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八十八章:我们战败了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八十八章:我们战败了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恩河的战役以英法联军的胜利而结束。

当然,这样的胜利是比较悲惨的,为了消灭德国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法国付出了将近22万人的伤亡,英国远征军也有4万多人的伤亡。

德国方面,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丧失了大部分战斗力,伤亡人数也将近22万。

是战争自爆发以来,法**队和德**队战损比比较接近的一次战役,是德**队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

威廉二世听到针对在马恩河战败的消息,不由得大怒,责问小毛奇:“为什么下令从马恩河撤退?”

眼看着德**队已经十分接近巴黎,此时撤退不仅意味着德国所计划的西攻东守战略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德国胜利的机会已经降低大半。

此时的小毛奇百口莫辩,脸色灰白,神情沮丧。犹豫了许久,这才向威廉二世开口:“陛下,恐怕不止从马恩河撤退。我认为,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修改后的施里芬计划失败,这也代表着德国在总战略层面上已经完全失败。

不能在短时间内击败法国,面临法俄两线作战的德国,根本不可能是协约国的对手。

更何况,法俄两国还有着来自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援助,这也是施里芬计划中压根没有提到的,也就是法俄其实比德国更加坚挺。

施里芬计划是一份优秀的对法俄作战的战略计划,但这份计划并没有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因素,比如英国和澳大拉西亚。

在之前的马恩河战役中,英国远征军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替法**队分担了相当一部分压力。

更何况,如果没有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物资支持,法俄的军事动员不可能这么成功和迅速,德国两线作战的压力也会缓解不少。

但性情偏激的威廉二世又怎能接受战争的失败,仅仅第二天,威廉二世就以小毛奇生病为借口,罢免了小毛奇的参谋总长职务,并且任命陆军部长法金汉为新的参谋总长。

在法金汉上任的当天,威廉二世曾拍拍法金汉的肩膀,说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话:“我不接受这场战争的失利,德意志也不会接受。要么战斗到最后一名士兵,要么就摧毁该死的协约国,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只可惜,德国在马恩河战役失败之后,就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法**队缓解了相当一部分压力,也成功的将西线战争转变为持久的消耗战。

法**队在目前的战线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战壕和防御阵地,大有一番要么从尸体上踩过去,就留在阵地之前的意思。

对于德国来说还有一个坏消息,除了西线战争的势力之外,东线战场上,俄国也组织了大量的军队,对于德国的阵地发起冲锋。

在战争开始前的前一个月,俄国人的目光大多放在奥匈帝国身上。

奥匈帝国替德国承受了俄国大部分的兵力,可以让德国有充足的时间和兵力来完成西线战争。

但奥匈帝国不可能扛住整个俄国的攻势,更何况还有塞尔维亚的一旁协助。

或许是自己的私心,在弗朗茨一世的命令下,奥匈帝国并未很好的执行威廉二世的意见,也就是对塞尔维亚采取防守措施,全力进攻俄国边境。

这导致奥匈帝国相当一部分军队停留在塞尔维亚边境,对塞尔维亚居民用铁一般的信心所阻挡。

获得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物资援助之后,俄国的军事动员进度获得了不小的进展,组织了数十万的军队对德国的边境发起进攻。

虽然德俄边境的攻防战俄国失败了,仍然给德国东部边境造成不小的冲击,以及十分巨大的伤亡。

虽然俄国方面的伤亡更大,但对于俄国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可以随时拿上武器成为士兵的农夫。

当然,德国现在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和小毛奇无关。所有的烂摊子,都留给了新任参谋总长法金汉来解决。

法金汉上任后的第一个命令,是派兵攻打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来消除在法国境内的德**队的后侧翼的威胁。

安特卫普是比利时重要的港口,距离北海只有80多公里,被英国视作安全阀门。

在此时的安特卫普,聚集了15万比利时军队和2万英国部队。

为了攻下安特卫普这座坚城,法金汉不仅派遣了尚有战斗力的德**队,还从德国国内大量召集了大学生后备军和志愿兵。

据悉,仅仅是大学生后备军,法金汉就召集了足足3.6万名,参加安特卫普的攻防战。

这样的数字十分夸张,也证明了德国在教育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要知道,整个澳大拉西亚,目前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只有四千多人。

