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三十三章:悉尼和谈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三十三章:悉尼和谈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法德就凡尔登地区再次展开激烈的交火之时,在遥远的澳大拉西亚,荷兰和澳大拉西亚的和谈也正式开始。

从去年的12月15日开始,荷兰和澳大拉西亚就进入暂时和平状态。

双方就各自占领的区域进行军事管理,而和谈的时间则被放在了一个多月后的2月3日。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荷兰虽然同样也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荷兰君主的权力早在数十年前就进行了大幅度削弱,目前荷兰的君主威廉明娜女王的权力很小,政府的权力被政党操控。

荷兰政府不仅需要时间来达成统一的意见,也需要时间亲自前来澳大拉西亚参与和谈。

这次和谈的地点被放在了悉尼,澳大拉西亚方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主场拿下这场和谈。

1916年2月3日,澳大拉西亚,悉尼。

荷兰和澳大拉西亚的和谈正式开始,参与和谈的有荷兰外交大臣维托尔,驻澳大拉西亚外交大使雷诺和一系列政府官员。

而澳大拉西亚方面也派出了外交大臣戴泽,国防大臣劳尔和部分官员的豪华阵容。

目前整个荷属东印度基本都被澳大拉西亚占据,荷属东印度的土地怎么划分也是这次和谈最重要的问题。

外交大臣戴泽首先提出了澳大拉西亚方面的要求,以苏拉威西海,望加锡海峡,巴厘海为分界线,将整个荷属东印度南北分治。

西面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加里曼丹岛为荷属东印度管理,东面的新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和其附属群岛归澳大拉西亚统治。

除此之外,澳大拉西亚还要求巴厘岛,康厄安群岛以及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中间的所有岛屿。

这些岛屿能够让澳大拉西亚极度靠近马六甲海峡,同时也能成为插入荷属东印度的一颗钉子,通过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的中间海域爪哇海来控制整个荷属东印度。

从地图中就能够看出,这三个岛屿呈三角状分布,而中间正是爪哇海和许多岛屿。

如果能够通过这些岛屿来控制整个爪哇海,就变相的控制了荷属东印度这三个岛屿之间的交通。

其实这已经是澳大拉西亚政府慎重考虑后的结果了。仍然给河鼠东印度保留了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三块核心领地,这三块岛屿加起来拥有近3000万的土著,对荷兰政府来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同时,荷属东印度的领土范围精简之后,荷兰人也能更好地掌握这三块岛屿,为荷兰本土创造更高的价值。

而澳大拉西亚能够通过新获得的领地再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获得整个新几内亚岛和苏拉威西岛。

包括这些附属岛屿在内,基本都是适宜居住的土地,并且水资源丰富,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

而且一些占领的土地的总土著人口加起来也不过1000万左右,不管是继续利用还是将其驱逐,都不是太过麻烦。

除了领土的要求之外,澳大拉西亚方面还要求至少一亿英镑的赔款,以及荷属东印度开放港口给澳大拉西亚使用的条约。

虽然不打算一次性吞并这么多的领土,但尽量掌握荷属东印度,将澳大拉西亚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东南亚地区和马六甲海峡还是很有必要的。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这是连接东亚和南亚,甚至是欧洲前往东亚路线的重要一环。

后世波斯湾的石油资源往东亚运输的时候,一般也是走的马六甲海峡。

因此,马六甲海峡也被誉为东亚油阀和东亚海上生命线。

这条海峡是太平洋前往印度洋最近的通道,也是东亚前往欧洲的必经之路。

不过,英国人将马六甲海峡也看得十分重要,甚至还为了这附近三个比较重要的港口,专门组建了海峡殖民地来管理这些港口和附近的殖民地。

想要从英国人手中获得海峡殖民地,就必须得是在大英帝国极其危难的时刻。

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海峡殖民地的契机并不是现在,需要等到几十年后的二战。

但目前提前谋划也是很有必要的,还能顺便扩张澳大拉西亚的势力范围,堵住岛国发展的资源通道。

要知道,岛国是一个极其缺少资源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并不少,甚至远远超过部分列强国家。

但因为岛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大,再加上是由数量众多的岛屿组成,因此矿产资源并不丰富。

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还是目前已经越来越重要的石油,岛国的绝大多数需求都是进口,并且是从东亚甚至是海外地区进口。

如果能够掌控马六甲海峡,等到岛国和澳大拉西亚交恶,澳大拉西亚就能通过马六甲海峡切断岛国和欧洲或者其他地区的资源贸易。

从东南亚到南极洲的海域将全部被澳大拉西亚控制,岛国人想要和外界进行交流,只能通过更加遥远的太平洋了。

这样一来,不仅航线所需要的时间会大幅度增加,进口物资的成本也会跟着增加许多。

澳大拉西亚就能够轻易实现阿瑟所计划的,遏制敌人的发展。

虽然荷兰人明白在荷属东印度的大势已去,这并不妨碍荷兰人在和谈中疯狂砍价,企图保留苏拉威西岛和爪哇海的岛屿。

但澳大拉西亚的野心不是一个小小的荷兰就能够阻止的,荷兰军队在战场上根本不能阻止澳大拉西亚的行动,在和谈上就更加没希望了。

和谈僵持了三四天的时间,但澳大拉西亚的观点很坚定,必须获得要求的所有领土,倒是赔款可以从一亿英镑减少到七千万英镑。

眼见在领土方面已经没有任何挽回损失的余地,荷兰两位重要代表在互相对视一眼之后,只能十分肉疼地同意了澳大拉西亚方面的要求。

没办法,目前同意要求对荷兰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同意要求的话,荷兰至少还能保住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三块大岛,有爪哇岛在,相当于荷兰还拥有大半个荷属东印度。

