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八十一章:德国西进和法国东进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八十一章:德国西进和法国东进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施里芬将军敏锐的察觉到,无论从经济观点出发,还是从人们的文化状况和维持庞大军队所需要的漫无节制的资金消耗来看,迅速解决未来的对法俄战争是非常有必要的。

施里芬指出,必须把法国看成是一个大要塞,尤其是德法边境的凡尔登要塞,几乎是无法攻破的。

法国防御的薄弱环节位于法国西北部和比利时接壤的边境,这里就是直捅向法国心脏的要害处。

借道比利时的这一计划,就是施里芬将军提出来的。

根据大名鼎鼎的施里芬计划,施里芬将军将德国对法俄战争的重点放在了西线,预计部署78个师全力进攻法国。

而西线战场又按照左轻右重的原则,左翼部署八个师,首先发起进攻,牵制法军的主力。

右翼则是进攻的重点,需要囤积至少70个师,借道卢森堡,比利时等中立国家的领土,直接插入法国的心脏。

在巴黎以西,绕向巴黎西南,实行大规模的包围运动,迫使法军向东,然后东西两线德军合围,全歼法军。

西线的整个战争预计在6到8周内结束,只要能够获得对法战争的胜利,剩下的俄国自然也就没有反抗之力了。

在东线战场上,施里芬将军提议只部署九个师的兵力牵制俄军。

因为俄军的战斗力较弱,再加上德**队有着奥匈帝**队的配合,足以坚持到西线取得完全胜利再掉头东进。

虽然这份施里芬计划正确的选择了主要突击方向,充分利用战略主动权和突然性,力求采取积极坚决的行动,速战速决。

但这份计划对于法**队的战斗力有些太过看轻,施里芬将军过高地估计了德军的战斗力,过低地估计了法军的战斗力,这份计划也有着极大的冒险性。

作为施里芬之后的继任者,现任德国参谋长毛奇(小毛奇),也就是老毛奇元帅的侄子。

小毛奇是威廉二世亲自选定的,如果非要过问原因的话,毛奇这个姓氏,就是威廉二世选择小毛奇的主要原因。

小毛奇在就任德国参谋长之后,继承了施里芬的战略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了些许修改。

但总体来说是换汤不换药,德国人对于自己的军事实力十分自信,这也是日耳曼民族的民族主义所导致的。

从开战后的8月7日起,德国的所有铁路运输全部交由军队进行管理。

德国极其发达的铁路网络,可以支撑在24小时内通行660辆军列,运送20个师。

如果德国人愿意,只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所有西线军队送到指定的位置。

因为德国的进攻计划,德国同时对法国和比利时宣战,并且军队在宣战的同时,就抵达了这两个国家的边境。

为了攻占比利时的列日要塞,经过德**队长达数天的调集,四门大贝尔莎臼炮被成功运输到列日要塞数公里之外,并且对坚固的列日要塞展开炮击。

大贝尔莎臼炮,是德国参谋部要求设计的,专门针对类似凡尔登和列日要塞这样坚固的要塞。

高达420毫米的口径,以及十多公里的射程,让这门巨型大炮成了德国国内秘而不宣的秘密武器,也是德国自信能够解决列日要塞的关键。

大贝尔莎臼炮全炮重量高达120吨,共计需要近300人来动用这一门大炮。

这样的大家伙的炮弹自然也不会小,一枚大贝尔莎臼炮的炮弹重达820公斤,每次发射至少需要200公斤的火药。

这还没完,每次发射的时候,周围300米内都不能有人,否则很容易造成误伤。

毕竟200公斤火药爆炸的威力并不小,爆炸推动炸弹发射的震动波,足以震伤甚至震死附近的人。

和其他的火炮有所不同,几乎所有的德国火炮,发射速度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

多的一分钟几十发,少的也有一分钟数发甚至十多发。

但大贝尔莎臼炮不一样,这样的大家伙的发射速度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如果发射过程一切顺利,它的发射速度大约能达到每小时八发炮弹,平均每7.5分钟发射一枚炮弹。

