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二百四十五章:医疗报销政策

澳洲崛起录 第二百四十五章:医疗报销政策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也正因为涌入了大量的移民,再加上更多的土著从事于农业方面的劳动,1907年澳大拉西亚的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了六百七十万吨,达到了国家自成立以来的粮食产量新高。

如果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均消耗粮食来看,光是1907年生产的粮食就足以养活两千多万人口,更不要说澳大拉西亚还有发达的畜牧业带来的各种肉类和奶制品。

也正是得益于更多的移民和土著,澳大拉西亚的人均耕地面积上涨了一成左右,这还是在农业人口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如果按照1907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来看,再要五年的时间,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就可以正式突破千万。

一战前应该能有一千多万,虽然比不上其他列强,但人口问题也算是没有那么严重。

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亚的英国裔比例一直处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合格线,这也是澳大拉西亚国内稳定的一大因素。

同样节节升高的还有澳大拉西亚的人均年收入。自从阿瑟来到澳大利亚,这片地区的人均年收入就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

而截至1907年年底,澳大拉西亚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43澳元,澳大利亚地区人均年收入为44澳元,新西兰地区人均年收入为40澳元。

而两个殖民地新几内亚和帝汶的人均收入分别为35澳元和14澳元。

帝汶的人均年收入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毕竟帝汶成为澳大拉西亚的殖民地也才过去了几个月,目前帝汶最重要的工作是恢复秩序和稳定。

目前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已经接连步入到了人们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在吃穿不愁的基础之上,澳大利亚人的医疗和教育需求也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目前的澳大拉西亚人已经普遍有了存款,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小有资产。

在王室财团的资助之下,澳大拉西亚在这段时间诞生了大量的小资阶级,同时还有大量的小型作坊和工厂,以及私人名义开办的商店,摊铺等。

这些也为澳大拉西亚的经济繁荣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变相的带动了澳大拉西亚经济的发展。

目前的悉尼已经拥有三条最繁华的商业街,里面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厂商,来出售和推销他们的产品。

随着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发展,澳大拉西亚的名气也在欧洲越来越大。

这也是澳大拉西亚的欧洲移民越来越多的原因,在保障了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教育的前提之下,澳大拉西亚的移民吸引力似乎已经不弱于美国。

当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澳大拉西亚不仅没有黑巧克力,并且还可以拥有大量的土著劳力,免费为并且还可以拥有大量的土著劳力进行工作。

虽然是采用租借的形式,但毕竟也拥有足够的劳力为自己工作。这让很多梦想成为农场主工厂主的欧洲人的梦想得以实现,毕竟自己当资本家,可要比去美国被别人压榨好的多不是吗。

毕竟澳大拉西亚工人和平民的福利待遇政策早已经在欧洲和美国传播,不少人对于阿瑟这个努力维护平民利益的君主抱有好感,哪怕自己身处自由的共和国家。

哪怕是处在像英国和德国这样公认的世界列强国家,人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待遇能够像在澳大拉西亚的人们那样被坚定的保障。

虽然澳大拉西亚的工人们的收入比不上列强国家,但他们完全不用担心工资被克扣,被压迫,被剥削。

不仅上班的工资会按时发放,澳大拉西亚的工人们还会享受合法节假日,节假日加班工资翻三倍,重要节日祝福和庆祝小礼物的待遇。

毕竟各大工厂拥有大量的土著劳力可以剥削,自然也就不用冒大量的风险去剥削那些工人们。

土著用起来多顺手啊,既不用担心死活,心情不好还不用管饭,并且每死亡一个土著,政府就会重新派遣土著过来补充,完全不用担心土著不够用。

毕竟光是澳大拉西亚目前控制的地区就拥有上百万的土著,和荷属东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拥有的土著高达上亿,澳大拉西亚消耗土著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土著自己繁衍的速度。

目前农业方面使用土著最频繁的地区是新几内亚殖民地。新几内亚殖民地仅仅拥有三万多人,但却拥有高达十万名土著在此从事农业方面的劳动。

而新几内亚的农作物产量,占据澳大拉西亚王国总产量的十三分之一,高达五十二万吨左右。

光是新几内亚所生产的农作物,就足以养活新几内亚,帝汶和新西兰三个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新几内亚的面积并不小,目前耕地方面的开发也只是刚刚开始。