但如果不同意澳大拉西亚方面的要求,不仅其他土地还在澳大拉西亚的控制范围内,就连这三块比较重要的岛屿,目前也被澳大拉西亚人占据了大半。

全没和没一半,荷兰人就算再蠢,也知道该怎么选择。

当然,名义上荷兰确实还控制着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但这三块岛屿中间的爪哇海即将落入澳大拉西亚的控制。

这也代表着,荷兰人在这三块岛屿的统治将要仰仗澳大拉西亚人的脸色。

澳大拉西亚同意的话,荷兰就是这一片殖民地的掌管者。如果澳大拉西亚不同意,甚至都不需要战争,只需要将这三块岛屿分别封锁,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将不战而降。

土地方面谈拢之后,在价格和具体的和谈条约上,双方又经过了长达半个月时间的拉扯。

最终,在1916年2月25日,澳大拉西亚和荷兰正式签订了关于结束战争的和谈。

因为和谈条约是在悉尼签订的,这份条约也被荷兰和澳大拉西亚公开宣称为《悉尼条约》。

悉尼条约规定,荷兰政府和荷属东印度殖民地将除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之外的所有岛屿割让给澳大拉西亚,并且澳大拉西亚有权使用荷属东印度的所有港口。

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不得在其所管辖范围内,进行任何反抗澳大拉西亚统治的宣传,也不得做出危害澳大拉西亚统治的任何行为。

澳大拉西亚拥有所有荷属东印度资源的优先购买权,澳大拉西亚在荷属东印度的商品出口荷兰也不得进行任何阻碍。

然后是资金方面,荷兰总计向澳大拉西亚进行5625万英镑的赔款,分十五年付清,每年赔付375万英镑。

一旦发生延期情况,每日利息为延期赔款的1%。

这也代表着,哪怕只延期了一年的赔款,每天的利息就高达3.75万英镑,积少成多也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

每年375万英镑的赔款看似不多,但也相当于一艘超级无畏舰。哪怕只用来进行海军的扩张,也足够在这15年的时间里,将澳大拉西亚的海军打造成一支世界前三的顶级海军。

而且这笔赔款对于目前的荷兰来说也绝对不多。单单那三个岛屿的3000多万土著,每年都能够给荷兰政府带来数百万英镑的收入,还是极度保守的预估下。

如果拼命的压榨这些土著,这些土著能够发挥的价值会更高。

别的不说,荷兰政府每年在荷属东印度的收入绝对超过这笔赔款,哪怕偿付赔款之后,他们也拥有大量的资金建设国内。

悉尼合约签订之后,所有的条款也被迅速执行。

根据荷兰和澳大拉西亚政府的商议,澳大拉西亚军队将从3月1日开始正式撤军,从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彻底撤离,将这三个大型岛屿交还给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统治。

这份合约被公开之后,在澳大拉西亚国内引起了一片欢呼。

在阿瑟的大力培养之下,澳大拉西亚人对于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度还是很高的,国家领土的扩张对于所有澳大拉西亚人来说也都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还有一笔5000多万英镑的赔款,澳大拉西亚人自豪地相信,阿瑟妥善的利用这一笔赔款,将澳大拉西亚建设得更加强大,让所有澳大拉西亚人的生活变得更有保障。

从1916年3月开始,澳大拉西亚范围内举行了多次庆祝,来庆贺悉尼合约的签订。

澳大拉西亚可谓是一片欢呼的海洋,但上万公里之远的欧洲,此时的局势可不是这么美好。

凡尔登地区的战事到月底重新紧张了起来。

德国人为了拖住法国人,尽量减少英法在索姆河地区发动战役的人数,因此不得不继续在凡尔登组织大规模进攻。

而英法为了让德国人在凡尔登地区和东欧撤军,同样也是为了不让法国损失这座重要的堡垒,坚定法国民众抗击德国的信念,同样决定在凡尔登地区展开大规模战役,打退德国人的进攻。

虽然英法和德国的出发点不一样,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凡尔登地区打出优势,最好是打败敌人或者打退敌人。

在双方这样的想法之下,德国在马斯河的西岸再度展开猛烈进攻,试图尽快夺取西岸的重要据点,让这场战役有所突破。

当然,也不只是在西岸进行进攻。德军同样对东岸展开了进攻,杜奥蒙,福格斯仍然是东岸进攻的主要目标。

在进入三月之后,德**队迅速组织起了突击部队在东西岸进行突击。

法**队也进行了拼死抵抗,力求拖住德国人的进攻。

因为法国参谋部对防御地区的兵力和火力都进行了加强,因此在短时间内,凡尔登各地区的防御还是十分稳固的,这还能在不少的地区看到法**队的反冲锋,重新夺回不少被德国人占领的阵地。

法德军队在凡尔登地区进行了十分漫长的拉锯战,任何一处阵地都是双方军队用命争夺的目标。

根据双方军队的记录,夸张的时候,阵地在一天之内要经过十多次争夺,阵地上的旗帜被更换了十多遍,阵地上牺牲的士兵更是多不胜数。

甚至某方士兵占领阵地之后,刚刚插完旗帜想要部署防御,被组织反攻的敌人重新打退,阵地又重新落回敌人的手中。

这样的拉锯战在凡尔登地区的多个要塞和阵地上演,攻克一个阵地需要成百上千名士兵的牺牲,守住一个阵地同样也需要很多士兵牺牲。

为了部分高地和炮台,法**队甚至在一天时间内付出了最多两万人的伤亡。

但两万人的伤亡相较于战争到现在的总伤亡人数来说并不多,但如果按照单日两万人的伤亡来计算的话,一年的伤亡就会高达七百多万人,足以见得这一伤亡数字有多么夸张。

今天一章,出门到十点多才回来,赶的稿子。明天两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