他自己也要进去。

他有这个自信!

“圣王居于主殿,其余帝王分列偏殿,圣王各列功绩,其余帝王往后而列,明正统之序即可。”

李世民话中的意思很简单,这帝王庙,要列举大多数能代表统序的帝王,也就是一脉相承,或者在中途分支,但是最后又合并在一处的帝王。

其中最重要的是圣王,这些圣王都要在之后单独设置殿堂。

其余没有入选圣王的君王,就在一起被列在其余的殿堂中。

那这就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了,“陛下,这圣王之殿,几何呢?”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道:“黄帝殿、尧帝殿、舜帝殿、禹王殿、商汤殿、周康王殿、周召王殿、汉文帝殿、汉武帝殿、汉宣帝殿。

这十位圣王,为朕所选出的十位圣王,诸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所选出来的这是个帝王,首先黄帝和尧舜禹汤肯定是要占据五个位置的,因为这五个是素王亲自写下的圣王。

李世民就算是再叛逆,他也不可能把素王亲自认可的圣王踢出去,而且这五个人,恰恰就是诸夏的统序,从上古的神话时代,一直到周朝。

这五个人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那之后的五个人,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在商朝之后,有周朝、有秦朝,有楚国项羽,有汉朝,有隋朝,成为圣王,肯定是天子,所以汉末列国以及南北朝,就不提了。

最终的结果是周朝两个,汉朝三个。

秦朝不提了。

项羽得到天下迅速,失去天下同样迅速,同样不提了。

隋朝,哪里有什么圣天子。

就算是文帝,以现在李世民的眼光看来,也觉得他不行,在殿中,还有一个特别看不上文帝的,那就是房玄龄,在隋文帝当天子的时候,他就说隋朝国祚不会长久。

最后的结果果然印证了他的话。

最后只剩下汉朝和周朝,周康王是素王辅佐的,周召王是洛文公辅佐的,史书上称之为康召盛世。

汉孝文皇帝的评价中就有一句,说他的治下胜过了周康王、周召王,这对于古代帝王来说,就是至高的评价。

取这两个人,不会有任何不满。

至于汉朝,汉文、汉武是没有争议的,唯一所遗漏的或许就是汉光武帝和汉宣帝。

在李世民看来,这两个人水平差不多,

但汉光武帝属于被后世子孙所拖累,李世民思索良久,还是将汉光武帝从摘出去。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十人名单。

对于这份名单,李世民的考虑很是周全,而且又很明确了十个圣王,所以诸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往里面添加和减少。

这真是李世民所要的结果。

最终只能看着这份名单,说一句,“圣明无过陛下!”

圣明无过陛下!

————

时贞观六年,太宗观史曰:“朕观诸夏三千年统绪,天命兴衰,虽有波折,然不绝如线者,盖天倾时有圣王现,命终时有新朝立,朕欲立庙以祀诸圣王,于圣王下置诸帝,以明诸夏之统,以清史册之序。”

时人赞然,遂立庙以祀诸帝,建十殿,祭祀古之圣王,时人号曰:“帝庙所立,诸夏统序,十殿圣王,佑我唐皇!”——《唐书·太宗本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