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六十九章:协约国的战争准备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六十九章:协约国的战争准备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14年二月初,阿瑟乘坐飞艇,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参加协约国自成立以来的第三次会议。

按照常理来说,第三次会议应该在去年就应该召开。但去年因为阿列克谢皇子的疾病问题,导致这场会议被尼古拉二世延期,最终拖延到了几个月后的现在。

好在这也不影响什么,盟国疯狂扩张军备的态度,让协约国四大列强联合的十分紧密。

这次参加协约国会议的有,大英帝国,法国,沙俄帝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君主,总统以及部分政府高官,目的是商议在未来时间内各个国家的任务和目标。

不仅包括海陆军军备的扩张,同样也会包括假设在战争发生之后,各**队的行进方向和任务。

具体点来说,每年的协约国会议,是协约国商讨战前准备,战时计划和战后利益分配的会议,这场会议的目标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协约国的最大敌人同盟国。

1914年2月21日,协约国内部机密会议在圣彼得堡召开。

这次会议内容十分保密,但会议本身却是公开的。不仅是协约国向同盟国示威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在告诉全世界,协约国四大列强正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协约国无所畏惧任何敌人。

当然,除了对外示威之外,欧洲各大国家存在的大量间谍,也是一场会议根本不可能保密的原因。

协约国四大列强能够做到的,是在会议本身被公开的前提下,对于会议内容进行高度保密。

协约国四大列强对于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但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远离德国海域的路程。

谁也不知道德国人会不会丧心病狂的攻击参加会议的协约国船只,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还是暂时远离德国人为好。

阿瑟选择的出行方式是飞艇,经过长时间多航班的验证之后,已经确定澳大拉西亚的飞艇安全性能比较可靠,发生意外的概率极低。

当然,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阿瑟这次所乘坐的飞艇配备了大量的降落伞,能够保障在飞艇发生意外时,给予飞艇上的成员更大的生存概率。

同时,阿瑟所乘坐的飞艇周围,还有十多架武装飞艇进行护航。这些飞艇也搭载了上百名侍卫,负责在陆地和天空上保护阿瑟的安全。

如果不是飞机暂时不能暴露,阿瑟甚至都打算调用几架战斗机来为自己护航。

阿瑟对于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是很看重的,现实可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就算阿瑟不重视,澳大拉西亚的政府官员也绝对不会允许阿瑟出行不带100人以上的侍卫。

阿瑟的人身安全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象征着国家和政府的稳定。

阿瑟和澳大拉西亚目前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澳大拉西亚的政府官员自然十分重视阿瑟的安全。

虽然乘坐了速度快很多的飞艇,但抵达圣彼得堡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的2月18日了。

此时相距会议召开还有三天的时间,阿瑟一行人在尼古拉二世的安排下住宿在一处皇家庄园,并且享受为数不多的休闲时光。

差不多在当天,法国人的外交团队也顺利的抵达了圣彼得堡。

至于法国人为什么比英国人略快的原因,那就得问大张旗鼓前来圣彼得堡的乔治五世了。

协约国四大列强对于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澳大拉西亚国王阿瑟,沙皇尼古拉二世三位帝王和法国总统,还有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外交大臣爱德华,法国国防部长,外交部长,澳大拉西亚国务大臣罗杰,国防大臣劳尔等。

至于俄国,因为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圣彼得堡,因此俄国算得上是全民上阵,需要哪个部长,就调来哪个部长。

在四个国家官员们互相进行友好交流之后,1914年2月21日,协约国会议正式召开。

因为澳大拉西亚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协约国会议,因此,在会议一开始,四大列强强调了四国协约的重要性,重申了英国,法国,俄国和澳大拉西亚之间的联盟关系。

四大列强彼此比较看重的,也就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盟约。

这次会议的进度很快,仅仅是第一天的时间,就迅速地建立起了四国联盟,重申了四大列强各自需要承担的军事责任。

首先,一直有些游离在外的英国人承担了更多的军事责任。任何一个协约国成员遭受来自敌人的攻击,协约国四大列强,应该同时和敌人进入战争状态。

这条约定直接杜绝了英国人成为搅屎棍的可能,英国人必须坚定地站在协约国身后,坚定并且有效地履行和其他三大列强之间的盟约,协约国才会维持下去。

具体的条约为,四大列强中任何一方遭到来自另一国家的无端攻击,包括但不限于边境挑衅,偷袭,制造危机等,其他三大列强必须立即站在被挑衅的国家身后,并且在协商之后,采取共同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以协约国目前的强大来看,这份条约只是单纯的针对德国和其身后的同盟国。