如果在这片地区投入几十万土著,完全能够成为澳大拉西亚的大粮仓。到那时候,光是新几内亚的产量就足以养活千万人口。

得益于国内的粮食产量,澳大拉西亚目前已经在除了帝汶之外的每个州都建立了一个或多个大型粮仓,其中最大的当属新南威尔士州的纽卡斯尔粮仓,储量超过二十万吨,能够满足上百万人口一年的粮食需求。

而纽卡斯尔粮仓的规模之所以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因为首都领地面积并不大,自然更加看重工业和经济的建设。

首都领地的悉尼粮仓仅仅只拥有不到十万吨的储量,因此纽卡斯尔粮仓其中有一部分是为悉尼准备的。

澳大拉西亚国内所有的粮仓加起来总共拥有将近一百五十万吨的储量,理论上足够六百万人吃一年。

如果再算上澳大拉西亚发达的畜牧业,哪怕澳大拉西亚一年没有任何粮食产出,也不用担心任何饥荒情况出现。

而粮仓的粮食满一年之后就会出售给周边需要粮食的国家,而空缺则用新的粮食补上。

毕竟粮食这种东西放久了也不好,不仅容易发霉生虫,口感和味道也会大幅度降低。

目前,每年的粮食出口也能给澳大拉西亚带来大量的收入。特别是之前东亚灾荒时期,澳大拉西亚的粮食出口可谓是大赚特赚。

当然,也正是因为国内产粮的富裕和畜牧业的发达,导致澳大拉西亚的粮食和肉类产品价值一直都不高,吃饱饭和吃肉,在澳大拉西亚真的很常见。

医院的数量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毕竟医院的建设除了耗费大量的资金之外,也需要足够有经验的医生坐镇。

但医疗部在1907年也不是没有任何动作。医疗部颁布了一项惠民的医疗政策,能够大幅度减轻人们的医疗压力。

其中,单次医疗费用超过二十澳元的,可以进入澳大拉西亚医疗报销的范围当中。

报销范围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但至少也应有百分之十。

单次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人均年收入的,报销范围一般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

如果单次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人均年收入的两倍或者以上,报销范围一般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

这项政策主要照顾的是大病患者,让绝大多数澳大拉西亚人在面对比较大的病症时,也有被医治的可能。

毕竟生一场大病对于目前澳大拉西亚人来说还是严重的负担,绝大多数澳大拉西亚的家庭存款都不会超过一百澳元。

至于二十澳元以下的治疗,政府虽然也有一定的福利政策,但减免的比例一般都在百分之五以下。

毕竟更常见的还是各种小病,如果报销的太多,对于政府的财政来说也是一种困扰。

虽然报销政策的力度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大,但在当今世界已经算是罕见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医疗福利,让澳大拉西亚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十分自豪,也时刻铭记着阿瑟对于他们生活的改变。

当然,这也是提升澳大拉西亚移民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医疗优惠政策十分罕见,甚至哪怕是英德这样的顶级列强也不敢这样做。

而澳大拉西亚之所以颁布这样医疗政策的原因,还是因为福利政策中有百分之五十是王室出资。

这相当于政府只需要出一半的钱,再加上澳大拉西亚目前人口并不多,因此造成的财政负担并不算太大。

但这样的医疗福利条件,对于欧洲人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哪怕是自诩文明的欧洲人,他们的国家也绝对不会出台这样的优待政策。

因为这对于国家的财政来说是巨大的负担,甚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国家破产。

更重要的是,或许国家能够承受这样的福利待遇政策,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将来如果政府有变想要取消政策,也得看享受政策的这些人民答不答应了。

这也是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明知这样做会极大程度的拉拢民心,仍然置若未闻的真正原因。

如果能够解决目前医疗物资短缺,特别是药品短缺的问题,澳大拉西亚的医疗问题也算是解决了大半。

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起点好像新出了纠错功能,长按某段话选择错误的词语,然后点击纠错,就可以直接发送到作者后台了。如果大家看到错误的话,就点击纠错,这样改起来也方便,感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