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 > 第2章 太史府见闻

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 第2章 太史府见闻

作者:颜胖路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5: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史府建在府库外围一个特殊的大院里,大院当中最显眼的就是一座七层的巨型高阁,名曰:琅环阁。

琅环阁四面环水,主体为木材的黄色,边缘用黑色加以点缀。其因是用五行当中代表水德的黑色来祈祷琅环阁免遭火灾的损毁。

屋顶中央有四条仰头青龙,它们皆口含铜针,屋顶四周则置有铜龙尾,以作避雷之用。

琅环阁虽然不比望天台一般高大宏伟,然放眼赵王宫,这都是数得上名号的精贵建筑。

某任赵王还曾夸口:典藏之博,唯我赵国耳!

一时间,这座高大楼阁俨然成了赵王宫上上下下向往所在,更是太史府官吏们心中的骄傲。

但凡新人进到赵王宫,前辈们谁人不指着这个角落的琅环阁向他们夸耀一番。

然而话虽如此,真正踏入这里翻开那些竹简瞧上一瞧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就连那位夸过口的赵王也不曾亲来过几回。

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竹简静静地躺在阁楼之上,等待着人们前来翻阅。可就算是太史府的文吏们成日成日地进进出出,不少角落里的书籍也慢慢积了灰。

只因他们能翻看的实在有限。

不过要是细瞧就会发现:律典、礼典一类的竹简倒是被磨得光滑锃亮,时时泛着温厚润泽的光。

琅环阁一到六层分别放置: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书籍。

第七层则是藏书的重中之重,主要放置了以赵国建邦之典为首的七国建邦典籍。建邦之典可分六种: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

这一到七层的藏书,小到饮食礼数之微,大到邦国建制之宏;上追华夏之始,下达邦国之乱,尽皆详备。

饶是出入惯了后世图书馆的赵高,由人领着这样一层一层地看上去,也不由在心里连连感叹:老祖宗们果然伟大!

离开了琅环阁,赵高又被领至一旁一个巨大的官室,名曰:载笔署。顾名思义:携带文具以记录君王之事。

其实在这里的文吏绝大多数是没有机会见到赵王的,只有本本分分做上十几年乃至更久的文吏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成了老资格,再得到了太史令的认可,方才有机会跟随左右史前往赵王跟前。

更多的人,他们的工作是整理誊写君王言行记录和翻抄古旧损坏的书籍。载笔署正是文吏们平时办公的地方。

在张先的指引下,赵高开始了今天的第一份工作――誊抄一卷损毁的简牍。赵高十分珍惜地将誊抄工作当做练习,一丝不苟的动了笔。

一旁张先看他在竹简上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好奇地“咦”了一声。接下来又连写了一行终于忍不住叹道:“难怪大人夸你。”

要说赵高的字虽然比起籍谈那些老资历还尚有许多不足,但是同底下那些青年文吏相比却是绰绰有余。

一个十来岁锦绣少年的字,已依稀有了古厚峻拔的风致,这样的功底着实令人大感意外。看他利落抄完第一卷,竟然没有一个错处。

张先拿到这份成卷时再次打心底里赞道:“当真不错。”

不同于别人,赵高闻言没有惺惺作态,而是直言:“家中闲来无事,平时就练得多了些,你要是像我那样练,你也可以。”

张先闻言,也不知哪儿来的想法,随手拿起他的手往平时握笔的地方摸了摸,果然触到一层薄薄的茧,虽然用眼睛瞧不太出来,但却是他实实在在努力的痕迹。

见握着自己手的人许久没有反应,赵高不客气地把手抽回来,拢进素色宽袖里,幽幽道:“眼下你若没事可做,不妨陪我抄。”