除了同盟国之外,哪怕是美国,都没有任何胆量对于协约国任何一个国家发起进攻。

除了这条军事责任的要求之外,四大列强还签订了《海军要务声明》,来约定四国之间海军各自的任务。

这份声明只局限于战争时期,英国承担法国大西洋沿岸地区的防卫,法国承担英国人在地中海殖民地沿岸的防卫。

俄国人加入对于德国公海舰队的包围,澳大拉西亚则派出至少四艘主力战舰,帮助大英帝国在印度洋区域进行巡逻。

同时,如果战争爆发,法国的地中海舰队将和俄国的黑海舰队一起,迅速控制整个地中海。

为了以防万一,英国在大西洋沿岸的部分舰队,以及澳大拉西亚在印度洋地区巡逻的舰队,都要在协商后采取联合行动,第一时间封锁整个地中海,特别是奥特朗托海峡,阻止意大利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的汇合。

澳大拉西亚在海军义务中承担的最少,其实也是因为澳大拉西亚的海军到目前为止也只拥有五艘主力战舰。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就算海军在战争中的损伤比较大,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能够接受。

反正满打满算也就三艘无畏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就算全部击沉了,阿瑟也只是心痛而已。

不只是海军,在陆军方面,各国应该承担的义务也有了初步的划分。

英国和俄国负责合力解决德国公海舰队,并且英国需要派遣陆军支援法国,帮助法国守住防线。

而法国人需要承担德国在西线的攻势,这里将聚集德国大量的主力部队。除此之外,地中海航线也是法国人的任务,俄国黑海舰队,澳大拉西亚部分舰队可以进行辅助。

俄国人的主要目标是对付仇敌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当然,在德国东部开辟战场,迫使德国人双线作战也是很有必要的。

鉴于俄国陆军兵源充足但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英法澳三国接连承诺,在战争中会向俄国提供价格较低的武器装备支援。

到时候如果俄国西线支援被切断,澳大拉西亚将从远东向俄国运输大量的武器装备。

而澳大拉西亚的任务,一来,派遣至少30万的作战部队,支援法国。

第二,澳大拉西亚的海军除了保留一定规模的守备力量之外,其他的全部出动,配合英,法,俄三国海军的调动。

其三,鉴于澳大拉西亚还算不错的军工行业,澳大拉西亚将负责向俄国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并且售价不能太高。

如果英法两国缺少武器装备,也可以向澳大拉西亚进行购买。

初步的作战任务划分基本就是这样,是四国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初步决定的。

其实划不划分,战争爆发后的局势都是这样。地理位置决定了各国的战争方针,澳大拉西亚也不可能去和德国海军大决战不是吗?

要说在作战任务初步划分中任务最重的,可能就是法国人了。

根据作战任务的划分来看,战争初期,法国人要抵抗来自德国和意大利两个列强的联合进攻,海军还要对抗意大利和奥匈帝国。

虽然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并没有那么强,但法国也打不过德国啊!

好消息是,陆军方面,法国人有着来自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支援。

根据双方的约定,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支援的部队数量,大约会在60万人左右。

再加上法国自己的士兵,战争爆发后,凑个两三百万完全没问题。

海军方面,封锁地中海看起来很困难,但有着来自英国,俄国黑海舰队和澳大拉西亚舰队的支援,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如果战争真的按照作战计划这样来发展,对于协约国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协约国的作战计划除了消耗之外没有任何毛病,而协约国基本都家大业大,也不怕那一丁点的消耗。

对于战争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商谈的就不是那么顺利了。最终,是阿瑟提出,根据四大列强在战争中损失和付出来进行分配,才取得了法俄两国的同意,英国人最终也点了点头。

法俄两国同意其实很正常。法国人在作战分配中的任务最重,他们在战争中的付出绝对不小。

而俄国人,啥优点没有,就是人多。如果比损失的话,俄国人还真的不怕谁。

如果能死伤数百万农夫换来俄国在战后的巨大利益,俄国政府和高层举双手双脚赞同。

至于大英帝国,法俄都同意了,英国人也自然不可能一直拖着。

更何况,英国人在海军方面也有着信心。能够击败德国的公海舰队,再派遣陆军获得一定的战果,英国也有可能成为付出最大的国家。

而提出这样利益分配的阿瑟,其实也是赞同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的。

不管怎么样,澳大拉西亚作为协约国四大列强之一,利益分配至少也是战后的世界第四。

哪怕意大利这样的列强临阵倒戈,其作用和战后的地位也绝对比不上澳大拉西亚。

更何况,俄国能不能安然无恙的存活到一战后都是个问题。如果俄国在一战中分裂,那么澳大拉西亚在战后又少一个竞争对手,利益分配也将来到世界第三。

世界第三的利益分配,阿瑟已经十分满意了。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澳大拉西亚并没有和英法进行竞争的实力,哪怕是经过一战削弱之后的英法。

