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 > 145 论见义不为

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 145 论见义不为

作者:颜胖路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5: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夏季, 午后的太阳,烘烤得人昏昏沉沉, 这时候让邯郸令一咋呼, 突然一个激灵,都来了精神。这回大家全知道方才那位是秦王了。按说先前瞧热闹就瞧得不亦乐乎, 现下得了这种惊天消息, 如何也不能放过,可此时反应快的围观者,已经觉出事情不对, 可惜想走也来不及了。

一旁不懂事的小孩心里好奇得很,想张口问点什么,却让母亲利索地捂了嘴。母亲护着孩子,如临大敌地看着李旬和邯郸令带来的人。

武安君接任郡守后,尊秦王令, 命邯郸令全力安抚邯郸城百姓。前后不过两日, 秦王让人当街冲撞了,竟连瞧热闹的百姓都不打算放过, 难道真如传闻,是个表里不一的急政暴虐之君?邯郸令又惊又疑,不觉沉吟起来:“这……”

看着邯郸令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李旬问:“邯郸令可有异议?

“不敢不敢。”秦王下令, 谁敢有异议。万一是个喜怒无常难伺候的主, 又正在气头上, 岂不是闷头往刀口上撞?不过这些人抓回去怎么处理没个明示, 也是为难。想到这里,邯郸令恭谨地请教:“该如何处置,还请示下。”

李旬提点道:“这些天大王责令众臣研习秦律,邯郸令莫不是忘了?”

此事不是大王心里不痛快,要把这些人全办了么,和秦律有何……等等……秦律……秦律有明文:有贼杀伤人,百步内路人不援,当罚二甲。【1】

大王他……竟是这个意思!邯郸令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随后速速着县丞当着李旬的面仔细盘问。经指认,被轻薄的女子呼救时,二十四人在场不应。

料想秦王是个雷厉风行,眼里不容沙子的人,邯郸令不敢马虎大意,一切从速,当场下令:“全都带走。”

“我们犯了何罪?你们这是滥用私刑!”面对莫名拘押,这些人自然不服。

可惜邯郸令不想再和他们废话。

“少啰嗦,回去自然知道你们犯了什么罪。”

翌日,二十四人因见义不为被罚二甲的消息传开,赵人不胜唏嘘。这在赵国,可谓前所未有。

赵律扎根赵国数百年之久,而今突然换成繁杂严苛的秦律,连见义不为也要被罚,百姓多有不惯。不过认为秦王所作乃英明决断的也大有人在。不止赵国,此事也迅速为列国所闻,在百姓中,君臣间沸议不止。

在齐鲁之地的酒肆里,就有一名褒衣博带的儒生愤愤斥道:“这不是苛政么!错在登徒子,路人何辜?此种律法不过是借仁义之名盘剥百姓,无异虎狼也。”

被一位负剑的墨者听到,单手背在身后哂笑道:“呵,敢问这位可是儒生?”

儒生广袖一甩也把手背在身后,颇有些傲气地答:“自然。”

墨者漫不经心地拱拱手,先礼后兵,讥诮道:“在下墨者牧,儒者所说何其荒谬,‘见义不为,无勇也’是你家先祖之言罢?能说出这话,可见你家先祖也是个性情中人,怎么到了你这里,见义不为竟如此轻描淡写?”

能引用《为政》篇之言,可见对儒家还是有一定了解,儒者猝不及防一噎,不过反应也快,略作停顿后沉着辩驳道:“在下非是轻描淡写,见义不为固然无勇,然不足以论罪。先祖也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秦国重刑相逼,百姓因惧而服,非是心有廉耻。不若奉行先师之言,教而化之,使之知廉耻而守礼仪。”

旁边有人听不下去,插进来嘲讽:“儒家还真是一群书呆子!当年你家先师周游列国,四处游说,不见哪一国君王用之,何也?空谈也!人性本恶,岂是单单教化所能约束。若真如你所说,你儒家兴起至今,教化了几个百姓?倒是从前僻处西隅的秦国,变法图新后,东出扬志,天下莫能与之相抗。刑与礼、奉法与教化孰优,高下立断。”

话匣一开,本就觥筹交错的酒肆变得更为嘈杂,加上天热,四周混着浓烈酒味的空气显得燥热异常。

有人激动得身体前倾,将双手撑在案几上,高声道:“如今这世道被秦国糟蹋得越来越乱,空守那些酸腐礼制有个屁用。”

上个刚说完,下个也不甘寂寞,尽饮杯中之物,囫囵抹抹嘴,赶紧加入了话题中:“哪里是糟蹋?我看秦取韩地之后,百姓反倒是过上了太平日子,韩地虽受旱灾波及,却未见得像先前赵国那般饿殍遍野。这回夺下赵国,秦国又即刻开仓放粮,可谓仁至义尽。”

不少听过这事的人点头表示赞同,偏有人嚼出了不同滋味,觉得痛心疾首:“左右不过是赵国的粮食,他秦国倒是会做人情。况且不过施舍了点粮食,就连骨气都不要了?你可曾听说,秦国攻取韩国、赵国之后,便强令废除韩字、赵字,发了个什么《仓颉篇》,要全国上下改用上面的秦国新字。那可是亡国之辱啊!”

一旁好友本是贫苦人家出身,听了这话,心里颇为不悦:“这却不然,你本是赵人,你家好歹也算世族,你从小衣食无忧,不知寻常百姓的苦处。百姓遭了灾,家中存粮吃完了,就得扒草根树皮,要是连这些也没有,饿得狠了易子而食也不稀奇。活下去都成奢望,谁还在意国与不国?又说先前赵国太仓充盈却不放赈,人秦国接手大可秘而不宣,昧下作为战备军粮,谁人晓得?此次开仓,救了多少人!”

