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二十九章:扩建造船厂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二十九章:扩建造船厂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妹妹米娅卡的眼神中,特斯拉看出了期待和渴望,稍微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阿瑟的请求。

见特斯拉终于答应留在澳大拉西亚工作,阿瑟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特斯拉先生,欢迎加入澳大拉西亚的大家庭。皇家物理化学研究协会有着很多像你这样的顶级专家,相信你们应该会有很多不错的共同话题。”

澳大拉西亚皇家物理化学协会的组建,就是为了让这些从欧美地区笼络过来的顶级物理化学人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

截止目前为止,皇家物理化学协会的总成员已经突破了一百人,这上百人,可都是在欧美地区有着不小知名度的物理化学专家。

这些专家,就是澳大拉西亚在物理化学方面的顶级人才储备。

这些人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截止目前为止,皇家物理化学研究协会每年的研究资金高达300万澳元以上,平均每人都有将近3万澳元的研究资金的原因。

3万澳元,这个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汇率来看,这相当于1.5万英镑,7.5万美元。

在这个战争并未开始,各国货币的贬值速度并没有那么快的时期,1.5万英镑的价值,相当于两千克也就是整整四斤的黄金了。

当然,皇家物理化学研究协会每个成员的研究资金也有高低之分。

像爱因斯坦,特斯拉这样的鼎鼎大名的人才,所能享受到的研究资金比例自然会高一些。

当然,这些人才的研究资金,大部分时候是阿瑟额外提供的,并不计算在皇家物理化学研究协会的总研究资金之内。

目前皇家物理化学研究协会已经和澳大拉西亚范围内的多所大学展开了合作,许多研究协会的会员,也成为了这些大学的名誉教授和讲师。

当然,作为研究协会的会长,爱因斯坦这个级别的专家,直接成为了澳大拉西亚国家大学物理专业的名誉院长。

研究协会这些专家们在研究的同时,偶尔也会去挂职的大学进行授课,为澳大拉西亚培养未来的物理化学行业中高端人才。

目前来看,澳大拉西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各个方面的人才也都拥有自主培养的能力。

无论是遍地开花的技术学校,还是专攻中高端人才的各项大学,在澳大拉西亚已经变得很是常见。

如果说十年前的澳大拉西亚,高中学历就已经很宝贵的话,那么对于现在的澳大拉西亚来说,真正宝贵的值得看重的人才,是那些技术学校和大学毕业的学生们。

特斯拉点了点头,同意加入澳大拉西亚的皇家物理化学研究协会。

这个协会中还是有很多来自欧洲和美洲的顶级人才,对于加入这样的顶尖学术协会,特斯拉也是非常期待的。

最后,在米娅卡一家略带期待的目光之中,阿瑟承诺,明天就会有人来接米娅卡一家,在悉尼市内安顿好居住的地方之后,会在距离他们居住比较近的地方,为他们寻找薪资待遇比较不错的工作。

当然,给特斯拉寻找一个居住的地方也是很有必要的。既然特斯拉已经答应加入澳大拉西亚,那么自然也不能委屈他住在便宜的酒店了。

好在悉尼城市的规模是在不断的扩张的,一些闲置的房产也是随处可见。

安顿好特斯拉和米娅卡一家还是没问题的,甚至如果他们想,第二天就能够入住新的房子。

成功拉拢到特斯拉之后,阿瑟的心情很是不错,当即赏赐给了特斯拉和米娅卡一家各两千澳元,让他们这两天搬进新房子之后,置办一些家具和装饰,好好开始新的生活。

至于特斯拉剩下的两个还在塞尔维亚的妹妹,阿瑟承诺,两个月之内会将他们全部带到澳大拉西亚,他们也将享受到米娅卡一家的待遇。

回到王宫之后,阿瑟召见了肯特管家,让肯特管家联系远在欧洲的戴维总管,负责将特斯拉的两个妹妹一家子接来澳大拉西亚的事情。

巴尔干战争因为签订了合约的原因,已经进入了和平状态。

这对于特斯拉的两个妹妹一家子来说也是好事情,毕竟只有和平状态下的塞尔维亚,才允许他们能够轻松地来到澳大拉西亚。

当然,就算塞尔维亚处于战争状态,阿瑟想让特斯拉的两个妹妹一家子来澳大拉西亚也不是太困难。

毕竟阿瑟和俄国有着姻亲关系,而俄国又是巴尔干国家背后的支持者。

就算看在俄国的面子上,塞尔维亚也绝对不会克扣两家普通的平民。

会见肯特管家之后,阿瑟这才知道,在王室财团和政府的支持之下,澳大拉西亚的造船厂也要开始大规模扩建了。

在此之前,澳大拉西亚全国范围内,拥有十多家成规模的造船厂。

但除了位于悉尼的皇家造船厂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造船厂,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殖民地时期的产物,主营业务也只是建造帆船和小型渔船。

这些造船厂中的绝大多数,所能够建造的船只吨位不会超过50吨,只是一些中小型民用船只。

而能够建造军舰的造船厂,在整个澳大拉西亚也只有三家。

除了皇家造船厂之外,剩下的两家军用造船厂,所能够建造的也只是岸防炮舰,小型护卫舰等重量不超过千吨的军舰。

这对于澳大拉西亚的海军发展来说,限制是非常巨大的。

就拿目前皇家造船厂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接收俄国和智利的海军订单之后,皇家造船厂已经进入满负荷的建造状态,在短时间之内,根本不能承接来自澳大拉西亚国内的订单。