掌心骤然失去温热的异样激得张先马上找回了思绪。张先哪里是没事可做,二人坐在一处都有要完成的内容,只是按籍谈的安排检查赵高的完成情况,不想竟一时无状。

初时张先只道自己失礼心中愧疚,当未觉赵高说那话是故意揶揄他,等稍后张先回过味来,赵高已经敛了心神投入了接下来的工作当中,他也不好再多打扰对方了。

他们这一忙就忙到了该用夕食的时间。同样由张先带着,二人一齐进了饭堂。

赵高入了饭堂才知右史手下掌管的文吏们也在,按说平素左史、右史手下的文吏工作地点是隔开的,住的地方一左一右,也是互不干涉的,可没想到每日双方会在这里打照面。

而且是如此剑拔弩张的照面……

张先属于那种心正身修的君子,不屑对这种事说长道短,故而赵高心里一团雾水。

谁知旁边来了个不认生的青年,见赵高疑惑,眉眼弯弯地主动凑过来搭话:“想知道?”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青年。青年并非像寻常文吏一样头戴高冠,身穿宽袍广袖,而是着一身融合了胡风的装束,瞧着较为干练明朗。

打从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推行全国以后,举国上下便兴起了一股拟胡之风,加之赵国以北为大片草原,草原上喝着马奶酒长大的赵人生来就比他国之人豪放爽朗,学那些个胡人的装扮,非但不会显得不伦不类,反而会使人看着更为英气精神。

眼前这青年典型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虽然举动轻浮了些,但周身的确散发着那股子英气。虽然配上不正经的表情令人好笑,但其实已经在赵高心中赚得了不少好感。

那挤眉弄眼的表情看得赵高有些哭笑不得,一面垂手拍拍身旁的竹垫示意他坐下来,一面缓缓道:“愿闻其详。”

青年袖子一挥便不客气地坐了下来,开始讲起其中的渊源。

只消片刻赵高就从他的话里听出了点滋味来:这太史府的左史籍氏和右史范氏两家祖上是世仇,从上几代开始结了怨就没有再消停过,一直暗中较着劲。

不过令青年不明白的是:这两边争斗分明影响到了历代太史令的管理,却很少见太史令们真正干涉过。许多时候闹得厉害了,太史令便出面意思意思,从中调解,也不管双方暗中会否继续较劲,明面上消停一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赵高在听青年说话之余,也不忘观察着他的神情变化,瞧他说到后面表情越发疑惑,心中了然,便压低声音道:

“自古无论为君还是为臣,御下都讲究一个制衡之术,于太史令来讲,两方争斗固然不利管束,但如此一来互相牵制,谁也不会坐大,威胁……”

后面没有说完的话青年已经明白是什么了。先前他听闻新来的这个赵高因写得一手好字,颇得左史大人的器重,从一个卑微的洒扫小童提为执笔文吏,那时还只是好奇,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眼下听了他这番与年龄不符的剖析,还当真有几分佩服了。

青年当下才想起自己似乎没有告知对方名姓,这便叠手道:“我氏王名宠,你不介意的话,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

“敢问名是哪个字?”赵高微笑着叠手回礼。相处了这么一会儿,这个明朗的青年,赵高同样喜欢了起来。

“宠者,尊居也。”

王宠,好一个……呃……简单粗暴的名字。赵高嘴角隐隐有些抽搐,但面上还是做得滴水不漏,低头全了礼数,道:“王兄。”

“小兄弟。”

对于这个称呼赵高其实是有些腻歪的,一个大男人,叫什么小兄弟?可是转念想起自己如今还是小娃娃的身,大老爷们儿的心,怨不得别人,也就随他去了。

倒是张先,从适才王宠过来开始,就一副入定的模样,端正地跪坐在一旁,也不知二人的对话听进去了多少。

这么一日相处下来,赵高心中清楚,张先冷性,却并非冷心,念着他是新人,整日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太史府中的各项规矩,而且不居功,不摆架子,也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就在这时,夕食由几个宫人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粟饭,配上一点点的醢酱【1】,外加管饱的黍米饼和管够的野菜汤,也就是他们今晚饭菜了,虽然简单却足以填饱肚子。

赵高前世是个南方人,吃惯了水稻,刚来这里的时候难受了很久。是饥饿改变了他的饮食习惯。眼下的他啃着粟米饼喝着野菜汤也同样有滋有味。

这些东西虽然简单,但毕竟是宫中的食物,已经比他在家中吃的味道好上太多,而且能吃到一点点醢酱,沾沾荤腥,于他们这种普通人来说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