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二百九十章:世界的焦点——摩洛哥

澳洲崛起录 第二百九十章:世界的焦点——摩洛哥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然,虽然看起来人均耕地面积只增长了0.02英亩,但总耕地面积却增长了足足218万英亩左右。

毕竟人口增长了90多万,想要让人均耕地面积保持在同样的水平,就必须开垦大量的耕地面积。

得益于耕地面积的增加,1910年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也迎来了不小的增加,已经突破了960万吨。

这让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距离千万吨只有一步之遥,在明年人口破千万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应该能跟着破一千万。

但整个1910年,澳大拉西亚全国的粮食消耗量也只有不到290万吨,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每年都可以向外出口600万吨的粮食,这可不是一笔小收入。

当然,因为之前和英国签订了更进一步的贸易协议,因此英国成为澳大拉西亚粮食出口的主要目标。

澳大拉西亚每年向英国出口的粮食至少200万吨,这也证明目前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亲密的关系。

这是政府目前的发展情况,至于王室财团目前的发展情况,阿瑟只能说是庞然大物。

内阁会议结束之后,经过肯特管家的汇报,阿瑟这才明白,目前的王室财团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有多么庞大。

当然,其实去年的王室财团就已经足够庞大,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扩张了许多。

目前王室财团创建的工厂和企业高达上百家,控股的工厂和企业高达上千家。

王室财团所管理的所有企业和工厂,拥有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50万,遍布澳大拉西亚的各个州,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

1910年王室财团纯利润高达5431万澳元,这还是扣除了给政府高达近千万澳元的税收之后的结果。

王室财团的纯收入和国家的总财政收入相差仅仅1000万澳元,这足以见得目前王室财团在澳大拉西亚的规模有多么庞大。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阿瑟想,王室财团的纯收入随时可以超过国家的财政总收入。

不过王室财团也只是控制了澳大拉西亚比较重要的一些行业,比如重工业,石油,化工业,军工等等,一些民用工业和领域王室财团并没有太多涉及,毕竟总得给澳大拉西亚的人们一点机会。

如果目前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阿瑟相信,自己的王室财团绝对能排进世界前十。

纯利润高达5400万澳元,也就是2700万英镑的企业在目前的时代可谓是九牛一毛,这收入甚至能够超过一些欧洲中小国家。

1911年1月中旬,智利派遣的外交团队终于再次抵达了澳大拉西亚,对于澳大拉西亚设计出来的希望级战列舰进行考察。

这次的智利外交团队多了几名海军的将领和政府的高层,明显对于澳大拉西亚所说的新的,战斗力特别强大的战列舰很感兴趣。

说实话,希望级战列舰除了智利人的期待有所差距之外,其他包括火力,动力和装甲防护方面,和智利人的要求基本已经相同甚至是超过。

智利人最后对于吨位的一丝倔强,也被国防部长劳尔说的吨位不如战斗力给打败。

不过这也确实是一句真理,与其盲目的追求军舰的吨位和体积,不如将目光放向军舰的速度,火力和防护能力。

再大的军舰如果战斗力不行,反而成了海战中的活靶子,沉的或许还是最快。

在外交部和智利使团长达一周时间的商讨和讨论之后,终于确定了最后的海军订单。

智利方面出资一共500万英镑,也就是1000万澳元,购买两艘希望级战列舰,六艘公爵级护卫舰,两艘德国潜艇。

这笔订单预计在今年中旬开工,两艘潜艇交付时间不晚于1913年中旬,六艘护卫舰交付时间不晚于1914年中旬,两艘希望级战列舰交付时间不晚于1915年年底。

总体来说,这笔军舰订单的时间还是十分宽裕的,足够皇家造船厂在完成俄国人的军舰订单的同时,兼顾智利人军舰订单的生产。

当然,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至少在1914年之前,皇家造船厂是没有什么空闲,能够建造澳大拉西亚自己的军舰了。

不过这都是小问题,等到一战欧洲各国都忙于战争的时候,澳大拉西亚有的是时间和资金建造自己的战略,也完全不急于这一时。

两艘希望级战列舰被智利人激动的命名为拉托雷海军上将号和柯克伦海军上将号,这或许就是小国家海军崛起的梦想吧!