虽然皇家造船厂的建造水平,技术工人水平和规模,绝对是世界一流的。

但问题是,澳大拉西亚的造船业,也就只有皇家造船厂来充当门面。

这对于海军的发展来说是很不健康的,扩建新的军用造船厂已经迫在眉睫。

皇家造船厂是由王室财团百分百控股,属于王室的私人产业。

而目前新扩建的两家造船厂,背景都是由政府和王室合营。王室占股百分之四十九,政府占股百分之五十一。

在王室财团给出的扩建计划中,王室财团和政府将共同出资两千万澳元,对于墨尔本造船厂和奥克兰造船厂进行扩建,让这两家造船厂拥有至少建造万吨主舰的能力。

当然,除了这两千万澳元之外,皇家造船厂将提供一部分造船设备和员工支持,并且在短时间之内,为新扩建的两家造船厂,提供一些专家技术支持。

好消息是,澳大拉西亚的造船行业先后得到了德国和英国的大力支持,行业内的技术工人和中端技术专家是完全不缺的。

甚至只要欧洲战争没有爆发,澳大拉西亚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英国的技术支持,让自己的造船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一流。

在一战没有爆发之前,提前对于造船厂进行扩张,也能够得到来自英国人的助力,进度也会稍微加快许多。

甚至如果顺利的话,按照历史上一战爆发的时间来看,目前澳大拉西亚应该还有两年左右的时间。

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来让两个造船厂拥有建造万吨级主力战舰的能力,在有大英帝国帮助的情况之下,是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理论上来讲,一战爆发的那几年,澳大拉西亚也同样拥有不错的发育时间和机会。

一战结束之后,还能够从欧洲战败国家引进一批军工方面的技术专家,来加强军工厂和造船厂的技术。

如果建设的比较顺利的话,澳大拉西亚在一战以后,应该可以拥有三个建造超级无畏舰的造船厂。

这对于在一战后疯狂扩张海军,让陆海军实力都达到列强水平的计划来说,是有帮助的。

配合澳大拉西亚的工业水平,虽然可能不如英德美那样大规模的工业发展,但军舰如同下饺子一般,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1912年10月17日,因为从英国购买的第一批造船厂设备已经到达,经过内阁政府批准的,墨尔本造船厂和奥克兰造船厂两大造船厂的扩建计划也正式开始。

这两大造船厂的扩建虽然是王室和政府共同参与,但实际上可以分为政府出资,王室出设备和员工,技术。

造船厂的扩建计划还是比较重要的,阿瑟也前往视察了墨尔本造船厂和奥克兰造船厂,并且亲自出席了两大造船厂扩建的开工仪式。

好消息是,英国人十分支持澳大拉西亚在造船业方面的发展,甚至许多造船厂方面的设备,都是以相较市面价格较低的价格出售。

并且,英国政府还承诺,将会在三个月之内,派遣一支人数超过两百人的专家团队,来支援澳大拉西亚两大造船厂的扩建计划。

这两百个专家之中,除了有造船厂的设计和建造的专家,同样也有造船方面的专家,军舰设计的专家等等。

这对于底蕴不足的两大造船厂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弥补。至少在这些专家支援澳大拉西亚的期间,两大造船厂能够学很多知识,为将来独自上阵做好准备。

阿瑟还不知道英国政府方面已经决定大力支持澳大拉西亚,来制衡在大西洋彼岸已经形成气候的美国的计划。

但无论怎样,英国人能够大力支持澳大拉西亚,对于澳大拉西亚目前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阿瑟本来还担忧,如果皇家造船厂分出一些设备和技术工人以及专家,虽然能够加快墨尔本和奥克兰造船厂的扩建进度,那也会影响到皇家造船厂关于海军订单的建造。

但现在,既然有着英国人的帮助,这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

英国人的设备和技术援助到来的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许多,在十月中旬,已经有第一批专家团队来到了澳大拉西亚,并且前往两大造船厂,参与到造船厂的扩建设计当中。

两大造船厂的扩建的大部分难题都被英国人解决,阿瑟也乐得清闲,在让政府和肯特管家监管的情况下,适当的放权给英国的专家。

对于澳大拉西亚政府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二期建设即将完成。

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二期的建设从1910年就已经开始,截止目前已经建设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第二期的规模相较于第一期的建设来说,足足翻了三倍左右。

这也让第二期的建设面积达到了三千英亩以上,单单是建设面积,就高达两千英亩。

除此之外,还拥有两百多英亩的绿化建设和道路建设,以及改善工业基地的排污问题。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二期工业基地将拥有至少两百个标准化工厂车间和超过二十个大型仓储区。

这也代表着第二期的建设就能入驻至少一百个大型工厂和数百个小型工厂。

为了满足这么多工厂的员工需求,政府已经提前为西澳大利亚州转移了大量的移民,甚至周边的南澳大利亚州也拥有不少的移民。

除此之外,和工业基地达成合作的,也拥有数家技术学校。

这些技术学校能够为工业基地培养各个方面的技术工人,既能够从外地为工业基地招收员工,也能够对工业基地的技术工人进行再次培训,让其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

按照工业基地第二期的建设情况来看,如果不出意料,第二期的建设应该能在11月到12月左右彻底完成,从明年开始就可以入驻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要是工厂的入驻和招工都比较顺利的话,利奥诺拉工业基地两期的建设加起来,就已经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工业基地,并且是最先进的,最多元化的,涉及方面和行业最广的综合性集成工业基地。

到了那个时候,利奥诺拉工业基地也可以称之为澳大拉西亚的鲁尔区。

因为按照一二期工业基地的规划来看,两期工业基地的建设加起来,应该能拥有数百家工厂,至少二十万技术工人的规模。

这里将成为澳大拉西亚的工业中心,并且还是化工业基地,煤炭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基地,纺织工业基地等等。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应该能在一战发生之前,拥有近20万员工规模和数百家工厂企业,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的各项生产做好充足的准备。

今天就一更,请个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