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一十三章:巴尔干战火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一十三章:巴尔干战火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说1912年的第一件大事,那肯定就是大英帝国在军舰建造方面的妥协了。

虽然海军方案的修改并未大张旗鼓,但大英帝国某些造船厂突然取消计划,还是仍然吸引了英国和欧洲各地的媒体,特别是德国人的注意。

本来大家都以为是英国人要憋大招了,没想到连着等了好久,这些取消造船任务的造船厂没有任何消息,这也让所有人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大英帝国居然在军舰方面妥协了。

对于德意志帝国来说,这恐怕是20世纪第二个十年最好的消息。

如果真按照英国人之前疯狂的建造计划,那公海舰队永远都不可能是皇家舰队的对手。

而且,德国也有陆军方面的潜质,不可能将全部的国防预算用来建造海军。

德国人也不可能傻到自废武功,明明作为世界第一的陆军强国,却放弃在陆军方面的扩张。

德国媒体大肆宣扬英国的退缩是对德**事实力不断扩张的畏惧和无能,并且骄傲的宣布,德意志帝国即将迎来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正当欧洲因为英国的退缩风云突变时,在欧洲一个区域,一场战争也在悄然被策划着。

巴尔干地区位置特殊,这里不仅存在着俄国的利益,也存在着奥匈帝国的利益。

甚至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列强在这片地区也有着不小的利益。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的交界处,是欧洲通往中东和近东的必经之路,拥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

而位于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君士坦丁堡,更是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交界,也决定着俄国的黑海舰队能否前往地中海,最终进入大洋。

再加上巴尔干半岛内部战略资源十分丰富,也自然被各大列强竞相争夺。

这片面积不大的半岛,还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这些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并且互有冲突。

巴尔干半岛几乎成了世界大战之前各种矛盾的集结点,不仅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德奥俄矛盾,英德矛盾,奥意矛盾,英俄矛盾,也拥有民族之间的矛盾,即巴尔干各民族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沙俄帝国之间的矛盾。

除此之外,巴尔干各国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巴尔干局势相当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这些种种矛盾交叉重叠,错综复杂,让这片地区成为欧洲著名的火药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与意大利王国之间的战争中表现得十分不堪,也让巴尔干同盟加速形成并且为战争进行着准备。

虽然参与巴尔干同盟的各国目的并不一致,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奴役这片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巴尔干同盟的成员国由塞尔维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希腊王国,黑山王国组成。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组成的同盟,是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的同盟条约。

根据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的同盟条约,约定两国有任何一方遭遇一国或数国侵犯,另一方有责任全力给予支援。

并且双方还对发动对土耳其战争的时机和瓜分土耳其的问题做了安排,约定采取战争时应首先通知俄国,两国之间发生争端,也应将问题提交到俄国进行仲裁。

从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建立的同盟条约就能够看出,俄国试图建立对斯拉夫国家的霸权,成为巴尔干地区所有问题的仲裁者。

用这样的方式来掌控君士坦丁堡,掌控这个唯一能够让黑海舰队前往地中海的海峡。

法国总理彭加勒第一次得知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的条约时,也不由得大声惊呼:“这完全就是一个为战争准备的条约!”

此后,他也曾经在笔记中这样评论这份条约:“这份条约不仅蕴藏着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战的种子,同样也暗藏着对奥匈帝国作战的种子。他进一步建立了俄国对于斯拉夫国家的霸权,因为按照这份条约的规定,俄国将成为这片地区所有问题的仲裁者。”

巴尔干同盟成立自现在,已经过去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在这六个多月的时间里,巴尔干同盟诸国进行了大肆扩军,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1912年2月,保加利亚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出通牒,要求土耳其允许马其顿地区自治。

此时的土耳其因为和意大利的战争的原因,国内早已经疲惫不堪,但又不肯退让,因此决定对保加利亚的通碟不予理会,尽可能拖延时间。

巴尔干地区发生的状况,很快引起了欧洲各大列强的关注和警觉。

因为这片地区的重要性实在太高,欧洲各国都不愿意在这片地区失去利益。

几乎所有的列强都对此表示了关注,但所有列强的态度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坐视巴尔干局势的发展。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如果不到最关键的时刻,亲自下场反而会让自己落于下乘。

谁也不知道巴尔干这场火烧来烧去会不会烧到自己的身上,这对于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进行战争的欧洲列强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此时的欧洲几大列强,就如同吃瓜群众一般,安静但又十分期待的,等待着巴尔干局势的发展。

没让这群吃瓜群众失望,土耳其没有任何表态之后,巴尔干另一个强国塞尔维亚也站了出来,要求土耳其承认马其顿地区的自治,并且对于之前向巴尔干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压迫进行补偿。

