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 第168章 挨骂要立正!

赋税减少,这是实情。

原本朱允炆还真信了,听信身旁之人的进谏,都是因为天灾不断,所以赋税才会连年减少。

结果,朱高爔却直接粗暴地撕碎了这些文臣缙绅的遮羞布,将他们最丑恶的一面暴露在人前。

哪里有那么多的天灾?

分明就是**!

一时间,朱允炆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但这才刚刚开始。

朱高爔可从来不会惯着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建文年间,朝廷下令减免江南赋税,对吧?”

朱棣听到这话,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好戏马上就要开场了。

朱允炆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在极力辩解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洪武二十六年,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嘉兴、湖州、杭州,即后世的苏南和浙北)征收米麦合计六百八十六万担,占全国总税粮的两成三,各府中又以苏州为最,苏州一府交纳的税粮将近全国的一成!”

“此外除了税粮之外,江南地区每年还要负责输送漕粮近两百万担,粮食运输成本极高,千里运粮,途中消耗的粮食可达实际运量的数倍以上,而这部分运输成本,也同样由江南地区承担。如此,每年在江南地区征收的漕粮可能达千万担之巨!”

“如此沉重的负担之下,江南子民不堪重负,生活愈加困苦,卖屋者有之,卖田者有之,卖牛者有之,卖子女者有之,很多底层佃户只能向江西、湖广等地逃亡。”

话说到这儿,朱允炆便愤怒地看向朱高爔。

“朕为了江南子民着想,减免赋税,这难道有错吗?”

“当然没错!”朱高爔笑了,“可你身为大明皇帝,难道就没有动动脑袋思考过,为什么江南会是重赋重税之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句话从前宋就开始出现了!难道这江南重赋之地,光是我大明王朝独有的吗?”

面对朱高希的接连质问,朱允炆顿时哑口无言。

“前宋朝廷大文豪韩愈曾说过,“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天下的赋税十分之九来自江南!”

“当然,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唐宋之际江南重赋已初见端倪,江南财赋甲天下也不是一句空话!”

“为什么?因为江南自唐宋起就逐渐成为了中原大地的经济中心,而且江南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所以适宜耕种水稻,是不折不扣的膏腴之地,经济之繁华远超其他州府!”

这一点,朱棣和朱允炆都清楚。

不是什么太祖高皇帝心胸狭窄,因张士诚、方国珍而对江南子民不满,所以定下重赋税之策,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从唐宋开始江南之地就成了重赋税的地方,并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强!

因为经济中心从唐朝开始就不断南移,中原与江南已经不在一个同等地位上了。

“你建文身为大明皇帝,当初下这道命令的时候,怎么就不想一想,你把江南赋税给减免了,那朝廷赋税从何而收?”

朱高爔一怼再怼,怼得朱允炆脸色铁青。

他好几次张了张口,最后只能蹦出来一句,“我这是为了百姓”!

朱高爔本想就此打住,结果他这么一说,顿时就被气笑了。

“哈哈哈……你说是想为江南百姓减轻负担?但是江南百姓日子当真好过了吗?”

“你逃出金陵之后,应该途径过江南地区吧?你亲眼所见这些江南子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此话一出,朱允炆顿时就怔住了。

朱高爔继续进攻。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即便你减免江南重税,他们的日子并没有好过一点,甚至还有可能更加难过!”

“因为从一开始,你所有的仁政,全都是落到了文臣缙绅的头上,跟老百姓没有半点关系!”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疯狂浮现出了一副副画面。

他逃亡途中确实经过了江南这些富庶之地,可映入眼帘的却是流民万千,大多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

起初朱允炆并没有多想,他以为是因为水旱天灾,百姓日子才会过得这般凄惨,再加上自己又急着逃命,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可是现在看起来,问题却出在他这位建文皇帝身上!

“为什么?”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明明已经减免了赋税,他们为什么还是过得很苦?”

朱允炆脸色苍白地喃喃道,满脸都是茫然之色。

“所以说你言行思想太过理想化了啊,纯纯一小白。”

“说得好听点叫做天真单纯,没有经历过世事,所以没有经验,说得难听点就是蠢而不自知!”

这一次,朱高爔没有任何遮掩了。

“你以为你自己这个皇帝勤俭节约,下面就不会有贪官污吏了?你知道黄子澄家中搜罗出来了多少金银珠宝、黄白之物吗?数以万计!”

话听到这儿,朱允炆眼中闪过了一抹寒光。

黄子澄!

你倒真是好得很!

平日里张口闭口道德仁义,如今却做出这般丑陋行径!

“你以为你全面废除了那些严刑峻法,下面那些官员就会对你感恩戴德,恪守大明律令?有多少贪官污吏因此而得以逃脱制裁,甚至重新起复再次出仕迫害百姓!”

这一点,朱允炆同样没有想到。

他宽省刑狱,却纵容了贪腐,甚至变相刺激了贪腐!

“你以为你减免了江南重赋重税,下面那些百姓就能够真正得到益处,能够真的减轻负担?你减轻的不是百姓身上的负担,而是那些江南士绅的负担,他们常年拖欠的赋税被你直接给清空了,可官府每年从自耕农身上征收的赋税还是一样的多!”

最后这一点,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死死地握紧了拳头。

“你这位建文皇帝始终都是活在梦里,活在一个文臣缙绅给你亲手编织的美梦里面!”

“什么太平盛世,什么四海升平,什么天下咸服,不过都是他们用来哄骗你的手段罢了,偏偏你还不自知,你还为此沾沾自喜,愈发对这些文臣缙绅言听计从,不管他们要求你们你都照办……”

“难道你就没有想过,朝廷收不上税,百姓穷困不堪,那这税收钱粮都落到谁腰包里面去了吗?”

朱允炆脸色苍白如纸!

“朝廷收不上税……”

“百姓穷困不堪……”

“那钱粮落到谁手里去了……”

“文臣缙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