至于这样的大家伙的威力,当初威廉二世参观完它的试射之后,十分满意的夸赞了所有研制这门大炮的专家。

不过,威廉二世也命令继续对于这门大炮进行改进,别的不说,120吨的重量,这让运输这门大炮成了非常艰巨的问题。

大贝尔莎臼炮的组装消耗了一定的时间,但当四门大炮全部组装完毕之后,对于列日要塞内的比利时军队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了。

大贝尔莎臼炮对于要塞的杀伤十分巨大,四门大炮连射两个多小时,总共倾射出至少50枚炮弹,不仅摧毁了大部分列日要塞的炮台,还摧毁了列日要塞中很重要的物资仓库。

这其中还有一个弹药库,里面存放的弹药和炮弹数量应该不少。

在炮弹爆炸之后,紧接着也有声浪明显更小的数声爆炸,不知道有没有误伤比利时自己人。

除了动用大炮进行轰炸之外,德国人也进行了攻心战术,这就是劝降列日要塞的守军。

德**队声称,德国和比利时的战争是没有必要的。德国的主要和唯一目的都是法国,只要比利时军队愿意投降,如果可以保障比利时国内不受战争伤害。

但列日要塞守军司令也是个狠人,一口回绝了德国的劝降,并且直接回复道:“宁愿和要塞同生共死。”

不过,哪怕比利时人坚守列日要塞长达十多天的时间,也最终,在8月19日,被德**队顺利攻破。

没办法,大贝尔莎臼炮这样的重型武器实在太过bug,能够给异常坚固的列日要塞带来极大的破坏。

在四门大炮接连数天的轰炸之后,哪怕坚固如钢铁一般的列日要塞,也不得不向德国的坚炮低下头颅。

但对于法国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比利时人用自己的伤亡,为法国争取了十多天的时间。

德国人本来计划6到8周就解决法国,在比利时就浪费了十多天,计划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已经浪费。

也正是这十多天的时间,法**队迅速集结,并且全部部署到东部边境。

并且,法国人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也没闲着,策划了一场对于德国的反攻计划。

德**队被拖在列日要塞,让法**队内部诞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直接攻入德国的腹地。

这就不得不提到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重要性了。这片地区曾经属于法国,现在之前的普法战争中被迫割让。

德意志帝国也是在普法战争后成立,并且还在对法国人来说十分重要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就任德意志帝国皇帝。

这对于法国人来说,是不可能忘记的深仇大恨。

因此,当德**队被拖在比利时之后,法国参谋部立即制定了关于快速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计划。

经过多次的商议和斟酌,一份名为光复失地的计划正式出炉。

根据法国参谋部的计划,法**队趁着德**队被拖在比利时,调集一部分军队直接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然后绕道科隆,直接从后方包围德**队。

这样一来,法**队和比利时军队,直接对德**队形成了包围。

德**队就如同翁中之鳖,只能等待着被俘虏。

法国的收复失地计划是这段时间法国参谋部提出的第17份计划,因此也被称作17号计划。

在德国进攻列日要塞之时,法国参谋总长,战时法国总司令霞飞,也启动了17号计划的执行。

17号计划主要核心是收复被德国夺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来鼓舞法**队的士气,并且提高民间对于战争的支持度。

但除了这个核心计划之外,17号计划还有一个侧翼进攻方向,那就是左翼,由吕夫将军指挥的第三集团军和朗雷扎克将军指挥的第五集团军共88.7万人,在凡尔登向北至那慕尔一线,分别进攻梅斯和阿登山林的德军。

由卡里将军指挥的第四集团军共计19万人,作为17号计划的预备部队,随时策应各路进攻部队。

不过,虽然17号计划所调集的法军高达170万人,但真正在边境能够进攻的只有几十万人。

大量的军队仍然位于边境的后方,要么因为地形原因,要么因为各种各样的其他原因,注定不能全部同时参与这场战争。

在法**队的种种宣传下,法国士兵踏上了阿尔萨斯的故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纷纷不由得举枪致敬,并且将德国人所划定的界桩拔出,扔到一边。

在这份爱国之情的笼罩之下,法**队纷纷发挥出了悍不畏死的精神,对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德**队发起猛烈进攻。

如果身处战场,就能够看到在指挥官的号召下,一个个法国士兵英勇向前,哪怕周围不断的有战友倒下,虽然不能阻止法国士兵前进。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