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 第125章 伤痛!靖难之役的后果!

老宅庭院里面。

朱高希和夏原吉正在畅快痛饮。

不管是因为先前的解惑,还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夏原吉都不得不承认,他有些离不开朱高希了。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与之交好。

毕竟朱高希这一身财税本事,确实与国有利。

至少那么一点点的私心,倒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贤弟,果真如同你猜测的那般,陛下果真考较了愚兄宝钞一事。”

朱高希喝着大酒,脸上满是自信笑容。

开玩笑,你以为皇帝陛下召你夏原吉回京干什么?

“那除了宝钞之外呢?”

“皇帝陛下还问了些什么?”

作为夏原吉背后的男人,朱高希有必要助他稳固地位。

等到夏原吉自身能力凸显,再加上朱高希源自后世的财税知识,彻底坐稳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后,那朱高希就要开启收割模式,缔造出一个金融帝国了。

夏原吉也不瞒着他,笑道:“其实宝钞是第二件事情,陛下首先问的是户籍相关的东西。”

“好在我这些年人虽在福建,却也暗中了解户部政务,这才没有被陛下给难住。”

听到这话,朱高希忍不住有些腹诽。

狗日的永乐帝,还真是小心眼呐!

就因为夏原吉当年给建文出了一个毒计,这永乐帝还一直记在心里面。

“说起来,这户籍南升北降,确实是国朝一大隐患。”

夏原吉也痛饮了一大口,兴许是酒劲上头,自顾自地抒发着心中郁结之气。

“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鞠为茂草啊!”

“天知道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或许朝堂公卿对这句话没有什么概念,但如若夏原吉将这些户部统计出来的清晰数据甩到他们面前,那么开始慌的就不只是一个人了,而是整个大明王朝!

大明分南北,北方不但是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更是承担着守土御敌的重担!

都知道大明施行卫所制,可如果卫所里面人都没有,那这卫所还怎么延续下去呢?

如此一来,北方各处军屯的人丁和补给,都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到时候异族崛起,蒙古铁骑南下,整个北疆都会变成其牧马地,大明朝廷拿什么抵挡呢?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加强北平行在,疏浚南北运河,迁徙百姓充实北平……”

夏原吉道出了自己的方案,朱高希听后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这些确实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但是,只能缓解南升北降的差异,却不能根除!”

“唯一的解决之策,那就是……”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庭院大门外突然传来了声音。

“爔儿,爹来看你了!”

熊犇熊罴一听到是皇帝陛下的声音,直接就打开了院门。

然后,除了朱高希外,所有人都愣住了。

朱棣和道衍满脸茫然地看着夏原吉,而夏原吉更是满脸惊恐之色。

不是你等会儿……

刚刚皇帝陛下在外面喊的啥?

“爹来看你了……”

爹?

夏原吉神情僵硬地看向朱高希。

朱高希倒是不觉得异样,笑呵呵地起身介绍道:“爹,这位是夏原吉,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我今天刚刚认识的兄长!”

“兄长,这位是我干爹,身份嘛……”

朱高希小声蛐蛐道:“他是成国公朱能!”

夏原吉:“???”

啊?

啊???

是我眼睛瞎了吗?

片刻之后,三人各自落座。

朱高希前去准备茶水吃食。

夏原吉在永乐帝的质疑眼神下,如坐针毡。

他哪儿知道,大街上随便认识的一个贤弟,竟然会是皇帝陛下的亲儿子啊喂!

“爔儿并不知道朕的真正身份。”

朱棣幽幽开口道。

夏原吉立刻秒懂。

“陛下放心,臣绝不说漏嘴。”

听到这话,朱棣点了点头。

不过他此刻心里面也很古怪。

这他娘地,有些邪门啊!

按照夏原吉所说,他先前与爔儿从不认识,可爔儿好像对他一直久仰,甚至不由分说地拉着他一番交谈。

事实证明,夏原吉确实是个人才,爔儿举荐无误。

可这个兔崽子,还真是充满了神秘啊!

朱棣与道衍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诧。

等朱高希回来之后,他旁若无人地继续方才与夏原吉的话题。

“南升北降,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朱高希看向夏原吉沉声开口,笑道:“一场靖难之役,彻底打崩了整个北方,尤其是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疆土遭到极大的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军民死伤无数,民户数量又怎会不降低呢?”

听到这话,朱棣脸色有些发黑。

毕竟这场靖难之役可是他这个燕王掀起的,现在听朱高希这话的意思,那数十万军民的死亡,都得算到他一人的头上!

“淮河以北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不管是天灾也好还是**也罢,其具体原因咱们暂且不提,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那就是大明人口北降南升都已经成为了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也是永乐朝廷不得不重视的一大隐患!”

“因为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对北疆的控制力无疑会逐年下降,而大明最主要的敌人,那就是来自漠北的鞑靼和瓦剌!”

“所以北方人丁一再崩坏,朝廷如果不想办法解决,不及时寻找良策充实北方,那不只是会牵连到北疆防线的问题,连最基本的军屯都无法保证,一旦等到漠北草原出现了什么枭雄人物,那整个大明甚至都可能因此而遭遇险境!”

这个逻辑,其实很好理解。

北方人口为什么一再下降?

其一是因为自唐朝开始经济中心就已经南移,以江南为中心的朝廷掌控了全国话语权!

而燕王朱棣掀起的那场靖难之役,前前后后一直打了差不多四年,而真正的主战场,也就是淮河以北的北疆地区。

这四年期间,燕军和南军进行了血腥残酷的拉锯战,今日你攻下一座城池,隔几天我再出兵收服他,这等状况之下先别说两军将士受不受得了了,平民百姓都受不了!

拉锯战,充斥着死亡和血腥!

有一句话说的好,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这并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而是古代百姓最真实的凄惨写照!

战乱带给老百姓的伤痛,从来不只是流离失所那么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