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二百二十七章:渔民冲突

澳洲崛起录 第二百二十七章:渔民冲突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说前两任内阁以国内发展为主,那么从第三任内阁开始,澳大利亚也要发展国际影响力,将目光看向国外,寻求更多的势力和影响。

1907年7月,由澳大拉西亚诸多艺术家和作曲家协力合作,澳大拉西亚王国的国歌《澳大拉西亚,前进!》正式诞生。

虽然和原本历史上的澳大利亚国歌在名字上有些相似,但内容却完全不同。

历史上,澳大利亚的国歌代表着当时澳大利亚远离战乱,世外桃源的轻松美好。

而澳大拉西亚的国歌,则在歌颂王室以及阿瑟的功德的同时,鼓励澳大拉西亚人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澳大拉西亚走上世界之巅。

国歌一共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纯乐曲版,用来在国家的郑重场合进行奏乐。

而有歌词的版本则是用于国庆等场合,两种版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彩蛋,那就是在乐曲的最后,阿瑟亲口喊出的:“澳大拉西亚,前进!”

这样的国歌十分符合阿瑟的目的,能够将所有澳大拉西亚人聚拢到一起,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凝聚力。

当这样的国歌和乐曲在郑重场合响起,又会撩拨起多少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者的心呢。

特别是当国歌演奏完毕,播放出阿瑟亲自喊出的口号时,恐怕会引起很多澳大拉西亚人情不自禁的呐喊。

1907年7月,澳大拉西亚北部帝汶海。

帝汶海连接着三个国家,是澳大拉西亚北部的交通要地。

这片区域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同样也是澳大拉西亚北部拥有天然渔场的地区之一。

这也导致这片地区经常充斥着来自三个国家的渔民,平常时候还好,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渔民基本互不相干,荷属东印度渔民位于西北部,葡属帝汶渔民位于东北部,而澳大拉西亚的渔民则位于南部。

但随着南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6到8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这里的天然渔场位置也会发生偏移,一般来说会向北偏移一段距离。

当然,具体的偏移情况还得看鱼群的动向,而这些鱼群不受人的限制,这也导致每一年在帝汶海四周的渔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按照之前的情况来看,一般是澳大拉西亚的渔民吃亏更多。毕竟渔场偏移到北部之后,在地理环境上就更靠近荷属东印度和葡属帝汶。

但自从上一次的海盗事件之后,澳大拉西亚人的民族自豪感已经被调动了起来,对于王室和国家的认可程度也变得更高。

之前的澳大拉西亚渔民本本分分,哪怕捕捞的鱼获会减少,也基本不会太过靠近其他国家的海域。

但现在进入冬季之后,澳大拉西亚渔民也逐渐的向更北部扩散,越过了澳大拉西亚西北部的卡捷岛和阿什莫尔礁,来到了之前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专属区域。

这样的蛮横行为,自然也引起了一些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不满。

大家都是居住在四周的渔民,平时本本分分也就算了,现在自己的捕鱼区域被占,这不就是变相的断人财路吗?

对于渔民来说,每天的鱼获维持着他们的生计,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手段。

有的人或许能忍住,但这些人中也少不了一些脾气比较火爆的,就差直接抄起家伙开干了。

一开始的势头还能遏制,但这种简单的冲突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这片地区三个国家渔民之间的冲突。

如果是那种大一点的渔船还好,还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宁。

特别是那种小型的渔船,不仅自身的捕鱼会遭到其他国家渔船的破坏,甚至还诞生了一些恶性袭击事件。

不管荷属东印度和葡属帝汶有怎样的反应,一系列的渔民冲突事件引起了澳大拉西亚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也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处理这些冲突。

很快,阿瑟就传达了自己的命令,让政府在民间呼吁渔民们尽量保持克制,但背地里却支持更多的移民前往帝汶海更北部。

这样的用意平民或许看不明白,但政府的聪明人早已经看透。

虽然在明面上让渔民们保持克制,但是却暗中派遣更多的移民侵占更北部的渔区,目的就是引起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愤怒。

如果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主动挑起这场冲突,那澳大拉西亚的可用手段可就更多了。

1907年7月27日,第一期渔民之间的冲突事件正式爆发。

事情的起因是葡属帝汶的渔民因为不满意澳大拉西亚渔民一直不受影响的丰富收获,因此诞生了嫉妒之心,并且私自挑衅澳大拉西亚的渔船。

澳大拉西亚渔民苦苦忍耐无果之后,终于决定用语言行动进行反击。

因为双方的情绪冲突,导致最终葡萄牙人恼羞成怒,选择用渔船进行撞击,并且在渔船靠近之后,用土枪袭击澳大拉西亚渔民。

被袭击的澳大拉西亚人身负重伤,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需要极大的代价治疗,甚至有可能落下残疾。

