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包围计划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一十三章:大包围计划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戴泽部长和格雷部长很快达成了口头协议,大英帝国用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地区,换取澳大拉西亚占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并且,两位外交部长还愉快地达成了约定,将在不久后互相访问对方的国家,以便于能够达成英澳协约的更进一步,也就是格雷部长认为的,将澳大拉西亚牢牢地绑在大英帝国的战车上。

其实在战争后的利益分配上支持大英帝国对澳大拉西亚来说没有任何坏处,甚至能获得不少的好处。

协约国的三大盟友中,澳大拉西亚和英国以及俄国的关系最好,阿瑟自然不可能冒着得罪英国的风险,支持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扩张。

反正法国和澳大拉西亚隔着十万八千里,法国人不可能对澳大拉西亚产生任何影响。

而俄国国内的形势都不太明了,别说对外大量扩张了,能够用战争赔款稳定国内的局势就已经不错,对澳大拉西亚的帮助也指定不会太多。

这也代表着,在战争后唯一能对澳大拉西亚有所帮助的国家,也就剩下大英帝国。

目前大英帝国在战争中的消耗并不大,战争结束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并不是问题。

和大英帝国打好关系,还能让澳大拉西亚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获得更多,虽然会得罪法国,但谁又会在意呢?

战争后经过大量消耗的法国,急需要的是通过殖民地进行回血,而不是和没有消耗太多的英国以及澳大拉西亚起冲突。

等到法国恢复稳定之后,澳大拉西亚的实力早已经不用惧怕法国,更何况还有着英国的支持。

英国和澳大拉西亚达成统一之后,君士坦丁堡的和谈也就变得十分顺利。

8月12日,协约国和奥斯曼帝国关于土地割让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奥斯曼帝国割让高加索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割让拉希德埃米尔国沿岸给澳大拉西亚,割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门地区给大英帝国,并且割让所有欧洲地区给巴尔干诸国,只保留君士坦丁堡十公里以内的土地。

是的,君士坦丁堡最终还是回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手中,代价是丧失了大量的国土。

虽然看起来奥斯曼帝国还有后世的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区,但这片地区环绕着英国,俄国和澳大拉西亚,再加上阿拉伯地区的土著势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平静。

而且,协约国交付君士坦丁堡的时间是战争结束后,这也代表着在德国和奥匈帝国投降之前,君士坦丁堡仍然由协约国共同管理。

相较于割让的大量土地,协约国所要求的奥斯曼帝国的赔款就显得少得可怜。

根据协约国和奥斯曼帝国最后达成的协议,奥斯曼帝国需在15年之内,向协约国赔付共计1.5亿英镑的赔款,逾期每年另付300万英镑。

作为对奥斯曼战争的主要功臣,澳大拉西亚能获得1.5亿英镑赔款的四分之一,也就是3750万英镑。

奥斯曼帝国的赔款之所以不高,这是因为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已经被瓜分了大半,剩下的土地也遭受着列强的觊觎。

只靠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地区,奥斯曼帝国能在15年内赔偿1.5亿英镑就已经很不错,毕竟国家的体量也只能让奥斯曼帝国赔付这么多。

不过,各大列强在土地上都获得了不小的扩张,也就不在乎这对于战争来说杯水车薪的赔款了。

阿瑟同样如此。澳大拉西亚获得的土地,已经能够从卡塔尔连通到科威特。

一大片土地地下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他们的价值是澳大拉西亚获得的赔款的不知道多少倍,谁又会在乎那小小的赔款呢?

除了土地割让和战争赔款之外,奥斯曼政府还签订了各项丧权辱国的条约,比如承认大英帝国和意大利在战争前对于奥斯曼帝国土地的占领,包括塞浦路斯和佐泽卡尼索斯等地区。

同时,协约**队在奥斯曼帝国国内拥有自由行动权,在战争结束之前,协约国的军队可以自由进出奥斯曼的国土,奥斯曼政府不得进行任何阻拦和干预。

在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区,协约国拥有大量的特权。虽然这些土地没有被割让,但奥斯曼帝国已经丧失了实际的管辖权,这些地区更像是半殖民地。

