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四十六章:割让海峡殖民地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四十六章:割让海峡殖民地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顺着唐纳德·麦克林这条藤蔓,英国情报部门很快就摸到了其他几个大瓜,并且将俄国在剑桥大学所渗透的间谍几乎一网打尽。

好消息是,因为俄国情报部门的渗透只有几年的时间,以唐纳德·麦克林为首的被策反的英国贵族子弟并没有出卖英国多少的情报。

至少到目前为止,俄国并没有通过情报部门获得多少军事科技和工业方面的资料,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

但不管后果怎么样,像唐纳德·麦克林这样出卖英国利益的家伙,肯定是要受到相当严重的制裁的。

首先是其中为首的几个家伙,最高的被秘密执行死刑,最低的也被判处至少20年的监禁。

同时,英法澳还约定加强了对俄国移民的监管,防止俄国间谍混入其中,并且渗透进三国的各行各业。

没办法,对于三国来说,这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才是最需要防备的。

当然,英法也并不是完全配合澳大拉西亚的。在军队的调度上,英法明显更希望澳大拉西亚动用更多的军队支援欧洲,甚至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但这偏偏是阿瑟和澳大拉西亚不愿意看到的。目前对英国的消耗还不算太狠,如果战争过早结束的话,英国人仍然能够保住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

这么一来,会给未来的世界局势造成更多的未知因素。有一个俄国作为对手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阿瑟可不希望英国人还能继续作为世界局势的执棋者。

不过不增兵欧洲也是不可能的。经过和英国人的商议,最终约定澳大拉西亚在三个月内向欧洲增兵50万,在半年内向欧洲增兵150万,让欧洲的澳大拉西亚军队规模达到230万以上。

为了让澳大拉西亚及时出兵,英国人也算是彻底豁了出去。

首先是和澳大拉西亚一直在拉扯的海峡殖民地和北加里曼丹领地,全部以出售的方式将主权完整的交给了澳大拉西亚。

虽然澳大拉西亚需要用总价值5600万澳元的资金来购买这两個殖民地,但也可以选择用武器装备,医疗物资和粮食等重要的物资等价兑换。

按照目前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进出口关系来看,这和直接赠送给澳大拉西亚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毕竟5600万澳元对于目前广阔的军火市场来说,基本上只是一笔中等规模订单的收益。

这对澳大拉西亚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掌握了北加里曼丹领地和海峡殖民地之后,能够对亚洲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算是太平洋西岸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了。

加里曼丹联合苏丹国的土地也能进行扩张,自然也能容纳更多的土著人口。

目前加里曼丹的总人口已经是一个未知数,但至少也有4000万人以上。合并了北加里曼丹之后,整个加里曼丹苏丹国的人口有希望提升到5000万以上,这对澳大拉西亚来说也算是不错的提升。

当然,在合并加里曼丹之前,对北加里曼丹的土地进行分配是很有必要的。

英国所控制的北加里曼丹有两个土著国家,分别是文莱苏丹国和砂拉越王国。

好消息是,这两个国家只占据北加里曼丹领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土地都可以自由分配给其他苏丹国家。

为了提高加里曼丹的土著的作战**,阿瑟和内阁政府商议之后,制定了有关于军功换土的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目前加里曼丹联合苏丹国的八个小苏丹国,包括北加里曼丹的文莱苏丹国和砂拉越王国,都可以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功劳换取一定规模的土地。

只要他们的功劳足够大,哪怕将剩下的加里曼丹的土地全部奖励给他们都不是不可能。

用直白的土地和人口来刺激这些苏丹国更加卖力的为澳大拉西亚作战,总的来说阿瑟和澳大拉西亚是完全不亏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几个小苏丹国之间的军功竞争,还能破坏各个小苏丹国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仅能够彻底的阻止各个小苏丹国之间的联合,甚至还能让他们之间彼此竞争,甚至各有仇恨。

如此一来,居中调控各个小苏丹国的大苏丹就会更加坐立不安。只要大苏丹丧失了澳大拉西亚的信任,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苏丹国并立的加里曼丹站稳脚跟的。

这也算是澳大拉西亚政府提出的阳谋了。各个小苏丹国就算知道是澳大拉西亚的计策,他们也绝对会主动的上钩。

毕竟澳大拉西亚赏赐的可是真真正正的土地和人口,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各个苏丹国之间的实力,同样也能让他们在联合苏丹国中更具话语权。

这么做的好处,只要大苏丹的实力不能完全压制其他国家,澳大拉西亚就能够牢牢的掌控整个加里曼丹大苏丹国。

十个苏丹国之间彼此牵制,就算有几个苏丹国想要造反,也会有居中调控的大苏丹和剩下的苏丹国正面顶上,甚至抢先击败他们换取功劳。

同样的道理,如果大苏丹对澳大拉西亚有别样的想法,周围整整十个苏丹国也会教大苏丹做人。

再加上一定的经济控制和科技封锁,只要确保加里曼丹的科技永远不会超过澳大拉西亚,澳大拉西亚对加里曼丹的控制将会是永久的。

这也算是阿瑟为后世的君主所栽下的一棵大树。按照加里曼丹的土地面积来看,整个国家容纳上亿人的人口是完全没问题的。

一个至少高达一亿人的市场,还是可以随意剥削的市场,这对澳大拉西亚来说就是国家发展的巨大助力。

再加上旁边同样具备一亿人口潜力的菲律宾,光是这两个市场,就足够澳大拉西亚的工业在未来蓬勃发展,不需要担心生产过剩的问题。

这也能弥补澳大拉西亚和之前美国的差距。只要彻底完成本土和加里曼丹以及菲律宾的市场统一,澳大拉西亚的潜力将彻底不输之前的美国。

既然收了好处,那么事情肯定也是要办的。

不过如何办事方面,澳大拉西亚还是拥有自己的决定权的。

从1937年10月开始,澳大拉西亚逐渐向北非和欧洲增兵。

不过第一批前往北非和欧洲战场的士兵都是加里曼丹和菲律宾士兵。澳大拉西亚军队目前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接管岛国境内的一部分工业设备,搬空他们的工厂。