在袭击成功之后,葡萄牙人抢夺了澳大拉西亚渔民的收获,并且还留下了带侮辱性的话语,这才大摇大摆的离开。

最终重伤的渔民被澳大拉西亚的巡逻舰队发现,这才侥幸的捡回了一条命。

当然,整件事情的起因是澳大拉西亚的官方说辞,并且刊登在了维多利亚报和澳大拉西亚日报上。

但事情的具体细节究竟有几分真实程度,或许也就只有冲突真正的经历者才知道了。

但不管怎样,这样看起来只有澳大拉西亚人受害的冲突事件,也确实引起了澳大拉西亚人的民愤。

再加上阿瑟发动了许多民间舆论,以及王室欧洲事务总管戴维在欧洲的舆论铺垫,让这一次的冲突事件,欧洲大部分民众都站在澳大拉西亚这一边。

虽然葡萄牙政府进行了解释,葡萄牙媒体也刊登了葡萄牙官方的冲突过程声明,但终究还是抵不住澳大拉西亚这边公布的照片。

在澳大拉西亚政府拿出事件的现场照片之后,葡萄牙人所有的解释在其他人看来就是狡辩。

事实上,冲突的结果和澳大拉西亚的声明差别不大,但过程可就差的有点远了。

这次冲突中所谓的渔民,实际上是来自皇家安全情报局的情报人员。

经过情报人员的多次挑衅,葡萄牙渔民这才恼羞成怒。

但阿瑟要的结果达到了,欧洲民众也看到了事件的解释和真实的照片,谁又在乎事件真正的过程呢。

或者说,因为有着真实的照片,再加上澳大拉西亚处于受害者的地位,这也让民众普遍更愿意相信与澳大拉西亚的声明。

不管什么时候,普通民众都是非常好引导的。舆论也成了攻击个人和势力的最好武器,只要获得了舆论的支持,那么对的也是错的,错的也是对的。

1907年7月29日,成功的将受伤的“渔民”抢救回来,并且从其口中得到了“真正”的冲突经过之后,阿瑟“大为震怒”,并且公开的表示,要让葡萄牙人给受伤的渔民和所有民众一个交代。

1907年7月30日,澳大拉西亚政府正式向葡属帝汶和葡萄牙王国发出通告,要求葡属帝汶交出袭击澳大拉西亚渔民的凶手,并且向受这次冲突事件影响的所有澳大拉西亚渔民付出赔偿。

同时,帝汶海周边的三个国家应该共同划分出具体的势力范围,来避免更多的冲突事件发生。

事实上,澳大拉西亚的要求并不高,至少在欧洲人以自己认为的“中立”视角看来是这样的。

既然是葡萄牙人做错了,那么付出赔偿也是应该的事情。

三个国家划分出自己详细的势力范围更是再正常不过,这样确实也能避免更多的冲突。

但问题偏偏复杂在之前葡萄牙为了打赢舆论战,在国内大肆宣称渔民是无辜的,并且国内的党派也都发动舆论,表示国家应该支持葡属帝汶的渔民。

事情过去了才没几天,让葡萄牙直接交出渔民,不就是直接打葡萄牙政府的脸吗?

当然,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丢点脸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事情难就难在目前葡萄牙的局势并不稳定,国内的革命也早有苗头。

之前的舆论让大部分葡萄牙人都支持自己国家的渔民,如果政府贸然交出渔民,那么葡萄牙人会怎么看?

是渔民真的做错了?还是政府的无能,不得不冤枉好人呢?

目前的葡萄牙局势很不稳定,这一切都取决于当代国王卡洛斯一世的高压政策。

卡洛斯一世是一个较为**的君主,但葡萄牙王国早已经在几十年前的内战中,建立了二元君主立宪制。

卡洛斯一世在葡萄牙采取的高压政策,以及严厉镇压革命活动的行为,让很多共和民主派的葡萄牙人非常不满。

不满到什么程度呢?在原本真实的历史上,卡洛斯一世于一年后被共和激进派刺杀,其子曼努埃尔二世刚刚登基两年,就爆发了革命,被葡萄牙人废黜王位。

这也代表着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的统治寿命仅有三年,其国王内部的跌宕可想而知。

正因为国内动荡的政治环境,这才让卡洛斯一世有些拿不定主意。

向澳大拉西亚人退缩是一个快速解决冲突的好办法,虽然有损国家的颜面,但付出的实际代价却并不多。

只不过愤怒的葡萄牙民众可能会加入到革命党中,因为不满而决定推翻政府的统治。

这对于卡洛斯一世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为了维护葡萄牙王国的君主制,同样,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卡洛斯一世直接将退缩的选项摒弃。

国家政府强硬一点,用真实的行动来维护自己国民的利益,同时也能拉拢平民的民心,提升君主制在葡萄牙的支持程度,这是卡洛斯一世决定了许久的计划。

为此,卡洛斯一世咨询了许多心腹,最终一致决定向澳大拉西亚表达葡萄牙的坚定态度,那就是为了保护国民的利益,绝不退缩!

实际上,卡洛斯一世也派人隐晦地询问了英国人的态度。

得到了英国人暗示的会联合法国,在一定情况时进行调解之后,卡洛斯一世这才坚定了对澳大拉西亚强硬的态度。

在卡洛斯一世看来,澳大拉西亚不过只是刚刚从殖民地独立没多久的国家,国家的发展十分仰仗来自欧洲的资源和支持。

就算葡萄牙在东南亚抗衡不了澳大拉西亚,英法介入之后,澳大拉西亚也一定会退缩。

只要能抗过第一波舆论,让自己和政府获得强硬的保护国民的美名,那将来的外交手段也就更多了。

三千六百字第一章,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