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表态了,剩余的巴尔干同盟国家自然也不可能闲着。

2月19日,希腊,门第内哥罗相继表态,要求土耳其承认马其顿地区的自治,并且特地声明,如果一周内没有任何回复,那么将视为对这份通碟的拒绝。

这份特地声明了时间的通牒,也可以看作是巴尔干诸国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了。

2月26日,奥斯曼土耳其政府继续沉默一周之后,保加利亚政府宣布进行全**事总动员。

只隔了一天,2月27日,塞尔维亚政府,希腊政府和黑山政府,也相继宣布对全**事力量进行总动员。

从2月27日开始,巴尔干同盟各**队开始向土耳其边境集结,各种武器弹药,装备物资也被迅速运往前线。

土耳其方面也不得不跟着调动欧洲区域的军队,同时尽可能询问欧洲列强的态度。

但让土耳其政府失望的是,欧洲列强除了口头上的同情和支持之外,也就是不痛不痒的让双方保持冷静,没有任何实际性的行动。

2月29日,这个四年才能碰到一次的日子,巴尔干联盟军队和土耳其军队第一次在边境爆发了冲突,双方死伤各数十人,也正是标志着战争已经到来。

1912年3月1日,保加利亚王国率先向土耳其宣战。紧接着3月2日,黑山向土耳其政府宣战。随后是塞尔维亚,希腊,巴尔干战火全面爆发。

根据之前巴尔干同盟条约的约定,保加利亚共出兵30万人,塞尔维亚出兵22万人,希腊出兵11.5万人,黑山出兵3.5万人,共计67万人的军队。

而土耳其方面,虽然土耳其军队并不少,但因为意土战争的牵制,最多能够出动的军队也只有35万左右。

双方的兵力差距本来就很悬殊,再加上巴尔干诸国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许久,但土耳其因为意土战争的消耗,国内反而更加疲惫不堪的缘故,导致巴尔干诸国的进攻几乎都是势不可挡。

进攻方向上,出兵最多的保加利亚选择向南,占据马其顿东部,色雷斯,并且向君士坦丁堡方向进攻。

而塞尔维亚则选择向南,占据北马其顿地区,来扩张自己的国土,同样也是为自己争夺一个出海口。

塞尔维亚虽然有崛起的雄心,想要建立一个斯拉夫大塞尔维亚国。

但想要成为强国,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个出海口。之前,塞尔维亚北部是奥匈帝国,东部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西部是黑山,南部是土耳其,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内陆国家。

这一次向南扩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个出海口。

位于巴尔干半岛最南部的希腊,自然是向北扩张,收复南马其顿地区了。

至于实力最弱的黑山,他们的选择也不多,只能稍微向东扩张,毕竟国家实力也注定了他们吞并不了多少土地。

其实从各个国家出兵的方向就能够看出,他们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推动马其顿自治,而是三国分治马其顿。

保加利亚和希腊获得更多的国土,塞尔维亚获得出海口,黑山进行小范围扩张,这也是巴尔干联盟之前就商量好的分赃计划。

因为人数和装备的优势,再加上占尽先机的原因,几个国家的扩张都很顺利,甚至短短数周的时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国土就少了一大半。

在这些国家的扩张之中,英国支持希腊,俄国支持塞尔维亚。

但与此同时,和塞尔维亚有着矛盾的奥匈帝国又在关注着塞尔维亚的扩张,他们不允许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有威胁的敌人。

随着战事的发展,列强的目光来到了保加利亚进攻的方向。

要说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最重要的地区,那自然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了。

论历史来看,君士坦丁堡是之前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也是东正教徒心中的圣地之一。

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不仅是连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欧洲和亚洲部分的桥梁,同样也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连接。

在君士坦丁堡外围,土耳其帝国布置了一个军事重镇来防守自己的首都。

亚德里亚堡,这是土耳其帝国欧洲部分最坚实的军事堡垒之一,也是仅次于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铜墙铁壁。

战争爆发之后,土耳其政府特意抽调了部分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的兵力,来驻守位于色雷斯地区的亚德里亚堡。

这是保加利亚和巴尔干诸国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前哨站,也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攻克了亚德里亚堡,那么色雷斯将一马平川,敌人的军队很快就能到达君士坦丁堡。

为了攻克这座军事重镇,保加利亚调动了一整个集团军包围了这座小镇,其要占据君士坦丁堡的野心已经不言而喻。

巴尔干诸国的快速扩张,让土耳其政府十分畏惧,因此连忙召回欧洲列强请求调停。

要知道,黑海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这片海峡,历史上已经爆发了数次战争和危机,这一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因为保加利亚军队的大肆进攻,不出意外的,新的一次海峡危机爆发了。

3月20日,开战仅仅大半个月的时间,保加利亚的军队距离君士坦尼堡仅仅只有25英里,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距离。

随着保加利亚军队对亚德里亚堡展开进攻,英法也派遣军队进驻黑海海峡。

列强的插手,一下让巴尔干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俄国不敢大意,命令黑海舰队处于战备状态,并且私下劝告保加利亚军队停止进攻。

但此时,俄国的劝告已经不能阻止因为轻易胜利而导致有些癫狂的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方面派遣了更多的军队前往亚德里亚堡,大有一副不破君士坦丁堡誓不还的样子。

正当英法决定进行下一步行动的时候,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保加利亚却自己乱了阵脚。

1912年3月26日,攻克了亚德比亚堡之后,保加利亚军队继续向君士坦丁堡进攻,却被土耳其军队成功埋伏并且阻挡在君士坦丁堡之外。

保加利亚军队的攻势停滞了下来,哪怕距离君士坦丁堡已经很近,但仍然不得寸进。

保加利亚军队的失败,反而让原本支持保加利亚的俄国松了一口气,也让英法决定暂时观望,停止行动。

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暂时能够保障,海峡危机这才逐渐缓解下来,没有变成新一轮的国际危机。

虽然向君士坦丁堡的进攻失败了,但保加利亚军队向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的进攻却十分顺利。

三月底,阿尔巴尼亚地区对外公开宣布独立,将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政府。

自此,土耳其在欧洲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殆尽,只留下部分狭小的土地和据点苦苦支撑。

4200字第一更,求支持!求月票!

今天日万,已更4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