是的,虽然和岛国的战争结束了,但岛国赔偿的绝对不止条约上的那么多。

根据澳大拉西亚和岛国所签订的限制条约,岛国的陆海军规模,包括重工业和军工企业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陆军限制暂且不提,因为目前岛国的现状非常混乱,他们想要弄清楚国内军队的伤亡和现有的军队数量,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不过对于岛国的海军方面,限制必须在条约签订的当天执行。

这也代表着,在条约所限制的时间内,岛国禁止自主发展重武器,包括坦克和飞机在内。

不管是岛国的哪一个势力,想要拥有更加先进的重武器,就只能向外界购买。

虽然并没有限制只能向澳大拉西亚购买,但相信岛国的这几个势力都是聪明人。对阿瑟来说,一旦发现难以掌控的势力,最好的方法肯定是直接消灭这个势力。

虽然阿瑟不打算主动的干涉岛国的局势,但目前就岛国的几个割据势力来说,阿瑟更希望井下次郎所掌握的势力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过让他们打一段时间的战争也是好事,澳大拉西亚的一些比较落后的武器能够成功的卖出去,不仅能够清清库存,同样也能为军工厂对接下来的新式武器研发积攒一定的研发资金。

除了搬空岛国的重工业和军工业之外,澳大拉西亚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在岛国驻军,监管岛**队的行动。

当然,好听一点来说,应该是澳大拉西亚派遣军队保护目前实力受损的岛国。

目前已经确定的驻军的地方是本州岛最北部的青森,位于岛国势力范围内的战略要地。

青森位于北海道和本州岛的连接处,可以轻松的断开北海道和本州岛的联系。

不管岛国国内有任何局势的变化,澳大拉西亚都可以通过控制青森来将整个岛国拦腰斩断。

因为目的是为了保护岛国的安全,位于青森的驻军的开销的75%由岛国承担,剩下的25%由澳大拉西亚承担。

不过因为岛国每年都需要向澳大拉西亚赔款的原因,实际上青森的驻军的军费可以说是完全由岛国政府承担的。

经过国防部,参谋部和政府的商议,目前所决定的青森驻军规模为一个陆军师加一支轰炸机编队加一支战列舰编队。

在没有空军和海军的岛国,这样的军队编制完全可以横着走了。轰炸机编队的轰炸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岛国本土和高丽半岛,虽然海军只有一艘战列舰,但对于岛国的任何沿海城市来说,也绝对是巨大的威胁了。

对于岛国这样的国家,驻扎军队进行防备是很有必要的。在确定了驻军的规模之后,阿瑟就立即签署了关于驻军的命令,并且派遣了新成立的军队前往驻扎。

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驻扎在岛国的军队一般一年轮换一次。这不仅是考虑到士兵们可能会思念家乡的问题,同样也是考虑到在未来和平时期,军队的士兵可能会频繁的更替。

在未来的和平年代,澳大拉西亚的服役时长可能会缩短到3到4年的时间。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军队的服役当中,退役的士兵也是优秀的预备役,在任何时期都能快速的加入军队作战。

当然,考虑到澳大拉西亚士兵相当高水平的薪资待遇和不错的福利政策,不管服役时长缩短到多长时间,国家都不会缺少兵源。

更何况还有着阿瑟巨大的声望,只要阿瑟时代的影响还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士兵以阿瑟时代的将军们为榜样,接连不断的走向军队。

这也是阿瑟所强调的,关于培养硬汉形象和军人榜样的重要性。目前在澳大拉西亚比较受欢迎的职业,大部分人的首选是科学家和士兵,再往后是医生,老师等岗位,演员等职业只能算是中等选择。

这对国家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只有让下一代更加踊跃的投入到科研和军事事业当中,国家的实力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想要达成这一点,除了阿瑟不断的倡导之外,切实有效的提高科研人员和士兵的收入,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毕竟只有实际的收入高了,民众们才会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偏向收入高的职业。如果只是一腔热血的话,人也是需要吃饭和生活的不是吗?

完成对岛国的驻军之后,澳大拉西亚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北非。

虽然英法已经攻占了意大利的利比亚殖民地,但德国和意大利已经在法国的北非殖民地进行了反扑,并且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法国的殖民地。

再加上西班牙的千年杀,直接让法国人乱了阵脚。

这也不得不提到目前法**队的组成了。

虽然法**队规模高达四百万以上,但实际上的精锐军队已经所剩无几。

图尔防线上的法**队也能算是老兵,但都已经被阻拦在防线上。

德**队虽然数量处于劣势,但总体战斗力还是要高于法**队的。

这一点在防守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目前法**队还没有突破德军阵地就是最好的证据。

正因为法**队的主力都在北方进攻德国,导致目前在南方抵抗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法**队都是新兵和来自殖民地的土著军队。

指望着这些士兵打防守战还行,但目前他们的任务是向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的军队进攻。

结果也很显然了,法**队在西法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表现都是一塌糊涂,意大利的难兄难弟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