另外,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大量矿权,甚至是铁路收费权和管辖权,都被出售和租借给了协约国。

随着君士坦丁堡和约的签订,奥斯曼帝国沦为普通国家已成了必然,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足以支撑他成为地区强国。

在协约国方面,君士坦丁堡和约的签订,让协约国的士气大振,各国媒体争相报道。

奥斯曼帝国投降之后,同盟国就剩下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富裕顽抗,协约国的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澳大拉西亚的加入,导致协约国对外进口资源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

岛国和美国,一直找不到良好的加入协约国的机会。而美国多次向协约国推销军事装备,被协约国以不缺物资为由拒绝。

这导致除了一些澳大拉西亚同样稀缺的物资之外,美国在战争中对欧洲的贸易并不多。

当然,战争发展到现在,英法俄已经向美国大量借债,这也是美国唯一参与欧洲战争的事情。

君士坦丁堡和约达成之后,协约国的目光再次放回了东线的战场上。

目前西线德**队已经进入坚守状态,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快速击败德国。

协约国的希望也都全部集中在了东线,如果东线能够再次击败德国人,元气大伤的德国就不再是协约国的对手,战争也就有了快速解决的希望。

实际上,并不只是协约国在关注东线战场,同盟国对于东线战场更加关注。

早在保加利亚战败之后,德国就明白已经到了孤注一掷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其实也是必然,在奥斯曼帝国面临围攻之时,德国方面也在东线发动了攻势。

德**队和奥匈帝**队按照计划,对俄国东线军队实施战略大包围。

大包围的计划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东普鲁士的德**队向东进发,然后南下绕过波兰。

德奥联军从喀尔巴阡山脉南部绕过,和东普鲁士的德**队会合,截断波兰和加利西亚的俄**队的后路。

如果这个大包围计划能够顺利执行,至少有上百万俄**队会处于包围圈,被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联合包围。

只要能够消灭这上百万俄**队中的大部分,德国和奥匈帝国将在东线战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甚至完全能够凭借俄国损失惨重之时,对俄国重拳出击,迫使俄国退出这场战争。

只要俄国人退出这场战争,东线压力解除之后,德奥军队就能挥师南下,迫使巴尔干那群墙头草倒向同盟国这边。

德奥联军加上巴尔干,对战英法意澳,战争完全还是有的打的。

甚至如果能说动奥斯曼帝国再次参战,德国就能够从波斯湾获得美国的物资支援,资源危机也将迎刃而解。

少了俄**队在东线的牵制,西线的英法澳联军和德奥联军也只是势均力敌的状态。

单线战争之下,如果能够开通和美国的运输线路,德国是完全不怕协约国的。

秉持着奋力一搏的信念,1915年七月底,德**队对俄军发起了全线进攻。

此时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天,这也是进攻俄国的好机会。如果等到冬季的冰天雪地,哪怕是再强大的军队,很有可能在俄国折戟沉沙。

100多年前的拿破仑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也让德**队十分紧迫。

如果不能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这场战役,到时候东线战场就不好过了。

德奥军队对喀尔巴阡山脉发起猛攻。这里驻扎着俄国的第八集团军左翼,在德奥联军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缓缓向后方退去。

但俄国人的反应也十分迅速,西南战线指挥官临时抽调了右翼部队组成新编的第九集团军,加急增援第八集团军。

但此时已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奋力一搏,再加上士兵人数的优势,俄国第八和第九集团军仍然不能阻止德奥联军的攻势,只能缓缓向着后方撤退。

俄国人无奈,只能再调来中部地区的第11集团军,还勉强阻挡住俄奥联军从喀尔巴阡山脉发起的冲锋。

但俄**队的战斗力和德奥联军有着天壤之别,俄国三个集团军的伤亡猛增,甚至最高峰时,一天的伤亡就高达三万多人。

俄**队虽然成功阻止了德奥联军包围加利西亚俄**队的策略,但为此,俄**队也付出了惊人的伤亡。

根据俄国前线的粗略统计,第八,第九和第十一集团军的共计伤亡超过三十万人,死亡人数至少超过十万人。

这也代表着,总人数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万人的三个集团军,此时的伤亡已经将近一半,可谓损失惨重。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