澳大拉西亚的教育发展了这十多年的时间,也不过才拥有将近四万个大学生。

德国在一场战役中就投入了将近四万名大学生,这样的豪横,是澳大拉西亚这样的国家根本不敢想象的。

当然,豪横的结局也是悲惨的。这3.6万名大学生后备军中,在安特卫普战役后活下来的只有不到六千人,仅有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幸存下来的后备军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众所周知,就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

此时的希特勒只是一名中士,一名为了自己的国家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

对于此时的他也想不到他日后的辉煌,以及他所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

德**队攻破安特卫普的时间是10月10日,而在德国攻破安特卫普的前几天,澳大拉西亚远征军陆续抵达了法国,并且乘坐法国的火车和运输工具,前往德法边境,加入这场消耗战。

因为澳大拉西亚国防部以及下属参谋部和欧洲战场有着极其遥远的距离,因此,在阿瑟的命令下,第四师师长斯科特·马隆被提拔为澳大拉西亚远征军临时总司令,节制高达30万的殖民地军队。

按照阿瑟的计划,前往欧洲战场的每一任主力军队的师长,都会成为远征军的临时总司令。

在他们担任远征军临时总司令的这段时间内,不仅是对于他们指挥能力的一种磨练,同样也代表了对他们的信任。

毕竟,这也是30多万的军队,所有指挥权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可以见得国家和王室对其的信任。

实际上,虽然这30多万的军队佣兵在外,但阿瑟却并不担心这些军队会出现任何意外,比如军官佣兵自立的情况。

毕竟,这30多万军队的物资消耗是个问题,虽然英国承担一半,但还有一半由澳大拉西亚自己负责。

再加上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良好关系,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如果脱离政府的控制,首先要面临的就是30万人的吃喝拉撒问题。

随着时间进入1914年的10月,欧洲战场变得消停了许多。那种动用上百万军队的庞大攻防战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战争,是关于国家潜力的消耗战。

在所有参战国家中,最轻松的应该是大英帝国和澳大拉西亚。

如果非要分一个胜负的话,其实澳大拉西亚比大英帝国还要轻松。

毕竟,大英帝国说到底仍然处于欧洲的范围,并且和法国以及德国都十分近。

如果法国战败,德国吞并西欧一部分领土,全有可能将影响力扩张到英国的势力范围,比如英吉利海峡对岸和北海。

这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欧洲大陆德国一家独大,那么英国的霸主地位也将不复存在。

但澳大拉西亚就没有这样的困扰,澳大拉西亚地处遥远的大洋洲,不用担心欧洲国家的影响。

这也导致澳大拉西亚是所有参战国中唯一一个受战争影响不大的国家,甚至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也因为向协约国大量出口贸易的原因,实现了不小的增长。

财政大臣凯文曾笑着向阿瑟汇报,如果按照目前的状态继续发展下去,1914年澳大利亚的财政状况会变得更加良好,财政收入也会节节攀升。

更重要的是,因为陆海军都在配合协约国进行作战,这导致英国承担了澳大拉西亚接近一半的军费。

这么算下来,在澳大拉西亚财政收入增长的前提下,财政支出,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支出,反而有所降低。

这还是在欧洲各国都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对外订单需求并不大的前提下。

等到战争继续发展,欧洲各国都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资源之后,澳大拉西亚的财政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阿瑟现在才明白,在原本历史的一战中,美国人的心情有多么美好。

这种坐山观虎斗,还能赚一大笔资金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好。如果英法不是澳大拉西亚的盟友,加上澳大拉西亚还需要英法的支持来对抗美国,阿瑟甚至还想再给欧洲战争添几把火,顺便平衡平衡,发挥出英国人的优势。

平衡政策,搅屎棍。在这个时代大英帝国享誉全球的政策和名声。

作为出身于英国王室的君主,阿瑟表示,这种政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用在敌人的身上完全不亏。

1914年10月底,阿瑟参观了皇家造船厂关于军舰的建设情况,并且发表了讲话,取得现场所有人一片欢呼和鼓掌。

紧接着,阿瑟又参观了各大军工厂,目前的招工和生产状况。

军工厂的生产关乎到王室和澳大拉西亚政府的收入,阿瑟对其十分重视。

毕竟,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赚到钱。只签订订单的话,俄国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打全款。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