要是能凭借着在战后的利益分配,让澳大拉西亚走上世界前五列强甚至前四列强,澳大拉西亚才算拥有更大的底气,来谋求更大的地位和利益。

别的不说,在战争胜利之后,澳大拉西亚就直接成为继英,法,俄,美之后的世界第五列强。

按照历史上来看,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对于德国的剥削很残酷,这也让德国的军事实力遭受了重大的限制。

如果能够借着这样的机会,吸纳德国很多的工厂设备和专家人才,吸收德国一部分的工业实力和底蕴的话,澳大拉西亚才算是有了和美国掰腕子的底蕴。

不要小看现在的美国,虽然军事实力是那么的丑陋,但工业和经济方面来说,也勉强算得上是美丽了。

至少比除了重工业之外工业实力没那么强大的澳大拉西亚来说,美国人的工业实力还是强很多的。

当然,如果单论军事实力的话,目前的美国早已经不是澳大拉西亚的对手。

如果澳大拉西亚和美国接壤,目前澳大拉西亚所掌握的军事科技来看,消灭美国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了,现在利益分配的相关约定,差不多只是一个草案而已。

等到战争真正结束之后,不仅要根据各国实际出力的程度来进行分配,同样也要看能从同盟国身上割多少肉。

不过,四大列强经过几天的商谈之后,也算是达成了一些原则上的约定。

英国人在战争胜利后将获得德国海军的所有战利品,并且会获得同盟国所有殖民地中最大的一份。

为了给其他几个国家进行补偿,法国人将被允许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并且就近从德国和意大利的领土获得一些补偿。

而俄国方面,奥属波兰,德属波兰,以及英国正式放弃和岛国的盟约。

至于最后的澳大拉西亚,被允许全面接收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且澳大拉西亚在东南亚的扩张,协约国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东南亚地区指的是荷属东印度。至于更北部大英帝国的领地和东南亚半岛,以及十分重要的马六甲海峡,但是还不是目前的澳大拉西亚能够染指的。

当然,为了表示对于澳大拉西亚的支持,经过阿瑟的周旋,协约国同意了澳大拉西亚在战后接收德国一部分工厂和人才的要求。

这些德国人在战后对于英,法,俄的态度可想而知,英法俄也没有兴趣接收这些德国专家人才。

这些原则上的划分,也基本包含着各国比较重要的核心利益。

虽然大英帝国获得了德国战后的全部海军最大的一份殖民地,给予其他三个国家的补偿,也勉强能够让三大列强满意。

至于澳大拉西亚,对于非洲殖民地并没有兴趣,因此,对荷属东印度扩张的许可,以及接收德国工厂和人才的机会,要比非洲殖民地重要的多。

除了这些核心利益之外的,比如赔款,财产割让和一些重要的土地割让,转让以及对于同盟国其他条约的限制,要看战争后的具体情况来定制了。

在核心的利益上确定了就行,只要能够尊重各国所声张的核心利益,协约国就得以维持下去,而不是在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因为内部的利益划分导致诞生矛盾。

除了这些之外,协约国内部还达成了一个和欧洲没有太大关系的条约,即英,法,俄,澳《太平洋条约》。

条约规定,俄国拥有在太平洋西北部的霸权,澳大拉西亚拥有在太平洋西南和南部的霸权。

协约国四大列强尊重俄澳两国的霸权,英法则在太平洋享用特殊地位。

除了尊重协约国两大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之外,太平洋条约还规定,如果有非协约国国家在太平洋地区伸张利益,视为对协约国的挑衅。

协约国整体应当对被挑衅国家给予援助,必要时应当派遣军队进行援助。

如果说之前的约定针对的是同盟国,那么这份约定就简明了当地针对美国。

太平洋地区对于俄国和澳大拉西亚的霸权能够造成威胁,只有同为列强,并且位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了。

虽然在战后,英法大概率不会直接对美国出兵,但这份条约作为对美国的威慑也完全足够。

在协约国不破裂的情况下,阿瑟也能凭借着这份太平洋条约,从其他盟友那获取更多的援助,来获得更多的实力和美国进行对抗。

五千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来晚的更新,多一千字补偿大家,求支持,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