活下去都成奢望,谁还在意国与不国?一句话戳中了在场不少寒门士子的心,竟引来好一阵喟叹。

到底是酒肆间的言谈,身份不同,见识不同,所好便也有所不同,你一言我一语,话题难免越来越偏,一会儿从秦国刑法聊到赈灾,一会儿又从赈灾说到了秦国新字。不过终究绕不开秦国去。

秦国再如何,目下于齐国也暂时无碍,所以齐人还有些心情在酒肆里高谈阔论,燕国却不然。秦国已兵临燕国南境,燕人深知弱小的燕国是否会被吞噬,只是那秦王一句话的事。

是以自秦拿下赵国,燕国就被笼罩在一股肃杀之气中,燕国太子因此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日思夜想的便是如何解这困局……

“此事万万不可,太子还请听臣一言。那樊於期乃秦国叛将,当此之时,燕国容之,岂非刻意激怒秦国?”

听闻太子有意收容秦之叛臣,太傅鞠武连忙赶到太子府劝谏。

“太傅有所不知,当年赵政继位,见我被质秦国,全然不顾幼时患难之谊,薄待于我,此种少恩虎狼之心之人,不消激怒,只要看准了猎物就绝不松口,如今兵临易水,意图还不明显?”虽说当年有惊无险,从秦国逃了回来,但想起赵政那淡漠的态度,太子丹始终怨愤难消。

不知是夏末的风已隐隐带着一股凉气,还是太子丹话语中本就存着寒意,鞠武觉得今日的太子府有些森森然。

他听出太子言语中的怨恨,怕私仇之上又添国仇,太子难以平心静气地裁夺国事,便语重心长地宽慰:“臣以为,秦国之意尚不明了,未必到了最坏的情况,倒是收了秦国叛臣,必定激化局势。目下最紧要的便是把樊於期派往匈奴,借匈奴之手……”说着,他做了一个狠绝的手势。

当然,要想说服太子,还得为太子解决外患。鞠武来时便慎重考虑过,此时不过将方才所想抖出来:“其次,燕国虽小,但能盟魏、联齐楚,往来通商于北边单于,购得牛羊战马,尚有与秦国一战之力。”

太子丹一听,心想太傅果然是老了,考虑的多是温吞之策,面上却不敢托大,诚恳地问:“列国合纵谈了多年,始终不成气候,谈何容易。”

“依臣所见,今时情形不同往昔,往昔难成,今时未必。赵、韩皆已沦陷,下一个轮到谁,谁能说得清楚?今日置身事外,明日就得保安宁?合纵是列国最后的希望了!”

太子丹神色似有松动,可一转念,又觉得不尽然:“燕丹何尝不知太傅所说方为稳妥上策,然要调兵遣将,就有损耗,若无深远图谋,秦国何苦?危急存亡之秋,谋合纵长策,犹如远水,终不救近火。”

“秦国将将劳师动众地打了一场,能收拾好赵国乱局已属不易,未必有这个心力转而攻燕。屯兵在我南境之外,或是怕齐、燕趁虚而入,分一杯羹。”鞠武没有错过他眼中闪过的松动,将想到的可能说与太子丹,力劝他驱逐樊於期。

可惜太子丹经过短暂动摇之后,已经笃信了自己心中所想:“情势危急,秦国或打或另有考量,我们赌不起。敌人已虎视眈眈,我们仍不思应对,无异引颈就戮。再说樊於期,我收下他非是与赵政置气,而是此人为秦国通缉,孤身辗转列国数年,凄苦至极,仇秦甚深,我此时收他,必得感戴。存亡关头,能为燕国添员将才,也是幸事一桩。”

毕竟是太子的太傅,鞠武十分了解太子脾性,话到这个份上,太子显然是不打算合纵。自己若再不知趣,只会闹得二人生出嫌隙。不如顺了他的意,替他想个周全的法子,既可为燕国解此危局,又能得他信任。

“既如此,臣为太子举荐一个人……”

※※※※※※※※※※※※※※※※※※※※

(呼,太困了,要是有错,回头再改,么么哒。)

注释:

【1】这段是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的内容,原文是: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作者君怕不好理解,在文中用自己的口水话翻了一下,原文措辞肯定比作者君的精准,不用太纠结,看这里就行。大概就是说:有犯罪嫌疑人在大街上杀人伤人,周围的人袖手旁观不救援,距离百步之内的,要罚两副铠甲。“赀”就是小额罚款,秦律中有很多都是小额罚款,罚一副两副铠甲,比如明文规定,失期不是法皆斩,也是罚铠甲。说个题外话,《陈涉世家》算不算黑秦呢?虽然作者君是个秦吹,但觉得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一个原因是当时已经是胡亥当政了,赵高撺掇着他乱搞,破坏法度,可能搞了不少幺蛾子,演变成让人闻风丧胆的失期法皆斩,也不是不可能。另一个原因是法律制定出来,毕竟还是人治,免不了中囧央制定法律的初衷是好的,下面出于各种原因越搞越偏,某些地方仗着山高皇帝远乱来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也不能说出土了个《睡虎地秦简》就完完全全打了太史公的脸。当然这只是作者君自己的看法。有其他看法欢迎讨论。

喜欢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请大家收藏:()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