不得不感慨,虽然南美几个国家的体量都不太大,但在军事特别是海军方面的投入倒是十分舍得。

军舰订单签订之后,阿瑟倒是获得了短暂的空闲时间。不过此时,阿瑟正在等待着来自欧洲方面的消息。

根据皇家安全情报局的消息来看,摩洛哥危机应该马上就要发生。

当然,这也并非是阿瑟的预测。

实际上,摩洛哥这些年的情况一直都不是太好。因为天气的原因,摩洛哥遭遇了难得一见的大旱,导致许多地区的农业面临危机,庄稼欠收,农民苦不堪言。

再加上苏丹政府的短视和部分官员的**,明明灾难已经显而易见,但是却没有任何救灾的手段,反而还加重了一些税收,导致底层平民非常不满,抵抗税收的暴动更是接连不断。

还有一方面,法国自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之后,已经掌控了摩洛哥的政治。

大量法国产品冲击着摩洛哥的本土经济,让摩洛哥为数众多的手工业者接连破产,导致大部分中产阶级也对政府产生不满。

得罪了中层和底层平民,高层和政府又是如此腐朽不堪,国家的混乱可想而知。

1911年1月,摩洛哥就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对政府和苏丹不满的民众打着推翻政府的旗号,对于部分城市进行围攻。

这股起义的浪潮席卷了摩洛哥的大部分区域,让摩洛哥背后的法国政府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这些起义者打的名义除了反对苏丹之外,还有部分起义军的名义是反对法国侵略者。

如果让这些起义者推翻了苏丹政府,那么他们下一步针对的目标不就成了法国殖民者了吗?

1911年2月,摩洛哥国内严峻的局势让法国人坐不住了,法国政府借口保护侨民和恢复摩洛哥的秩序,出兵占领了菲斯和附近部分城市。

面对着法国人的兵锋,小小的摩洛哥军队根本没有任何抵抗力,绝大多数由普通民众组成的起义军更加不是法**队的对手,在面对法**队时,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在法国人行动的同时,西班牙也派兵进驻摩洛哥的北部,这也让摩洛哥的实际独立地位已经丧失。

法国人在摩洛哥的动作,导致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不满。其中最为不满的,就是德意志帝国。

因为法国人这样的动作,光明正大的违背了五年前因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而签署的阿尔赫西拉斯条约。

虽然早在法国人行动之前,法国驻德大使康邦就通知德国外交大臣基德伦,表达了法国即将出兵摩洛哥的决定。

但问题是,基德伦当时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法国人出兵不仅会破坏阿尔赫西拉斯的协定,还会引起摩洛哥人更加激烈的反抗,并且会引起德国民众的不满。

在说到德国民众的不满的时候,德国外交大臣基德伦还加强了语调,表达着德国的态度。

德国人的观点是,希望法国人能够推迟军事占领的时间,并且就此事和德国政府好好商量。

其实明里暗里的意思是让法国人在别的地方做出一些利益退让,毕竟万事好商量,只要利益够。

但让德国人没想到的是,他们还以为法国人会在其他地方做出退让,没想到法国人保持了一贯的强硬态度,甚至在不通知德国的前提下,直接出兵干涉了摩洛哥的秩序。

这不仅让之前签订的阿尔赫西拉斯协定直接作废,还狠狠的打了德国人一巴掌。

毕竟好说歹说德国也是世界第二列强,法国人在摩洛哥直接背刺德国,这让德国人的脸往哪放呢?

恰巧,威廉二世的脾气可没有那么好。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也不少,法国人丝毫不在乎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别说威廉二世,就是群情激愤的德国民众,就足以改变德国政府的态度。

但问题是,法国现在敢让步吗?法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让法国人很满意,毕竟德国可是几十年前脚踩法国人才统一的国家。

如果法国政府迅速对德国人妥协,恐怕扫兴的法国民众不介意直接换个内阁。

要知道,法国可是革命老传统国家。法国的内阁可不愿意试探民众的底线,他们可是真敢造反的啊!

德国方面因为德国舆论界和垄断组织对政府的不断施压,要求德国政府采取相应的行动,维护德国民众的利益。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为了迫使法国人至少在补偿问题上对德国进行重大让步,外交部长基德伦向德皇威廉二世献上了一份锦囊妙计,也就是所谓的以保护德国侨民和这些侨民的商业利益为,派遣军舰进驻摩洛哥的重要港口阿加迪尔和摩加多尔。

如果能够掌握这样重要的抵押品,德国人就可以安心的注视摩洛哥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等待着法国人可能会提出的用部分殖民地来换取德国人离开这两个港口的补偿。

基德伦的算盘打的很响,现在混乱的摩洛哥占据两个筹码,法国人想要统一在摩洛哥的利益,就必须用其他地区的殖民地来换取这两个港口。

但问题是,德国人直接派遣军队的行为,真的不会让事件的严峻程度直接升级吗?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再次日万,已完成10200/10000,跪求月票支持,兄弟们!

如果这个月月票能够超过1000张,那么下个月31天争取全天日万,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